LSAT经验分享.doc_第1页
LSAT经验分享.doc_第2页
LSAT经验分享.doc_第3页
LSAT经验分享.doc_第4页
LSAT经验分享.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零 写在前面的话 是什么在一年半以前促使我去报名参加LSAT,我已经不太记得了。正如人生中的很多事情一样,忙碌着忙碌着,就忘记了一开始为之忙碌的原因。可在我看来,一开始的原因似乎并不重要,盲目的坚持也并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对于以闲散著称的哲学专业而言更是如此:起码它让我的大三下和大四一年不至于无所事事地堕落下去,并且又给了我一个靠谱的目标和愿景,这无疑印证了身体应当走起,而内心则必须站住的真理。 比起虚无缥缈的人品,我更相信实打实的水平,因此我写这篇经验的目的决计不在于积攒什么申请学校的人品,而是为了给我亲爱的考友们提供一些大概不是误导的经验,顺便缅怀一下自己一年半的青春。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给那些仍然在为梦想而奋斗的各位来个活生生、血淋淋的励志:从一个四级五百多六级考了两次才压线飘过的水货到96.5%的LSAT,实非易事;不过,却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在这里,我又要忍不住再黑一下概率:概率的欺骗性在于,在统计的时候很难将个体的差异性考虑在内(起码对于各种考试的所谓“录取率”“通过率”而言大部分如此)。因此,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确实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我楼上的一位姐姐,当年曾是本地某三本院校的学生。在她的上几届,几乎没有任何人考上国内名校的研究生;若是她当时以概率做参考,报考了一些次级的学校,那么可能我们楼上就会少一个对外经贸大学的研究生,普华、民生也会少一名优秀的员工了。 大家可能会说,牛人到哪都是牛人。 既然如此还废什么话?赶紧把自己变成牛人去,天天坐着抱怨这个太难那个太难有什么用? 有的朋友可能还会说,我不是牛人也成不了牛人。 那赶紧洗洗睡吧,要是你这么想我也觉得你确实没戏。 废话多了点,见谅。 是为序一 考前的准备工作1. 基本信息的获取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矣”,想参加一门考试,了解它究竟想考察什么、以何种形式与内容来考查是十分重要的,而这种重要性事实上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了解的更多,心里就更舒服”这一点上,而心理的舒适度,看起来微不足道,实际上却是影响考试成败的一大因素(私以为这也是该考试考查的内容之一)。 对于考试的基本概况,在这里基本都能找到:/viewthread.php?tid=7988&extra=page%3D1需要特别提醒的是:(1)现在报名要统一通过LSAC网上报名,现场报名已经被取消了。(2)网上报名的具体方式是:登陆官网(不是),点击future JD students,再在打开的网页中点击create an account,按照要求注册一个属于自己的LSAC账号(很重要,LSAT报名以及学校申请都要靠它)。账号注册完毕后,登陆自己的账号,界面应该是这样的: 在其中的LSAT一栏中有个Register for LSAT,点进去按照提示报名即可(需要双币信用卡)2. 关于是否报班 报班这事因人而异了,个人认为报班主要起到一个了解信息兼入门以及认识朋友(我的很多战友就是在某培训班上认识的)的作用,虽然大多数信息都可以在网上搜索获取,但对于比较懒的同学而言,报班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二 材料的选取 关于LSAT,网上流传着各种版本的资料,但是基本上最早也是四五年前的版本。虽然版本之间变动不是很大,但个人还是建议能用新的版本最好还是用新的版本。下面主要说说我在复习中用到的资料:1. 真题 所谓真题,简单来说,就是已经考过的LSAT考题,大概一共有65套。真题是备考的绝对核心,因为尽管市面上有着名目繁多的资料,但其理论与方法,归根结底,都是以真题为基础总结出来的;同时,在所有这些材料中,真题是唯一具有官方性质的材料(LSAC官方还出过官方指南,但貌似没听说过有谁看),也是唯一值得去做上100遍啊100遍的材料。P.S.由于真题只有答案没有答案解析,我曾经买过kaplan的真题解析。虽然这个解析被美国式冷幽默与横溢的才华填满,但是思维方式太过复杂且不够严谨,因此不是很推荐。2. bible 这个bible跟宗教一点关系也没有,它指的是powerscore公司出品的辅导书,根据考试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三本:game bible,reasoning bible和reading bible三本。尽管powerscore并非LSAC官方机构,但是其出品的三本bible向来被考生们认为是经典中的经典,以分类讲题型与方法为主,是可以作为教科书来使用的。其中的reading bible由于方法不太对路,兼且reading本身是一门硬功夫,没什么捷径,所以向来被认为没什么用,因此,只用game和reasoning两本就好。3.testmater 这里说的testmaster是指一个名为testmater的培训机构编写的真题分类练习,一共将近二十本(具体忘了),主要是将2003年以前的官方真题进行了分类,并没有什么出奇的东西,并且售价奇贵;但是由于真题分类本身是一项必要且极其折磨人的工作,还请各位看官自行权衡。4. examkrackers LSAT reading comprehension 由于之前已经放弃了bible中的reading bible,所以就找了这本书来辅助阅读的复习。这本书中讲的方法对于LSAT考试的阅读比较有针对性,对于我而言是一个思路上的变革,所以感觉还不错。三 分项攻略1. game game本身是LSAT里比较容易上手的一个部分。按照game bible的思路去思考和练习,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掌握(“短时间”是相对于另外两个部分而言的)。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是中国人由于数学比较好所以普遍game比较好,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轻视game的理由:因为“会做”跟“会正确地做”“会有效率地做”之间还是有着不小的一段距离,而在考场上能否有效率地解题与我们内心的舒适度直接相关,内心舒适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综合水平的发挥。另一个重视game的理由是:这是唯一一个比较有希望拿满分的部分。逻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思维方式决定的,而阅读则主要是对于阅读能力的考察,这两者都是长期积累形成的,较难在短期内进行改变;而game考的是排列和分组,在短期内提高和掌握的可能性较大。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说,game需要的技巧多一些,而天赋和积累少一些,提高的可能性也大一些。同时,历史告诉我们,一般game不扎实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我会告诉你我12月的时候就是砸在最后一个section的最后一个game上么?)。 game需要注意的地方其实不是很多,书里写的都比较详尽了。不过以下几个问题似乎有必要引起大家的注意:(1)setup要做好。这里说的“好”可以翻译为“适当且准确”。准确就不说了,适当是指条件间的组合推理要适当:既不要不进行条件的组合推理,又不要过度推理。后者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过度推理的害处在于不仅浪费时间(因为并非所有的推理都会用到),而且会让人焦虑,影响发挥。至于怎样才是适当的推理,还需要各位看官在实践中自行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节奏。(2)在grouping类的题里,考虑要素的同时还要考虑位置。一个简单的例子:五个人ABCDE分两组,第一组两个位置,第二组三个位置,一个人能且只能占一个位置,条件里有AB不在一组,CD不在一组,可直接推出E在第二组(AB在两组中各占一个位置,CD在两组中各占一个位置,这样,只有第二组还剩下一个位置,所以E一定在第二组)。类似这样的问题是考试中容易忽视的,有必要引起大家的主义。(3)适当使用穷举法。在可能性小于等于四的情况下,可以把所有的可能性的列出来,这样题就变得很容易了。(4)代入法是下下策。2. reasoning 俗称LR(logical reasoning),在算分的四个section中占了两个,因此向来有着半边天(?)的美誉。更有考友曾言“得LR者得天下”,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LR的考察以非形式逻辑为主,形式逻辑为辅。其topic更是包罗万象:从值得怀疑的科学发现到误导性十足的广告宣传,从人的脑细胞切片算不算自画像到爵士乐是不是对传统音乐的反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类型也就是LR bible里面分的那十几种。不过在这里笔者建议各位考友如果时间充足,在看bible之前先找来本critical reasoning,critical thinking的教材来看一看,对日常逻辑有个基本的了解之后在去做题,将会是事半功倍。 LR其实没什么特别好说的,重在一个“悟”字。这里说的悟不是像守株待兔一样等着灵感出现,而是在不断的做题过程中加深对逻辑这回事的理解。在这里我们的testmaster就派上用场了:什么废话都别说,一天一本,每本上的阅读和game如果力有未逮可以不做,但是LR没商量,一定要一天做完一本的量,等到都做完,基本就可以出关了,逻辑的基础也算打好了。剩下的就是在真题中不断磨练感悟与提升了。 捷径?还真没什么捷径如果硬要说的话,就是提高英语水平。因为大部分时候不是不懂逻辑关系,而是根本就不知道题干在说什么 总结一下:critical thinking教材LR bibletestmaster真题 小tips:如果可能的话,尽量想想各种题型之间的联系,对做题解题都很有帮助,这里我给一个我的思路,仅供抛砖引玉:除了inference,main point和principle,其他题型差不多都是以logical flaw为中心的:无论是加强削弱还是假设评价,其解题思路都是从一种或几种flaw出发。所以掌握了flaw事实上LR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这就相当于你已经知道对手的武器库里就那么几种武器,剩下的就是根据不同武器的不同特点想出破解之道了。3. reading 最考验硬实力的部分来了。reading向来是我天朝考友的噩梦,一般不错个十个八个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不过既然决定了要考,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的。所以首先的首先就是不要害怕,要是一开始就认怂,那神仙也救不了了。 LSAT阅读困难的地方并不在于词汇量。对于LSAT阅读而言,背完一本托福绰绰有余了;其难点主要在于:(1)篇幅长题量大且时间紧迫。平均每篇文章700词左右+平均7道题+文章和题加起来平均只有8分35秒的时间。(2)能好好说的话不好好说。一个简单的词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用一个复杂的长句。(3)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这一点跟LR很像。 事实上后两个问题解决起来很容易,那就是:习惯!只要你习惯了那种又臭又长的学术表述和各种神奇又无脑的话题,其实这些问题就不是问题了。所以在这里先建议大家可以先用GRE阅读、scientific american等材料来预热一下(前者为主后者为辅,不过GRE的题就没有做的必要了,相对于LSAT而言太简单,而且不太对路,光看文章就好了),熟悉一下主要的topic和学术语言的表述方式,对以后准备很有帮助。其实看来看去,大家最终会发现topic其实也不外乎神经科学啊地壳运动啊生物之谜啊哲学难题啊文学艺术的评价啊法律比较啊之类的,真的是习惯了就好 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剩下第一个问题了,简单来说,就是速度问题。在这里我前面推荐的那本examkrackers LSAT reading comprehension就派上用场了。这本书主要是将文章以结构为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种文章结构中的典型问题解法进行解说。通过这样的训练,我们可以逐渐达到以全局性的视角去看待文章的目的,而非纠结于具体的内容这恰恰是阅读的主要考点:在海量的陌生且复杂的内容中准确而精确地梳理出文章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关系。事实上很多看来不是结构题的题目,也是在考察结构。如细节题,事实上是考察定位,而迅速准确的定位正是建立在对文章结构的理解之上的(LSAT是不考察具体知识的,对topic的熟悉只是为了提高考试时的心理舒适度)。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思路和方法了,那么接下来呢?接下来就是练!往死里练!但是练不是傻练,是要讲究方法的。我采取的方法是从一开始就尝试着以极快的速度去阅读,尽量避免内心默念。这样练肯定会很想吐,这很正常,没关系,尽情地去吐吧少年,吐着吐着就习惯了这种步调,习惯了就发现逐渐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这将会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别着急。 能够快速读完文章跟能够做完题且把题做对之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而我们的最终目的也是把题答对而不是读好文章。所以为了更好地答题,请确保自己高速阅读时不以牺牲阅读的准确性为代价;所谓准确性,不是指要把每个细节都记下来,而是指记住文章的大体结构与思路,并且都够在做题时进行有效的再认与回溯。 方法其实并不难,就看各位考友的决心和毅力了。4. 作文 不太清楚没准备上考场以后乱写的反正也不算分么三 考试与准备过程中非技术因素 想要在LSAT考试中考得高分,并不是全靠准备就能解决的;事实上,除了具体的做题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很重要的因素。毫不夸张的说,在很多情况下,即使在做题方法与技巧上已经臻至化境,而其他因素出了差错,也很难获得一个满意的成绩。因此,非技术因素也是影响考试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1.心理 有人说过,LSAT不仅是考的是逻辑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也是对心理的一种考察。我个人十分认同这句话:由于该考试题量时间紧迫、题量巨大,且耗时很长,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把题做完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以LR为例,每篇有2527道题,每题5个选项且有题干,再加上涂卡的时间,都要在规定的35分钟内做完。所以作为一名想得高分的选手,根本没有犹豫的余地。如果一题不会或不确定就患得患失,势必影响后面的答题。所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一些做题的策略(比如看第一眼做不出来,可以先跳过,等做完其他题再回头看,而不必在纠结中浪费时间)也会使这一情况发生的次数减少。 这里说的心理的另外一层含义是“舒适度”。totoo上曾经有人把它叫做“快感”,简单说来,就是做题、看文章的时候是否感到煎熬如果是,则说明舒适度较低,反之则较高。舒适度越高,解题就毫无疑问地更加顺畅。因此,如何提升舒适度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这里首先引入一个比较正确的假设:熟悉的写作风格和文字内容读起来会比不熟悉的舒服很多。明白了这一点,解决方案就显而易见了:首先,尽量多的读风格类似的文章(前文已有提及,不再赘述);其次,对可能涉及的背景知识做一定的了解:尽管LSAT主要考察的是比较抽象的逻辑关系,但是对于正常人而言,能够做到高度的抽象并且习惯以这种方式来思考实在是太难了;从另一个方面而言,逻辑关系终究是要以一定的实质性内容为载体的。所以,了解一下背景知识,查阅一下相关词汇还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要提醒的是,心理因素在准备过程中也要重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