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参考某厂防火防爆设计.doc_第1页
供参考某厂防火防爆设计.doc_第2页
供参考某厂防火防爆设计.doc_第3页
供参考某厂防火防爆设计.doc_第4页
供参考某厂防火防爆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氰化钠厂防火防爆设计目 录摘要11 前言12 工程概况23 工程项目分析33.1 工艺流程介绍33.1.1 生产工艺简述33.1.2 安全防火重点部位33.1.3 安全工作重点33.2 工艺环节的划分43.2.1 生产区43.2.2 仓储设施53.2.3 其他设施64 区域划分75 总平面的布置85.1 分区布置85.2 火灾危险类别的确定85.2.1 氰化钠及生产原料的理化性质简介85.2.2 生产工艺火灾危险分类95.2.3 存储区火灾危险分类95.3 耐火等级的确定95.3.1 生产区95.3.2 储存区95.3.3 生活区95.3.4 附属设施区105.4 防火间距115.4.1 防火间距设计原则115.4.2 防火间距的确定116 防爆电气的设计126.1 划分爆炸危险区域126.2 防爆电气选择126.2.1 爆炸性混合物分级、分组126.2.2 防爆电气选择127 泄爆方式确定及泄爆面积计算137.1 泄爆方式137.2 泄爆面积的计算138 消防灭火器的配备148.1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148.1.1 火灾种类148.1.2 危险等级148.2 灭火器的选择148.3 灭火器的设置148.3.1 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148.4 灭火器的配置158.4.1 一般规定158.4.2 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158.5 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158.5.1 计算单元158.5.2 配置设计计算159 总结17参考文献18附录火灾危险类别划分19附录 防爆电气选型22附录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24附录 消防灭火器的配备图25附录 防火间距26 摘要本设计是针对氰化钠厂而进行的防火防爆设计。通过对氰化钠的生产工艺过程的了解,根据生产原料及产品的性质,进行生产设计,再根据生产工艺过程,设置工厂内所需的厂房。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分析确定各生产环节和存储场所的火灾危险类别来设计。按照工厂的生产生活需要,对厂区进行合理分区布置,大致可分为:存储区、生产区、生活区及附属设施区四个部分。然后又依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来确定工厂内的主要建筑物以及它们之间的防火间距,然后对工厂进行区域规划和总平面布置。再选择一个有爆炸危险性的厂房,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进行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分析厂房的主要爆炸危险方式并对厂房内的主要防爆电气设备进行分析并且选型;选择一有爆炸危险的厂房通过计算厂房的泄爆面积,来确定泄爆方式。了解生产工艺过程,分析确定工艺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危险及各个生产环节和存储场所的火灾危险类别设定工厂内的生产场所、附属设施、存储区的建、构筑物的功能,确定建、构筑的耐火等级,进行工厂区域规划和总平面布置。分析选择某一厂房进行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对该厂房的主要防爆电气设备进行分析、选型对某一有爆炸危险的厂房计算其泄爆面积,并选择确定泄爆方式绘制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和厂房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关键词:火灾危险性;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爆电气设备;灭火器1 前言 2 工程概况 3 工程项目分析3.1 工艺流程介绍3.1.1 生产工艺简述以丙烯生产的副产物氢氰酸(含HCN大于99.6%)与浓度为45%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反应器中于温度5055条件下,进行液相中和反应,迅速生成氰化钠。氰化钠溶液经蒸发、结晶、离心脱水、干燥、成型压片、包装即为含水量小于0.2%的氰化钠产品。图5331所示为氰化钠生产工艺方框流程图。 防毒是本装置安全生产的主要特点。原料氢氰酸和产品氰化钠均系剧毒物质,该装置属有毒、有害生产。氢氰酸还属一级易燃液体。 结晶蒸发中和氢氰酸氢氧化钠 脱水干燥压片 氰化钠图3.1 氰化钠生产工艺方框流程图该装置的物料氢氰酸可燃、可爆、有毒;氰化钠可燃、可爆、有毒。3.1.2 安全防火重点部位 氰化钠反应器 该反应器是本装置的关键设备。危险因素较多,进出反应器的物料均为剧毒品,且反应前有易燃性质。生产控制条件要求比较苛刻,稍有失误即可产生不了后果,甚至发生事故。如液体氢氰酸在碱性条件下会很快发生自聚反应,不仅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反应温度、压力的突然升高,而且生成棕色的粘稠液体使生产无法进行下去,严重时也可能造成管道堵塞或设备爆炸事故;氰化钠在60以上的温度下很容易水解,在反应过程中稍不注意即可突破,由此造成操作紊乱状态,处理过程不仅麻烦而且很危险。3.1.3 安全工作重点1.氰化钠反应器(1)由于氢氰酸的沸点较低、毒性极大,且易燃、易爆,所以对装置投料前的系统气密性实验要严格认真地进行检查。所有涉及氢氰酸的设备和管道上的密封点,均不允许有渗漏现象。生产中要经常巡检,发现有泄漏时,应立即切断物料来源或做停车处理。不准在有泄露的情况下生产,防止中毒或爆炸着火。(2)氰化钠反应器的生产操作,要按控制程序进行,经常检查是否有控制机构失灵等异常现象,发现异常反应及时处理,避免反应热不能及时导出发生氢氰酸自聚或爆炸事故。(3)氢氰酸和氰化钠的含水物对金属腐蚀性很强,对镍、铜、金、银等耐腐蚀金属也有腐蚀作用,而且有的还能产生晶间腐蚀。因此,应定期对该装置的设备、管道的腐蚀情况检测,进行必要的监督,防止由于腐蚀造成的设备泄漏损坏而出现严重事故。2.其他部位(1)装置停车后要监督检查系统中的危险物料的排空置换情况,排出物料是否进行了安全处理,装置中不准存留剧毒物料,特别是装置停车检修时更要仔细地的进行处理。(2)装置中设置了流散废液集中收回解毒处理系统,要经常监督检查该系统的严格管理、维护情况,督促正确使用,纠正和制止任意排放有毒物料的违章行为。(3)检查进入氰化钠作业现场的人员,必须穿作业服、胶皮靴,佩戴化学防护眼镜、防毒面罩或口罩及手套。禁止人体直接接触氰化钠,防止皮肤吸收中毒。(4)定期对氰化钠微波干燥装置周围的微波辐射强度测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当发现超标或防护装置有损坏时,应督促停车维修,防止微波辐射对作业人员的伤害。(5)本装置的剧毒生产设备检修或抢修,都必须在严密的防护措施下进行,设备、管道未经清洗戒毒处理合格,不准任意拆卸,而且也要禁止无人监护的单人作业。(6)本装置所设置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毒物检测报警仪、冲洗喷淋设备、解毒抢救器材等,应定期进行检查校验。(7)定期对消防器材(消火栓、灭火氮、火灾报警等)进行检查,同时应监督氰化钠生产系统不准设置碱式灭火器材,防止氰化物与酸、碱反应产生氢氰酸造成新的危害。(8)加强装置中的通、排风系统的运行情况检查和定期维护保养的监督,以减少逸散在厂房空气中的氢氰酸和氰化钠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考虑到作业环境对作业人员的重要性,对该系统设备出现的故障,应指令及时进行抢修。(9)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或抽查本装置的一些安全保护性措施与规定的执行情况,如:作业护具及工器具的解毒处理;作业现场禁止饮食;现场作业服严禁带出车间;皮肤有擦伤未经处理不得进入现场作业;下班和饮食前须淋浴洗涤等,纠正和制止违章行为。3.2 工艺环节的划分3.2.1 生产区 氰化钠的工艺流程共分为六个步骤:中和、蒸发、结晶、脱水、干燥、压片。把脱水和干燥结合在一个厂房内进行加工,其他每个生产环节分别为一个厂房,依次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5号厂房。所以将氰化钠的生产工艺过程分为五个部分。各个生产车间的功能与规模见表3.1。表3.1 各个生产车间的功能与规模编号车间名称生产车间功能长(m)宽(m)高(m)面积() 1中和车间氢氰酸与氢氧化钠在其中反应 60 40 82400 2蒸发车间把氰化氢蒸发出去,分离副产物 60 40 82400 3结晶车间把产物凝结成晶体状 50 40 82000 4脱水和干燥车间去除水分和蒸汽 50 40 82000 5压片车间使氰化钠成型 50 40 820003.2.2 仓储设施库房主要存储的物质为氰化钠、氢氰酸、氢氧化钠。各物质的存储注意事项简单介绍如下:1.氰化钠属剧毒品类,应专库储存,且干燥通风,门窗严密,坚固有效,有专人保管,非专业人员禁止入内,严格管理,出入库后随时锁门,可与其他剧毒品同存,不得与氧化剂、易燃品、酸碱性物品、氯酸盐、亚硝酸盐同库储存,库温保持在35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下。2.氢氰酸常温下为固态,属可燃固体,可用带内衬的编织袋储藏。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3.氢氧化钠钢桶装可以存放在货棚、库房或露天货场,地面应高亢干燥无积水、排水通畅,垛底应垫高1530cm,不得将包装直接接触地面。与酸类、醛类特别是顺丁烯二酸酐、丙烯腈、烷类以及金属或其他有机物都应隔离储存。根据氰化钠生产工艺流程要求及原料的性质和储存方式,将原料及成品划为一个储存区,根据它们的储存要求,分成以下的原材料以及产成品库,整个仓储设施区共有3个库房,编号分别为6号、7号、8号库房,依次存放氢氰酸、氢氧化钠、氰化钠。各个建筑物功能与规格如表3.2所示。表3.2 储存车间的功能和规格编号车间名称储存车间的功能长(m)宽(m)高(m)面积()6氢氰酸库储存氢氰酸30 25 8 7507氢氧化钠库储存氢氧化钠 30 25 8 7508氰化钠库储存氰化钠 40 40 8 16003.2.3 其他设施 根据化工厂生产和生活需要,工厂内还包括以下附属设施:门卫室、食堂、礼堂、办公楼、技术安全处、污水处理站、锅炉房、变配电站、消防水池、水泵站。编号为9、10、11、12、13、14、15、16、17、18、19。表3.3 其他设施的名称和规格编号名称功能介绍长(m)宽(m)层数面积()9门卫室负责维护厂区正常秩序,检查人员出入10525010食堂供职工进餐50303150011礼堂进行大型集会和活动的场所60403240012办公楼供厂区主要负责人办公进行决策60205120013技术安全处负责厂区各项工作安全问题4020280014停车场停放各种车辆 16010160015污水处理站处理污水1515122516锅炉房为整个企业的各项生产与生活提供动力3015145017变、配电站负责企业的生产与生活供电2020140018消防水池负责企业消防用水151522519水泵站为供水提供动力101011004 区域划分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在进行区域规划时,应根据石油化工企业及其相邻的工厂或设施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合理布置。选择主导风向为北风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宜位于邻近城镇或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以便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及时排除和扩散,以减少对本企业和邻近企业和居民的环境影响。公路和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严禁穿越生产区。区域排洪沟不宜通过厂区。当相邻设施为港区陆域、重要物品仓库和堆场、军事设施、机场等,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距离有特殊要求时,应按有关规定执行。接近原料厂地及产品销售地区,运输方便。地下水位最好低于地下室和地下构筑物的深度;地下水对建筑基础最好无侵蚀性。了解蓄水层水量根据工厂运货量、物料性质、外部运输条件、运输距离等因素合理确定采用的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空运)。运输路线应最短,方便,工程量小,经济合理。靠近水源,保证供水的可靠性,并符合生产对水质、水量、水温的要求。污水便于排入附近江河或城市下水系统。应有利于同相邻企业和依托城市(镇)要科技、信息、生产、修理、公用设施、交通运输、综合利用和生活福利等方面和协作。避免将厂址选择在建筑物密集、高压输电线路地工程管道通过地区,以减少拆迁。以沈阳市为例,我市的主要重型工业区分布在沈阳的铁西区,沈阳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常年以西北、东南风为主,最小上风向为西南地区,所以本厂应该建设在东北或者西南区,考虑交通环境和相应的工业配套设施,我认为在铁西区选址比较好。由于本厂的原料和生产成品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质,所以应该远离居民区和加油站等地点,以确保人身及财产安全。综合以上所述,应该把本厂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铁西郊区。5 总平面的布置5.1 分区布置根据工厂生产和生活要求,充分考虑人身财产安全和火灾爆炸危险等多方面因素,把整个工厂分为四个区域:生产区、存储区、生活区和附属设施区。生产区在工厂的西南角,按顺时针依次是中和车间、蒸发车间、结晶车间、脱水和干燥车间、压片车间,有利于工艺流程的进行。存储区在工厂的东北角,自西向东依次是氢氰酸库、氢氧化钠库、氰化钠库。在生活区中,办公楼、礼堂、食堂被布置在工厂的西北角;在工厂的东侧和南侧各设置一个入口,两个入口处分别设置一个门卫室;技术安全处被布置在生产区中,与中和车间和压片车间相邻;停车场在南门西侧。附属设施区在工厂的东南角,按顺时针依次是变配电站、锅炉房、污水处理站、消防水池、水泵站。5.2 火灾危险类别的确定5.2.1 氰化钠及生产原料的理化性质简介1.氰化钠氰化钠(sodium cyanide,NaCN)为白色结晶粉末,在空气中易潮解,有氰化氢的微弱臭味。溶于水,水溶液发生水解呈碱性反应,微溶于醇。相对密度(水=1):1.596;分子量:49.02;熔点:563.7;沸点:1496。属高毒类,有腐蚀性。本身不会燃烧,遇酸即分解放出氰化物剧毒气体,露置空气中与水分和二氧化碳接触后,亦能缓慢反应生成剧毒气体。与氰酸盐、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反应强烈,又发生爆炸的危险。接触皮肤或吸入微量粉末记忆中毒,人口服致死量约为12mgkg。2.氢氰酸氢氰酸(hydrogen cyanide ,HCN)为无色透明至淡黄色冒烟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苦杏仁味,能与水任意互溶,加热后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相对密度(水=1):0.6876;分子量:27.03;熔点:-13.2;沸点:25.7;自燃点:573.8;爆炸极限:5.6%40%。氢氰酸易燃,高毒,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长期放置则因水分而聚合,聚合物本身有自催化作用,可引起爆炸。3.氢氧化钠氢氧化钠(sodium hydroxide,NaOH)为白色无定形易潮解固体,人工加工成块状、棒状、粒状不等。在空气中医吸收水蒸气而潮解,同时产生大量热。易溶于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相对密度(水=1):2.13;分子量:40.01;熔点:318.4;沸点:1390。有极强腐蚀性,接触皮肤能破坏肌体组织导致坏死,易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成为碳酸钠,遇各种酸能发生中和反应并产生大量热,在高温中接触铝能立即发生反应生成氢,遇乙醛、丙烯腈能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爆炸。5.2.2 生产工艺火灾危险分类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3.1.1(见附录中表A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划分),依据氢氰酸、氢氧化钠和氰化钠的上述理化性质可以确定它们的火灾危险类别分别为:甲类、戊类和戊类。氢氰酸、氢氧化钠主要作为1号厂房的生产原料。 2号厂房除了存在氰化钠外还有氰化氢,氰化氢的火灾危险类别为甲类。3号、4号、5号厂房主要对氰化钠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因此厂房内主要的化学危险物质为氰化钠。根据厂房内所存在的物质的火灾危险类别确定该厂房的火灾危险类别,且当同一房间内,布置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设备时,应按火灾危险性类别最高的设备确定。综上所述,各厂房的火灾危险类别分别为:1号厂房甲类、2号厂房甲类、3号厂房戊类、4号厂房戊类、5号厂房戊类。5.2.3 存储区火灾危险分类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3.1.1(见附录中表A2贮存物品火灾危险性划分),依据氢氰酸、氢氧化钠、氰化钠的理化性质可以确定它们的火灾危险类别分别为:甲类、戊类、戊类。综上所述,在存储区共有6个库房,根据库房内所存储的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类别可确定每个厂房的火灾危险类别依次为6号甲类、7号戊类、8号戊类。5.3 耐火等级的确定5.3.1 生产区 根据生产区厂房的火灾危险类别,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3.2.1条表3.2.1(见附录中表A3厂房的耐火等级及厂房面积)确定各厂房的耐火等级及厂房面积。本次设计厂房全为单层厂房,1号生产车间火灾危险类别为甲类,选择耐火等级为一级,厂房面积为2400。2号生产车间火灾危险类别为甲类,选择耐火等级为一级,厂房面积为2400。3号、4号和5号生产车间火灾危险类别都为戊类,选择耐火等级均为为二级,3号、4号和5号生产车间厂房面积分别为2000、2000和2000。5.3.2 储存区 根据库房的火灾危险类别,依据防火与防爆书中表4-7(见附录一中表A4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可以确定,6号库房的耐火等级为一级,7号、8号的耐火等级为二级,三个库房面积分别为750、750、1600。5.3.3 生活区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生活区的建筑可以依据民用建筑确定耐火等级和面积(见附录一中表A5民用建筑确定耐火等级和面积)。食堂和礼堂耐火等级均为一级,面积分别为2400和3000;办公楼耐火等级为二级,面积分别为1200;门卫室和技术安全处确定耐火等级均为三级,面积分别为200和800。5.3.4 附属设施区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3.2.5条,锅炉房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可确定锅炉房和变电站的耐火等级为二级,面积为450。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3.2.6条,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可确定变电站的耐火等级为一级,面积为400。污水处理场的耐火等级和面积分别为二级和225,水泵站的耐火等级和面积分别为二级和100,消防水池因为是露天的,不考虑它的耐火等级,面积为225。综上所述,化工厂内建筑物的火灾危险类别、耐火等级、层数、面积表5.1所示。表5.1 化工厂内各个建筑物的火灾危险类别、耐火等级、层数、面积项目类别编号建筑物名称火灾危险类别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m2)生产区1中和车间甲类一级单层24002蒸发车间甲类一级单层24003结晶车间戊类二级单层20004脱水和干燥车间戊类二级单层20005压片车间戊类二级单层2000存储区6氢氰酸库甲类一级单层7507氢氧化钠库戊类二级单层7508氰化钠库戊类二级单层1600生活区9门卫室三级二层5010食堂一级三层240011礼堂一级三层300012办公楼二级五层120013技术安全处三级二层80014停车场1600附属设备区15污水处理站二级单层22516锅炉房二级单层45017变、配电站一级单层40018消防水池二级单层22519水泵站二级单层1005.4 防火间距5.4.1 防火间距设计原则本次设计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的设计主要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表3.2.11石油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的要求作为最低标准进行确定。并且只考虑邻近建构筑物间的防火间距。每个分区内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确定以后,要对分区之间的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进行确定。本次设计主要考虑全厂重要性设施与甲类厂房、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根据规范应为35m。5.4.2 防火间距的确定生产区和存储区主要考虑厂房和库房的火灾危险类别,该工厂的生产区内有甲类和戊类厂房,存储区内有甲类和戊类库房。根据石油化工设计防火规范,生产厂房和库房甲类甲类:30m;甲类戊类:20m;戊类戊类:10m。(火灾危险类别为戊类的厂房防火间距铜丙类相同。)生活区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的确定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依据表5.2.1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及各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确定。附属设施区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的设计主要依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表3.2.11石油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进行确定。锅炉房、变电站、消防水泵都属于全厂重要性设施,污水处理场与它们之间的防火间距至少应为35m,锅炉房可以看作丙类设施,它与变电站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丙类设施与全厂重要性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综上所述,首先确定各生产、存储区厂房、库房的火灾危险类别,生活区、附属设施区个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以及长内所有建构筑物的面积及它们之间的防火间距,再综合考虑总体布置及甲类厂房和库房与厂区围墙和厂内主要、次要道路之间的距离,对工厂总平面布置见详图。依据以上原则,再考虑工厂整体布局的整齐美观,工厂内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确定见表E1。6 防爆电气的设计6.1 划分爆炸危险区域本次设计选择1号厂房进行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氰酸的性质,氢氧化钠为不可燃的,所以不用考虑氢氧化钠。该厂房主要的释放源为氢氰酸,根据氢氰酸的性质,在生产过程中他们的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依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对生产环境进行爆炸危险分区。依据本规范2.2.3条该区域存在的释放源为第二级释放源。根据规范2.2.5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应按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确定,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2区。氢氰酸的原子量为27,相对密度为0.69。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第2.3.1条相对密度小于或等于0.75的爆炸性气体规定为轻于空气的气体。假设该生产厂房通风良好,因此该厂房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依据本规范第2.3.7条进行划分。具体分区见详图C1。6.2 防爆电气选择6.2.1 爆炸性混合物分级、分组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分级、分组举例,由氢氰酸的理化性质可知,氢氰酸属于A级T1组。根据以上分析该厂房爆炸性气体环境内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为2区A级T1组。6.2.2 防爆电气选择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第2.5.3条厂区内主要防爆电气根据(附录)的表格要求进行选择。7 泄爆方式确定及泄爆面积计算7.1 泄爆方式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表面应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扫。在地沟积聚的有效措施,且与相邻厂房连通处应采用防火材料密封。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宜避开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7.2 泄爆面积的计算本次设计选择2号厂房即蒸发车间进行泄爆方式的确定,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3.4.1条,有爆炸危险的甲、丙类厂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护层。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3.6.3厂房内爆炸危险物质类别与泄压比值氰化钠应选择0.110。本次设计选择C=0.20。根据泄爆面积计算公式A=10CV2/3 (7.1)式中,A为泄爆面积(m2);C为泄压比值(m2/ m3);V为厂房体积(m3)。根据公式V=60408=19200m3 ,C=0.20得:A=1434.05m2有以上可知,所选择厂房的泄爆面积为1434.05平方米。厂房面积为2400平方米,所以选择顶棚泄爆。8 消防灭火器的配备8.1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8.1.1 火灾种类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应根据该场所内的物质及其燃烧特性进行分类。本次设计选择6号库房(氢氰酸库)进行灭火器的配备。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可划分为以下五类:1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2 B类火灾:液体火灾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3 C类火灾:气体火灾。4 D类火灾:金属火灾。5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氢氰酸为无色澄清粘稠液体,可以引发液体火灾,以上分类可知,所选场所的火灾种类可划分为B类火灾。8.1.2 危险等级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生产、使用、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1 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扑救困难,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场所; 2 中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扑救较难的场所; 3 轻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扑救较易的场所。氢氰酸库属于甲类液体桶装库房,可以确定其危险等级为严重危险级。8.2 灭火器的选择B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泡沫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B类火灾的水型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极性溶剂的B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灭B类火灾的抗溶性灭火器。针对所选厂房的具体情况,选择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8.3 灭火器的设置8.3.1 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设置在B、C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应符合表8.1的规定。表8.1 B、C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m) 灭火器型式 危险等级手提式灭火器推车式灭火器 严重危险级 918 中危险级1224 轻危险级1530据上表可知,所选场所的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为9米。8.4 灭火器的配置8.4.1 一般规定(1)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具。(2)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5具。(3)当住宅楼每层的公共部位建筑面积超过100m2时,应配置1具1A的手提式灭火器;每增加100m2时,增配1具1A的手提式灭火器。8.4.2 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B、C类火灾场B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应符合表8.2的规定。 表8.2 B、C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危险等级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轻危险级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89B 55B 21B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 (m2/B) 0.5 1.0 1.58.5 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8.5.1 计算单元灭火器配置设计的计算单元划分规定:当一个楼层或一个水平防火分区内各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相同时,可将其作为一个计算单元。本次所选择的厂房是单层厂房,且该场所仅储存氢氰酸一种物质,其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都是单一的,所以可将该存储车间作为一个计算单元。8.5.2 配置设计计算 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应按下式计算: S Q = K U式中 Q 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B); S 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m2); U A类或B类火灾场所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m2/A或 m2/B); K 修正系数。(修正系数应按表8.3的规定取值。) 表8.3 修正系数计算单元K未设室内消火栓系统和灭火系统1.0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0.9设有灭火系统0.7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和灭火系统0.5可燃物露天堆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可燃气体储罐区0.3将具体数值代入公式有:Q=0.57500.5=750B计算单元中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应按下式计算: Q Qe = =75010=75B N式中 Qe 计算单元中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 B) ; N 计算单元中的灭火器设置点数(个)。 (根据所选场所的长宽以及B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可以在该场所内设置10个灭火器点。) 由于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等级为75B,而B类火灾场所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严重危险级)为89B,所以可以选择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MF6型号,每个设置点设置一具灭火器,十个灭火点。 消防灭火器的配备图详见图D1。9 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是对氰化钠工厂进行防火防爆设计,首先选择合适的厂址,既能满足化工生产的各方面需求,又能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然后了解氰化钠的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火灾爆炸危险,通过查阅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对化工厂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各个区域内建构筑物的功能、火灾危险类、耐火等级、建构筑物面积以及它们之间的防火间距,对工厂进行总平面布置,最后选择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的厂房进行爆炸危险区域划分、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并确定厂房的泄爆方式和消防灭火器的配置。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对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 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厂区总平面布置,难点是厂区内各建构筑物之间防火间距的确定。设计过程中,既要保证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满足规范要求的最低标准,又要考虑厂区的整体布局。因此需要综合多方面要求进行设计。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自己也学到的很多。对化工厂整体布局有了大致的了解,明确了化工厂的生产区域、存储区域的设计标准以及化工厂所需求哪些主要的附属设施。明确了如何确定厂房和设备的火灾危险类别以及通过火灾危险类别进一步确定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面积及它们之间的防火间距。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自己也更进一步认识到石油化工企业防火防爆设计的重要性,只有在设计时是厂区的各项设计都符合标准要求,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保证企业财产以及厂内和邻近企业和居民的安全。另外,通过对厂区总平面图的绘制,自己也了解了许多有关制图方面的标准要求。参考文献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3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4 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5 杨泗霖. 防火与防爆.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6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1-2001 附录火灾危险类别划分 表A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划分生产类别火灾与爆炸危险性的特征甲 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1)闪点28的易燃液体(2)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7)在压力容器内物质本身温度超过自燃点的生产乙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