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田中学高中历史 第四专题 第三节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浙江省青田中学高中历史 第四专题 第三节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浙江省青田中学高中历史 第四专题 第三节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浙江省青田中学高中历史 第四专题 第三节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案 一, 教学目标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知道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和喜悦,唤起民族自豪感,强化国家统一意识。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激发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 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课的重难点主要落在理解“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上,本课的三个子目均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到关于港澳回归等的史实,本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化,用理论的成型和实践将统一大业上的足迹串联起来,从而引导学生把握其中的历史主线和历史逻辑。三, 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ppt现实图文)教师叙述导入:台湾作家王鼎钧的碎琉璃里有这样的话“一个生命的横截面,百万灵魂的取样。”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叫做余光中的老人(ppt显示图文),他是一个诗人,一位学者,更是百万台湾人的一个取样。从他的经历里,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回家的历史,一部台湾香港澳门的故国归路。2, 台湾问题的由来(游子阔别)师:余光中,福建闽侯人,1949年,21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赴台,从此,“乡愁成了一湾浅浅的海峡,他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生: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师:很好。台湾自古为我中国领土,近代虽同祖国几经分离,但也几经收复。(ppt简单打出台湾自古同大陆关系的史实)但是1949年解放战争后,蒋中正先生败退台湾,从此,两个政府,两种制度之间的隔阂远甚于天堑。 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余光中也觉得大概是此生归乡无望了。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游子初归)师:然而,让余光中先生想不到的是,1992年,他首次以访问学者的身份首次回到大陆。大家知道是哪一项政策的出台促成了他的回家么?生:一国两制。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及其是如何提出的。首先,什么是一国?生: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师:好,那么什么是两制呢?生: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师:很好。大家既然已经明确了字面上的意思。那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打出ppt)【本环节设计目的:基于初中知识,从字面到内涵,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师:既然知道了什么是一国两制,那么进一步就要问了,这样的构想又是如何提出的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一开始讲到的台湾问题,这一构想正是在解决台湾问题的进程中逐步提出来的。4,“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游子复归)师:一国两制在当时虽然极富创造性,但毕竟还是一种理论,实践之下,究竟如何,谁都不知道。2002年,余光中先生再次回大陆,谈起当年,他也说当时对这一政策多有疑虑。然而,之后发生的两件事,却让他彻底打消了顾虑。大家能想到是哪两件事么?生: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师:好,说到香港和澳门问题,我们就要来谈谈他们是怎么同祖国分离的。下面有两首诗歌,根据诗歌的提示,你能说出香港澳门分离的史实么?生:(略)【设计意图:以诗歌引出,体现方式的多样性。】师:祖国统一的道路终由一国两制铺就。正如我们所知的那样,一国两制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了实践。那么这个理论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化为现实的呢?首先,我们看如何“一国”“一国”已经指日可待,那么“两制”又是如何具体化的呢?“一国两制”终于实现,但是此后,回归的香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最终“两制”又如何呢?在本环节的处理上,以时间轴配合问题链,将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用“三字经”的形式方便学生记忆,提高课堂效率。在“两制”如何这个问题上,用两则材料的对比充分说明问题。2001年,香港回归祖国4年后,财富选择香港召开了“财富全球论坛”,高度评价香港仍然是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1995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前两年,西方有影响的财富杂志发表题为香港之死的专题报告,预言实施“一国两制”的香港必然会“死亡”。师:香港的顺利回归为澳门的回归提供了范例。(ppt展示澳门回归的内容)师:百年期盼终于实现,下面我们来思考一下澳门和香港回归的原因和影响。生:略。【这部分内容在课本上均有表述,通过对一国两制实践过程的分析,学生能比较深入得理解这一政策,在此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结合课堂内容搜索课本文本,是对前面分析的一个理论上的强化。】5,两岸的进展(游子再归)师:香港澳门顺利回家了,那么统一大业还缺谁呢?2008年,余先生再回大陆,接受新浪网的访谈。会首数十年回家之路,余先生感慨良多。下面就让我们追随余老的记忆,来看看台湾,它一直在路上。6,两岸前景(游子之望)师:两岸关系日益密切,那么两岸的未来会走向何处呢?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因素影响着两岸的未来。 分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组织材料说明影响两岸前景的一些因素。不利因素方面,用李登辉陈水扁的言论来说明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扰。有利因素方面,用诗句作为标题,打出图片,形象说明。1,“相逢一笑泯恩仇” 图片:连战,郁慕明,宋楚瑜等访问大陆,同胡锦涛同志亲切握手。2,“日暮乡关何处是” 图片:台湾人民反台独的游行照片,标语上书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3,“蓬门今始为君开” 图片:台湾复兴航空公司ge332包机从台北松山机场起飞前往上海4,“千里同风始见亲” 图片:我校大成殿照片,台湾孔庙大成殿照片,南京夫子庙大成殿照片。【灵活运用学生身边常见的材料说明传统中国社会的儒学文化是中国人心里的文化血脉,推动着祖国统一的大业】四, 结尾最后以于右任的诗歌作结: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五,小结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思路是选取台湾学者余光中三次回大陆的经历,以次为线索,引出一国两制,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以“归之策”,“归之践”,“归之路”,“归之望”,围绕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实践展开。根据实际课堂教学效果,思路清晰,知识点落实较好。本课的一大亮点在于文史结合。导入环节引用台湾作家王鼎钧碎琉璃,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在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分析上也选取诗歌的意向提示港澳沦为殖民地的历史,效果较好。此外,在分析香港回归问题时,鉴于要紧扣“一国两制”,选择采用问题串的方式,以“如何一国”,“如何两制”和“两制如何”环环相扣,串联知识点。最后以“三字经”的形式概括回归过程,能够有效引领学生思路,又自然表明了香港回归和一国两制间的关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 和学生的互动有待加强。某些环节过分追求课堂思路的流畅完整,针对学生的回答在基本点拨之后放弃追问,试图使学生转换到教师设计好的思路中。或可在设计思路完整清晰的同时,把握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在引导的同步融合生成性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层次,加深学生印象。2, 课堂内容的层次性或可加强。(1)从纵向上说,本课内容在初中历史中已有涉及,高中课程要求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化。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已有认识,利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思维向纵向延伸,从而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由于初中社会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很多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模糊,多数同学只有粗浅印象,如何通过材料和点拨“唤醒”学生这部分的记忆,使之快速进入到深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