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淳辉高级中学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模块测试.doc_第1页
2012届淳辉高级中学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模块测试.doc_第2页
2012届淳辉高级中学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模块测试.doc_第3页
2012届淳辉高级中学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模块测试.doc_第4页
2012届淳辉高级中学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模块测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高淳县淳辉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讲义52012届淳辉高级中学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模块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0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2(2010江苏历史卷,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3(2010江苏历史卷,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4(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5(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6(2010年上海历史卷)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7(2010年福建卷)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8、(2010年江苏卷)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9【2010年皖南十校联考】“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0【2010年北京西城区抽样测试】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A宗法制得以恢复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11(2011江苏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奥利地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12(2011河南洛阳高三统考)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形成 B分封制逐渐瓦解C监察制度建立 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13(2011沈阳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测试)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14(2011山东潍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马克思说,“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 )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 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 君主专制有害无利A B C D15 (2011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考)自秦建制以来,历代王朝一方面以丞相(宰相)作为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另一方面在机制上削弱宰相的权力。下列哪些措施符合这一特征( )西汉设置“中朝”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立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A B C D16. (2011沈阳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测试)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17(2011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幅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幅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 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 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A B C D18(2011泰州高三期中联考)下列选项中有关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分别实行于汉初和元朝B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对中央集权所起的作用截然相反C两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实施均是吸取和借鉴了前朝的教训D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均巩固和发展了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并为此后历朝沿用19(2011清远清城区高三一模)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作者对“原理”的开创者持赞赏态度A B C D20(2011广东揭阳高三1月联合考试)西汉时期,文人司马相如由于很有名望,被汉武帝直接任命为政府官员。这一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22、 皇权与相权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回答下列问题:(9分)(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2分)(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7分)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请回答:(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3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6分)(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2分)24(14分)“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基本方法。下面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四幅地图(部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请回答:(1)四幅图片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呈现什么趋势?(6分)(2)图三和图四所示地方行政制度的本质目的是什么?结果有何差异?(6分)(3)从文明发展的视角分析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趋势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分)21、(1)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 内阁制度或内阁。(4分)(2)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4分)一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4分)22(14分)(1)指分封制(1分);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分)(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4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3分)(4)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