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丹东话,转自百度,非常准确!概述胶辽官话在辽宁的分布就是:大连及其所辖县,丹东市区,东港,宽甸,营口,岫岩,盖州,桓仁。(盖桓片全部,以及登连片一部分)注意,凤城虽属丹东境内,但使用东北官话。丹东话就是这样一种话。一般人对丹东话的了解并不多。但与丹东话相近的知名方言-大连话,却为很多人所熟知。网上可以找到大连话音频下载,可供学习,参考之用。大连人常因自己“独特的”大连方言而自豪,而实际上,这些土语大多是胶辽官话所共有的,如把“人”、“然”、“日”、“肉”、“热”这几个字,读成“银”、“言”、“意”、“又”、“叶”等(同东北官话)。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土语词汇如“彪”(傻),“硌痒”(讨厌),等,则是为辽东半岛及东北所共有的。而把“非常彪”说成“血彪”,才是地道的大连话。实际上,丹东市区话和大连市区话的区别较大,丹东话与营口、宽甸、盖州、桓仁同属于胶辽官话下盖桓片,而大连与庄河、普兰店、长海、东港是登连片下大岫小片,有本质区别。丹东市区话真正的使用区域:丹东市区,宽甸,黑龙江省虎林市。(虎林人大多是丹东早年迁过去的)丹东话的使用广泛度:平日生活中(买菜等场合),只要是本地人,总是说丹东话。与外地人交谈(问路等普通场合)一般说丹东话。在会议等较正式场合,私下里交谈一般用丹东话,上台演讲,接待来宾时用普通话。在校园里,学生平日间交谈一般用丹东话,老师讲课基本都用普通话,下课就说丹东话,也有的老师资历较老,无须普通话资格证,可随意使用丹东话。上课回答问题时,丹东话、普通话均可,不过有上级领导听课时,老师、学生一般都改用普通话。父母教孩子说话时,在2-3岁以前,教孩子认字时用普通话,训斥时用丹东话。孩子略大以后,一般失去耐心,全部用丹东话。另外,有少数家庭,父母均为军人出身,可做到坚持在家里使用普通话,一般此种家庭的孩子能保持使用普通话。发音丹东人说话时舌头比较大,很多翘舌音转为平舌音(主要为满语影响,跟朝鲜语影响也可能有关系),而几乎所有的平舌音都与大连话是相反的,例如:上超市sang cao shi /shang chao si,是shi /si,初中教师cu zong jiao shi / chu zong jiao si,等等(顺序为 丹/大),丹东主要是无韵母时翘舌,大连相反。这种很难理解的矛盾,清楚地体现了盖桓片与登连片发音的脱节。东港方言转为平舌的音更多,无韵母字一部分也平舌,听起来舌头更大,看似丹东话的变种,但并非如此,平翘舌问题并不影响其与大连话的亲属关系。1.声调:一般市区丹东话同普通话一样,共有四个声调,大体上只把普通话的阴平转为降调,(接近去声,调值412,南京、天津均有类似音)。另外,开头提到“胶辽官话的主要特点是古清音入声字今读上声”,丹东话中体现出来就是:说so,哭k,吃ch,不b,出c,桌zo,发f,客k,国go,割g(对照东北官话可以发现,这些字几乎都读为阳平,这是区分 胶辽/东北/北京官话的有效方法)。登连片大部分地区,阳平声调也有转变,古全浊声母字转为去声(42/53),古次浊声母字转为阳平。发音较为存古的地区,如东港、普兰店等,仅有三个声调,阳平消失。胶辽官话的“入派三声”特点是古清音入声字今读上声,古次浊入声字今读去声,古全浊入声字今读阳平。其中,全浊归阳平是胶辽、冀鲁、中原、东北官话的共性特征,次浊归去是胶辽、冀鲁、东北官话的共性特征,而只有清入归上才是胶辽官话的特点,也是辨别是否为胶辽官话使用者的方法。这个问题是辽宁地区方言的重点问题。其实一个词即可辨别:抹布读作m bu或m bu为东北官话,读作m bu为胶辽官话。就连地域相接,关系紧密的丹东与凤城,都明显有此差异。2.声母:除平翘舌外,没什么特殊变化,只有些懒音化,w读如v(唇齿近音),送气清音有时气流不明显。另有一平翘舌变化现象,翘舌字儿化以后声母变平舌,如事sh,事儿sr,保证了音节头尾不一致。另外丹东话中的翘舌音sh并非普通话卷舌音?,而是舌叶音。3.韵母:一般无圆唇音。凡bo、po、mo、fo音节均读为be、pe、me、fe。仍然有懒音化,ai读单元音。另外,胶辽官话登连片还有一个共性特征:古“蟹止三臻”四摄合口一三等韵的端系字一般无u-介音,即:在d、t等辅音后,大多uan变为an,ui变为ei,如“腿短”tidn。丹东虽处盖桓片,口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此强大趋势影响。人称代词:丹东话中虽然有“俺”这个词,但并不总是用“俺”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平时说到自己仍用“我”,但在直接用“我”做所有格时,要换用“俺”。比如:我家-俺家 ,我爸-俺爸,我的书-我的书。而复数“我们”则全换成“俺们”。这与东北、胶东方言均有区别。“你”在同等条件下换成“恁”,读做nn。(靠近大连处过渡到nn)另外,“俺”字的读音,各地存在着差异。山东的“俺”主要读作ngn,保住了古汉语声母,而辽东由于受到北京和东北官话的强大包围压制,改读成了n。再说说丹东话形成的历史。丹东话的地域性差异较强,体现了丹东作为两种官话分界区的特点。仔细听可以发现,“四道桥话”“于家沟话”(偏北)等与“三马路话”“站前话”(偏南)有一定区别。三马路的习用方言,如“与气”(舒服),“与赖人”(恶心人),“噶实”(舍得)等,含有不少外来词汇,因为三马路外来人口较多。而北部老城区的长辈们则多是第一批/第二批山东移民的后裔,习用的古老土语较多,如“感来”(可是)等连接副词。另有相当一部分则是从辽西,辽北迁过来的,他们带来了“正宗辽宁腔”(属于东北官话),正是东北官话与胶辽官话的融合,才产生了丹东话。(东北腔+山东腔=“海蛎子味”)“辽宁腔”(主要是沈阳话或辽西话)使丹东话很多日常用语发生了走音,比如“不知道”,已向辽西腔的bu ri dao靠拢,“知”被弱化成一个轻的通音。对其他胶辽官话区的人们来说,丹东话比较好懂,而其他南、北方方言区人听胶辽官话则很费劲,丹东话稍为接近普通话,但仍不容易理解。一是因为,胶辽官话本身很多音韵有偏差,二是因为,在实际交谈中,不少非重读音被简化省略了,如不知道-不r道(或“不道”),床上-cung hang(轻声),干什么-干hn么,凳子-dng de,看着点-kn de diar,桌子上-zo de hang等等。(此时h几乎不发音)而且后音为零声母或h、轻d时,可大量发生连音,更加难懂。很多人对丹东话存在着误解,以为东港话就是丹东话,更有甚者,以为孤山话就是丹东话。试借举一例孤山话:叶儿个下了一天地雨,今儿个好不拥儿一放点儿晴,俺逮去六当六当,逮家憋死了!逮完尚侯儿饭,俺就曲去了,一曲门儿就看着胡路倍他们了。俺问:“南刚航?”他雪:“摸事,六当!”俺再没吊个他们,各个儿走了。贼帮吊儿,摸事就瞎屈六!快到光合儿地时候,来了云彩了,天开始盒了,不大写儿就摸盒摸盒地了,啊赶紧往家跑,赶蓝么居意,卡倒了,造了俺一身米,觉还崴了。俺好不用一固用到家,今儿个真点背!俺么上过几天学,写地不好,样大伙儿笑混了!译文:昨个下了一天的雨,今儿个好不容易放点儿晴,俺得去溜达溜达,在家憋死了!吃完晌午饭,俺就出去了,一出门儿就看着胡萝卜他们了。俺问:“你们干啥?”他说:“没事,溜达!”俺再没搭理他们,自个儿走了。这帮吊儿,没事就瞎出溜!快到晚上的时候,来了云彩了,天开始黑了,不大些儿就漆黑漆黑地了,俺赶紧往家跑,但是没注意,摔倒了,弄了俺一身泥,脚还崴了。俺好不容易蠕动到家,今儿个真倒霉!俺没上过几天学,写的不好,让大伙儿笑话了!这些土语词汇实际上是混用各地方言而成,如“摸盒摸盒地”(漆黑漆黑的),是东港习用词汇,“卡倒了”(摔倒了)是东北习用词汇,“吊个”(理睬)是辽东半岛习用词汇,“六当”(溜达)“赶蓝”(但是)为丹东习用词汇,“屈六”(出溜)是庄河式发音。当然,丹东人完全可以听懂这些话。下面举些整理后的例子:小学语文老师:“同学们,请跟我一起念,黑(hi),黑(hi),黑(h)板的黑(hi)。” 同桌的男女同学。女:“我真让(yng)你磕(k)了,我写作业呢,你别(bi)老来搁勒(g lou)我。”男:“你极(j)好个彪(bio)了,那么点儿作业还没写完。”女:“看你那个特勒(t l)样儿,谁家小小(xioxior)像你那么能得瑟(d sou),鼻涕嘎子(g de)都出来了!”男:“看你个卡乎(k hu)样,谁家小姑娘(gu ning)也没有你赖色(li sai)!”常用词 (1)名词外屋地=客厅/厨房(东北通用)玻璃盖(b leng gr)=膝盖(东北通用)忌讳=醋(山东词)癞七八子=癞蛤蟆蝴铁儿=蝴蝶舄(x)=鞋梨糕=糖葫芦骚噶子=河蚌勒勒蛛=蜘蛛疙瘩白=卷心菜茧(jin)蛹子=蚕蛹眼眵(c)=眼屎月(ye)=药胡萝贝=胡萝卜当央儿(yngr)=中间鼻哥子=鼻屎粉子儿(fn zr)=淀粉青wi子=青蛙小小儿-小男孩海蛎子-牡蛎嘎斯(gs)-煤气 e.g. 嘎斯罐儿/点嘎斯(点煤气灶)刀螂(do liang)/(do lang)-螳螂祸朗子=蟑螂-(2)动词哈(h)乎=呵斥、训斥go=搁(东北通用)乖=碰,触摸颠=削=打咥(di)=吃 例:咥饭儿了?(注:此为古汉语,同西安话)ki=给揭(xi)门=开门舔白(tin bai)-讨好攒齐(zn qi)=逗弄 e.g. 败给她攒齐哭了抓呼(zu h)=欺骗 e.g. 你抓呼我?作(zo)=调皮 e.g. 真能作/别作祸hi=扔,砸影的慌=声大震的慌 例:声太大,影死我了木(m)姿姿=迟钝、麻木 泼实(p shi)=能吃,不挑食;能吃苦惊穴穴(xe)的=大惊小怪的样子li=撕硌痒=烦(东北通用,满语)e.g.他可硌痒人了!放声(fng sheng)-吱声 e.g. 赶紧点儿放声饣合饣各(g lou)/(hu le)=搅和猫赖=耍赖次(c)=刺愣=指责,批评 e.g.挨老师次了(东北通用,满语)砸(z)=冻,冰。例:水冷得砸手转向(转zun)=迷路作索(zo suo)=v,adv,糟踏。例:作索东西/作索着用(东北通用)带人亲=让人喜欢卷=踢合楞=斜眼看(东北词)撒么=四处张望 (东北词)e.g. 做题认真点儿,别满哪撒么迂叨=啰嗦急(j)眼=着急挨帮=排队-(3)形容词折扭(z niu)了=别扭,错位了(满语)宰样=炫耀、得意状特勒(t le)=不利索(满语)猜=泥泞稀猜稀猜=非常泥泞嗑睡(k sui)=困土鳖(t be)=吝啬体登了=一塌糊涂了,完了 例:他叫人作索体登了(他被人折腾惨了)埋了古汰(mi le g ti) =脏(东北通用,满语)彪=卡乎=卡乎乎=潮乎=潮乎乎=彪乎乎=彪潮乎=傻bing:贬义形容词,口头语 e.g. 个bing玩意儿/个小bing的/这bing事弄的墨褐儿(m h r)=非常黑 e.g. 晚上没灯墨褐儿墨褐儿的挑白儿=雪白登硬=非常硬赖叽/赖叽叽=脾气不好草鸡(co ji)了=苛了=没办法了土鳖=吝啬 e.g. 你个大土鳖打怵=犹豫,迟疑不前慢的梢摇儿=不紧不慢-(4)副词感来=但是一天=一天一天的/一天到晚的滋滋=非常 e.g.这个东西滋滋好吃!巴苦巴苦-非常苦八丑=很丑后咸后咸(hu)=非常咸毁了=非常 e.g. 这小小儿的瑟毁了极好儿个了(j hor)=略有讽刺,抱怨等主观色彩。例:作业极好儿个多了- 其它变音:告混(go hun)=告诉腾(tng)饭=蒸饭这块(zi kuar)=这里那块(ni kuar)=那里逮这(di z)=在这逮那(di n)=在那恼浑=暖和干痕么=干什么败-别揍=做 e.g. 揍饭 (胶辽发音)闺娘(gu ning)-姑娘哎呀迈(mi)呀=哎呀妈呀败酱样儿的=败酱式儿的=别这样子的哈了=塌了-其它词汇:扯着(c de)=然后,马上辜费=浪费了白扔(lng)白瞎(xi)=浪费,极言可惜之意。装大尾(y)巴狼=装能耐贱老头(无儿化音)=简称“贱”,猜拳一包子劲=在动词后,表程度强烈 例:就那么个破游戏,你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财税统筹管理办法
- 中药药材储藏管理办法
- 中省预算项目管理办法
- 会议营销经费管理办法
- 乡村小学考试管理办法
- 中药成品库存管理办法
- 保定小区收费管理办法
- 住宅机械车位管理办法
- 保密数据如何管理办法
- 二次装修酒店管理办法
-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作业标准化宣贯
- GB 19079.20-2013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20部分:冰球场所
- 运输供应商年度评价表
-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液氨)
- 住宿流水单免费模板
- 北京中考英语词汇表(1600词汇)
- 北京大学金融伦理学 (3)课件
- BWD3K130干式变压器温控器说明书
- 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计划书课件
- 六西格玛黑带C阶段考试题
- HoloSens IVS3800智能视频存储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