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第九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青年教师竞赛B组 第25课《渔家傲 思》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九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青年教师竞赛B组 第25课《渔家傲 思》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九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青年教师竞赛B组 第25课《渔家傲 思》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家傲秋思【选点说明】吴文英有个名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说写秋,大家都会感秋而悲。范仲淹也不能免俗,渔家傲中“四面边声连角起”具有“悲”的意味,“雁去”也是悲的,“将军白发征夫泪”,更是悲到涕泗横流。这种情感是学生读完全词就能够感受到的。学习这首词,如果仅仅只是理解秋景中蕴涵的悲愁之情,那我们对于这首词的解读也未免流于浅表。本词难道仅仅是写边塞的苦寒?戍边的艰辛?有家不能回的愁思吗?其实不然。公元1040年,西夏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北宋,延州险失。在国立衰弱、边关危急的关键时刻,52岁的范仲淹主动请缨,坐镇延州,担负起了力挽狂澜的重任。这首词,正是在他戍边两年后所写。细细品来,我们不仅能读出他对故园的思念之情,我们更能读出词中蕴涵的豪情的。一边是国家的颓败,边关需要将士们的坚守,一边是和乐、丰硕的家园。家与国,如何抉择?抓住作品中的这一点细细品读是很有意义的。“教什么”就是引领学生透过独具边塞秋天特色的意象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怎么教”?就是以词语、意象、画面、情感为要素,搭建品读的桥梁,跨越时空的界限,和词人达到心灵的契合,感受词人真切的心境和情怀。怎样透过品味外在景物的描绘,去触摸词人的真实的情感、心灵,挖掘作品内在的情感。大凡讲这个作品都会品读戍边的艰苦、征夫的泪水。范仲淹为何年过半百仍然主动出征?那是因为在看似满纸的愁绪中蕴涵着保家卫国、责任在肩的壮志豪情的。范仲淹在家与国的矛盾中主动选择,从个人的羁旅漂泊情怀、小家儿女情思中跳出来,去担当国家的重任。纵观范仲淹的一生,他用最质朴真实的行为,践行了他书定在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抱负。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理解作品愁思中的壮怀。难点设定为:思家与卫国的矛盾与抉择。【策略说明】中国古典诗词一般都讲究意境的营造,就是在独具特点的景物的传神描写中,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的传神描写就是诗词的“境”,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就是诗词的“意”。这“境”与“意”的完美融合,就是古典诗词的灵魂所在。所以,要想教好古诗词,就必须紧紧抓住它的灵魂,走进情境、走进作者,提高学生的品读能力。教授本词的基本策略是:抓住一组意象,涵泳一个句子,品味一个词语,理解一腔情怀。一、抓住一组意象文章开头引入悲秋的话题,让学生初读课文,找出能够表现悲秋的意象,为后文体会词人的故园之思张本。二、涵泳一个句子紧承第一个环节,涵泳“衡阳雁去无留意”。尤其是“雁去无留意”的画面是非常值得咀嚼的。自由的雁儿尽可展翅往衡阳飞去,不用考虑去留。这更表现了边塞的苦寒。引发师生对词人故园之秋的美好想象“不如归去”。三、品味一个词语下片中抓住“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无计”重点玩味。从理解“无计”的含义入手,理解这不是有家难回的“无奈”,也不是苦苦等待的“无期”,而是范仲淹和戍边的将士们在国家命运危急的时刻,在思家和卫国的矛盾中选择的“不能归去”“不计归期”的坚守。四、理解一腔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但是前提是朴素的,是始自脚下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就是起点。面对国家的需要,词人已经有了决定:听着异乡的羌管,看着月光下的霜华,想到自己虽然两鬓渐白,但是,仍然要坚守在遥远的边陲。本词从悲入手,却又打破了晚唐五代低沉婉转的风格,而为慷慨之声,不愧为豪放词之先驱!范仲淹用最质朴真实的行为,谱写了一阕有责任有担当的人生壮词。【过程设想】一、品塞下秋之愁情1、解名句,引悲秋话题 由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导入,引出悲秋的话题。2、自由读,明词作大意 古诗词教学,诵读不可能一次到位,更不宜作为教学的一个单独环节存在,而应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以诵读贯穿背景介绍、诗眼挖掘、意境构建、情感理解。3、寻意象,品心中愁思初读课文,寻找最能体现悲秋情感的意象。再读品味,通过营造的意境,体会塞外秋景的特点,为理解思乡之情张本。4、想画面,抒思乡之情涵泳“衡阳雁去无留意”,将大雁的自由来去和词人的不能归去的心痛进行对比。巧妙解“异”,师生共同想象江南美好的秋景,加深体会词人的故园之思。通过酒愁文化的类比诵读,体会“浊酒一杯家万里”的离怀愁绪。二、感词人家国情怀1、问归去,叩词人心灵引发学生主动探究: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问范仲淹吗?叩问中突破难点:深刻体会词人的矛盾心情和两难抉择。2、悟“无计”,感豪情壮志抓住“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无计”体会词人责任在身,主动选择“不能归去”“不计归期”的坚守。 师生互动,再现画面,勾连边塞诗名句,感受悲中寓壮的家国情怀。3、配乐诵读 师生共读全词。4、结语回扣导语:范仲淹们从个人的羁旅漂泊情怀、小家儿女情思中跳出来,去主动担当国家的重任。这正应了他三年后书写在岳阳楼记里的人生抱负:先天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