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级中学、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1页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级中学、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2页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级中学、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3页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级中学、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4页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级中学、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6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6页,两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祝考试顺利第卷 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5年11月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用隶书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墓葬目前已出土文物一万多件。该材料()a为研究孔子言论提供了实物史料 b说明汉兴后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 d其史料价值已经超过马王堆汉墓2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魏晋玄学()a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3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a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c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d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4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犁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b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c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5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6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 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 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7文人画是士大夫思想、才情、与德行的自然流露,文人画审美以悟道、体道、践道为终极理想。以下各项与文人画体现的“精神境界”相通的是()a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b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c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d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8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9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说:“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忧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谟()a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 b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人生观c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 d开启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10罗马教会授意马丁路德宣布放弃一己之见,然而路德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抗辩辞:“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我只信奉圣经我不能,亦不会放弃。”这里,路德坚持的“一己之见”是指()a废除罗马教会 b信仰即可得救 c王权高于教权 d简化宗教仪式11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类通过社会契约结合起来,共同协作,“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集体的意志即公意(公共的利益),公意不能违反,“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公意至上放弃个人自由具有专制主义倾向b个体服从公意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体现c卢梭的思想只能实现于小国寡民的国家d这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说的鲜明体现12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这反映了先哲们()a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 b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c反宗教的思想 d法制的思想13德国诗人海涅曾这样总结康德的思想,最初把上帝赶出了家门,而后来又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这反映了当时()a人们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 b“科学万能论”让理性无限扩大c反对天主教会成为时代的潮流 d人们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14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说:“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止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所著的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之道路。”桑戴克认为这两本著作的主要意义在于()a日心说的提出,否定了统治人类思想千年之久的地心说b标志着近代科学产生c对人体结构研究,有利于科学的发展d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15某书给当时的社会带来的是霹雳般的震荡,像一颗炸弹一样投到“神学阵地的心脏上” ,教会势力和老派学者攻击它是“恶作剧”,违背了上帝的启示,是一部“魔鬼的圣经”。这本书是()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物种起源c九十五条论纲 d共产党宣言16为反对学院派独霸艺坛,也为争取艺术独立,一群美国画家在20世纪初走到了一起,他们以真挚、热情的态度描绘贫穷肮脏的现代城市角落,被评论家称为“传播丑陋的人”,被嘲讽为“垃圾箱画派”。从艺术风格上,他们应属于()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独立主义17杨度认为: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即此以言,则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他的“民族观”强调()a民族血统论 b文化共同体 c种族融合体 d地理决定论18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上奏皇帝的临终遗折云:西方国家也有其自己的“体用”。“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这是西方国家的“体”;轮船、大炮、洋枪等是西方国家的“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应该“采西人之体,以行用。”据此,张树声的主张是()a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 b中西“体用”观是相同的c应该学习西方的制度 d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1919世纪末,严复为中国引进了赫胥黎和斯宾塞的生物进化论和社会进化论思想。他腰斩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而形成天演论,在翻译过程中加进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引发了中国思想界的第一大潮,成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前最重要的思潮。严复的学说一度盛行的主要原因是()a能提醒国人奋发图强,挽救危机 b洋务思潮破产,维新思潮兴起c天演论的科学性 d保持中华民族优越性的需要20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由此推断国民党()a广州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 b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 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21下图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这本著作的名称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革命论22有学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才是他一生思想和事业的真正转折点,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c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d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23“对我国的诗歌创作来说,1958年乃是划时代的一年。”这一年诗歌界“出现了普遍繁荣的、盛况空前的图景”,各地出版的油印和铅印的诗集、诗选和诗歌刊物,不可计数。诗写在街头上,刻在石碑上,贴在车间、工地和高炉上。诗传单在全国飞舞。这一现象反映了()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快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24“历史可以分成三个层面:研究层面、运用层面、哲学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历史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区别只是在于研究水平的高低。运用历史也是同样,大家都可以做,区别也只是在于运用是否得当,效果如何,但是历史哲学,也就是真正从本质上、总体上认识历史的规律和把握历史的过程,就绝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这需要包括历史在内的广博的知识结构,还要有极其卓越的判断能力。”这说明()a研究历史和运用历史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b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具有不确定性c历史哲学就是认识和把握历史的规律和过程d没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就无法研究历史第卷 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东西方的“理想人格” 古代中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淮南子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古代希腊城邦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 近代东西方“人的觉醒” 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在中国启蒙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摘编自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材料三 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理念”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承”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传承”和“交流”,一纵一横,与“传承”相比,“交流”更应浓墨重彩。 美杰里本特利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8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东西方“人的觉醒”的不同内涵,联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12分) (3)联系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文明的认识。(5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511957年中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学生数量的构成比重情况表(%)。 合计 工科 农科 林科 医科 师范 文科 理科 财经 政法 体育 艺术 解放前 最高年 100 178 66 77 135 105 64 114 244 04 16 1951年 100 316 62 16 139 119 78 51 165 28 01 25 1952年 100 348 69 11 130 165 71 50 115 20 02 19 1953年 100 377 61 12 137 188 67 58 64 18 05 13 1957年 100 370 77 14 111 260 44 65 27 19 07 06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进行探讨。(12分)(说明:可以就表格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选官似乎又回到了东汉混乱局势。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文官普通考试令等700多种行政法规文件,初步形成了近代化的文官管理法规、法令体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行政范围和行政规摸日益增加,急需一大批懂业务、有专长、技术娴熟的专业行政官队伍来有效执行中央号令,国民政府考试院陆续颁布各种相关法规。应该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起了一整套以西方文官制度为模板的近代文官制度。其考选机构独立化、事务官与政务官分离、按职位分类、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取代四书五经等。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不仅在考试形式、考场管理、考官、应试资格、法规等方面都吸收了科举的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科举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机构公正等选才精神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自19271937年录取各类行政人员、司法人员、外交人员及其他专门技术人员等1072人,较大限度地网罗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许多没有背景的考生,因成绩优异而得以入选,为各阶层知识分子参政提供机会。 据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整理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特点及影响。(9分)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 【解析】屏风上书写的孔子生平和孔子画像并不能反映孔子言论,故a项错误;仅凭海昏侯墓出现的隶书无法说明汉朝统一文字,故b项错误;屏风上的字与画都与孔子有关,说明孔子地位很高,间接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马王堆汉墓的史料价值,故d项错误。2【答案】a 【解析】“天理自然”符合道家思想,魏晋时期作为儒学的玄学思想中包含道家思想,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故a项正确;材料与佛教思想无关,没有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故b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其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故c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其融合道家思想的目的,故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从“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可知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仅是作者主张的一个方面,不是对材料的全面认识,故a项错误;从“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可知作者认为理学有“内在生命与动力”,具有一定科学性,故b项正确;理学强调儒家伦理道德,忽视科技,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理学强化儒家伦理道德,故d项错误。4【答案】b 【解析】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著作。“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是李贽言论,故a项错误;“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黄宗羲言论,故b项正确;“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是早期维新派郑观应观点,故c项错误;“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观点,故d项错误。5【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宋朝出现了贵族文化和市井文化并存,只涉及到贵族文化,不全面,故a项错误;市井文化不属于古典文化,故b项错误;题目中只是交代两种文化并存,并未提到市井文化冲击贵族文化,故c项错误;宋朝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市井文化兴盛,与贵族文化并存,促进了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6【答案】b 【解析】人神共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材料提到的是在甲骨文里,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故b项正确;天人关系催生君权神授,不是君权神授催生天人关系,故c项错误;皇权不是源于宗教祭祀,故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体现的是立法的基本准则,与材料阐述不相符,故a项错误;“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体现的是思想家的人伦道德情操,与材料不相符,故b项错误;“大道无形,生育天地”体现的是唯心哲学家的哲学理念,与材料不相符,故c项错误;“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实现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故d项正确。8【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均以人及人性为研究的主题,此为人文精神,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悲喜剧的社会影响,故b项错误;题目中悲喜剧研究人的优点和缺点,应为辩证看待人,并非自己的文化,故c项错误;悲喜剧研究的中心是人的情感,与认知社会能力无关,故d项错误。9【答案】b 【解析】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根据“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可以看出:人文主义者追求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的快乐和幸福,反对基督教的神学束缚,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是启蒙运动,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为追求世俗享乐主义,故c项错误;追求理性是启蒙运动的主题,故d项错误。10【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得知,马丁路德主张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坚持自己的信仰,并未主张废除罗马教会,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故b项正确;马丁路德改革时期,德意志正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不可能提出王权高于教权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与简化宗教仪式无关,故d项错误。11【答案】a 【解析】“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一说法有可能导致一种现象的发生,那就是不论公意正确与否,个人都要服从,事实上违背了启蒙运动的一个基本原则民主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公意的强制性,不是就公意本身的意思解释,故b项错误;“只能”的说法过于绝对,从理论和现实来说,该观点也可以在其他类型的国家实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契约论,故d项错误。12【答案】a 【解析】据材料“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可知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反宗教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法制的思想,故d项错误。13【答案】d 【解析】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的杰出代表,与“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不符,故a项错误;“科学万能论”让理性无限扩大,反对天主教会成为时代的潮流,又与材料“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矛盾,故b.c项错误;材料“把上帝赶出了家门”体现了理性的一面,材料“把上帝请了回来”体现了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的一面,故d项正确。14【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中可以看出,维萨留和哥白尼均注重实验,中世纪处于基督教统治之下,科学处于神学笼罩之下,带有神权色彩,而两部著作正显示了近代科学的实质,把科学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此其主要意义,a项并未提到维萨留作品的意义,不全面,故a项错误;标志近代科学诞生的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故b项错误;c项未涉及哥白尼著作的意义,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15【答案】b 【解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国科学家牛顿的代表作,它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牛顿在全书最后的“总论”部分加上一大段赞美上帝的话,故a项错误;物种起源以全新的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故b项正确;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针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发表的,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主张,即因信称义,并未“违背了上帝的启示”,故c项错误;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将斗争目标指向资本主义,故d项错误。16【答案】a 【解析】根据“20世纪初”、“描绘贫穷肮脏的现代城市角落”、“传播丑陋的人”等关键信息可知此派画家真实描绘了现实社会,揭露了城市生活的阴暗面,属于现实主义画派,选择a项符合题意。17【答案】b 【解析】“则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强调文化的共同性,与民族血统论、种族融合体和地理决定论无关,选择b项符合题意。18【答案】c 【解析】张树声没有在材料中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故a项错误;张树声没有在材料中拿中国的“体用”观和西方对比,只是建议要学习西方的“体”,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张“采西人之体”,故c项正确;材料已经质疑了“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果足恃欤?”,故d项错误。19【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严复的天演论能够盛行的主要原因是能提醒国人奋发图强,挽救危机,故a项正确;洋务思潮破产,和维新思潮兴起并不是天演论盛行的原因,故b项错误;天演论并不科学,里面存在部分的社会进化论,故c项错误;天演论并没有强调保持中华民族优越性,故d项错误。20【答案】d 【解析】土地国有,与材料中“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表明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不“彻底”,故b项错误;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因此“开始关心”与材料中“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不符,故c项错误;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材料中“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表明发展了思想,故d项正确。21【答案】b 【解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于1927年初,当时正处于国民革命国共合作时期,故a项错误;“湘赣边界的割据”是指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队伍到达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发表井冈山的斗争,故b项正确;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抗日,不会出现“割据”,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抗日的地区与“湘赣边界”无关,故d项错误。22【答案】c 【解析】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故a项错误;南方谈话没有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南方谈话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等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困惑和疑问,进一步深化了改革,促进思想解放,符合材料,故c项正确;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是南方谈话的内容,但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23【答案】c 【解析】由题干1958年这一年诗歌界“出现了普遍繁荣的、盛况空前的图景”得知,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快速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