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当阳二中高中语文 105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1页
湖北省当阳二中高中语文 105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2页
湖北省当阳二中高中语文 105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3页
湖北省当阳二中高中语文 105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的特点。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3.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读文与读史相结合。4.尊重古人对侠义精神的崇尚,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学习重难点】 1.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 2.对荆轲刺秦王行为的评价。【学习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相关链接】1.作家作品:战国策是一部按国记事的历史著作,起自战国初,止于秦国并六国之后。初有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刘向整理编订为三十三卷,定名为战国策。书中侧重于记叙战国时期的策士们纵横捭阖的“奇策异智”,从中反映出当时政治、经济以及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矛盾斗争,也描写了不少义士和勇士。表现了他们不畏强暴的优秀品质。战国策文学价值较高。叙事状物,铺张渲染;说理论事,纵横恣肆;刻画人物,逼真动人;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语言绚丽多彩。代表了战国时期散文发展的水平。2.写作背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小国。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子丹为了抵抗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当初在秦被凌辱之仇,决定派荆轲劫持秦王,想要挟秦王归还秦侵占的各国土地;如果要挟不成,便刺死秦王,造成秦国内部的混乱。但事与愿违,荆轲刺秦王失败,秦大举进攻燕,公元前222年灭燕。3.史书体例: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载史实的史书。4.与选文有关的成语典故:切齿拊心 【原文】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释义】咬牙捶胸,形容极端痛恨的样子。无可奈何 【原文】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释义】没有办法,无法可想。图穷匕现 【原文】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现。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5.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刺客:专诸、要离、聂政、荆轲。【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一)识记字音翦( ) 谒( ) 於( ) 髓( ) 眩( )揕( ) 拊( ) 瞋( ) 袒( ) 扼( ) 淬( )濡( ) 徵( ) 忤( ) 慑( ) 刎( )(二)理解词义1.解释句中重要词语5进兵北略地 微太子言 今行而无信 见陵之耻除矣 函封之 太子迟之 终已不顾 至陛下 卒起不意 厚遗秦王宠臣 秦王必说见臣 被八创 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怪之 2.辨别文中古今异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持千金之资币物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断其左股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三)常用句式1.判断句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2.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a.见燕使者咸阳宫。 b. 燕王拜送于庭。(2)定语后置句 a.群臣侍殿上者。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4.省略句 (1)嘉为(之)先言于秦王。 (2)见燕使者(于)咸阳宫。二、整体感知梳理课文故事情节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荆轲的性格特点 1.文中哪些情节最能体现荆轲的性格特点? 2.作者是怎样在刺秦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中塑造荆轲形象的? 。 探究二荆轲冒险赴秦的原因3.陶渊明咏荆轲中说:“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荆轲与太子到底是什么关系? 提示根据课文,太子与荆轲从计划、准备行动时毫无沟通,甚至发生严重分歧,双方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信任,因此“知己说”是缺乏依据的。荆轲与太子的关系,更准确地说是一种主宾关系。 。 探究三刺秦失败的原因4.荆轲自己对于刺杀失败是如何解释的? 。 5.你如何评价荆轲其人其事?(联系时代背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四、归纳小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今天的智慧就植根于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土壤里,在面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不求甚解和人云亦云都使我们迷失。因此,我们要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当堂检测】(一)填空:1、战国策,又称 ,是西汉末年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 篇,着重记载了 的策略和言论。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惜哉剑术疏, 。其人虽已没, 。(陶渊明咏荆轲)4、此地别燕丹, 。昔时人已没,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二)精读导练:请读文本“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以报太子也”,完成57题。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c、图穷而匕首见 穷:完结。 d、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 道歉,道谢。6、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7、下列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a、和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