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pdf_第1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pdf_第2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pdf_第3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pdf_第4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 探究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 普通高中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引导高中学生自主学习 但传统 的地理教学始终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这样 学生仅作为知识的容器 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能力 无法实现对地理知识的发现 和创新 显然 这与新课程地理教学目标格格不入 如何打破这种强调死记硬背地获取知识 忽略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局面 呢 通过对新课程地理教学的探索实践 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教师要摒弃 一支 粉笔一张嘴 满堂板书到下课 的传统教学方法 敢于采用多样化的地理教学 方法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面就谈 谈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一些做法 一 合作式学习方法的培养 一 合作式学习方法的培养 新课程的地理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因此 在平时地理教学中 教师应培养学生尝试运用调查 讨论 实验 设计与制作等方式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 鼓励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 特别要注重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新教 材在每一单元都设置了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 但由于我校地处山区 往往是 学生对课题感兴趣却无从下手 为突破这一 瓶颈 我总是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多与同学 老师研讨协商 共同完成课题任务 如必修 1 第一章的课题 1 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 我在整个实践 活动中扮演的不是说教者 而是倡导者 参与者和实施者 在开学第二周 我 首先对教学班的同学进行分组 推举一名有组织能力的同学任小组长 由他制 定周密的实践计划 并安排每一位同学的任务 同学们有的负责选择合适观察 专心 爱心 用心 1 目标的 有的担任记录工作 有的负责测量 有的负责司时 整个活动既有严 格的分工 又有统一的合作 这样 同学们经过的课外实践活动 对不同时段 物体的影长作了精确的记录 并根据这些数据作出了如下的柱状图或曲线图 一天中物影长短变化图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8 00 9 00 10 00 11 00 12 00 13 00 14 00 15 00 时间 物影长 一天中物影长短变化图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8 00 9 00 10 00 11 00 12 00 13 00 14 00 15 00 时间 物影长 cm 各小组通过讨论得出本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 小组长通过归因分析 总结出正午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 并作出解释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 每个小组的成员为了顺利完成任务 都互相协作 共 同解决遇到的难题 表现得十分踊跃 很多知识点都在合作讨论中迎刃而解 这种合作式学习 加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观察探索式学习方式的培养 二 观察探索式学习方式的培养 观察探索式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探索知识 了解未知现象的奥秘 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 发展他们爱好科 学的开拓创新精神 特别适合新课程下地理教学中运用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 如讲到月相及其变化 专心 爱心 用心 2 时 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小时候就非常聪明 有一天好奇地问他父亲 月亮天天有吗 它什么时候出来 是什么样子呢 父亲抚摸着他的头说 孩子 我教你唱一支 月亮歌 吧 他是这样唱的 初一月亮看不见 初二月亮一根线 初三初四像镰刀 初七初八月半边 一天 更比一天胖 直到十五月才圆 十七十八月出迟 廿二半夜月半圆 一天更比 一天瘦 廿九三十见月难 祖冲之听了 牢牢记在心里 并认真观察月相随时 间的变化 终于成为一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接着我布置了这样一道课 外观察题 连续一个月每晚八时 凌晨六时定时观察月相 画出月相 注意月 面方向 看是否与 月亮歌 所描述相一致 结果同学们都热情高涨 较好地 完成了教学任务 观察事物的现象 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能使人对事物认识的活动由感性认 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青少年时期正是学科学 长知识的黄金时代 我们应积极 培养他们探索地理奥秘的兴趣 三 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的培养 三 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 让学生先行思考 寻求问题的 答案 这样可以达到彻底弄懂教材 解决疑难的目的 如遇较难的问题时 我 便利用知识梯度分层设置 以便学生去分析 解决问题 如 学习密度流这一知识块时 我先提出一个这样的战例 第二次世界大 战时英军戒备森严 控制了直布罗陀海峡 但是 德国的潜水艇却能顺利通过 这个海峡 往来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 为什么 这个矛盾性的问题一提出 使他们惊叹 疑惑 带着问题的预习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讲课时 我从密度 专心 爱心 用心 3 流的概念 讲述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洋流就是一种密度流 由于地中海 大 西洋的水面高低不同 而地中海因蒸发旺盛 海水盐度高 密度大 水面低 而毗邻的大西洋盐度较低 密度小 水面比地中海高 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由 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流入地中海 深层海水由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底层流入大 西洋 德军潜水艇正是利用这一特点 潜入浅水时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 而潜 入深水中则能从地中海进入大西洋 通过提出问题 教学内容上化难为易 使 学生加深对 密度流 的理解 有些地理现象 教师从正面讲述学生可能不易领会透彻 如果教师从反面 设置问题 即从反面提出假设 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 学生清晰正确的思维 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真伪鉴别能力 我在讲到 地球公转 的地理意义 时就从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的假设 让学生回答正午太阳高度的 季节变化以及温度带的变化等 借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 图表式学习方法的培养 四 图表式学习方法的培养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活动是地理教学最突出的特点 现代地理教学也不例外 例如 洋流的分布 知识比较复杂 我采用图表式教学 产生了良好的效 果 首先设计洋流空白图 教师预先剪出各种表示洋流形成的因素在空白图上 不断添加剪贴内容 直到把 4 个分布规律完成后 就可以初步掌握洋流的基本 知识 而且完成了一幅由学生添加剪贴的洋流分布图 其次 可再利用这幅洋流分布图 并结合 北半球三圈环流图 提出如下 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海洋水体运动的动力是什么 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 专心 爱心 用心 4 为什么会出现反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在北半球的中 高纬度海区为什么会出 现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在南纬 40 度附近海域 为什么形成西风漂流 北印 度洋海区 洋流为什么会出现季节变化 利用这幅地图有助于学生主动掌握洋 流知识结构的整体性 而且根据世界洋流空间分布的规律 可以进一步派生出 世界主要海洋渔场空间分布的规律 对自然地理的某些知识难点 我利用了联系图 表去析疑解难 这要求教师必须抓住知识的核心 问题去设计图表 如在讲到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时 从表面看 好像没有核心 我紧紧抓住 地壳中 的物质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中 这个核心问题 设计了右侧这个联系图表 并提出如下问题让学 生思考回答 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通过什么作用可以互相转换形成 沉积岩经过 一定温度和压力的作用发生变质 形成变质岩 变质岩受到风化 侵蚀 搬运 和堆积作用 又形成沉积岩 地球内部的岩浆是通过何种作用形成的 地球内部的岩浆 可以通 过岩浆岩 变质岩和沉积岩而成 但无论哪一种岩石都是经过高温重熔作用而 成为新的岩浆 通过这个联系图表的分析 高度概括而又完整提炼了教材内容 既使学生 获得了科学知识 又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