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指向人的发展—再谈“大语文作文”教学观.pdf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指向人的发展—再谈“大语文作文”教学观.pdf_第2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指向人的发展—再谈“大语文作文”教学观.pdf_第3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指向人的发展—再谈“大语文作文”教学观.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指向人的发展 再谈 大语文作文 教学观 指向人的发展 再谈 大语文作文 教学观 一 百年写作教学的回顾 如果从 1915 年开始的 文学革命 和白话运动算起 我们在继承古代写作理论的基础上 如何使用白话文进行写作的探索已经进行了近百年 按照杜福磊教授的分类 在这近百年中 写作理论经历了两大阶段 即传统写作理论的形成和现代写作理论的创立和发展阶段 传统写作理论萌生于 20 世纪初 它以梁启超 1925 年出版的 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为标志 它是我国现代第一部传统的作文法和写作教学论著 而形成于 20 世纪至 40 年代 以陈望道 叶圣陶 朱光潜 夏丐荣 朱自清等前辈的探索为代表 他们 以筚路蓝缕的精神开创了白 话文时代写作理论的先河 构建了写作教学理论的雏形 这种探索一直到文革之前 而最 具标志性的理论范型即以写作知识为代表的由 主体 题材 结构 表达方 式 语言 文风 修改 文体写作 所谓的 八大块 为代表 现代写作理论孕育 20 世纪初 五四 运动之后到 70 年代 创立于 80 年代初 几代学人 经过了 20 多年的不懈探索 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裴显生主编的 写作论稿 刘锡庆的 基 础写作学 朱伯石的 现代写作学 以及后来潘新和的 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 马正 平的 文化写作 论著 写的智慧 还有近来潘新和的百万巨著 语文 表现与存在 等 许多专著 从不同的层面探索了写作的规律 夯实了现代写作学的厦基 关于传统写作理论和现代写作理论的特点 依据杜福磊教授的 中国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 的归总 采撷以下两点 1 传统教学理论注意的是静态的研究 即以总结文章的构成规律和写作技巧为主 现代写 作理论以动态的即以作者写作行为过程为研究对象 进而又朝着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方 向发展 即传统写作基本上讲的是文章的构成 其标志是上文提到的 八大块 而现代写 作则善于从综合宏观的角度对整个写作行为过程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及考察 比如刘锡庆教授 著名的 物 意 文 的双重转化理论等等 2 传统写作理论的研究是 以文为本 它着重研究的是文章 客体 的成件构成 因此 是封闭和狭窄的 现代写作理论着重研究的是写作主体的活动 包括文化素养 思维方式 智能结构 创新意识以及主客体的结合等 所以具有整体性 开放性 极简单地回顾百年来写作教学研究的变化可知 无论是传统的写作理论 还是现代写作理论 其针对的对象大都是作品和成年写作者或者说是作家 而不是针对中学生的 作文 和中学 生这一写作群体 尽管方仁工 陈军 高原 刘朏朏 韦志成 马正平等教师和专家 针对 中学生的作文有过论述 但也没有走出传统写作理论的框架 近百年来 除了叶圣陶系统 深刻地从中学生的写作角度对写作规律进行探索之外 而适合指导中学生写作的理论几乎是 空白 而中学生恰恰是人生的最关键期 写作兴趣 写作能力形成的关键期 而写作研究也 恰恰忽视了这一重要的起点 其实写作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人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潘 新和教授在 语文 表现与存在 中说 人的言语表现的需要 言语生命的欲求 是潜 伏在人的生命中最本真 最活跃 最积极的动机 言语创造欲和言语上的自我实现 使人所 以为人 存在的言说 是人的确证 写作已提升到确证自己 发展自己 自我实现的高度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而现代写作理论在我看来还根本没有从中学生的实际着眼 它的结论大都是 经院式 的 只有认识上的意义 目前中小学老师的作文指导的观念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写作理论的层次 上 而更关键的是 这些理论不管是以静态为研究对象 还是以动态为研究内容 本质上均以现 成的 客体 文章 和由于有了客体 才对 主体 作者 加以关注的 根本没有在如 何让不愿写作的人愿意写作 不能写作的人由于愿意写作能够写作上着力 这就犹如我们已 有了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游泳知识 但还没有鼓动人们下水去游泳一样 如果说愿写是写作教 学的源头 乐学就是写作教学的追求 只有愿写 乐写才能达到通过写作促使人发展的目的 只有愿写 乐写才能达到练能和 自我实现 的境界 从这个方向来说 没有着眼于学生愿 写这一写作起点的理论 则是脱离实际的理论 也是忽视人的发展的理论 这道理很简单 写作能促使人的发展 但不写如何促使人的发展呢 近百年来写作研究对起点的忘却 实际 上也就是写作教学对人的发展的忘却 当然写作教学没有有效地促使 人 的发展 不仅仅指理论层面的缺失 也指我们不当的操 作行为 二 大语文作文 教学是指向 人 的发展的教育观 康德在 实用人类学 中指出 在人用来形成他的学问的文化中 一切进步都有一个目标 即把这些得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人间 但在他能够把它们用于其间的那些对象中 最主要的 对象是人 因为人是他们的最终的目的 我们知道康德哲学最重要的命题是 人是目的 也就是说人的一切知识 其目的都是指向人的发展的 而什么是发展呢 学者肖川指出 发 展意味着变化 但这种变化不是以受控累加性的方式逐步实现的 而是由个体自主建构的内 部的质的变化 它永远改变一个人与他人 社会 环境 自然 自我 生活与学习的关系 改变着他的生活和生活世界 发展意味着新因素渗入精神结构的内部 并引起结构性的变化 意味着由于新质因素的增加而导致生命境界的提升 意味着视界的扩大 意味着能切实地感 受到自我心灵力量的增长 写作作为一种精神活动 正是由于它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的精 神过滤 通过精神符号的流泻而促使新因素的渗入 生命境界的提升 视野的扩大 并通过 生活和自我的互动 表达与思考的相融 而感受心灵的力量和精神的张力 也因此便促使人 的发展 写作的边界 就是生命的边界 写作的提升 就是生命境界的提升 但是对于中学 生来说 无论写作能力多么有用 多么重要 如果他们没有写的意愿 一切的言说都是无用 的 因此 能促使人发展的作文教学应有以下着眼点 愿写是首务 我们的古人早就说过 文章者 经国大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并把 立言 纳入人生的 三不朽 之中 现代写作学 对写作建构心灵 提升精神境界 实现 自我实 现 的人生 也就是说写作对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已有较深的认识 同样中学生的写作 无 疑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最重要的手段 但是 写作 的重要性 体现在 写 和 作 上 不 写 不 作 什么样的功能也发挥不了 什么样的意义也无法实现 因此写作教学首 要的着眼点 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上 而现在偏偏是不少学生不愿意写作 不乐意写作 或 是被迫写作 不愿 不乐 被迫 不仅消弱了写作的功用 而且丧失了学生通过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写作提高自身生命的活力 丧失了学生真正观察自然 感悟世界 丰富心灵 提升境界的自 觉 作文教学如果不从此起步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都是睁眼说瞎话 生活是基点 作文由于高考的误导 由于写作技术主义的盛行 作文教学已达其悲哀的地步 所谓的悲哀 写作本来是心灵的东西 而现在成了流水线上的拼装物 作文本来是自然表达 的需要 而现在竟成了纸上的作秀 作文本来要培养人的优秀品格 而现在竟成了对优秀品 格的扼杀 写假得高分 作秀受推崇 而这一切的根源 都是作文教学脱离生活所致 我们 根本没有以生活为基点 通过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 研究 表达而达其对生活的认识 感悟 从而促使自我的成长 郭元祥在 生活与教育 中指出 返回本真的生活世界 把 人置于他实际生存的世界之中 去体验 反省 批判 创造 人的主体地位才得以体现 人 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人才可能建构起可能生活的图式 这是教育的本质所规定的 作文 教学如果脱离生活 就不会有学生主体意识的产生 就没有思想 情感的生成 也就不可能 促使学生的发展 求真是前提 我在 求真 坚持一种正道 一文中指出 我们要求学生写作的求真 就 是坚持一种正道 就是培养学生一种顶天立地的人格精神 我们说只有善者才能求真 只有 纯者才能为真 只有美者才能成真 求真说白了是一种品质 一种生命状态 一种人生境界 见 语文教学之友 2006 年第 4 期 而 虚假 是一种生命本真的丧失 是一种恶德 人间的一切灾难 件件卑污大都从虚假起 作文教学是提升心灵境界的精神活动 而我们如 果离开了这个前提 人的发展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自由是根本 在解决如何让学生愿写的问题中 不少老师想了不少办法 但其效果往往有限 其实写作是人的自然天性 今天数以千万计的 博客 就是证明 人有情感需要宣泄 有苦闷需要倾诉 有困惑需要发问 有寂寞需要排遣 有乐事需要分享 有痛苦需要抚慰 有新知需要教喻 有无聊需要自娱 有感悟需要炫示 这些是每个人的需要 也是每个学 生的需要 而学生为什么经过我们的指导 又不愿意写作了呢 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学生以 充分表达的自由 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诲太繁 规训太重 要求太苛 泯灭学生写作动机的不 是学生而是我们老师 当一个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 而以自己的方式言说的时候 我们如果 不能发现他们这种精神进取 生命蓬勃的自然需要 而指手划脚 当学生开始有写作的欲望 行为 经过我们的指导而泯灭了这种欲望 停止了这种精神行为时 从写作对学生发展意义 上来说 我们实在是 误尽苍生 在实施 大语文作文 教学的过程中 有不少老师诘问 让学生 自由 写 所谓的 写作内容不禁区 写学形式无禁地 写作语言无禁忌 老师 做什么 我的回答是发现 鼓励 在写中提高 或者说写就是提高 当然 自由 不仅是解 决学生愿写 能写的关键 促发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同时也是一种 价值 追求 此不再赘 述 总之 作文教学要树起 自由 的大纛 让 自由 作为学生写作 发展 创造的一种 动力 鼓励为中心 作文教学不少同仁问我重点是什么 我的回答还是发现和鼓励 发现 是 鼓励 的前提 鼓励是促进 固化 推动所发现学生写作之优点的手段 有的老师还问 鼓励优点学生作文中的缺陷怎么办 缺陷当然要指出 但应是在不伤及写作积极性的前提下 如果没有优点 只有缺点又怎么办 这样极端的情况是很少的 就是有这样的学生 那更需 用心 爱心 专心 3 要我们 挖地三尺 也要找出优点来 越不能只指缺点 作文的评议最好的策略是放大优点 缩小缺点 有时甚至是不言缺点 而通过写去使缺点消失 因为作文是在学生反复的历练中 通过自悟才能提高的一种实践能力 如果我们以指责学生写作的缺陷为要务 学生写作的积 极很快就会丧失 写作的任务就不会完成 通过写作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将是一句空话 以上几点 是 大语文作文 教学的着眼点 以此可知 大语文作文 教学是指向人的发 展的教育观 三 大语文教育 与 大语文作文 大语文教育 是已故特级教师张孝纯上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具有前瞻性 全局性的 教育思想 从张孝纯老师 1985 年发表的 大语文教育 刍议 开始 二十多年来 大 语文教育 思想便影响着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 并展现着他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不少地区依 据 大语文教育 思想 进行了有效的教改实验 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大语文教育 思想的影响 如同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一样 将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张孝纯 大语文教育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 联系社会生活 2 着眼整体教育 3 保持完整结构 4 重视训练效率 其基本特征 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 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 延展 全方位地把学 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 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教语文同教做人 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读 写 听 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接受全面的 整体的 能动的 网络式的和强 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它的模式是一体两冀 一体 即课堂教学这一主体 两翼 即语文课外活动 语文学习 环境 而大语文教学的精髓是 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纵观 大语文教育 思想 它的特征有三个 一是语文学习的生活性 一是语文学习的整体 性 一是语文学习的开放性 这是语文学习任何时候所需要的 但从其模式的操作来看 它 主要着眼的是阅读教学 对于作文教学只有少量的涉及 即习作教学的五项重点 重积累 写真实 开思路 讲序列 求自改 随着时代的发展 和人们对写作要求的提高 大语 文教育 本应有它的发展 因此本世纪初依据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大语文教育 观 动力学理论 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自主 合作 探究 唤醒的理念 我提出了 以生 活为基点 写作内无禁区 写作形式无禁地 写作语言无禁忌 求真求实为双翼 的 大语 文作文 教学观 大语文作文 教学观和 大语文教育 的本质联系 是 联系生活 这一精髓 大语文 教育 的生活观 是 大语文作文 的基础支撑 大语文教育 的开放性 整体性特点是 大语文作文 的基础追求 但 大语文作文 无论在思想和操作层面上都丰富了 大语文教育 思想 1 大语文作文 拓展了 大语文教育 的内容 使 大语文思想 更具有针对性 可操 作性 大语文教育 思想 通过 大语文作文 而更趋丰富和完善 2 大语文作文 的目的在体现 大语文教育 的时代性 前瞻性特点的基础上 更具具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用心 爱心 专心 5 体性 有效性 大语文作文 着眼于 人的发展 着力通过作文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张扬学生的个性 培养写作素质 成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