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 7 卷第3 期数学教育学报 V 0 1 1 7 N o 3 2 0 0 8 年6 月J O U R N A Lo FM A T H E M A T I C SE D U C A T I O NJ u n 2 0 0 8 中国在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黄荣金 李业平 美国德克萨斯A M 大学 摘要 我国具有连贯一致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和一套传统的 系统化的教研制度 教师具有坚实的学科知识和大量的机 会观摩有经验教师的教学 大部分中学教师赞同新课程的理念 实施新课程中的挑战有 功利性评价 缺乏数学知识的深刻 理解 难以把握新教材的处理 难以驾驭活动式的课堂 缺乏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以及学生的两极分化 不同学段相互脱节 理 想的在职教师培训模式有 基于案例的集中报告 专家引领的校本教研活动 跨校 区的围绕相同主题教学的比较研究和基 于网络资源的共享模式 关键词 数学教育 数学教师 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5 2 5 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4 9 8 9 4 2 0 0 8 0 3 0 0 3 枷7 1 背景 自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 华人学生在国际数学学业成就 比较研究中的出色表现引起国际教育和心理学界的关注 研 究人员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华人数学学习的特点 1 华人数学 课堂的特点 2 旬 以及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 关于数学 教师的知识结构特点 马立平发现f 4 虽然我国小学数学教 师受教育的程度 1 0 到1 2 年 比美国小学数学教师 1 6 到1 8 年 低得多 但是他们在对数学内容的理解 以及对 教学策略的选择方面比美国教师更为深刻和灵活 她进一步 指出 教师通过向同伴学习 教学相长 通过研究教学参考 用书 以及做题目来发展他们对基本数学知识的深刻理 解 比较我国和美国中学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法知识 安淑 华等发现瞪1 我国教师强调通过传统而严格的程序发展来获 得正确的概念性知识 而美国教师强调用各种活动来促进创 新和探究 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最近 美国一份 报告指出我国具有连贯一致的教师发展系统 6 教师具有坚 实的学科知识并且有大量机会观摩有经验教师的教学 一旦 进入教师队伍 教师便进入一个专家教师指导下的继续专业 发展系统 这些研究证明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师教育体系具有自 身的特点 有效地发展了在职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 然而 随着我国新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 在职 中学数学教师不仅面临教育和教学理论的冲突 也遭受教 学实践的挑战 于是 在各种传统的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模 式继续运作的情况下 在国家 省 市等不同层面 系统 地推出了各种新的教师培训项目 7 1 一方面 传统的在职 教师专业模式 譬如 师徒制 校本教研 备课组 年级 组 活动 市 区级教研活动 优质课或教学技能比赛等 继续得到重视和发展 另一方面 各级政府和部门提倡和 推行的骨干教师培训 国家级 省市级 研究生课程培训 新课程培训者培训 新课程上岗培训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 教师暑期培训 校本研修制度建立等 各类培训项目纷至 沓来 然而 这些新旧交错 名目繁多的培训活动 是否 真正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 参与者的真切感受如何 教师 真正期望的培训又是什么等问题缺少相关的实证研究 基 于上述考虑 本研究试图对中学数学教师培训参与者 或 局内人 的深度访谈 探索下列3 个方面的问题 1 对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及挑战 2 对各种培训方式的感受 及期待 3 对职前准备的感受及期望 这一研究 不仅对改进当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师教育有现 实的指导意义 而且对发展我国数学教师教育有理论价值 2 方法 2 1 访谈对象 访谈对象为来自北京 B J 广州 G z 杭州 H z 和苏州 s z 4 个城市的大学数学教育专家4 人 数学教研 员6 人 中学数学教师8 人和数学课程开发专家1 人 大学 数学教育专家不仅培养职前的数学教师 自从实施新课程以 来 他们也积极参与新教材的编写 以及在职教师的培训工 作 所以对新课程和在职教师的培训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教 研员负责制定和实施各级 省 市 区 教研活动 并支持 和调查一线教师数学教学日常工作 他们在建立大学 课程 开发人员和一线教师之间的联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线 教师不仅接受各种在职培训 并且亲身参与实施新课程 所 以他们对实施新课程以来的教师培训有最为真切的感受 教 材开发专家 既要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并能在编写教材 中体现这些新理念 同时要培训教师 帮助教师理解和使用 新教材 所以 本研究将4 类人员称为实施新课程以来在职 教师培训的 局内人 所有受访者由当地资深数学教育工 作者推荐 然后由我们确认 由于广东省是2 0 0 3 年首批进行高中数学课程实验的4 个省之一 因此 有关专家和教师对新数学课程实验以来的 各种培训有较为深刻的感受 而杭州和苏州都是2 0 0 5 年第 二批进行高中数学课程实验的 经过一年多的实施 相关人 员也对各种培训有了一定的认识 北京是全国数学课程编制 收稿日期 2 0 0 8 0 3 2 5 基金项目 澳门大学研究项目 理解和促进中国数学教学 C a t i v o n o 2 5 6 6 作者简介 黄荣金 1 9 6 2 一 男 浙江杭州人 美国德克萨斯A M 大学博士生 主要从事比较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 数学教师教育研究 万方数据 第3 期黄荣金等 中国在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及审核中心 也是数学课程发展 实验和协调中心 来自北 京某长期从事教材开发的出版社的高中数学教材主要编辑 之一接受了访谈 这样 在上述4 地共选择了1 9 位受访者 除了一位是只有6 年教龄的年轻教师外 其余都有1 0 以上 相关工作经验 并具有高级职称 2 2 研究工具 根据文献分析和研究问题 我们通过充分讨论和多次修 改 设计了一份访谈提纲 然后 将访问提纲给两位中学数 学教师阅读 征求他们对访谈问题表述的适当性 经过较小 修改 形成了正式访谈提纲 最后的访谈提纲包括3 个方面 的1 0 个问题 如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挑战的感受 包括 当前中学数学教师在改进教与学方面面临什么挑战 一般而言 你认为中学数学教师在素质和动机方面足以应对 上述挑战吗 等4 个问题 关于各种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培 训方式有效性的感受方面 包括 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前 有哪些传统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根据你的观点 那些 传统的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效果如何 你认为上述传 统的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是否仍 然是切实可行的 等5 个问题 关于他们职前准备的感受 包括下列问题 你认为当前大学教育为未来教师提供的教育 或准备 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 为应对将来从事课堂 教学的这些变化是否切实可行 为什么 2 3 数据收集 在广州 杭州和苏州3 个城市分别联系当地资深的大学 数学教育教授或教研员作为当地协调员 并向他们详细说明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请他们帮助在当地选择合适的访问对 象 对访问对象的大体要求是在相关方面有5 年以上工作经 验 并善于发表个人看法 然后 由当地协调员将邀请信转 寄给各受访者 并确定访谈时间 北京的课程开发专家访谈 定在一次全国数学教育会议期间进行 由黄荣金到各地进行 录音访谈 访谈通常是单独进行 也有4 次是两位受访者同 时接受访谈 广州和杭州各两次 两位教研员或两位教师一 起 访谈时 首先由访谈者介绍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并说 明访谈的内容仅供本研究之用 绝对保密 可让受访者实话 实说 访谈在4 5 分钟到一个小时内完成 2 4 数据分析 将1 9 位受访者的访谈录音转录成文本文件 我们采用 扎根理论的研究方式 蜘 基于数据 进行了4 个层面的分析 以分类细化受访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首先 细读每一位受 访者的录音文本 熟悉受访者的整体理念与想法 如有疑问 便听录音进行确认或更正 然后 根据受访者所述提出要点 尝试编码 c o d e 之后 根据访谈的问题次序 得出所有 受访者对同一个问题看法的编码 并进行分类 c a t e g o r y 以寻找对各个问题的各种看法 最后 对访谈的问题进行组 合 寻找对相关问题的观念 c o n c e p t 下面对访谈的结果 根据研究问题从3 个方面进行表 述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及挑战 受访者对当前数学教师专 业发展中主要方式作用的感受 以及他们理想中的在职教师 培训模式 受访者对教师职前准备的感受及期望 3 结果 3 1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及挑战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 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挑战 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实施新课程的整体感受 另一方面是实施过程遭遇的具体困难 3 1 1 实施新课程的感受 所有受访者都认为极大部分中学教师赞同新课程的理 念 与老教师相比 年轻教师更为赞同 并乐于尝试基于新 课程标准的教材 但是 在有效实施新课程方面 在初中阶 段有3 位受访者认为1 3 左右教师能够有效实施新课程 但 对高中阶段实施情况表示较为悲观 有2 位受访者认为是 换汤不换药 有名无实 H ZT R S 第一个代号表示受 访者工作地点 B J 一北京 G z 广州 H z 杭州 S z 一苏 州 第二代号表示受访者工作类型 c D 一课程发展人员 T 一教师 1 E 一大学教师 T R 一教研员 第三个代号表示中 学水平 卜初中 S 一高中 最后一个数字表示同类受访者 编码 以下同 3 1 2 实施新课程中的挑战 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 由于新教材本身的不足 教师在 使用过程中遭受许多困难 首先 功利性极强的升学评价是 影响新课程实施的最重要因素 其次 由于近年来 教师的 数学修养普遍下降 影响了对数学的深刻理解 然后 新教 材对内容的编排体系及处理方式有较大变化 教师对新教材 的深度 广度和难度的把握有困难 再次 对如何组织新课 程提倡的探究式课堂教学 教师缺乏经验 难以驾驭 最后 新课程提倡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许多教师 特别是中老 年教师 觉得力不从心 此外 学生的两极分化 也给教师 的教学带来困难 1 功利性评价 考试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它关系到学校 教师和学生 的发展 只要对升学有帮助就要做 反之 最多只是应付 目 前 考试的体系还没有相应的改革 而且 新课程提倡的自 主探究学习等能力又难以在测试中评价 所以 教师对课堂 中实施新课程心存疑虑 还不如采用得心应手的 保证 效 果 的应试导向的教学方式 1 7 受访者表达了对这方面的 关注 2 缺乏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教师本身的数学功底或修养得不到根本的保障 一方面 由于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 高校的大规模扩大招生 另一方 面 由于师范大学本身缺乏太大的吸引力 所以师范生的整 体素质有所下降 7 位受访者认为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修养 是当务之急 3 难以把握新教材的处理 由于在新教材中 对传统内容进行了大量的裁剪和重 新处理 同时对新增内容进行了非形式化 螺旋式的处 理 教师们对结构完整的 系统性强的知识体系十分熟悉 万方数据 数学教育学报第1 7 卷 而对非形式化 强调知识形成过程的新教材感到难以把 握 5 位受访者表达了这方面的困惑 例如 对数据的收 集与处理 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和目标都不是很清楚 关 于几何证明题 包括传统的一些定理 好不好用 现在都 不知道了 不清楚关于论证水平的要求到什么程度 全是 摸着石头过河 H Z T R J 2 4 难以驾驭活动式的课堂 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以讲解为主的传授式教学方式 而新 课程却提倡探究式教学 要求组织学生使用现代技术进行有 效的数学活动 通过合作交流来学习数学 教师们缺少这种 教学方式的经验与具体指导 同时 教师也担心使用这种教 学给学生学习成绩带来负面影响 这是他们承担不了的 所 以 不得不采用传统的 行之有效的应试式的教学方法 特 别是老教师 7 位受访者表达了相似的感受 5 难以熟练使用信息技术 由于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来促进有 效的数学学习 有些老教师在大学时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等相 关学科 即使参加短期培训 在信息技术使用上也得不到根 本的提高 另外 有些教师虽然会使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但是如何结合数学学科内容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是一个 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6 位受访者表达了各自的关切 6 学生的两极分化 不同学段相脱节 在初中 由于现在的初一学生 已经是小学实施新课程 标准的毕业生 学生程度的严重分化 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困 难 在高中 由于学校通常都有重点高中 市级和区级 与 普通高中之分 有的城市还分成 星级 学校 从一星级到 五星级学校 三星级以上学校的主要目标是送学生到高一级 学校深造 在高星级学校 教师的水平和学生的素质都较 好 实施新课程有发挥的空间 而对低星级的学校 教师和 学生的素质都成为实施新课程的障碍 此外 小学与初中 初中与高中之间的衔接不够 也成为实施新课程的困难之 一 4 位受访者表达了他们的关注 初中要求降得太低 比如以前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现 在叫识别 没有推理的要求了 到高中以后 要把初中这一 部分内容补上 现在新课标中 大学内容放了很多下来 如 微积分 所以很少有中学关注几何证明的教学 G zTS 3 2 对在职教师专业发展中主要方式的感受 新课程实施以来 在职教师培训方面发生了许多显著的 变化 譬如 大规模的国家级 省市级培训等 此外 师徒 结对 教研组 年级组 活动 市 区级教研活动 各种教 学技能竞赛和评优活动等传统的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形式仍 然发挥着作用 并得到相应的发展 下面是受访者对各种在 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感受 1 大规模集中培训效果不理想 7 位受访者认为大规模的 一个班达几百人的 国家级 或省级的集中培训 总体效果并不理想 不过对个人而言 还是因人而异 其中4 位受访者给出相当低的评价 如一位 高中教研员认为 国家级培训最空 接下来的省级培训也 是空的 然后是最基层的培训 实际上教师的成长 相互之 间的交流 讨论 自己学校听课等活动 这种校本教研效果 倒还是可以的 H Z T R S 有2 位受访者认为 虽然集中式的大规模培训的效果不 太好 但对教师来说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特别是对自我 发展的欲望比较强 有自我成长的能力的教师 对这种教师 来讲 他有这种学习 交流的机会 往往还是有一点触动 的 像我自己 我也靠这个 我参加活动的时候 有些活动 参加了以后我的思路就开阔 想法就多 想了以后回来就实 施 S Z T RJ 2 结合具体内容进行专题研究及分享的培训较受欢迎 5 位受访者认为由教材编写人员来介绍教材的特点 并 由实验区的教师来示范和分享经验 以及对比新旧教材的得 失 这样效果比较好 有3 位受访者认为由市 区教研室组 织围绕一些特定内容进行专题研究 并分工合作 对每节课 的内容处理制作成课件 然后由教研室收集 开发网络资源 库 供教师共享 这样做的效果比较好 不过要警惕过分统 一化 3 师徒制功不可没 但需要与时俱进 师徒结对 是中国传统的 普遍采用的新教师入职教 育方式 关于这种方式对青年教师的作用 1 7 位受访者给 予了十分肯定的评价 其中1 1 位还给出了一分为二的分 析 从理论 制度和操作等层面给出了各自的观点 课程发 展专家 从教学的艺术特点及教师知识的默会性 分析了为 什么这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永远值得做下去 从理论上解释 有一种说法 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只 要有艺术的成分 它一定含有通过观摩到实践的操作 再转 化为自己的一种默会知识的过程 有的教师悟性比较高 两 三年就可以形成 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可以转化为自己的 一种默会知识 这样 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游刃有余 所以说师傅带徒弟性质的培训是教师专业化成长中一个非 常重要的方式 B J C D 受访者都肯定了这一方式的作用 主要的积极作用在于 教学基本技能 教材的处理 重点 难点 习题配备 及教 师的品德 也有2 位受访者 提出不称职的师傅的负面作用 因为我曾经做过多位老师的徒弟 我感觉 在把握备课 的重点和难点 甚至在选择题型 挑题 怎样围绕学生的思 维结构去选择 面对不同的学生来选择题型的能力发展很 快 但是 从理念上来说 就非常少 甚至有些消极的影响 感 觉我们在大学学到的跟这些老教师教给我们的不一样 G z T S 1 也有7 位受访者认为师徒关系逐渐趋向平等和互补 师 徒结对构成了一个特别的学习共同体 现在的师徒关系有时候也会发生变化 比方说你是个老 教师 我是个青年教师 有些方面你比我强 比如 教学能 力 处理教材的能力 组织教学的能力 但是 年轻教师认 为他们思想活跃 现代技术用得好 这样就有个教学相长的 问题了 S Z T E 万方数据 第3 期黄荣金等 中国在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受访者一致认为 高素质 师傅 以及平等协商 相 互学习的师徒关系是保证 师徒制 效果的重要前提 那么 这些高素质的师傅如何发展呢 5 位受访者提出了如下建 议 一方面是学校要重视名师的培训 另一方面是要跨校选 择名师 现在的学校拼命想要推出一些名师 骨干教师 各个层 次学科带头人 越多越好 对上课比较好的 各方面都比较 好的老师 学校领导 给他们找个特级老师 或者名师挂 挂钩 这是学校自身的希望 我们西湖区也有这样一个做法 杭州市级的学科带头人有资格为区级指导老师的候选人 供 全区教师选择 教师愿意投哪个师傅由他们自己决定 H Z T R J 2 4 校本教研个别发展 关于校本教研活动 有6 位受访者提到请数学家或数学 教育专家来做报告 有7 位受访者谈到了年级组或备课组进 行备课 统一进度 围绕一些共性问题或教学中的难点进行 讨论 也有5 位受访者提到围绕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活动 其效果因学校或团队而异 此外 4 位受访者认为有高水平 名师 的团队 其集体备课的作用较为显著 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团体 年级备课组 作战 因为我们 集体备课 通常是一个人 介绍预先准备的 备课 然后 其他老师一起参加讨论 大家提意见时 对事不对人 大家 通过比较新 旧教材的处理 讨论这个内容应该怎么教 然 后形成一个统一观念 全部老师都按这个方案教 教师也就 是在讨论过程中可以产生出思维碰撞的火花 老教师们的独 到经验 也值得年轻教师学习和借鉴 G 2 J L S l 也有2 位受访者提出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异化现象 如过 分关注人际关系 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教案过分统一 限制教 师的因材施教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也有4 位受访者提出校 本教研活动的发展方向 比如 围绕市 区级教研活动阶段 计划 进行课题研究 发展校 区际间的交流活动 5 市 区教研活动拔尖保底 市 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促进学校日常数学教 学活动和评价学校数学教学成绩 发展数学教师专业能力 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虽然各地组织教研活动的形式有 所不同 就活动的内容来分析 可分为基于教学内容研讨 的常规教研活动和基于教学技能和研究能力展示的评优活 动 这些活动具有悠久传统 实施新课程以来 更向制度 化发展 深受一线教师的重视和欢迎 不过也存在一定程 度功利性的现象 第一 常规教研活动 常规教研活动的组织是很有系统和计划的 也做得相 当深入和细致 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教学的需要 解决教师 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 6 位受访者认为常规教研活动很有 成效 初中和高中是分开的 初中由各区具体负责 比如说教 学内容 教学方法的研究 还有一些专题的研究 广州市一 级的 主要是针对初中没有力量做的 比如说命题 专题培 训 也包括一些教材教法的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包括教学方式选择 内容处理 各个环节的处理 往往以听课 评课 研讨等方式去做 还包括不同层次的学 校交流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 其实我觉得我们的教 研活动做得是非常到位的 不同层次的老师的要求都兼顾到 了 G Z T R S 1 第二 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 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包括教学论文 或案例 比赛 解 题竞赛 说课 讲课比赛等展示教师能力的各种活动 各地 对这些活动的要求不尽相同 有8 位受访者提到刚入职的青 年教师要求参加解题竞赛活动 高考 全国各类数学竞赛 有的地方还将教师的成绩反馈给校方 给教师造成压力 促 使青年老师解题水平的提高 4 位受访者认为论文比赛是教 师较为欢迎的一种活动 一位教师认为 我觉得写论文相当 不错 最起码 写完一篇论文后 自己有种充实感 对自身 的知识结构 教学理念也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G 2 J r S l 优质课评比是一种重要的展示教学技能的方式 对参与 人员和参与单位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有3 位受访者认为优 质课评比对参与者有积极作用 一堂优质课 集中任课教师 和相关专家教师团队的智慧 虽然不具有代表性 但对其他 教师能够起到一种示范和引导作用 评比有说课比赛和优质课比赛 这两项主要是为了跟上 市里面的评比 实际上就是每一次听课 评课 逼着你拿 出最高水平来一 这种课绝对不是一个人的水平了 而是集 体研课 你代表X X 市 那么X X 市几个教研员 几个有影 响的人都拉过来为他弄这节课 那不是真实水平 至少可以 磨 出最高水平的课来 所以这个评比我觉得还是很有效 果 你可以看到最好水平的课 尽管不是你一个人的 但是 你可以有个样板 H Z T R J 2 6 理想中的在职教师培训模式 这些受访者理想中的在职教师培训模式是什么 归纳 起来 有4 种方式 一种是基于案例的集中报告 另一种是 专家引领的校本教研活动 再一种是跨校 区 的围绕相同 主题教学的比较研究 还有一种是基于网络资源的共享模 式 有1 0 位受访者认为一般理论性较强的专题报告 对中 学教师没有什么作用 但是 他们却一致认为结合案例的理 论分析是有帮助的 特别是 1 2 位受访者认为结合研究课 的观摩和专家点评 以及有各地实施新课程的经验交流和分 享的活动 这种形式的培训获益匪浅 有5 位受访者希望大 学学科专家同中学组成伙伴关系 或称蹲点指导或实验基 地 在专家的引领下 围绕一些专题进行设计 运用观摩 评课与改进的活动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8 位受访者认为 围绕同一主题 对不同地区 层次 的教师进行不同设计和 教学的比较研究 通过从多角度分析和多样化处理比较来提 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两个老师一起开课 没有任何指导 他们都上同一个课 题 一个上第二节课 另一个上第三节课 同一批人听课 接 下来就有 冲撞 了 理论不一样 他们教的方法就不一样 万方数据 数学教育学报 第1 7 卷 这其中就有一些理念的冲撞 策略的冲撞 冲撞以后就是 下一步 再来进行设计 然后在两个老师里面选一个上第二 次课 另一位听课 我们这么多老师对他的课进行评议 不 同观点 也有人建议应该怎么 怎么上 这样的研究算是 做得比较极端的 比较透彻的 在这个过程中 人人都发展 我们教研人员肯定也得到发展 对这个认识一次比一次深入 S Z T R J 3 3 职前教育的感受及期望 3 3 1目前师范教育的感受 有3 位受访者认为 从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 置来看 师范毕业生受到的训练 特别是数学学科知识的训 练应该是充分的 但是 从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来看 所有受访者都认为无论是学科知识 还是教学法知识的准备 都是不够的 就学科知识来说 7 位受访者认为 一方面 学生在大学读高等数学时 觉得它与初等数学没有什么关 系 也就不太重视 另一方面 现在新课程中的一些新增加 的数学内容在大学课程中还没有开设 所以师范毕业生的数 学知识也就不太充分了 就数学教学法知识而言 l O 位受 访者认为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从师范大学教师方面来看 许多师范大学教学法教师缺乏中学教学经验 因此 很难将 教学法原理与中学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从学生角度来 看 由于他们缺乏对中学教学的感性认识 学习一般的数学 教学法原理也缺乏兴趣 此外 3 位受访者认为现在师范大 学学生的整体素质越来越差 而且师范性越来越淡化 部分 好的师范毕业生通过读研究生而离开教师队伍 不过也有3 位受访者认为高中数学教师尽管在大学里学的数学学科知 识学了就忘 但是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了数学思想方 法的领悟能力 这对理解中学数学的内容是十分有帮助 的 此外 大学时代的教学技能比赛以及教学实习对他们来 说都是终生受益的经历 3 3 2 理想中的师范教育 所有受访者都不满意当前的师范教育 他们对师范教育 的改进提出了各种见解 有的从师范教学体制入手 有的从 教学方式入手 有3 位受访者从体制层面建议师范教育可改 为5 年制 三年半在校内 完成主要的课程修读 一年半去 中学实习 或者在4 年时间内 用二三年时间完成课程 一 两年时间在中学实习 观摩 了解中学教材 有2 位受访者 建议 教学法课程可分两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介绍基本原 理及原则 然后去中学实习 或观课 等学生获得一定的 感性认识后 再进行深入而具体的教学法学习 也有2 位受 访者认为教学法的课程 至少一半以上 最好请中学有经验 的教师来讲授 4 总结与讨论 4 1 总结 根据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及挑战 虽然所有受 访者都认为极大部分教师赞同新课程的理念 但在实践新 课程过程中 教师遭受多方面的挑战 与高中相比 初中 教师能够较多地在课堂中体现新课程精神 客观上来看 由于深受事关学校发展 教师切身利益和学生前途的升学 考试的影响 教师不敢贸然放弃得心应手的 保证 效果 的应试教学方式 而追求 凶吉未卜 的探究式教学 此 外 学生的两极分化提早出现 而且较为严重 初中与高 中之间的衔接不够 不同学校的学生素质和培训目标不同 也给教师造成困难 主观上来看 E t 于教师本身的数学坊 底或整体素质近年有所下降 而实施新课程对数学从观念 上和内容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有些教师难以 真正理解数学本质 也显得力不从心 由于在新教材中 对传统内容进行了大量的裁剪和重新处理 同时对新增内 容进行了非形式化 螺旋式的处理 因此 教师难以系统 和确切把握新教材 缺乏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新课程倡导的 探究式教学经验 课堂教学活动难以驾驭 缺乏使用信息 技术促进有效的数学学习的技能 第二 在职教师各种培训模式有效性的感受可总结为 1 大规模集中培训总体效果并不理想 不过对个人而言 因人而异 2 既有结合案件的理性分析 又有教学观摩及 专家点评的组合式培训较受欢迎 3 师徒结对 这一传 统的新教师入职教育方式 对新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 常规 教学能力的形成 以及师德培养产生积极作用 但对教师持 续专业发展的影响要看师傅的水平 徒弟的悟性及师徒互动 特点 4 校本教研活动多样化 其效果因学校或团队而异 有高水平 名师 团队 其集体备课的作用得到较多肯定 对围绕课题进行研究的校本活动也较为引人关注 不过 要 警惕集体备课的异化 过分统一 与弱化 流于形式 5 市 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促进学校日常数学教学活动 和评价学校数学教学成绩 以及发展数学教师专业能力等方 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些活动在实施新课程以来 向制 度化方向发展 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和欢迎 不过存在一些 过于功利性的现象 进一步 受访者描述了4 类理想中的在 职教师培训模式 一种是基于案例的理论分析 以及课堂观 摩和专家点评的组合式活动 另一种是专家引领的校本教研 活动 再一种是跨校 区的围绕同一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教 学 以改进课堂教学为目标的行动研究 还有一种是基于网 络资源的分工合作的共享模式 第三 对职前教师教育的感受和期望 从师范院校毕业 生的实际情况来看 所有受访者都认为无论学科知识 还是 教学法知识的准备都是不够的 不过也有教师强调大学里受 到的教育主要在于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 领悟能力 此外 大学时代的教学技能比赛以及教学实习对 他们都是难得的经历 受访者建议师范教育应该从体制和教 学方法着手改革 就教学法课程的教学而言 要加强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 譬如 学生在获得一定理论知识后 应该去中 学观摩和实习 等到他们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后 再进行深 入而具体的教学法学习 也可以邀请中学有经验的教师参与 教学法课的教学 万方数据 第3 期黄荣金等 中国在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4 2 讨 论 4 2 1 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 中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的课程设置 无论是传统课程 还是适应改革需要的课程 对师范教育中强调夯实未来教师 的数学 基础 是一贯的 随着多元教师教育体系的形成 毕业于其它综合性大学数学系的数学教师的数学学科知识 通常不会比师范院校毕业生弱 然而 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 迅速扩张 大学生 特别是师范生 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 师范毕业生中 优秀生也通过读研究生而流失 更不用说综 合性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了 另外 实施新课程标准 对数学 教师在数学观 数学知识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这对数学功底不太扎实的教师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事实 上 国际数学教师教育基本上达成一个共识 虽然 学科知 识本身不能保证有效的教学表现 9 1 但是 高质量的教 学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 这是无法替代的 1 0 1 中 国师范教育具有强调道德楷模和学识丰富的悠久传统和文 化渊源 师范生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必须是学生学识 的导师 行为的模范 l 在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如 何将强调学科知识 这一令西方教师教育工作大为赞赏的优 良传统 4 H 2 1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继承和发展是一项十分 有意义的任务 4 2 2 学科教学法知识的缺失 本研究发现 一方面受访者认为师范教学中的教学技能 训练及比赛 以及教学实习是十分有益的经验 另一方面 他们对师范院校中的学科教学法教学课程不十分赞同 从体 制的层面 教学理论 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 和教学 实践相脱离 从教材角度 教学内容大都过时 从大学教学 法教师素质来说 他们通常缺乏对中学教学情况的深刻了 解 教学与实践难以结合 从学生的角度 他们缺乏动机和 感性经验 因此 受访者建议职前教育也要加强同教学实践 的联系 综观东亚各国和地区教师教育模式 有整合式的 如我 们的师范教育 也有分离式的 如韩国的4 年相关学科的 本科教育 毕业后1 2 年教育资格培训 还有两者并行的 如我国香港 澳门地区和日本等 f 1 1 1 每一方式都有其固 有优点和不足 也许两者并行是一种趋势 就学科教学法知 识而言 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 将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带入 课堂 将不同层面人员的观点 专家 教师和学生 用来 碰 撞 再加上开放式的学员讨论 是一种世界各地广为推崇 的教师学习方式 1 3 小 4 2 3 师徒制与时俱进 师徒结对 是中国传统的新教师入职教育方式 这一 模式 从一种自发状态发展成一种校本教研的制度的一部 分 它的形式灵活多样 对新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 教学常 规的形成 以及师德培养产生积极作用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 景下 师傅的权威性逐渐削弱 而平等互助的学习共同体正 在形成 事实上 中国文化崇尚尊敬师长 而且认为专家教 师有 好 教学方法值得模仿和学习 因此 在中国 虽然 新教师在职前没有得到适当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和教学实 习 但是在这样一个合作的学习共同体中 他们很快 入 门 当然 对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影响还要看师傅的水平 徒弟的悟性 以及师徒互动特点 正可谓 传统引进门 修 行靠自身 4 2 4 研修活动的保底和拔尖 本研究发现 师徒制 为新教师的入门起到了积极的 促进作用 然而 入门 以后如何进一步发展呢 校本教研 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进一步研究教材 改进教学方式 提 升教学质量 分享教学经验 促进专业发展的环境 这方面 的作用已经被许多研究者所肯定H H 7 0 剐 然后 当教师的专 业水平发展到一定水平 或称之为过关 合格 有些有潜 能的教师希望继续往更高水平的区级或市级的新秀 骨干或 学科带头人方向努力 于是 由区或市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类 教研活动或教学技能比赛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平台 让他们在 更高水平的学习平台 共同体中 参与及发展 这种阶层式 的学习共同体 师徒结对 校本教研活动 市 区级教研活 动 全国性培训 教研活动 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发展提供 了发展平台和机会 本研究发现 这一教研制度 组织非 常严格和系统 而相关人员对这类活动的效果较为肯定 简 而言之 这一教研活动制度 可能为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 的获得提供支持 同时为教师往更高水平继续发展提供方 向及平台 无论是师徒制 还是教研活动 其专业发展的成效同 高 人 的参与密切相关 这里的 高人 包括 中学的专家教 师 高级 特级或省市级学科带头人 教研员 大学研究 人员等 他们的水平略高于某一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成员 那 么 如何培养或发展这群 专家 如何建立一种制度让他 们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时自身也得到发展 正如受访者建议 的 建立大学 教研室和中学之间的实质性 长期的伙伴合 作关系 实验基地 学校蹲点 应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4 3 结束语 从整体上看 本研究基本上支持其它研究的发现 我国 具有连贯一致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教师具有坚实的学科知 识并且有大量机会观摩有经验教师的教学 一旦进入教师队 伍 教师便进入一个专家教师指导下的继续专业发展体 系 然而 由于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 我国教师具有扎实 的学科知识功底的传统受到严重威胁 另外 过分功利性学 业成绩评价 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 评优或评职称 都将成为教师专业健康发展的障碍 此外 如何促进 专家 教师的发展 并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同样也是一项值得研 究的任务 历经整个研究过程 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 我国有一套传统的 系统化的教研制度和高素质的教研员队 伍 正是他们在教学一线创造性地发挥专业引导和支持作 用 推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反 师范大学的职前教育 和在职培训并没有满足一线教师的期待 作为大学教育研究 人员 我们是否应该反思 对中学教学和教研的生态环境了 解多少 我们应为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多少理论的指 万方数据 数学教育学报第1 7 卷 导 实践的支持 致谢 感谢华南师范大学王林全教授 苏州大学鲍 建生教授 浙江教育学院戴再平教授 杭州西湖区教 育学院张汝新高级教师帮助安排访谈事项 感谢1 9 位 匿名的被访者慷慨接受访问 贡献他们的时间和智慧 参考文献 1 范良火 华人如何学习数学 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 0 0 5 2 黄荣金 华人数学课堂之透视 J 数学教育学报 2 0 0 6 1 5 2 6 7 7 0 3 梁贯成 第三届国际数学及科学研究结果对华人地区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J 数学教育学报 2 0 0 5 1 4 1 7 1 1 4 M aL K n o w i n ga n dT e a c h i n gE l e m e n t a r yM a t h e m a t i c s T e a c h e r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F u n d a m e n t a lM a t h e m a t i c si n C h i n aa n d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 M M a h w a h N J L a w r e n c eE r l b a u mA s s o c i a t e s 1 9 9 9 5 J A nS K u l mGW uZ T h eP e d a g o g i c a C o n t e n tK n o w l e d g eo fM i d d l eS c h o o lM a t h e m a t i c sT e a c h e r si nC h i n aa n dt h e U S J J o u r n a lo fM a t h e m a t i c s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2 0 0 4 7 1 4 5 1 7 2 6 6 S t e w a r tVC h i n a s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P l a n W h a tC a nU SL e a r nf r o mC h i n a J E d u c a t i o nW e e k 2 0 0 6 2 5 2 8 页码 7 H u a n gR T e n s i o na n dA l t e r n a t i v eo fI n s e r v i c eS e c o n d a r yM a t h e m a t i c s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i nC h i n a R P a p e rP r e s e n t e da t2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F o r u mo n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S h a n g h a i 2 0 0 6 8 S t r a u s sA C o r b i nJ B a s i co fQ u a l i t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 G r o u n d e dT h e o r yP r o c e d u r e sa n dT e c h n i q u e s 2 n dE d M N e w b u r yP a r k C A S a g e 1 9 9 0 9 K a h a nJA C o o p e rDA B e t h e aKA T h eR o l eo fM a t h e m a t i c sT e a c h e r s C o n t e n tK n o w l e d g ei nT h e i rT e a c h i n g A F r a m e w o r kf o rR e s e a r c hA p p l i e dt oa S t u d yo fS t u d e n tT e a c h e r s J J o u r n a lo fM a t h e m a t i c s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2 0 0 3 6 2 2 3 2 5 2 1 0 U n i t e dS t a t e sD e p a r t m e n to fE d u c a t i o n B e f o r eI t st o oL a t e AR e p o tt ot h eN a t i o nf r o mt h eN a t i o n a lC o m m i s s i o no n M a t h e m a t i c sa n dS c i e n c eT e a c h i n gf o rt h e2 1 s tC e n t u r y M W a s h i n g t o n D C A u t o L2 0 0 0 1 1 L e u n gFK S I s s u e sC o n c e r n i n g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i nt h eE a s tA s i a nR e g i o n J A s i a p a c i f i cJ o u r n a lo f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2 0 0 3 6 2 5 2 1 1 2 W a n gJ L i nE 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 d i e so nU S a n dC h i n e s eM a t h e m a t i c sL e a r n i n ga n dt h eI m p l i c a t i o n sf o r S t a n d a r d s b a s e dM a t h e m a t i c sT e a c h i n gR e f o r m J 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e r 2 0 0 5 3 4 5 3 1 3 1 3 B a oJ H u a n gR H y p e r m e d i aV i d e oC a s e sf o rI n s e r v i c eM a t h e m a t i c s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nC h i n a R P r o c e e d i n go f4 t hE a s tA s i aR e g i o n a lC o n f e r e n c eo nM a t h e m a t i c sE d u c a t i o n M a l a y s i a P e n a n g 2 0 0 7 1 4 H u a n gR B a oJ T o w a r d saM o d e lf o rT e a c h e r s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nC h i n a I n t r o d u c i n gK e l i J J o u r n a lo f M a t h e m a t i c s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2 0 0 6 9 2 7 9 2 9 8 1 5 L i nPJ O nE n h a n c i n gT e a c h e r s K n o w l e d g eb yC o n s t r u c t i n gC a s e si nC l a s s r o o m J J o u r n a lo fM a t h e m a t i c s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2 0 0 2 5 31 7 3 4 9 1 6 M e r s e t hKK C a s e sa n dC a s eM e t h o d si n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A I n S i k u l aJ B u t t e r yJ G u y t o nE H a n d b o o ko f R e s e a r c ho n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C N e wY o r k M a c m i l l a n 1 9 9 6 1 7 P a i n eL L e a r n i n gt oT e a c hT h r o u g hJ o i n i n gaC o m m u n i t yo fP r a c t i c ei nS h a n g h a i C u r r i c u l u mC o n t r o la n dP u b l i c S c r u t i n y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消防安全演练活动方案
- 智慧树知到《管理学基础(山东农业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2025学生普法竞赛试题及答案
-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试参考题库带答案
- 2025年《信息技术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 审计助理职业规划从助理到经理的成长之路
- 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广计划
- 数据化管理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初阶
- 医院护理督导培训计划及实施
- 残疾人辅助技术使用与面试准备
- 三基五化课件
- DB41∕T 727-2021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应检部位确定
- 猪器官移植介绍
- 点茶课件教学课件
- 超声胆囊息肉课件
- 2025年“筑梦航天”青少年航天知识大赛题库(附答案)
- 聊城市东昌府区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申请书
- 肿瘤早期诊断和筛查的方法
- 经济师考试建筑与房地产经济专业知识和实务(初级)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 高处坠落伤护理课件
- 充电桩安全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