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北片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北片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北片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北片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北片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学年度上学期北片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第卷(选择题 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盈绕(yng) 笼罩(lng) 褒贬 波光粼粼b.告诫(ji) 翱翔(o) 崛起 不以为然c.怠慢(di) 罪孽(ni) 嬉戏 视死如归d.蓦地(m) 高亢(kng) 敬畏 眼花缭乱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只当我从卧室的窗里外望 的蓝天,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著名作家叶文玲曾经满腔热情地 中学生:“不管写长文章或短文章,都要从心里流出来。” 假使我们不修这么多水利工程,遇到这样水旱灾害,其结果 。 a.幽远 训诫 不堪设想 b.悠远 告诫 不可思议 c.悠远 告诫 不堪设想 d.幽远 训诫 不可思议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必须随时发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缺点。 b. 将幸福肤浅地理解为开好车住好房有好工作,是低级而浅薄的。 c.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d. 作家白先勇在华中农业大学做讲座时,向现场千余师生讲述他的父亲白崇禧的故事。 4.请选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a. b. c.d.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千万别折腾汉字 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儿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如果你像小沈阳那样问一句“为什么呢?”他会说出一大串的理由:第一,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第二,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第三,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真像是真理在握似的。 可是,了解一下汉字的历史,你就不能不对这种主张打个问号。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形态的繁简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这是为了提高识别的清晰度,让每一个汉字都能具有鲜明的标志;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这个大背景的。 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灰尘”的“尘”字。他在战国时候的写法,是三个“鹿”字构成品字形,再在上面“鹿”的两旁各加一个“土”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尘土飞扬。就造字来说,这个字是造得很形象的;可是一个字要写三十九笔,在当时的书写条件下,简直是一场苦役。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简化的过程:先是去掉一个“土”字写成了“ ”,后来又去掉两个“鹿”字写成了“塵”;即使简化到这种程度,人们还是不胜其“繁”,民间又出现了俗体字“尘”。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们的简化字。“小土为尘”,何等聪明!它凝聚着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也记录着汉字发展的轨迹。舍“尘”字不用而恢复到“塵”甚至是三“鹿”两“土”的战国形象,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不错,现在是电脑时代,可学习汉字,还是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的,并不因电脑而改变它的认知规律。有位语言学家曾告诉我,当年推行简化字,他曾到一所学校里告诉小学生,“以后你们再写学校的学字,只要写八画的学,不必再写十六画的學”。这话刚一说完,课堂里便掌声雷动。想到这一场景,我总觉得推行简化字充满人文关怀,不仅是为了文化的普及,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否则,人们在一笔一画上,将要虚掷多少时间和精力。 至于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其实也是一种幼稚的想法。文字是不能代替政治的。台湾说闽南话,难道大陆也要放弃普通话,推行闽南话吗?撇开这点不谈,就文字论文字,“以字促统”的想法是对台湾民众文化心理的一种误读。我们不能因为台湾通行的是繁体字,便认定台湾民众反对简化字。事实并非如此。我曾见过台湾一些要人的手迹,包括李登辉在内,他们也用大陆的简化字。台湾有家上海书局,专门销售简化字版图书,生意并没有因为简化字受到影响。我有一位大学同学,他给在台湾的哥哥写信,特意用繁体字,“台湾”写成“臺灣”,结果被他哥哥传为笑谈,称他是不知变通的“迂老夫子”。在台湾民众日益了解、日益亲近简化字的今天,我们却要“弃简投繁”,其结果只会造成混乱,说不定反而会干扰海峡两岸的统一进程。 在人类文明史上,曾有四大古文字,如今唯有汉字硕果仅存。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汉字还形成了独特的书写艺术中国书法。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丰姿,简有简的神采。简化字虽然减少了汉字的笔画,但并没有损害汉字的特色,相反,有些字还有“削去冗繁留清瘦”的美感。说简化字粗糙,我看主要是一个习惯问题,一个心理问题。只要没有先入之见,你自然会发现,“黄四娘家花满蹊”是美的,“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样也是美的。 拜托,千万别折腾汉字。 5本文是围绕以下哪一个观点展开全文的( )a讨论汉字繁简问题,不能忽略汉字自身的演变规律。b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是一种幼稚的想法。c千万别折腾汉字。d汉字具有形美、音美、义美的特点。6第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这种主张”指的是( )a繁体字要进课堂,要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b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c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d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 7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下列对汉字形美、义美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憾:从“心”,“感”音。意为内心感到郁闷,遗憾,抱憾,是一种心理状态。b武:汉代许慎认为“武”是会意字,“止戈为武”,表现了古人向往和平美好的情感。c旦:表示太阳将要落到地平线下,有“日暮”之意。d疾:病字部,中间有支箭,人被箭矢所伤即为“疾”。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韩非子内储说上)【注】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竟不得见:庞恭再也没有见到魏王。竟:最终。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 质:做人质b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 去:距离c后太子罢质 罢:拒绝d庞恭从邯郸反 反:通“返”,返回9.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子将安之?b得一人之使 c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d宋军令人问之于丁氏10.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恭害怕在自己去邯郸的这一阶段有人说自己的坏话,于是就先给魏王打打预防针。b当庞恭从赵国回来之后,最终没有见到王,是因为王认为自己没有听庞恭的建议而羞愧。c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谣言重复多次就会使人信以为真。成语“三人成虎”源自于这个故事。d不可轻易相信传言,眼见尚且不足信,更何况是耳听了。第卷(非选择题 90分)四、(14分)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1)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2)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语句。(8分,每空2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3)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4) _,山花红紫树高低。(欧阳修画眉鸟)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流泪的蓑衣余君才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 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选自2012年第3期散文选刊)13.品味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14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简要分析。(4分)1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6分)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三段中“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父亲是否无情地忘记了蓑衣?16.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可从构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赏析)(4分)六、(8分)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中国的“老玩意儿”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文化的沉淀。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以“走近中国的老玩意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7. 请你为“探访家乡的老玩意儿”的调查问卷设计一个调查问题,并写明相应的调查对象。(不要出现家乡的真实名称)(2分) 18.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围绕“中国的老玩意儿得以传承的原因”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4分)【材料一】中国的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在室内门上张贴年画,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室安泰的祈盼。【材料二】中国各地的灯彩花色众多,风格各异:冰灯晶莹剔透,纱灯流光溢彩,宫灯端庄稳重它们无不具有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灯彩为婚寿吉庆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物。【材料三】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你的朋友小明十分热衷于游戏机、网游等新的游戏方式,对这些传统的老玩意不屑一顾,说:“都是些老掉牙的东西了,一点乐趣都没有。”作为好朋友你会对他说: 。七、(50分)20.在沧海中,我是一粒沙。隐藏在茫茫人海中,我既没有柔美的身段,也没有亮丽的双眸,但我有进取的心,有似水的柔情,有崇高的理想请以“亮出 的自我”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记叙文;(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012年武汉市北片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一)1.a2.c3.c4.a(二)5.c(a.b.d全部为分论点)6.a (bcd均为支撑“繁体字要进课堂,要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的理由)7.c (旦:太阳升起之意)(三)【参考译文】庞恭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恭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恭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恭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恭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恭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恭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8. c (罢:结束)9. d(例句和d之:代词,a:动词,去b:结构助词,的c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10.b(王未见庞恭是因为王听信了别人的谗言,而心存嫌隙。)(四)11.(1)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明”,“然而”各一分,整句通顺一分)(2)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愿”、“察”各一分,整句通顺一分。)12.略(五)【答案】13.(4分)从久远的古代就倍受重视;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经常感受着父亲的温暖(若答“与父亲相依为命,为他遮风挡雨”也可以。)(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14.(4分)自古至今倍受重视的喜悦自豪;与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感受父亲温暖的感动;被闲置的无趣和寂寞;被遗忘的失望与伤心(答对2个要点即可得满分,每点答案必须包括缘由和感受两部分,仅有感受,只得1分。)15.(6分)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解人意、感情深沉的人(说明:从父亲听从劝说去陌生的城里生活看出他善解人意;从父亲生活艰辛但从不抱怨,怀念故土但不表露看出他感情深沉)(3分,每个要点1分)没有忘记(1分,只有此条答案,无后续分析,不得分)因为:父亲多年在农村劳作,与蓑衣接下了深厚的感情;文末,了解父亲的“我”断定父亲不会忘记;修缮房屋预示着父亲将来还要回老家,那时自然会看、会想、会披蓑衣的。(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16.(4分)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蓑衣竟会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