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教材知识梳理篇 专题一 七上 第二节 重点文言文解析 第3篇 河中石兽(青海近7年未考).doc_第1页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教材知识梳理篇 专题一 七上 第二节 重点文言文解析 第3篇 河中石兽(青海近7年未考).doc_第2页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教材知识梳理篇 专题一 七上 第二节 重点文言文解析 第3篇 河中石兽(青海近7年未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篇河中石兽(青海近7年未考)原文呈现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文章中心】河里掉入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到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要表达的寓意就是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想当然,应该正确分析,具体综合地考虑,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写作特点】(1)层层铺垫,情节具有戏剧性。(2)叙事简约,寓理于事,议论精辟。(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文言词汇分类积累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颠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古今异义求求石兽于水中古义:寻找;今义:设法得到物理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词类活用棹棹数小舟原意:船桨,句中意:划船暴涨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原意:水位急剧上升,句中意:洪水 虚词意义及用法焉二石兽并沉焉于是,在海里是是非木柿这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众服为确论表判断,是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之一老河兵闻之代词,讲学家的观点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耳渐沉渐深耳语气词,表罢了1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_清代_文学家。本文选自_阅微草堂笔记_,该书是纪昀晚年作品,是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用_笔记_形式写成的_志怪_小说,为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之一。2重点实词(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临:_靠近_ 河干:_河边_(2)山门圮于河 圮:_倒塌_(3)二石兽并沉焉 并:_一起_(4)阅十余岁 阅:_经过,过了_(5)竟不可得 竟:_终于,到底_(6)曳铁钯 曳:_牵引,拖着_(7)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设帐:_讲学,教书_(8)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_推究_(9)是非木杮 木杮:_削下的木片_(10)湮于沙上 湮:_埋没_(11)凡河中失石 凡:_凡是_(1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啮:_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_(13)转转不已 已:_停止_(14)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_于是_(15)如其言 如:_按照_(16)但知其一 但:_只_(17)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_主观地判断_3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_过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到底没能找到。_(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_(3)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_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狂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了吗?_(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_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_4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_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寺僧和讲学家只从感性经验出发,没有认真地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盲目地下结论。而老河兵长期与河打交道,有较多的实践经验,而且他能打破常规思维,认真探讨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能得出正确的结论。_5文中围绕寻找石兽,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看法和方法?变式提问:常人、学者、老河兵分别从何处寻找二石兽?他们做事的依据分别是什么?_寺僧按照习惯思维,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讲学家按照事物的一般道理,认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石兽应该在原地;老河兵根据石性、沙性、流水的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的关系,认为石兽会向上游移动。_6文中的哪种看法最能让人接受,为什么?_老河兵的观点,他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改变。如此,得出正确结论,更能让人接受。_1(2016齐齐哈尔中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阅十余岁阅:_经过,过了_(2)竟不可得 竟:_终于,到底_2翻译下列语句。(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_(2)众服为确论。_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_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_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