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1 05 多原子分子中的结构和性质多原子分子中的结构和性质 本章主要知识点 一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VSEPR 1 得 总的价电子数 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 配体的提供的电子数离子电子数 失 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 族序数 配体提供的电子数 H 卤素 提供 1 个电子 O S 不提供电子 N 减去一 个电子 2 电子排布构型和分子构型 孤对电子数 电子 对数 电子排 布构型 1 2 3 4 5 2 直线型 直线型 3 正三角形V 型 直线型 4 四面体型三角锥形 V 型 直线型 5 三角双锥跷跷板型 T 型 直线型 直线型 6 正八面体四方锥型 正方形 T 型 V 型 直线型 7 五角双锥五方锥 正五边形 四边形 注 在三角双锥中 由于赤道上的夹角为 120o 大于 90o 因此孤对电子优先占 据在赤道上 在五角双锥中 由于赤道上的夹角为 72o 小于 90o 因此孤对电 子优先占据在极轴上 在推断分子构型时 不考虑孤对电子 二 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 参加杂化的原子轨道构型 对称性 实例 sp s p 直线型 h D 23 CO N sp2 s px py 平面三角形 3h D 33 BF SO sp3 s px py pz 四面体形 d T 4 CH dsp2或sp2d 22 xy d s px py 平面正方形 4h D 2 4 Ni CN dsp3或sp3d 2 z d s px py pz 三角双锥形 3h D 5 PF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2 dsp3或sp3d 22 xy d s px py pz 四方锥 4v C 5 IF d2sp3或sp3d2 2 z d 22 xy d s px py pz 正八面体 h O 6 SF 三 离域分子轨道理论 用分子轨道理论处理多原子分子时 最一般的方法是用非杂化的原子轨道进 行线性组合 构成分子轨道 它们是离域化的 即这些分子轨道的电子并不定域 于多原子分子的两个原子之间 而是在几个原子间离域运动 四 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 HMO法 属于离域分子轨道理论 只处理平面性分子的大 键 由于 键中原子轨道间的重叠程度大 成键轨道与反键轨道的能量差别大 而 键中的原子轨道间的重叠程度小 成键轨道与反键轨道的能量差别小 因此 就构成前线轨道 而分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前线轨道决定 因此可以仅仅考虑 轨道来讨论分子的化学性质 处在分子平面的原子提供一个垂直于分子平面的能量相近的pz轨道 有这些 轨道的线性组合作为试探函数 见第三章的变分法 其中各种积分作了简化处 理 库仑积分 ii H相等 为 交换积分 ij H 相邻为 不相邻为0 重叠积分 ij S 1 ii S 0 ij Sij 这样久期行列式大大简化 解久期行列式得到分子轨道的能量 将能量代入久期方程得到分子轨道组合 系数 最后讨论分子的性质 1 电荷密度 2 ikik k n c 其中k是分子轨道的指标 i是原子轨道的指标 k n表示第k个分子轨道的占据数 ikc表示第k个分子轨道第i个原子轨道的组合系 数 2 键级 ijkikjk k Pn c c 3 自由价 maxiij j FFP 五 离域 键的表示 n m 其中m表示形成离域 键的p轨道数 n表示填充 在离域 键的电子数 要求会写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3 六 前线轨道理论 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 HOMO 和最低空轨道 LUMO 统称为前线轨道 两个分子要发生化学反应 首先要相互接近 在两个分子相互接近时 一个 分子的HOMO轨道上的电子要向另一个分子的LUMO轨道迁移 若这两个轨道 的对称性不匹配 就不能迁移 若对称性匹配 则可能迁移 还要看迁移时两个 原子的电负性 电负性大的不容易向电负性小的迁移 对于环化或 键迁移这样的单分子反应 反应物的对称性在整个过程中保持 不变 对旋看对称面的对称性 顺旋看 2 C轴的对称性 若涉及到LUMO轨道 反应条件需要光照 若不涉及LUMO只需要加热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4 本章习题解答 5 1 利用价电子互斥理论 说明 XeF4 XeO4 XeO3 XeF2 XeOF4等分子的形状 解 分子 XeF4 XeO4 XeO3 XeF2 XeOF4 价层电子数 8 4 8 0 8 0 8 2 8 0 4 价电子空间分布 八面体 四面体 四面体 三角双锥 八面体 孤对电子对数 2 0 1 3 1 几何构型 正方形 Xe F F F F 四面体 Xe O OO O 三角锥 Xe OO O 直线形 Xe F F 四方锥 Xe F F F F O 5 2 利用价电子互斥理论 说明 AsH3 ClF3 SO3 2 3 SO 3 CH 3 CH 的分子和离子的几何形 状 说明哪些分子有偶极矩 解 离子不考虑其偶极矩 分子或离子 AsH3 ClF3 SO3 2 3 SO 3 CH 3 CH 价层电子数 5 3 7 3 6 0 6 0 2 4 3 1 4 3 1 价电子空间分布 四面体 三角双锥平面三角形四面体 平面三角形 四面体 孤对电子对数 1 2 0 1 0 1 几何形状 三角锥 As HH H T 形 FCl F F 正三角形 O S O O 三角锥 S OO O 正三角形 H C HH 三角锥 C HH H 是否有偶极距 有 有 无 表中 ClF3分子中 Cl 原子周围的 5 对价电子按三方双锥分布 可能的形状有下面三种 孤对电子 排布方式 FCl F F F Cl F F F Cl F F A B C lp lp 0 1 0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5 lp bp 4 3 6 bp bp 2 2 0 A 和 B 相比 B 有 lp lp 孤对 孤对 排斥作用代替 A 的 lp bp 孤对 键对 相互作用 故 A 比 B 稳定 A 和 C 比较 C 有两个 lp bp 相互作用代替了 A 的 2 个 bp bp 相互作用 故 A 最稳定 在三角双锥形中 孤对电子优先占据在赤道上 5 3 画出下列分子中孤对电子和键对电子在空间的排布图 a 2 ICl 2 N O b 3 H O 3 BrF 3 NF c 4 ICl 4 IF 4 SbF 22 XeO F d 5 IF 5 XeF 解 这是 VSEPR 方法的具体应用 现将分子中孤对电子和键对电子在空间的排布图示于下 表 分子 电子数 电子 对数 价电子构型 成键电 子对数 孤对电 子数 分子构型 2 ICl 7 2 1 10 5 三角双锥 2 3 I Cl Cl 直线型 2 N O 5 1 4 2 直线型 2 0 NNO 直线型 3 H O 6 3 1 8 4 四面体 3 1 O H H H 三角锥型 3 BrF 7 3 10 5 三角双锥 3 2 F Br F F T 型 3 NF 5 3 8 4 四面体 3 1 N F F F 三角锥型 4 ICl 7 4 1 12 6 八面体 4 2 IClCl Cl Cl 正方形 4 IF 7 4 1 105 三角双锥 4 1 F I F F F 跷跷板型 4 SbF 5 4 1 10 5 三角双锥 4 1 F Sb F F F 跷跷板型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6 22 XeO F 8 0 2 10 5 三角双锥 4 1 F Xe F O O 跷跷板型 5 IF 7 5 12 6 八面体 5 1 IFF F F F 四方锥型 5 XeF 8 5 1 126 八面体 5 1 XeFF F F F 四方锥型 5 4 写出下列分子或离子中 中心原子所采用的杂化轨道 2 CS 2 NO 3 NO 3 BF 4 CBr 4 PF 6 SeF 5 SiF 3 6 AlF 6 IF 4 MnO 5 MoCl 3 22 CH SnF 解 分子或离子 几何构型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 CS2 SCS直线形 sp 2 NO ONO 直线形 sp 3 NO O N OO 正三角形 2 sp 3 BF F B FF正三角形 2 sp 4 CBr Br C BrBr Br 正四面体 3 sp 4 PF F PH FF F 正四面体 3 sp 6 SeF Se F FF F F F 正八面体 32 sp d 5 SiF Si F FF F F 四方锥 3 sp d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7 3 6 AlF Al F FF F F F 3 正八面体 32 sp d 6 IF I F FF F F F 正八面体 32 sp d 4 MnO O Mn OO O 正四面体 3 sd 5 MoCl Cl Mo Cl Cl Cl Cl 三角双锥 3 d sp 3 22 CH SnF F Sn FCH3 CH3 准四面体 3 sp 5 9 PF5分子呈三方双锥结构 请说明或回答 1 分子所属点群和 P 原子所用的杂化轨道 全部 PCl 键是否等长 2 若用 VSEPR 方法判断 PCl 键的键长 三次轴上键长较赤道上长还是短 3 晶态时五氯化磷由 46 PClPCl 组成 试解释什么因素起作用 解 1 分子点群为 3h D P 原子所用的杂化轨道为 3 dsp PCl 键不是等长的 2 用 VSEPR 方法可知 五对电子都是成键电子 三次轴上的键有三对电子与其成 90o 而赤道上的键只有两对电子与其成 90o 前者斥力大 键长较长 如图 5 9 所示 图图 5 9 3 从晶体的离子堆积考虑 由四面体的 4 PCl 和八面体的 6 PCl 堆积 可看作Cl 作 密堆积 而 5 P 分别填入四面体空隙和八面体空隙之中 有利于密堆积结构 所以由于堆积 P Cl Cl Cl Cl Cl 四面体空穴四面体空隙八面体空隙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8 密度因素 使 P 原子改变成键方式 4 PCl 中的 P 采用 3 sp杂化 6 PCl 中的 P 采用 23 d sp 杂化 5 10 N2H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是哪两种 为什么 C2H2只有一种同分异构体 解 N2H2分子中 N N 为双键 不能自由旋转 因双键中 轨道叠加有方向性 故有顺式 和反式两种异构体 它们的结构式如下 NN HH NN H H 顺 N2H2 反 N2H2 两种异构体中 N 原子都用 2 sp杂化轨道成键 分子呈平面形 对于顺 N2H2 分子 主轴为 2 C 在分子平面内 垂直于 N N 双键 经过两个 N 原子连线的中心 没有垂直于主轴的 2 C 轴 以 C 打头 没有垂直于主轴的对称面 有包含主轴的对称面 分子平面 属于 2v C点 群 对于反 N2H2 分子 主轴为 2 C 垂直于分子平面 经过两个 N 原子连线的中心 没 有垂直于主轴的 2 C轴 以 C 打头 有垂直于主轴的对称面 分子平面 属于 2h C点群 由 于两者都有对称面 故两者皆无旋光性 C2H2分子的 C 原子采用sp杂化轨道成键 分子呈直线形 无顺反异构 因而它无同分 异构体 属 h D 点群 C2H2分子的结构如图 5 10 图图 5 10 5 11 试证明含 C H O N 的有机分子 若相对分子质量为奇数 则分子中含有 N 原 子数必为奇数 若相对分子含量为偶数 则含 N 原子数亦为偶数 证明 本题所涉及的是分子中各原子相互化合时的数量关系 其实质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这 些数量关系对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很有用 分子中各个原子周围化学键数目的总和为偶数 因为一个键总是连接两个原子 计算 时算两个键 n 重键计作 n 个单键 由此可推得 具有奇数个单键的原子的数目之和必为 偶数 即奇数价元素的原子数之和必为偶数 在含 C H O N 的有机物分子中 C 和 O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9 是偶数价原子 H 和 N 是奇数价原子 因此 H 和 N 原子数之和为偶数 即 H 原子数为奇 数时 N 原子数亦为奇数 H 原子数为偶数时 N 原子数亦为偶数 含 C H O N 的有机化合物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CONH 121614nnnn 式中 C n O n N n H n 分别是 C O N 和 H 的原子数 由于前三项之和为偶数 因而相对 分子质量的奇偶性与 H 原子数的奇偶性一致 而上面已证明 H 原子数的奇偶性与 N 原子 数的奇偶性一致 所以 相对分子质量的奇偶性与 N 原子数的奇偶性一致 即相对分子质 量为奇数时 N 原子数必为奇数 相对分子质量为偶数时 N 原子数必为偶数 5 12 用 HMO 法解环丙烯正离子 33 C H 的离域 键分子轨道波函数 并计算 键键级 和 C 原子的自由价 解 1 33 C H 的骨架如图 5 12 a 所示 C2 C1C3 H HH 图图 5 12 a 按 LCAO 其离域 键分子轨道为 3 112233 1 ii i cccc 式中 i 为参与共轭的 C 原子的 p 轨道 i c为变分参数 即分子轨道中 C 原子的原子轨道组 合系数 其平方表示相应原子轨道对分子轨道的贡献 按变分法并利用 HMO 法的其本假设进行简化 可得组合系数 i c应满足的久期方程 123 123 123 0 0 0 E ccc cE cc ccE c 用 除各式并令 xE 则得 123 123 123 0 0 0 xccc cxcc ccxc 欲使 i c为非零解 则必须使其系数行列式为零 即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10 11 110 11 x x x 展开行列式 得 3 320 xx 解次方程得 123 2 1xxx 将x值代入 xE 得 1 2E 23 EE 能级及电子分布如图 5 12 b 图图 5 12 b 将 1 2x 代入久期方程 得 123 123 123 20 20 20 ccc ccc ccc 解之 得 123 ccc 根据归一化条件 222 123 1ccc 求得 123 1 3 ccc 1123 1 3 将 2 1x 代入久期方程 得 123 123 123 0 0 0 ccc ccc ccc 即 123 0ccc 利用分子的镜面对称性 可简化计算工作 若考虑分子对过 2 C的镜面对称 则有 1321 2cc cc 根据归一化条件可得 1 2E 23 EE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11 132 12 66 ccc 波函数为 2123 1 2 6 若考虑反对称 则 132 0cc c 根据归一化条件可得 13 11 22 cc 波函数为 313 1 2 所以 33 C H 的离域 键分子轨道为 1123 2123 313 1 3 1 2 6 1 2 三个分子轨道的轮廓图示于图 5 12 c 中 各轨道的相对大小只是近似的 图图 5 12 c 2 共轭体系中相邻原子 i j间 键键级为 ijkkikj Pn c c 式中 ki c和 kj c分别是第k个分子轨道中i和j的原子轨道组合系数 k n则是分子轨道k中的 电子数 33 C H 中有 2 个 电子 基态时都在 1 上 所以 键键级为 122331 112 2 333 PPP 3 既然 122331 PPP 各 C 原子的自由价必然相等 即 123 22 4 73234 7323 0 391 33 ij FFFP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12 5 29 指出 222 NO NO NO 中NO 键的相对长度 并说明理由 解 三个 分子 中 N O 键的相对长度次序为 222 NONONO C H Cl C HCl 5 22 试分析下列分子中的成键情况 指出CCl 键键长大小次序 并说明理由 65 C H Cl 652 C H CH Cl 65 2 C HCHCl 65 3 C HCCl 解 在 C6H5Cl 分子中 一方面 C 原子相互间通过 22 spsp 杂化轨道重叠形成CC 键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28 另一方面 一个 C 原子与一个 Cl 原子间通过 2 3spp 轨道重叠形成CCl 键 此外 6 个 C 原子和 Cl 原子通过 p 轨道重叠形成垂直于分子平面的离域 键 8 7 由于 Cl 原子参与 形成离域 键 因而其活性较低 在 C6H5CH2Cl 分子中 苯环上的 C 原子仍采用 2 sp杂化轨道与周边原子的相关轨道重 叠形成 键 而次甲基上的 C 原子则采用 3 sp杂化轨道与周边原子的相关轨道重叠形成 键 此外 苯环上的 6 个 C 原子相互间通过 p 轨道重叠形成离域 键 6 6 在中性分子中 次甲基上的 C 原子并不参与形成离域 键 但当 Cl 原子被解离后 该 C 原子的轨道发生了 改组 由 3 sp杂化轨道改组为 2 sp杂化轨道 此时它就有条件参加形成离域 键 因此 在 C6H5CH2 中存在 6 7 由于 电子的活动范围扩大了 6 7 的能量比 6 6 的能量低 这是 C6H5CH2Cl 分子中的 Cl 原子比 C6H5Cl 分子中的 Cl 原子活性高的另一个原因 在 652 C H CHCl分子中 苯环上的 C 原子采用 2 sp杂化轨道与周边原子的相关轨道 重叠形成 键 而非苯环上的C原子则采用 3 sp杂化轨道与周边原子的相关轨道重叠形成 键 这些 键和各原子核构成了分子骨架 在中性分子中 非苯环上的 C 原子不参与形成 离域 键 分子中有 2 个 6 6 但当 Cl 原子解离后 该 C 原子形成 键所用的杂化轨道由 3 sp 改组为 2 sp 于是它就有条件参与共轭 从而在 652 C H CH 中形成更大的离域 键 12 13 这使得 652 C H CHCl分子中的 Cl 原子更活泼 在 65 3 C H CCl分子中 C 原子形成 键的情形与上述两分子相似 非苯环上的 C 原 子也不参与共轭 分子中有 3 个 6 6 但 Cl 原子解离后 非苯环上的 C 原子改用 2 sp杂化轨 道形成 键 剩余的 p 轨道与 18 个 C 原子的 p 轨道重叠 形成更大更稳定的离域 键 18 19 这使得 65 3 C H CCl分子中的 Cl 原子在这 4 个分子中最活泼 综上所述 Cl 原子的活泼性次序为 6565265265 3 C H Cl C H CH Cl C H CHCl C H CCl 5 23 试比较 CO2 CO 和丙酮中CO 键键长大小次序 并说明理由 解 三个分子中碳 氧键键长大小次序为 丙酮 2 COCO 丙酮分子中的碳 氧键为一般双键 键长最长 CO2分子中除形成 键外还形成两个离域 键 4 3 虽然碳 氧键键级也为 2 但由于离域 键的生成使键能较大 键长较短 但比一般三 键要长 在 CO 分子中 形成一个 键 一个 键和一个 配键 键级为 3 因而碳 氧键 键长最短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29 丙酮 CO2和 CO 分子中碳 氧键键长分别为 121pm 116pm 和 113pm 5 24 苯胺的紫外可见光谱和笨差别很大 但其盐酸盐的光谱和苯相近 解释这现象 解 通常 有机物分子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 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的 苯及简单 的取代物在紫外可见光谱中出现三个吸收带 按简单 HMO 理论 这些吸收带是 电子在最 高被占分子轨道和最低空轨道之间跃迁产生的 苯分子中有离域 键 6 6 而苯胺分子中有离域 键 8 7 两分子的分子轨道数目不同 能级间隔不同 电子的状态不同 因而紫外可见光谱不同 但在 653 C H NH Cl分子中 N 原子采用 3 sp杂化轨道成键 所形成的离域 键仍为 6 6 所以其紫外可见光谱和苯相近 5 25 试分析下列分子中的成键情况 比较其碱性的强弱 并说明理由 NH3 N CH3 3 C6H5NH2 CH3CONH2 解 碱性的强弱和提供电子对能力大小有关 当 N 原子提供孤对电子的能力大 碱性强 分子的几何构型和有关性质主要决定于分子中骨干原子的成键情况 下面将分析 4 个分子中 的骨干原子特别是 N 原子的成键轨道以及所形成的化学键的类型 并结合有关原子或基团 的电学性质 比较 N 原子上电荷密度的大小 从而推断出 4 个分子碱性强弱的次序 分子 N H HH N CH3 CH3H3C NH2 C NH2CH3 O C 原子成键所用轨道 3 sp 2 sp 3 sp 2 sp N 原子成键所用轨道 3 sp 3 sp 2 sp 2 sp N 原子成键类型及数目 3 3 8 7 3 4 3 3 有关原子或基团电学性质 甲基的推电子作用使 N 原子上的电荷密度 增大 N 原子的孤对电 子参加形成 8 7 键比左边两个电 荷密度低 除参加形成 4 3 外 O 原子电负性大 拉 电子作用使 N 原子 上的电荷密度下降 碱性强弱 较强 最强 较弱 最弱 b pK 4 75 4 2 9 38 12 60 5 26 下列化合物的 a pK值列于相应结构式的括号里 试从结构上解释它们的大小 CF3COOH 0 2 p C6H4 NO2 COOH 3 42 CH3COOH 4 74 C6H5OH 10 0 C2H5OH 15 9 解 F 是电负性最高的元素 F 原子的极强的吸电子能力以及羰基的诱导作用 使 CF3COOH 分子中的羰基 O 原子的正电性增强 从而对 H 原子的吸引力减弱而使其易于解离 当 H 原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30 子解离后 生成的阴离子 3 CFCOO 中形成离域 键 4 3 大大增强了该阴离子的稳定性 因此 CF3COOH 具有很强的酸性 p C6H4 NO2 COOH 分子中的 H 原子解离后 生成的阴离子中存在着稳定的离域 键 14 12 这是该分子具有强酸性的原因之一 2 NO 是强吸电子基团 其吸电子能力比 3 CF 基 团稍强 它的吸电子作用以及羰基的诱导作用使羰基 O 原子的负电性降低从而使 H 原子易 于解离 这是 p C6H4 NO2 COOH 具有强酸性的原因之二 但是 由于 p C6H4 NO2 COOH 分 子 较 大 2 NO 的 吸 电 子 作 用 传 递 到 对 位 的 羟 基 上 时 已 减 弱 所 以 尽 管 p C6H4 NO2 COOH 分子也具有强酸性 但其酸性比 CF3COOH 弱 在 CH3COOH 分子中 羰基具有诱导作用 且 H 原子解离后生成具有离域 键 4 3 的 稳定阴离子 3 CH COO 因而 CH3COOH 也具有较强的酸性 在 C6H5OH 分子中 无吸电子基团 只是 H 原子解离后生成的阴离子具有离域 键 8 7 因而该分子具有酸性 但酸性较弱 C2H5OH 分子中不存在任何是羟基上的 H 原子易于解离的因素 25 C H O 中无离域 键 因而它的酸性极弱 基本上为中性 5 27 C2N2分子中碳 碳键长比乙烷中碳 碳键长短越 10 试述其结构根源 解 在 C2N2分子中 C 原子采用 z sp杂化 其中一个 z sp杂化轨道与另一个 C 原子的 z sp杂 化轨道叠加形成 C C 键 另一个 z sp杂化轨道与 N 原子的 z p轨道叠加形成 C N 键 分子呈直线构型 分子骨架 含 3 个 键 及两端孤对电子可简示为 NCCN 此 外 分子中 4 个原子皆剩余 2 个 p 轨道 xy pp 每个 p 轨道上只含一个电子 这些 p 轨 道沿着 z 轴 键轴 肩并肩 地重叠 形成两个离域 键 4 3x 和 4 3y 分子的成键情 况可表示为 NCCN 4 4x 4 4y 由于 C 原子间除形成 键外还有离域 键 因而 C2N2分子中的碳 碳键级比乙烷分子中的 碳 碳键键级大 而键长则缩短 C2N2分子的 4 3x 分子轨道图示于图 5 27 中 4 个 电子填充在两个成键分子轨道 u 和 g 上 4 3y 和 4 3x 的情况相似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31 图图 5 27 C2N2的分子轨道图的分子轨道图 5 28 对下列分子和离子 2 CO 2 NO 2 NO 2 NO 2 SO 2 ClO 3 O等 判断它们的 形状 指出中性分子的极性 以及每个分子和离子的不成对电子数 解 根据价键理论 特别是杂化轨道理论 和分子轨道理论 包括离域 键理论 分析诸 分子 的成键情况 即可推断它们的形状 极性和不成对电子数 兹将结果列于下表 分子或离子 成键情况 几何构型 点群 极性情况 不成对 电子数 2 CO 直线形 h D 非极性 0 2 NO 直线形 h D 0 2 NO 弯曲形 2 C 极性 1 2 NO 弯曲形 2 C 0 2 SO 弯曲形 2 C 极性 0 2 ClO 弯曲形 2 C 极性 1 3 O 弯曲形 2 C 极性 0 5 30 2 55 B H 分子中 B 原子排成三方双锥多面体 试计算它的 styx 数码 并画出它的结构式 解 封闭式硼烷 2 B H nn 的 s 和 x 均为 0 2523tn 3y styx 数据为 0330 即 2 55 B H 中有 3 个 B B 共价单键和 3 个 3c 2e 键 结构式可 写为 B BB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32 5 31 计算封闭式 2 44 B H 分子的 styx 数码 用硼烷结构所遵循的规则 说明它不可能稳定存 在的理由 解 解 封闭式硼烷 2 B H nn 的 s 和 x 均为 0 2422tn 3y styx 数据为 0330 即 2 44 B H 中有 3 个 B B 共价单键和 2 个 3c 2e 键 它的结 构式为 这种结构违背了 两个 B 原子不能同时通过二中心 B B 键和 3 中心 BBB 键结合 的规则 所以 2 44 B H 不能稳定存在 迄今没有制得这种化合物 5 32 已知 2 Cl分子的键能为 1 242kJ mol 而 Cl 原子和 2 Cl分子的第一电离能分别为 1250 和 1 1085kJ mol 试计算 2 Cl 的键能 并讨论 2 Cl 和 2 Cl哪一个键能大 说明理由 解 在 0 1013Mpa 298K 时 双原子分子的解离能即它的键能 可直接从热化学测量中得 到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利用本题所给数据 设计下列循环 即可求得 2 Cl 的键能 Cl2 ECl Cl ICl Cl ClCl Cl e 2 Cl 2 Cl I 2 Cl E B BB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33 2 2 Cl ClClCl Cl 111 1 242kJ mol1250kJ mol1085kJ mol 407kJ mol EEII 由计算结果可见 2 Cl 的键能大于 2 Cl的键能 这是因为 2 Cl 比 2 Cl少一个反键 3p 电子 键级增大 1 5 的缘故 当然 2 Cl 的有效核电荷比 2 Cl大 原子轨道重叠程度大 使键强 度增大 也是一个原因 5 33 苯 C6H6 环己烯 C6H10 环己烷 C6H12 和 H2的燃烧热分别为 3301 6 3786 6 3953 0 和 285 8 1 kJ mol 试计算苯的离域能 解 离域能是由共轭效应引起的 按照 HMO 法 苯分子中 6 个 C 原子的 p 轨道组合成 6 和离域 键分子轨道 其中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各占一半 分子轨道能级和电子排布如下图 所示 按此电子排布 体系中 电子的总能量为 22468 而根据定域键的经典结构 苯分子中生成 3 个 2c 2e 键 电子的总能量为 3 266 因此 生成离域 键比生成 3 个定域 键体系中 电子的总能量降低了2 即键能增加了 2 此能量降低值即苯的离域能或称共振能 苯的离域能相当于环己烯氢化热的 3 倍与苯氢化热的差值 即环己烯 苯这一过程的 H 据此 利用题中所给的热化学参数 即可按以下步骤计算出苯的离域能 6102612 662612 3 C HHC H C HHC H 1 2 H H 1C612C610C2 111 1 C HC HH 3953 3kJ mol3786 6kJ mol285 8kJ mol 119 4kJ mol HHHH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34 2C612C66C2 111 1 C HC H3H 3953 3kJ mol3301 6kJ mol3 285 8kJ mol 206kJ mol HHHH 12 11 1 3 3119 4kJ mol206kJ mol 152 2kJ mol HHH 5 34 22 H O g 的生成热 1 f 133kJ molH OH 键键能为 1 463kJ mol 而 H2和 O2的解离能分别为 436 和 495 1 kJ mol 试求OO 键的键能 解 下式表示 22 H O的生成 2222 H g O g H O g 1 f 133kJ molH FH HO OO OO H 2HEEEE O OFH HO OO HF 1111 1 2 436kJ mol495kJ mol2 463kJ mol133kJ mol 138kJ mol EHEEEH O2分子中包含一个 O O 键和 2 个三电子 键 键级为 2 相当于 1 个O O双键 O2的解离能是打开此双键所需要的能量 当然不等于 O O 单键的键能 5 35 为什么存在 3 OH 和 4 NH 而不存在 5 CH 为什么存在 6 SF 而不存在 6 OF 解 根据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原子的成键数目主要取决于该原子能够提供的符合成键 条件的原子轨道数目 C N O 都是第二周期的元素 它们的原子都只有 4 个价层轨道 最多可形成 4 个共价单键 不管这些原子以纯原子轨道还是以杂化轨道参与成键 与之以单 键相结合的配位原子数最大为 4 这是由共价键的饱和性所决定的 因此 3 OH 和 4 NH 都 可存在 而 5 CH 和 6 OF不存在 在 3 OH 中 O 原子的 3 sp杂化轨道与 H 原子的 1s 轨道重叠形成 键 离子呈三角锥 形 属 3v C点群 作为一种理解 3 OH 的形成可用下式表示 O H H H O H HH 由于 O 原子的半径较小 已带正电荷 剩下的 3 sp杂化轨道上的孤对电子很难再接受质子而 生成 2 4 OH 4 NH 的成键情况与 3 OH 相似 只是几何构型不同 所属点群不同而已 4 NH 属 d T点群 对于第三周期的元素 其原子有 9 个价层轨道 理论上最多可形成 9 个共价单键 但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35 d 轨道能否有效地参加成键 还要看它的分布情况 若 d 轨道分布弥散 离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9初三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 2026-2031中国花露水市场行情动态研究报告
- 大口径安全阀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总投资12000万元)
-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让我为你撑把伞含反思(2025-2026学年)
-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国国际秩序的形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回顾拓展提升综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教案
- 高一物理新人教版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教案(2025-2026学年)
- 落镖冲击试验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备案申请)
- 幼儿园大班物体的弹性教案
- 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末尾有的乘法苏教版教案
- 小班语言公开课绿色的世界教案
- 内蒙古赤峰市2025届高三11月模拟考-英语答案
- 母婴同室高危儿的管理
- 妇科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方案
- 高一英语必修一单词表湘教版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2教学设计2:2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案
- 康养咨询项目合同
- 第三单元 单元导语解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CJT 3008.3-1993 城市排水流量堰槽测量标准巴歇尔水槽
-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模拟试题(含答案)
- 婴幼儿烧烫伤的处理(婴幼儿保育课件)
- MOOC 机械设计-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