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共性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pdf_第1页
基于文化共性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pdf_第2页
基于文化共性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pdf_第3页
基于文化共性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9卷 第 2期 2010年 6月 东 华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EAST CHI NA I NSTI TUTE OF TECHNOLOGY Vol 29 No 2 Jun 2010 收稿日期 2010 02 18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2010年度规划项目 中国文化 对外传播的英语表达能力研究 yy1002 江西省高校教改课 题 基于 Flash 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课件的研究及应用 J XJ G 08 8 10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十一五 2009 学科 基建项目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对比研究 09wx207 研究成 果 作者简介 廖华英 1966 女 浙江江山人 教授 主要从事跨文化研 究 基于文化共性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廖华英 鲁 强 东华理工大学 江西 抚州 344000 摘 要 随着中国硬实力的提升 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也应相应提升 其中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研究引 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 文章从文化共性的角度出发 根据中外文化传播成功的案例分析中国文化传播的 有效途径之一 基于文化共性的传播策略 并探讨了具体的传播方式 关键词 文化共性 对外传播 中国文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3512 2010 02 144 04 2008年中国 GDP跃居世界第三位 这标志着 中国硬实力指标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然而 中国 软实力 尤其是文化软实力却依然处于弱势 纵观 世界文化市场 美国占了 43 欧盟占了 34 亚 太地区占了 19 其中日本占了 10 韩国占了 5 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占了 4 1 中国科学 院出版的 中国现代化报告 2009 中也指出 中国 的文化影响力仅居世界第七 文化竞争力更是排名 世界第二十四 这与中国的经济大国形象相去甚 远 在全球化时代 各国对自身文化的生命力和传 播力越来越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文化的 生命力和传播力来自哪里 为什么西方文化会在 传播力方面占上风 为什么韩剧和日本的动漫能 把他们本国的文化带到全球各地 程曼丽认为 只有当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在 国际社会广为流传并得到普遍认同的时候 软实力 才真正提升了 2 她提出 中国必须制定科学 合 理的对外传播策略 关世杰对中国跨文化传播研 究十年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认为我们再也不能停留 在笼统地谈内外有别和外外有别 3 目前 跨文化传播的策略研究如火如荼 许多 学者从教育 媒体以及文化的个性方面着手 提出 了很多可行的策略方案 崔刚强调 在重视介绍西 方文化的同时 也要重视中国文化的渗透 使学生 学会使用英语介绍中国的文化与国情 4 汪飞舟 认为 国际大众传媒是思想文化全球化的主要工 具 在国际传播环境中制胜的是服务意识 5 纵观 以往的研究 我们发现对文化个性化的研究相对较 突出 而对文化的共性研究却较少 本文拟从文化 共性的角度出发 根据中外文化传播成功的案例分 析中国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1 基于文化共性的文化传播的理论依据 认知语言学认为 人们在对周围的世界进行解 读和识别时 遵循的是一种体验哲学 由于人类拥 有相似的认知结构 类似的生存经验以及相同的生 理特征 扎根于不同文化中的概念隐喻表现出一定 的文化共性 6 体现了不同文化的共核部分 这是 构成不同文化相互理解的基础 它必然有利于跨文 化信息的顺利传递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自从人类进入群居社会 不管是处于东方 还 是在西方 不论生活于古代 还是现代 时空 地 域 习俗和民族的差异 乃至文化上的差异 都不 能掩盖人类的特性和需求上的一致性及所面临的 基本生存问题的共通性 这众多的一致性和共同 性构成了超越时空 地域和民族等界限的人类共同 的价值基础 就中西方文化而言 尽管中西方各民族在思维 方式 地理环境 语言体系等诸方面相去甚远 但由 于人类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历 共同的感受 比如 不同国家 不同民族的人们都有对衣 食 住 行和 工作 学习 文化娱乐等的需求 都有家庭关系 都 有喜 怒 哀 乐 都会经历生 老 病 死 都可用哭 笑 红脸 皱眉等姿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因而中 西方各民族之间在文化方面存在着许多 共性 同时中西方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也一致 倡导 教育优先 倡导人的进取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等 所以美国大片引进到中国 我们能够普遍接受它 是因为它也宣扬惩恶扬善 外宣的成功 需要尽量 避开分歧 多宣传共同的东西 6 中西方文化二者 既有很大差异 也有一定共同之处 可以在二者之 间找到汇合点 8 所以我们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中要供给的是能够被人认同的 共有文化 一旦 借助大众媒介向国际社会传播了这些 共有观念 就可以让相关国家认同 2 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共性案例分析 目前 中国文化在对外传播中往往过分强调个 性 而忽视了共性 众所周知 文化共性 是引起国 外兴趣点的重要因素 只有点燃西方人的兴趣点 才能吸引他们逐渐喜欢上中国文化 如小仲马的 茶花女 与我国 今古奇观 中的 卖油郎独占花 魁女 非常相仿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其相似性 着手 我们的文化宣传 在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 中外 都有不少成功的案例 2 1 青春版 牡丹亭 的跨文化成功转播 昆曲艺术被认定为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 表作 青春版 牡丹亭 不仅在中国本土掀起了昆 曲热潮 而且为昆曲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做出了重 要贡献 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跨文化传播的经典个 案 青春版 牡丹亭 利用商业运作与社会运作相 结合的战略 立足本土与辐射世界的双重定位 坚 持传统与调和现代的审美准则 为当下中国传统戏 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昆曲 青春版 牡丹亭 排演四年来 不仅足迹踏遍了两岸 四地著名高校 而且于 2006年 9月成功访美 在加 州大学 4个校区连演 4轮 12场 在美国引起了极 大的轰动 世界日报 把青春版 牡丹亭 访美与 当年梅兰芳访美演出相提并论 伦敦主流媒体认 为昆曲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韵味 牡丹亭 是一出 融合了莎士比亚爱情喜剧和睡美人故事的剧目 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马上开设了昆曲课程 音乐系 与东方语文系合作 把昆曲当作世界性的歌剧来研 究 青春版 牡丹亭 提高了昆曲艺术的国际地位 也再一次向西方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 底蕴和中华民族先辈们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成为中 国昆曲走向国际市场的成功范例 9 从传播方面来看 青春版 牡丹亭 定位的观众 对象为年轻人 国外也是如此 因为年轻人更加容 易受影响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创作者们考虑到 对于不熟悉古典戏曲情节的国内外青年观众 片断 式的经典折子戏无法使他们产生理解与共鸣 需要 演全本 连续性的情节才能产生情感的激动与心 灵的投入 另一方面演员诙谐幽默的表演方式也 令国外观众耳目一新 非常符合西方的处世幽默 观 再者 也是重要的一点是中西方人们对爱情具 有同样的渴望 使得剧中缠绵四百年的爱情梦想能 使国人和西方人产生人类心灵的共鸣 青春版 牡 丹亭 启用靓丽帅气的青年演员来扮演处于青春爱 情中的男女主人公 也是演出获得轰动效应的根本 原因 昆曲青春版 牡丹亭 的创始人白先勇先生说 昆曲是唯美艺术 追求美是我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 就是要叫中国的古典美还魂 以美唤醒观众心中的 浪漫和憧憬 所以 采用了全新的手法来演绎他们 的爱情神话 2 2 少林武魂 在百老汇的成功上演 2009年 1月 15日晚 中国大型功夫剧 少林武 魂 在美国纽约百老汇举行首演并获成功 纽约州 长及市长宣布当天为 百老汇中国日 少林武魂 讲述少林寺武僧慧光成长的故事 战乱频起 母亲怀抱婴儿逃难 因遭遇匪徒而失散 婴儿被少林寺众僧救起抚养 取名慧光 从此在少 林寺习武 慧光长大成人 成为身怀绝技的功夫大 师 走上自我发现和济世利民的人生旅途 美国观 众凯恩斯说 我非常喜欢该剧结尾 家庭比功夫更 重要 这句话 它让我感受到中国人民非常懂得 爱 武术一直为全世界人们所喜爱 以往的武术 表演似乎为了武术而武术 缺乏剧情的勾勒 少 林武魂 正是在世界文化都共同认可的 济世利 民 和热爱家庭本身的人类共同追求的理念指导下 走向世界的 少林武魂 使西方人对流传世间 1500 年的少林功夫中呈现的禅武合一 德行感人的 145第 2期廖华英等 基于文化共性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文化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 3 韩剧在中国的传播成功与其地域性的选择 自上世纪 90年代中后期开始 韩剧以其独特 的魅力风行国内 深受大批中国观众的热捧 韩国 的影视能在中国畅销 成功的原因之一 是他们有 选择性地采取了与中国的文化伦理道德一致的作 品 并非所有的作品都倾销而来 中韩两国之间历 史上的相互交往 使得中韩两国在价值观上趋同 这给中国观众接受韩剧奠定了心理基础 韩国的影视作品大多以现实题材为主 十分注 重突出本民族的文化生活特点 在现代剧中随处可 见韩国的传统文化因素 如温暖的小吃 街头排挡 常成为韩剧的场景 展示了韩国独特的泡菜和清酒 文化 女性在家庭正式聚会的场合多身穿传统民族 服饰 生活剧和爱情剧中 不厌其烦地出现吃饭场 景 且都是具有韩国民族特色的饮食方式 韩国影 视剧十分注重在细节上对民族文化生活特色进行 展示 在向世界各地销售文化产品的同时 也使得 其间附带的所谓高丽文化逐渐为世界所认同 其 次 韩国电视剧多走亲情 友情 爱情的情感路线 这些是最能超越民族和文化界限 能被不同文化背 景的受众普遍接受的影视题材 他们正是用人类世 界大同的情感来博得了人们内心自然的应和 此 外 韩剧在中国乃至东亚儒家文化圈受欢迎的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在它的作品背后 往往蕴含着深厚的 儒家文化底蕴 因此 有专家坦言 中国传统儒家 文化已穿上韩服 正以出口转内销的方式在中国倾 销 以汉文化为根基的韩文化 大有成为儒家文化 代言人之势 3 如何利用文化共性进行中国文化对外传 播 文化的共性决定了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一 致 对于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接纳意识 因此在宣传 中应以文化共性为基础 逐渐打开通向另一文化的 窗口 具体说来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 1 在传播内容选择上 强调民族性 兼顾世界性 每种文化都具有自己的显著的特点 这也是吸 引其它文化的重要因素 但强调民族性的同时 还 应兼顾其世界性 一种文化只有宣传出去了 才能 发挥其对国家软实力发展的贡献作用 其实 中国 的文化博大精深 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 可以细化 的东西也很多 比如中国的 和 文化 和平共 处 和平发展 和谐世界 等文化理念应是传 播重点 中国的 亲情 仁义 等观念都是中国 的传统精髓 也是逐渐被西方人所接受并效仿的方 面 应该加以进一步的宣传 总之 中国传统文化 有着深厚的底蕴 对于代代相传的国人来说比较熟 悉且易于接受 然而要使其得以广泛对外传播 一 定要注意其内容的选择 把一些具有文化共性的东 西宣传出去 再带动一些民族性的东西 逐渐渗透 从而使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3 2 在传播的方式和理念选择上 应强调现代性 在传播方式上 中国文化应该更加注重文化对 外传播的现代性理念投入 中国文化向来具有连 贯性和延续性 在现代化的今天 传统的中国文化 元素遭遇新时代的挑战 但是这种文化的根是不会 改的 因此 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 这种根是 绝对不能被忽略的 同时 我们也不能靠山吃山 必须运用现代的手法对传统的 能改进的一些元素 进行加工 创造出属于现在这个时代的特色中国文 化 并根据接受国的特殊接受心理和习惯进行改 进 如针对日韩国家动漫非常流行的现象 在对外 汉语的教材设计上就可以增加一些动漫化的设计 辅之以一些现代的手段 使得中国的文字语言能融 入世界的行列 进而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 此外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诠释将能加快中国文化传 播的步伐 例如 孙子兵法 与商业谋略结合起来 的有关书籍 在美国已成为热销书 3 3 加强交流 规避冲突 求同存异 和谐共融 没有一种文化的传播和接受是单向的 在传 播和接受的同时 也必定会接受对方的文化 那么 加强两种文化的互相交流与信任 将会有效减少对 对方文化误解和曲解 同时增加对对方文化的好感 和兴趣 中国和法国 俄罗斯互办的中法 中俄文 化年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没有一种文化交流是没有冲突的 也没有一种 文化的传播是非得靠强迫来让对方接受的 中国 文化在传播过程中 与其它文化的冲突在所难免 此时就需要传播者调整姿态以接触和相互了解的 心态规避冲突 因此 在考虑自身文化传播的途径 时 必须考虑对方文化接受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文化的 多样化 中国文化向来提倡以和为贵 要与不同民 族 不同性格 不同价值观的文化共融于世界 首先 得承认彼此并理智地看清矛盾或差异的存在 尊重 146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年 对方的文化 并尝试互相理解 包容 在这个基础 上可以尝试中国文化和其他文化进行融合 比如京 剧版的哈姆雷特 又比如用小提琴演奏的梁祝 求 同存异 互相尊重 才能进一步深入传播自己的文 化 直至最后互相接纳 和谐共融 4 结语 钱钟书先生在 谈艺录 中 曾将法国神甫白瑞 蒙的 诗醇 与严羽的 沧浪诗话 做过一番比照互 释后 发出这样的浩叹 盖弘纲细节 不约而同 亦 中西文学之奇缘佳遇也哉 盖人共此心 心均此 理 用心之处万殊 而用心之途则一 东海西海 心理攸同 而 心同理同 正缘于物同理同 这是 钱钟书先生对比研究中西文化后得出的学术结论 因此 促进文化共性的研究将有助于中国文化对外 传播的有效开展 既要注意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中 国文化 更要注重高效利用现代信息时代的各种方 式和手段 尤其是通过全方位的媒体的渠道 将中 国继承和创新后的传统文化 精英文化 和当代的 流行文化 草根文化一同介绍到国外去 另外 我 们需要注意文化接触所产生的碰撞与摩擦 正视这 些文化冲突的事实 分析这种冲突的根源 在传播 过程中注重考虑接受方的文化接受价值观 求同存 异 加强互相了解交流 避免强势文化入侵造成的 抵触与矛盾 参考文献 1 张国祚 文化中国 喷薄欲出 J 半月谈 2007 22 12 2 程曼丽 论我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大众传播策略 J 对 外大传播 2006 10 32 3 关世杰 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 J 对 外大传播 2006 12 34 4 崔刚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 J 中国大学 教学 2009 3 86 89 5 汪飞舟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策略 J 现代传播 2001 5 33 37 6 卢仁顺 二语习得中的共性 外语教学的作用与大学英 语教学 改革 J 东华理工学 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23 3 64 70 7 胡国成 知己知彼 更好地走近受众体 换位思考 很重要 J 对外大传播 2005 3 9 8 陈峰君 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及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 吸收 J 国际论坛 2000 3 65 9 胡丽娜 昆曲青春版 牡丹亭 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J 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2009 1 67 71 Research on Chinese Culture s 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