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7课学案 审核:学习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并背诵课文;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预习导学:(一)1、掌握作者资料 本文作者苏轼是 朝人,字 ,号 ,是唐宋“ ”之一。与父亲 弟弟 并称“ ”。他的词雄浑豪迈,是宋代“ ”词派的代表。你还学过他的哪些诗词?把题目写在下面。2、搜集本文的写作背景,课上交流。(二)阅读课文,学习下面的问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1)欣然起行( )(2)遂至承天寺( )(3)水中藻荇交横( )(4)盖竹柏影也()(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相与步与中庭( )3、翻译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相与步于中庭课上探究(三)、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明确: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5怎样理解文中的“闲”字?当堂检测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月色入户( ) 2念无与乐者( ) 3 庭下如积水空明(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_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_三、默写填空文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子是: ,用的修辞方法是 ,点明了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拓展练习 书上元夜游 苏轼己卯上元,余在儋州。有老 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愚欣然从之。步西城,如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注释:已卯:公元1099年。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 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 民:指汉族人 屠沽:卖肉者,卖酒者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屠沽:指卖者买者过:苏轼的小儿子1、解释加点的词 (1)归舍已三鼓 (2)步西城2、翻译下面句子(1)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2)放杖而笑,孰为得矣 。3、填空。作者夜游时见到了 , 的景象4、在现实生活中,“得”与“失”相依相成,“得”中有“失”。“失”中也 有“得”。请你写 出自己曾有过的一次类似的经历。(50字以上)课后精炼(一)课文精炼一、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答:_二、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答:_三、“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答:_四、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答:_五、“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六、“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答:_ _七、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二)西湖游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从武林门而西( ) 突兀层崖中( )即棹小舟入湖( )2从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西湖向往已久,亟欲一览的迫切心情?_3文中写了哪几种景物?主要用了哪种修辞?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评价内容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率优:70%以上良:50%70%一般:50%以下合作探究参与度积极一般很少本节课有效学习时间35分钟以上2035分钟20分钟以下学习目标达成度基本达到目标达到目标的70%相差很远答案译文已卯上元年,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便很高兴地跟从他们,走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走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退之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题目1.问:作者夜游时见到了什么景象?答:民夷杂揉,屠沽纷然。2.问:从作者出游回家已经三更的细节中,你可以想象到什么?答:上元之夜的繁荣景象和祥和和淳朴的民风,以及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3.问:回家后,作者为什么“放杖而笑”?答:为自己“看破得失”而笑,也笑韩愈不能看破得失而笑,不能作到随遇而安。4.问:“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说出了什么生活哲理?答:因缘自势,随欲而安,达观的生活哲理。答案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四、“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五、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六、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七、月光 竹柏影 比喻八、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九、b1向西; 高耸的样子; 划船2心飞湖上; 茶毕,即棹小舟入湖3文中写了山色、花光、温风、波纹四种景物,主要用了比喻的修辞译文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划小船进入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像绫罗般细软平滑。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三)、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直接原因: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根本原因:作者被贬闲居,无所事事,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明确: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如果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明确:变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使读者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明确:皎洁 、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明确:不好。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怎样理解文中的“闲”字?明确:一方面是“身闲”,身为贬官,无所用事;另一方面,是“心闲”,作者能淡泊名利,才能以达观心情,从容流连风景。五、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著,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译文已卯上元年,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便很高兴地跟从他们,走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走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退之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题目1.问:作者夜游时见到了什么景象?答:民夷杂揉,屠沽纷然。2.问:从作者出游回家已经三更的细节中,你可以想象到什么?答:上元之夜的繁荣景象和祥和和淳朴的民风,以及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3.问:回家后,作者为什么“放杖而笑”?答:为自己“看破得失”而笑,也笑韩愈不能看破得失而笑,不能作到随遇而安。4.问:“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说出了什么生活哲理?答:因缘自势,随欲而安,达观的生活哲理。答案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四、“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五、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六、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七、月光 竹柏影 比喻八、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九、b1向西; 高耸的样子; 划船2心飞湖上; 茶毕,即棹小舟入湖3文中写了山色、花光、温风、波纹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