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植被土壤作业(陈).doc_第1页
庐山植被土壤作业(陈).doc_第2页
庐山植被土壤作业(陈).doc_第3页
庐山植被土壤作业(陈).doc_第4页
庐山植被土壤作业(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被野外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08年6月29日7月2日指导老师: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实习线路:6月29日:牯岭牯岭镇;6月30日:芦林一号芦林湖含鄱口;7月1日;三宝树电站大坝锦绣谷如琴湖,花径;7月2日;五老峰。实习工具:笔记本、扩音器、罗盘、地质锤、军用铁铲、样方绳、卷尺、医药箱、蒸馏水等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庐山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具有典型的山地地貌,以及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的条件下,发育着各种各样的土壤类型,从而植物也呈现着垂直带状分布的状态。总的来说,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1、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分布于海拔700M(西北坡)或800M(东南坡)以下,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占有很大的垂直幅度。这里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土壤的类型为红壤、黄壤和山地黄壤,有机质的含量偏低。这里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常绿阔叶林组成,乔木层的优势种和建群种的植物主要是樟树、木荷、大叶锥栎等等。本带所处的海拔较低,人类的活动相对比较频繁,破坏十分严重,仅仅少数在寺院、沟谷以及陡峻的山坡上,其他部分次生演替为草丛或灌丛,或为马尾松临、毛竹林。2、山地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于海拔700M或800M至1000M(西北坡)或1100M (东南坡),此带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型垂直带之间的过渡带,之所以是过渡阶段,主要是因为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想暖温带气候的过渡类型,他让为山地黄壤,有机质的含量高。所以这里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但是再黄龙潭、黄龙寺等地或者沟谷,有着天然的次生林分布。著名的旅游景点“三宝树”,就位于此还把范围内。由黄龙潭沿林间石阶上行约300米即到三宝树。庐山的“三宝树”,是比较特殊的三株大树,即两棵柳杉,一棵银杏,姿态古老,距今一午六百多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柳杉,原叫娑罗,据讲是从西域引来树种。银杏,乃第四纪冰川的孑遗植树,有“活化石”之称。三树凌空耸立,高达三、四十米,粗大挺拔,几人挽手才能合抱,气势雄伟。此处还把范围内,也收人为影响比较大,本地带多为人工栽培的日本柳杉、柳杉林、扁柏林等针叶林,或为次生灌丛或草丛所占据。在位于海拔950M附近的环保宾馆附近,有着法国梧桐(金缕梅科)、柳杉、黄山松等植物,还有楼梯草、龙虾花等灌草木。3、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分布于海拔1000M或1100M以上,这里属于暖温带湿润气候,发育着山地棕壤,有机质的含量比较高。此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乔木层主要树种为灯台树、短柄枹树,山槐等,灌木丛的主要树种为映山红,满山红等,草本从则以芒等为主。此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还分布着面积较大的黄山松林,以及日本柳杉林、柳杉林等针叶林。在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的地段,则为次生山地灌丛或草甸所占据。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在观察庐山植被时,我们相对做了一下几次样方,结果如下:6月29日:牯岭牯岭镇;6月30日:芦林一号芦林湖含鄱口;7月1日;三宝树电站大坝锦绣谷如琴湖,花径;7月2日;五老峰。(一)、在月照松林植物名高度胸径枝下高树冠幅度生活型黄山松7.5m60cm5m3m高位芽植物名平均高度最高高度多度盖度生活型生活强度中华石楠1.6m2.07650强高位芽短柄袍1.41.85545强高位芽山鸡椒1.51.94640强高位芽芒草0.750.85分散分布80强地面芽金毛狗0.80.9分散分布70强地面芽昨天的暴雨,早就忘记啦,算啦,这个天气,应该很爽才对的啊。今天的路,听说不远,起来,我们就感觉慢慢走就好啦,哈哈可惜,后来发现路还是很远的啊,今天要爬很多山路。我们走到啦花径,感觉很不对劲,根本没有花啊,被骗啦,哎呵呵又碰到浙师大的啦。没法,本来想过去打个招呼,可惜老师带我们往如琴湖中心走去,走过啦九曲十八弯,我们就郁闷啦,我问隔壁的,哪里是如琴湖啊,我们一直觉得貌似没有到啊,可是老师说到啦。过啦一会,老师说:这里就是如琴湖,可是来的不是时候,这里正在装修,本来最美丽的景色现在看不到。我们心里狂呼:神啊,为什么这样对我们。 看完传说中的如琴湖(没看到,只能算是传说的吧)我们就自由活动啦,我们去啦白居易旧居参观,里面有人用名字题诗,呵呵好假。照了几张相片,就走人啦。下一站,我们就开始往山顶爬,要到仙人洞去。走过飞来石,还有好运石等风景,我们来到一千多米处,好美,我觉得应是最美的景色啦,云海啊,二十多年啊,第一次看见那么美丽的景色,顿时,又种想跳下去的感觉啊,呵呵理性战胜感性,没下去。不然,你就看不到我啦。欣赏啦很久的云海,才依依不舍的往山上继续走。终于走到仙人洞啦,呵呵道家啊,看多啦寺庙,看到道家,感觉挺新鲜的。吃了点东西,大家又开始大部队前进。 走过啦一段恐怖的要死的山路,膝盖差点完蛋啦,我们来到啦一条桥,什么桥,会恐怖的桥,看我的相册里面就知道啦,多几个人走都会震动的啊,下面可是峡谷哦。我有畏高呢,我抖啊抖过去啦。跟着,我们又要去电站大坝啦,老师带我们走小路,我一直走,就是发现好像不对劲啊,怎么貌似迷路的感觉,这条路根本没人走啊。在茫茫然的走啦很久后,我们才走出来,发现,跟着老师走,没错啊。休息一阵,就去三宝树,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修路的真人真伟大啊,这些路走都难走啦,别说修啊。我们听说有水帘洞的外景,就迫不得带的进去看,失望+失望=绝望啊。太假啦,真是很假,我看了那么多西游记,哪有这里啊,炒作啊,太假啦.一阵感慨后,闪人。看三宝树好过,刚开始以为三宝树是什么好东西,难道是没见过的珍惜树种嘛 。结果看到啦,确实是珍惜树种,但是,只是老一点的,就是水杉和银杏树。当我看到旁边介绍的时候,真相把介绍给拆了,太假了,太假了,那里写着在六百多年前,有一个僧人种了这三棵树,但是银杏树貌似又写着有一千六百年历史,你说,假不假啊,下次你们去看啦,记得告诉我,改啦没有,投诉他。在回去的时候,我们走过了回龙路,呵呵,感觉最舒服的一条路,路好走,而且很凉快,我们做了一个土壤剖面的实验。(二)、三宝树旁的树林一带北纬293308.41”,东经1155743.86”,890m,方位角127.5,大雄宝殿偏西50三宝树黄龙寺右侧乔木层调查纪录编号植物名层次高度(m)胸径(cm)枝下高(m)树冠幅度生活型年龄物候期附注1黄山松第一亚层354020高位芽结实松科2凹叶厚朴第二亚层121012地上芽结实松科灌木层调查记录编号植物名层次高度(m)多度或株数盖度生活型生活强度物候期附注平均最高 1粗叶悬钩子第一亚层0.81506%地上芽高花蕾期蔷薇科2细齿叶柃11.612地上芽高结实期山茶科草本层调查记录编号植物名层次高度(cm)多度或株数生活型生活强度物候期附注平均最高 1金毛狗第一亚层1820很多地上芽强抽条蚌壳蕨科2芒草第一亚层60100不多地面芽中抽条禾本科3野菊花第二亚层304010地上芽中花期菊科层间植物调查记录编号植物名多度或株数生长在何种植物或何种基质上生活型生活强度物候期附注2常春滕不多细齿叶柃地上芽弱抽条五加科北纬293340.45”,东经1155903.31”, 大月山水库南偏东42往大月路约1286m.乔木层调查纪录编号植物名层次高度(m)胸径(cm)枝下高(m)树冠幅度生活型年龄物候期附注1杉木乔木层4040183高位花前营养2柳杉乔木层455044高位花前营养3扁柏乔木层1020102.5高位花前营养灌木层调查记录编号植物名层次高度(m)多度或株数盖度生活型生活强度物候期附注平均最高 1小叶青冈灌木11.818地上芽一般2香果树灌木1.628地上芽一般草本层调查记录编号植物名层次高度(cm)多度或株数生活型生活强度物候期附注平均最高 1荨麻7075很多地面芽花期荨麻科2淡竹草505528地面芽花前营养期禾本科3酢浆草极少地面芽花期酢浆草科层间植物调查记录编号植物名多度或株数生长在何种植物或何种基质上生活型生活强度物候期附注1苔藓不多杉木,柳杉2常春滕不多小叶青冈地上芽弱花期五加科除了这些植被类型外,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植物园:又两行大字:中国科学研究院(传说中的中科院吗?),进去,发现我们错啦,错的很离谱,呵呵,就是一大堆植物,但后我们看啊看,老师介绍一下这个介绍一下那个,我们转了一圈。不过,老师说,以前这些植物是有挂牌的,可惜,这几年管理不力,很多东西没有啦还没人来修修。应该去投诉才对,特别作为一个地理人而言啊。我们在雨中,慢慢走向啦温室植物园,那里的景色很不错,又很多难得一见的植物,很多都是我没见过的,例如:粉叶石莲花、玉米石、厚叶莲花掌、鹿角桧等。也算长了见识。可是,天灾来啦,在我们回去的路上,下起啦暴雨,真的是暴雨,裤子湿了,书包湿了,眼镜湿了,什么没湿,你猜猜,呵呵!一路上,还差点摔跤啦呢,真是十分郁闷的啊。植物园植被还有如下:鱼腥草、湖北算盘子(大戟科)、黄杨木、水杉、八仙花、日本重瓣樱花、茉莉、丁香等。在铝制温室内: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平时难以观察的植物。如大花曼陀罗(产于美洲热带)、厚叶莲花掌、玉米石、粉叶石莲花、鹿角桧(柏科)等。我们在去庐山植物园中我们观察到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让我们不断增长了见识中学习到如何识别植物以及对课本知识的融合。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垂直带谱比较完整的一座山地。庐山也是一个避暑胜地,之所以是一个避暑胜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庐山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的季风气候使得庐山温度不至于很高,适合避暑。 庐山的高度也不是特别的高,比四周平原高出1000多米,属于中山类型。根据高度每上升100M,温度降低0.6的理论,到山顶时的温度也不至于太高,适于居住。 庐山的地形丰富多样,在避暑的同时,也可以游览。 庐山北濒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风景优美。所以,总的说来,庐山是一个避暑胜地,也是一个旅游好景,更是一个学习植被人士的天堂。二、土壤野外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08年6月29日7月2日指导老师: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线路:6月29日:牯岭牯岭镇;6月30日:芦林一号芦林湖含鄱口;7月1日;三宝树电站大坝锦绣谷如琴湖,花径;7月2日;五老峰。实习内容: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二、主要土壤类型(一)垂直地带性土壤1、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此外,红壤的有机质含量很低。2、黄壤或山地黄壤: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由于地形的低洼影响,经常呈现湿润的状态。之所以土壤呈现黄色,是因为在亚热带的湿润气候下,以及在有机酸的作用下,岩石风化强烈,原生矿物遭受破坏,产生游离的硅、铁、铝等氧化物,再而形成含水的铁铝化物,而使得土壤呈现出黄色。3、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从三宝树回去的时候,我们走过了回龙路,呵呵,感觉最舒服的一条路,路好走,而且很凉快,我们做了一个土壤剖面的实验。坡面一:是位于回龙路(1155752.24E、293313.04)此坡面的岩层产状如下表: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SW114NW294SE19430土层深度(cm)土层符号颜色质地砾石状况空隙状况根系Ph值剖面图2O黑壤无多发达OAEBC13A黑壤无少欠发达79E黄壤无无124B黄棕粘无无C半风化少无此地之所以发育着山地黄壤,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A、此地的气候条件较好,气温在25左右,湿度则是70%80%,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B、山坡上的植被主要是针叶林为主,给予土壤更多的枯枝落叶,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坡面二:在1286m,现以大月山水库旁大月山公路附近海拔1286m处,即东经1155903.31”,北纬293340.45” 作土壤剖面。H=116cm土层深度土层符号颜色质地砾石状况空隙状况根系 剖面图3O黑壤无疏松发达OAE-BC31A黑壤无较疏松发达147E-B棕黏少疏松欠发达C棕黑少松无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NE65SW24532036从上面可以看出,腐殖质层之后有个淋溶层,再往下是母质层,这个坡面是典型的发育面。是我们在阴那山上面观察到的一样,这样的土壤相当肥沃。适合种植。因为此次实习在第二天下暴雨,所有的PH试纸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