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献:邵怀勇,仙巍,杨武年,等. 三峡库区建设前后10年库区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研究以重庆开县为例J.测绘科学,2008,33(6):175-178.一、单一景观类型景观指数:1、斑块密度PDi=Ni/A10000100,式中PDi为景观类型i的斑块密度,Ni为景观类型i的斑块数,A为研究区总面积,10000100即转换为每100公顷内的斑块数。反映土地利用景观斑块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2、斑块平均面积A=AiNi ,式中Ai为景观类型i的总面积,Ni为景观类型i的总斑块数。3、景观形状指数LSI=0.25EA ,式中E为景观类型中所有斑块边界的总长度,A为景观总面积。当景观中只要一个正方形斑块时,其值为1;当景观中斑块形状偏离正方形时,其值越大。4、景观分离度度量某一景观类型中不同斑块个体分布的离散程度。计算公式为: Fi=DiSi Si=AiA Di=12NiAi 即 Fi=12NiAiAiA式中,Fi为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离度,Di为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的距离指数,Si为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指数,Ni为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的斑块个数,A为土地总面积,Ai为第i类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总面积。分离度越大,表示在地域上越分散。二、景观镶嵌体的景观格局指数1、景观多样性指数:当土地利用/覆被由单一元素构成时,土地利用/覆被是均质的,其多样性指数为0。当土地利用/覆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构成时,若各类嵌块体所占的土地利用/覆被比例相等,则其土地利用/覆被多样性指数为最高,若各类嵌块体所占土地利用/覆被的比例差异增大,则土地利用/覆被多样性指数降低。即在一个研究区域中,土地利用类型越丰富,破碎化程度越高,其信息含量和信息的不定性就越大。2、景观优势度指数:用于测度景观空间格局构成中一种或一些景观类型占支配地位的程度,通过计算最大可能多样性指数(Hmax)的离差(Deviation)来表达: D=log2m+i=1mPilog2PiD为优势度指数,m为最大多样性指数公式中的S,log2m为最大可能多样性指数,作用在于对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指标差异标准化。D值大,优势度高,表示土地利用与覆被只受一种或少数几种土地利用类型控制,D值小,优势度低,表示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比例大致相等。2、景观相对聚集度指数:是反映景观中不同缀块类型的非随机性或聚集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C=1+i=1nj=1nPijlog2Pij2lnn式中,n为景观斑块类型总数,Pij为斑块类型i与j相邻的概率,其值在一个栅格化景观的一般求法是Pij=PiPi/j,式中Pij是一个随机抽选的栅格细胞属于斑块类型i的概率,而Pj/i是在给定缀块类型i的情况下,缀块类型j与其相邻的条件概率,即Pj/i=mij/mi,式中mij是景观栅格网中缀块i和j相邻的细胞边数, mi是缀块类型i细胞的总边数。如果一个景观有许多离散的小缀块组成,其聚集度的值较小;当景观中以少数大缀块为主或同一类型缀块高度连接时,其聚集度的值则较大。文献二:姜欢欢,李继红,范文义,等. 三峡库区秭归县景观格局变化及模拟预测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2):474-479.1、 选用景观面积特征(CA)、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描述景观多样性,选用斑块类型面积、斑块数量、面积权重平均斑块面积指数、斑块平均面积指数、平均形状指数和面积权重形状指数来定量描述景观的基本特征,选用边缘密度(ED)和斑块密度(PD)来描述景观的破碎程度。2、 各景观类型的面积权重平均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斑块平均面积,说明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斑块面积分配极不均匀,少数大斑块占据了景观类型总面积的很大比例。3、 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往往与人类影响程度有关,一般而言,受人为影响后斑块形状趋于简单。有林地的平均形状指数下降,而面积权重形状指数却明显增加,说明有林地连片化形成大斑块的同时,其形状趋于不规则。疏林地的平均形状指数呈上升趋势,但面积权重形状指数却下降,说明大面积的疏林地斑块的形状趋于简单化,反映出了人为干扰的影响。4、 景观边缘密度和斑块密度的普遍下降说明景观类型的斑块少、面积大,且景观类型的连片化程度增强、景观破碎程度降低。5、 文中Landsat卫星数据的图像分辨率较低(30 m30 m),加之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误差,使结果仅适用于大致发展方向的研究。今后应使用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使研究更为准确,以探求景观变化的内在机制。文献三:高群. 三峡库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市云阳县为例J.生态学报,2005,25(10):2499-2506.1、该文提出了对三峡库区TM影像进行解译的方法:先初步进行非监督分类,再结合地形图和土地利用图以及实地考察资料进行目视判别修改。而不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进行解译原因在于研究区山地地形破碎、起伏变化大,造成影像阴影较多,地表植被类型丰富且空间变异大,致使研究区“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现象的广泛存在。2、该文对研究区进行景观格局特征的定量分析时,所采用的景观指数包括两大级别:一是斑块类型尺度上的景观指标,有斑块类型面积、斑块类型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斑块类型个数3个指标;二是景观级别上的景观指标,有斑块个数、最大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斑块平均大小、斑块密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度指数等指标。3、该文重点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包括:地形地貌是影响景观生态分异的基本因素之一、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治理行为、城镇化速度加快与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速度加快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移民。文献四:曹银贵,周伟,王静,等. 三峡库区 30 a 间土地利用景观特征的粒度效应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6):315-321.1、该文在对景观粒度效应进行研究中所选取的景观指标是从类型与景观2 个尺度进行挑选,分别是:类型尺度上景观指数包括斑块密度、斑块面积百分比、正归化形状指数、面积周长分维数、聚集度、有效网格大小、聚合指数;整体尺度景观指数包括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凝聚度、分离度、面积周长分维数、蔓延度、景观丰度、香农多样性、香农均匀度。2、类型水平景观指数的相关性越强,指数值的变化曲线越相近。3、周长面积分维数是另一个反映景观形状复杂程度的指标,其值越接近 1,类型景观斑块形状越简单,越接近 2,则越复杂。聚集度指数是反映斑块在景观中聚集与分散状态的指数,当斑块呈现全分散型时,其指数值为-1,呈随机分布时其指数值为 0,呈聚集状分布时其指数值为 1。凝聚度指数是表征斑块连通性的指数。 有效网格大小是斑块面积的平方和与景观面积的比值,用于比较斑块的平均面积大小。景观总面积不变时,有效网格变大,反映该类型景观面积增加,其在景观中的比例加大。 聚合指数是表示景观类型内部的团聚程度。如果一个景观由许多离散的小斑块组成,其聚合指数较小;当景观中以少数大斑块为主或同一类型斑块高度相连时,其聚合指数较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