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微免》教学大纲.doc_第1页
护理本科《微免》教学大纲.doc_第2页
护理本科《微免》教学大纲.doc_第3页
护理本科《微免》教学大纲.doc_第4页
护理本科《微免》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总学时:8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56学时,实验24学时)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护理专业(本科)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含两大部分内容:即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前者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后者起始于医学微生物学,以研究抗感染免疫为主,现已广泛渗透到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在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上发挥重要作用,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医学微生物学包括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和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等四篇共24章内容。医学免疫学包括免疫学基础理论、免疫性疾病、免疫学检测和免疫学防治等共19章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上述课程内容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学科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中要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同时要有目的、有重点地介绍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新动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有关课程和对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奠定基础。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课程教学中,要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中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充分利用实验教学,通过操作或演示,对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资料总结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大纲的使用说明1、本教学大纲内容以卫生部规划教材(供本科护理学专业用)刘晶星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第2版)教材和安云庆主编的医学免疫学(第2版)教材为编写依据。分医学免疫学、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和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等五篇,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与实验之比为2.3:1 。2、在本课程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如讲授为主、指导学生自学、或以实验论证理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意识。 3、由于目前护理本科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在教材编撰上仍分别为两套教材,本大纲内容根据规定教材制定而分为免疫学和微生物学两大部分。实际授课顺序可根据教师长期教学实践之经验,作适当调整。4、本课程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观点,深入理解各类微生物的致病作用,比较熟练地掌握常用微生物学检查法。注意把握运用微生物学观点来分析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大纲正文 医学免疫学部分 第一章 绪 论 1、掌握 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及其功能。2、熟悉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作用特点、适应性免疫应答及其过程、免疫应答异常及其所致的疾病。3、了解 免疫学发展简史。【讲授要点】重点:免疫的现代概念,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难点:免疫的现代概念。固有性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及过程。【习题】1、免疫的基本概念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3、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第二章 抗 原 【目的要求】1、掌握 抗原的概念、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决定基(表位)的概念、T细胞决定基和B细胞决定基。2、熟悉 完全抗原和半抗原的概念、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抗原的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肿瘤抗原、超抗原、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3、了解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象决定基和顺序决定基、功能性决定基和隐蔽性决定基。 【讲授要点】重点:抗原的概念,抗原物质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决定基的概念,T细胞决定基和B细胞决定基。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异嗜性抗原。难点: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抗原特异性的含义。抗原决定基的概念,T细胞决定基和B细胞决定基的差异。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习题】1、抗原的概念如何?2、抗原的性质有哪些?3、何谓抗原的特异性?4、抗原有哪些分类?5、与医学关系密切的重要抗原有哪些?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和抗体 【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2、熟悉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与功能。3、了解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讲授要点】重点: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单克隆抗体。难点:超变区、CDR和独特型表位三者的含意。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习题】1、何谓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怎样?2、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有哪些? 3、免疫球蛋白有哪些生物学活性?4、免疫球蛋白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试述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第四章 补体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补体和补体系统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系统的主要生物学作用。2、熟悉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MBL途径)。3、了解补体系统的命名,补体系统的理化性质。补体系统激活的调控。【讲授要点】重点:补体和补体系统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难点: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MBL途径)。【习题】1、何谓补体系统。2、补体系统的激活有哪些途径?激活物分别是什么?3、补体系统有哪些生物学作用?第五章 细胞因子【目的要求】1、掌握 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的分类、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2、熟悉 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3、了解 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讲授要点】重点: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特性和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难点: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细胞因子的种类及各类细胞因子的主要活性。【习题】1、何谓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如何?2、细胞因子有哪些生物学功能?第六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抗原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 MHC和HLA的概念、HLA复合体及其产物、HLA类和类抗原分子的结构和分布、HLA的生物学功能。2、熟悉 HLA的遗传特征(单倍型遗传、多态性现象)。3、了解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讲授要点】重点:HLA和MHC的概念,HLA复合体及其产物,HLA的结构和分布。HLA的生物学功能。难点:HLA和MHC的概念,HLA的分子结构。HLA的生物学功能。HLA的遗传特点。【习题】1、何谓MHC、HLA?2、HLA的结构和分布如何?3、HLA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4、HLA的遗传特点有哪些?5、HLA在医学中有哪些意义?第七章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作用 【目的要求】 1、掌握 免疫器官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的功能,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和皮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2、熟悉 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过程。3、了解 造血干细胞及其分化过程和B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成熟过程。 【讲授要点】重点:免疫器官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的功能,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和皮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主要功能。难点:B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成熟过程、T细胞在胸腺分化发育中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习题】1、中枢免疫器官有哪些?主要功能如何?2、T细胞是如何发育成熟的?第八章 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目的要求】1、掌握 固有免疫的细胞组成。吞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树突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主要功能。2、熟悉 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机制、NKT细胞、T细胞。3、了解 B1细胞、其他固有免疫细胞。【讲授要点】重点: 固有免疫的细胞组成。吞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树突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主要功能。难点: 吞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树突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主要功能。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机制、NKT细胞、T细胞。【习题】1、组成固有免疫的细胞有哪些?2、吞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如何?3、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机制?4、NKT细胞、T细胞的作用?第九章 适应性免疫的组成细胞 【目的要求】 1、掌握 T、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B2细胞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2、熟悉 T、B细胞表面分子的结构及功能。 【讲授要点】重点: T、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B2细胞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和功能。 难点: T、B细胞表面分子及其功能。【习题】 1、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有哪些?各有何功能?2、T淋巴细胞亚群有哪些?功能如何?3、B2细胞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和功能如何?第十章 固有免疫应答 【目的要求】1、掌握 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作用。2、熟悉 固有免疫效应分子及其主要作用,固有免疫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3、了解 固有免疫的作用时相。【讲授要点】重点: 组织屏障的作用、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作用。固有免疫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难点: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作用。固有免疫效应分子及其主要作用。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习题】1、人体组织屏障有哪些?各类屏障的作用?2、固有免疫细胞有哪些?主要作用如何?3、固有免疫效应分子及主要作用如何?4、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5、固有免疫有哪些特点?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如何?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目的要求】1、掌握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以及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性。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2、熟悉 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T细胞和B细胞的激活、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讲授要点】重点: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发生的场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以及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性。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T细胞和B细胞的激活、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难点: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T细胞和B细胞的激活、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习题】1、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发生的场所如何?2、何谓抗原提呈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如何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和提呈?3、试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 【目的要求】1. 掌握 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不同点。2. 熟悉 T、B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免疫耐受的意义。3. 了解 天然免疫耐受现象。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免疫耐受的机制。【讲授要点】重点: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不同点。T、B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免疫耐受的意义。难点:免疫耐受的机制。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T、B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习题】1、何谓免疫耐受?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有何不同?2、T、B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如何?3、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免疫耐受的意义如何?第十三章 超敏反应 【目的要求】1、掌握 超敏反应的概念。参与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2、熟悉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型超敏反应的临床常见疾病。【讲授要点】重点:超敏反应的概念。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难点: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习题】1、何谓超敏反应。2、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如何?如何防治?3、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如何?4、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如何? 5、各型超敏反应有哪些常见临床疾病?第十四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的要求】1、掌握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的概念。2、熟悉 自身免疫病的共同特征。3、了解 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发病机制、组织损伤机制以及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讲授要点】重点: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的概念。自身免疫病的共同特征。难点:自身免疫病的共同特征。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发病机制、组织损伤机制。【习题】1、何谓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2、自身免疫病有哪些共同特征?第十五章 免疫缺陷病 【目的要求】1、掌握 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概念。2、熟悉 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点。3、了解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种类。【讲授要点】重点: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点。难点: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种类。【习题】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如何?何谓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2、免疫缺陷病有哪些共同特点?第十六章 移植免疫 【目的要求】1、掌握 移植免疫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熟悉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诱导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3、了解 同种异型抗原的提呈和识别机制。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讲授要点】重点:移植免疫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诱导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难点: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诱导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同种异型抗原的提呈和识别机制。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习题】1、移植免疫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类型?它们的发生机制分别是什么?第十七章 肿瘤免疫 【目的要求】1、掌握 肿瘤抗原、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抗原、胚胎抗原等概念。2、熟悉 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3、了解 肿瘤免疫逃避的机制。肿瘤的免疫诊断和治疗。【讲授要点】重点:肿瘤抗原、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抗原、胚胎抗原等概念。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难点: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肿瘤免疫逃避的机制。【习题】1、何谓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抗原?2、何谓胚胎抗原?主要包括哪两种?3、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机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肿瘤是如何逃避机体免疫攻击的?第十八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目的要求】1、掌握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熟悉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及其原理。3、了解 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免疫细胞功能测定。【讲授要点】重点: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及其原理。难点: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及其原理。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免疫细胞功能测定。 【习题】1、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有哪些?2、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抗原抗体反应?为什么?3、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它们的基本原理分别是什么?4、何谓标记抗原抗体反应(免疫标记技术)?常用的免疫标记物有哪些种类?原理如何?第十九章 免疫学防治 【目的要求】1、掌握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两者的区别。2、熟悉 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的区别,类毒素的概念。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抗毒素,人丙种球蛋白,抗淋巴细胞抗体,转移因子。计划免疫的概念。 免疫治疗的概念。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3、了解 新型疫苗。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效应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药物为基础的免疫治疗。细胞因子。生物应答调节剂的概念。【讲授要点】重点: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两者的区别。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的区别,类毒素的概念。 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抗毒素,人免疫球蛋白制剂。计划免疫的概念。免疫治疗的概念。生物应答调节剂的概念。难点: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两者的区别。新型疫苗。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细胞因子。生物应答调节剂、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习题】1、何谓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两者有何不同?它们的制剂分别有哪些?2、死疫苗和活疫苗有何不同?3、新型疫苗有哪些?4、何谓免疫治疗? 医学微生物学部分绪 论【目的要求】1、掌握 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微生物的种类(包括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等三型八大类)和特点。2、熟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病原微生物的的概念。3、了解 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讲授要点】重点: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概念与种类特点。难点: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概念,现代微生物学研究进展。免疫的现代概念。固有性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 【习题】1、微生物的概念、种类特点与分布 ?2、简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4、病原微生物的概念,医学微生物研究的范畴及研究对象 第一篇 细菌学第一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目的要求】1、掌握 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细菌的排列方式;细菌的基本结构、四种特殊结构及其功能。质粒的组成及功能。L型细菌及意义。2、熟悉 细菌的营养物质、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和基本条件、细菌生长繁殖方式与速度、生长曲线及其意义。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实际意义。噬菌体的概念、噬菌体主要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化学组成);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和前噬菌体的概念,噬菌体和宿主之间的关系。熟悉噬菌体的实际意义(应用)。熟悉微生物变异的概念(遗传性变异、非遗传性变异)。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转位因子,其基本成分为DNA。熟悉细菌变异的机制(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的基本方式: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及实例)。【讲授要点】重点: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意义。L型细菌及意义。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化学组成与致病力的关系、鞭毛的化学组成及意义、菌毛的类型与功能、芽胞的形成、特征及与消毒灭菌的关系。细菌生长繁殖方式与速度、生长曲线及其意义。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熟悉细菌人工培养的方法、培养基的种类。细菌在各类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菌落及其意义,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因。噬菌体的概念、噬菌体主要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化学组成);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和前噬菌体的概念。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转位因子,其基本成分为DNA。细菌变异的机制(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的基本方式: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及实例)。难点:细胞壁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L型细菌及意义。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和前噬菌体的概念。细菌变异的机制。【习题】1.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什么?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哪几种?2.比较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主要特点,了解其在医学上的意义。3.何谓L型细菌?其在医学上意义?4.什么是质粒?有哪些重要特性?有什么意义?5.什么是异染颗粒?其性质和意义如何?6.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主要特点?在医学上有什么意义?7.细菌的繁殖方式是什么?其群体繁殖可分哪些时期?8.何谓噬菌体?毒性噬菌体、前噬菌体?9.细菌有哪些重要的变异?10.何谓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第二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目的要求】1、掌握 消毒、灭菌、防腐、清洁、无菌和无菌操作的概念。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的原理及应用对象。日光与紫外线的杀菌机理与实际应用。影响消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2、熟悉 化学消毒剂的主要种类、杀菌机制。滤过除菌。3、了解 其他杀菌与抑菌法。【讲授要点】重点:消毒、灭菌、防腐、清洁、无菌和无菌操作的概念。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包括干热灭菌法与湿热灭菌法)的原理及应用对象。日光与紫外线的杀菌机理与实际应用。化学消毒剂的主要种类、杀菌机制。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难点:热力灭菌法(包括干热灭菌法与湿热灭菌法)的原理。化学消毒剂的主要种类、杀菌机制。【习题】1、灭菌、消毒、防腐、无菌与无菌操作的概念。2、常用的热力灭菌法有哪些?所采用的温度和时间各是多少?有什么用途?3、紫外线的杀菌原理是什么?有效杀菌波长是多少?有什么用途?其作用特点与注意事项有哪些?4、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和影响其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第三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目的要求】1、掌握 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细菌的致病性与毒力的概念、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侵袭力(包括荚膜、粘附素、侵袭性物质和形成细菌生物膜)、毒素(包括外毒素、内毒素的性质,致病作用及比较)。掌握感染的类型(包括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2、熟悉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天然免疫(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中抗菌物质)和获得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机制。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感染的方式与途径。 3、了解 细菌侵入数量与侵入部位。【讲授要点】重点: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细菌的致病性与毒力的概念、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侵袭力(包括荚膜、粘附素、侵袭性物质和形成细菌生物膜)、毒素(包括外毒素、内毒素的性质,致病作用及比较)。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天然免疫(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中抗菌物质)和获得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机制。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感染的方式与途径。感染的类型(包括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 难点:细菌的致病性与毒力的概念、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侵袭力(包括荚膜、粘附素、侵袭性物质和形成细菌生物膜)、毒素(包括外毒素、内毒素的性质,致病作用及比较)。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天然免疫(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中抗菌物质)和获得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机制。【习题】 1、正常菌群、机会致病菌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2、何谓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毒力与哪些因素有关?3、比较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4、根据感染来源可分几种类型感染?5、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几种类型感染?6、比较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和毒血症等不同概念。各举例说明。7、医院内感染如何发生?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8、机体天然免疫由哪几部分组成?如何发挥抗感染免疫?9、大、小吞噬细胞吞噬的对象有何差别?主要的杀菌物质有哪些?第四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目的要求】 1、掌握 细菌学诊断标本采集与送检过程应遵循的几个原则。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2、熟悉 致病菌的检验程序(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等)。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熟悉酶免疫测定、放射免疫测定、免疫荧光测定等免疫学技术。 3、了解 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菌感染的治疗。【讲授要点】 重点:细菌学诊断标本采集与送检过程应遵循的几个原则。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致病菌的检验程序(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等)。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酶免疫测定、放射免疫测定、免疫荧光测定等免疫学技术。难点:细菌的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等。酶免疫测定、放射免疫测定、免疫荧光测定等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习题】1、细菌学诊断标本采集与送检过程应遵循哪几个原则?2、致病菌的检验程序如何?3、现代细菌学检测技术有哪些?4、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第五章 呼吸道传播的细菌一、结核分枝杆菌 【目的要求】1、掌握 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抗酸染色法)、培养特性、抵抗力,培养基上菌落特点和变异性等生物学性状。掌握致病物质、传播方式、传染、免疫与变态反应的关系,细胞免疫为主。结核菌素试验(材料、方法、原理、结果判断、意义和应用)。掌握防治原则(卡介苗的本质、接种对象、方法)。2、熟悉 所致疾病(原发感染与继发感染的差别)。3、了解 微生物学检查法、抗结核药物治疗。【讲授要点】重点: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抗酸染色法)、培养特性、抵抗力,培养基上菌落特点和变异性等生物学性状。 致病物质、传播方式、所致疾病(原发感染与继发感染的差别)。传染、免疫与变态反应的关系,细胞免疫为主。结核菌素试验(材料、方法、原理、结果判断、意义和应用)。 结核病防治原则(卡介苗的本质、接种对象、方法)。难点:结核原发感染与继发感染的差别,传染、免疫与超敏反应的关系,结核菌素试验的材料(试剂)、方法、原理、结果判断、意义和应用。【习题】1、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和染色性如何?2、结核分枝杆菌有哪些重要的生物学特性?3、举例说明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变异和耐药性变异有什么意义?4、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致病成分有哪些?5、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染、免疫与超敏反应的关系如何?6、试述结核菌素的材料(试剂)、原理、方法、结果分析与意义,有何用途。7、卡介苗的本质是什么?接种对象是哪些?二、脑膜炎奈瑟菌【目的要求】1、掌握 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与排列、染色性,掌握抵抗力特点、致病因素、传播方式、致病过程、所致疾病。2、熟悉 培养特性。标本采集,防治原则。3、了解 脑膜炎球菌的免疫性、其他微生物学检查法。【讲授要点】重点: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与排列、染色性,抵抗力特点、培养特性。主要致病物质、传播方式、致病过程、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采集),防治原则。难点:快速诊断(间接血凝、血凝抑制、免疫荧光SPA协调凝集等)。【习题】1、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如何?2、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传播方式?三、流感嗜血杆菌【目的要求】1、熟悉 流感嗜血杆菌的主要培养特点、致病性。2、了解 流感染嗜血杆菌的其他特性。【讲授要点】重点:流感嗜血杆菌的主要培养特点、致病性。难点:流感嗜血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习题】1、流感嗜血杆菌的主要培养特点如何?2、流感嗜血杆菌可引起哪些疾病?四、肺炎支原体【目的要求】1、熟悉 支原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2、了解 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及其他特性。【讲授要点】重点:支原体主要生物学特性,支原体与 L型细菌的主要区别。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理;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难点: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理;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习题】1、什么是支原体?支原体与细菌的L型有何不同?2、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与免疫性如何?五、其他细菌(一)肺炎链球菌【目的要求】1、掌握 肺炎链球菌的形态与排列特点、染色性;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2、熟悉 肺炎链球菌的培养特性和主要抗原、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3、了解 其他性状。【讲授要点】重点:肺炎链球菌的形态与排列特点、染色性;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肺炎链球菌的培养特性和主要抗原、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难点: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肺炎链球菌的培养特性和主要抗原。【习题】1、肺炎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如何?2、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性?(二)百日咳鲍特菌【目的要求】1、熟悉 百日咳鲍特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预防措施。2、了解 其他性状。【讲授要点】重点:百日咳鲍特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预防措施。难点:百日咳鲍特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习题】1、百日咳鲍特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2、百日咳鲍特菌的致病性如何?有何特异性预防措施?(三)白喉棒状杆菌【目的要求】1、掌握 白喉棒状杆菌的的形态染色性、排列特点、异染颗粒;白喉的传染源、传播方式、白喉外毒素的分子结构及致病机制。2、熟悉 白喉棒状杆菌的培养特点(吕氏血清培养基和亚碲酸钾培养基上生长特点)。抗毒素中和抗体,病后牢固免疫力。防治原则类毒素和抗毒素的人工自动免疫法和人工被动免疫法。治疗应早期注射足量白喉抗毒素和抗生素。3、了解 锡克试验及微生物学检查法。【讲授要点】重点: 白喉棒状杆菌形态、染色和培养特性与鉴别诊断的关系。白喉外毒素致病机制,微生物学检查、特异性预防和治疗。难点:白喉棒状杆菌形态、染色和培养特性与鉴别诊断的关系。白喉外毒素致病机制、锡克氏试验原理及其意义。【习题】1、试述白喉棒状杆菌形态、染色和培养特性。2、白喉外毒素致病机制?如何特异性预防和治疗白喉?第六章 消化道感染的细菌一、大肠埃希菌【目的要求】1、掌握 大肠埃希菌在SS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有鉴别意义的主要生化反应;条件致病作用、致病性大肠杆菌名称及所致疾病类型。2、熟悉 大肠杆菌在卫生细菌学上的意义。3、了解 大肠埃希菌的防治原则。【讲授要点】重点:大肠埃希菌在SS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有鉴别意义的主要生化反应;条件致病作用、致病性大肠杆菌名称及所致疾病类型。大肠杆菌在卫生细菌学上的意义。难点:大肠埃希菌在SS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有鉴别意义的主要生化反应。【习题】1、大肠杆菌和致病性肠道杆菌在SS平板上的菌落特征如何?为什么?2、大肠杆菌在医学上有什么重要意义?3、致病性大肠杆菌有哪些种类?主要引起什么疾病?二、志贺菌属【目的要求】1、掌握 志贺菌属在SS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有鉴别意义的主要生化反应;致病因素(侵袭力、内毒素、外毒素、菌毛);传染源、传染途径、所致疾病类型。2、熟悉 免疫性、疑似菌痢粪便标本取材与注意事项、防治原则。3、了解 其他微生物学检查法。【讲授要点】重点:志贺菌属在SS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有鉴别意义的主要生化反应;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因素(侵袭力、内毒素、外毒素、菌毛);传染源、传染途径、所致疾病类型。疑似菌痢粪便标本取材与注意事项、防治原则。难点:志贺菌属在SS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有鉴别意义的主要生化反应;致病性与免疫性。【习题】1、痢疾杆菌各引起哪些疾病?其主要致病物质是什么?2、痢疾杆菌培养取材送检应注意什么?为何不测定血清抗体?三、沙门菌属【目的要求】1、掌握 沙门菌属在SS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有鉴别意义的主要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血清学分类;致病物质、传染源、传染途径、所致常见疾病;肠热症患者不同病程与微生物学检查的关系、肥达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意义。2、熟悉 带菌者检查及意义、防治原则。3、了解 其他微生物学检查法。【讲授要点】重点:沙门菌属在SS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有鉴别意义的主要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血清学分类;致病物质、传染源、传染途径、所致常见疾病;肠热症患者不同病程与微生物学检查的关系、肥达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意义。带菌者检查及意义、防治原则。难点:沙门菌属有鉴别意义的主要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血清学分类;致病物质、肠热症患者不同病程与微生物学检查的关系、肥达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意义。【习题】1、沙门菌属可引起哪些疾病?其主要致病物质是什么?2、根据伤寒、副伤寒的发病过程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时,取材应注意什么?3、肥达试验的原理、用途如何? 其结果判断应注意哪些问题?发病后何时可作肥达反应?4、伤寒的特异性预防如何?四、霍乱弧菌【目的要求】1、掌握 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性、培养特性、分型(O1群的两个生物型:古典型与El-tor生物型)、霍乱肠毒素的结构、作用机制;传播方式、所致疾病、免疫性、标本取材注意事项。2、熟悉 鞭毛、菌毛等其它毒力因子的作用;防治原则。【讲授要点】重点: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性、培养特性、分型(O1群的两个生物型:古典型与El-tor生物型)、霍乱肠毒素的结构、作用机制;传播方式、所致疾病、免疫性、标本取材注意事项。难点:霍乱弧菌的分型(O1群的两个生物型:古典型与El-tor生物型)、霍乱肠毒素的结构、作用机制;传播方式、所致疾病、免疫性、标本取材注意事项。鞭毛、菌毛等其它毒力因子的作用;霍乱的防治原则。【习题】1、引起霍乱的霍乱弧菌有哪几型?2、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什么?作用机理如何?3、霍乱的防治原则?五、副溶血性弧菌【目的要求】1、掌握 副溶血性弧菌的培养特性(嗜盐性)抵抗力特点、致病性。2、了解 其他性状【讲授要点】重点:副溶血性弧菌的培养特性(嗜盐性)抵抗力特点、致病性。难点:副溶血性弧菌的培养特性(嗜盐性)、致病性与防治原则。【习题】1、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2、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如何?六、幽门螺杆菌【目的要求】1、熟悉 主要生物学性状、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2、了解 微生物学检查及幽门螺杆菌的其他特性。 【讲授要点】重点: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诊断与防治。难点: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习题】1、幽门螺杆菌的形态和培养有何特点?2、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如何?七、肉毒梭菌【目的要求】1、熟悉 肉毒梭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性、培养特性等)致病物质与致病机理、所致疾病及其特异性防治。2、了解 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讲授要点】重点:肉毒梭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性、培养特性等)致病物质与致病机理、所致疾病及其特异性防治。难点:肉毒梭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与致病机理、所致疾病及其特异性防治。【习题】1、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如何?可引起哪些疾病?2、肉毒梭菌所致疾病有何特异性防治措施?第七章 创伤感染的细菌一、葡萄球菌属【目的要求】1、掌握 葡萄球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SPA、色素、分类。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的性质与作用;葡萄球菌所致的主要疾病,化脓性感染灶的特点。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指标。2、熟悉 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的性质与作用。主要微生物学检查。3、了解 葡萄球菌感染的防治原则【讲授要点】重点:葡萄球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SPA、色素、分类。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的性质与作用;葡萄球菌所致的主要疾病,化脓性感染灶的特点。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指标。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的性质与作用。主要微生物学检查。难点:SPA的生物学活性及其用途。耐药菌株与菌群失调症;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的性质与作用;葡萄球菌所致的主要疾病,化脓性感染灶的特点。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指标。某些血浆凝固酶阴性菌株也可引起致病的问题。 【习题】1、化脓性球菌包括哪几种?它们的革兰染色特性如何?2、化脓性球菌的菌体形态特征如何? 根据色素产生,葡萄球菌可分为几种?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指标有哪些?4、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有哪些?其所致疾病特点如何?二、链球菌属【目的要求】1、掌握 链球菌形态与排列、染色性、培养特点,按菌落的溶血性分类与致病性的关系。链球菌致病物质:细胞壁成分(脂磷壁酸、M蛋白、细胞壁受体)、毒素(链球菌溶素、致热外毒素)、侵袭性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胶原酶)等。链球菌所致的主要疾病(包括化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链球菌性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等)。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其抗O抗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2、熟悉 链球菌的主要微生物学检查法。3、了解 链球菌根据抗原结构的分类。了解免疫性。【讲授要点】重点:链球菌形态与排列、染色性、培养特点,按菌落的溶血性分类与致病性的关系。链球菌致病物质:细胞壁成分(脂磷壁酸、M蛋白、细胞壁受体)、毒素(链球菌溶素、致热外毒素)、侵袭性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胶原酶)等。链球菌所致的主要疾病(包括化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链球菌性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等)。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其抗O抗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难点:按菌落的溶血性分类与致病性的关系。链球菌致病物质:细胞壁成分(脂磷壁酸、M蛋白、细胞壁受体)、毒素(链球菌溶素、致热外毒素)、侵袭性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胶原酶)等。链球菌所致的主要疾病(包括化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链球菌性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等)。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其抗O抗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习题】1、根据在血平板上溶血情况,链球菌可分哪几种?2、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有哪些?其致病特点如何? 3、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的原理及其临床意义如何?三、破伤风梭菌【目的要求】1、掌握 破伤风梭菌形态与染色性、厌氧培养特性;致病性:致病物质(痉挛毒素)的致病机制、破伤风感染的条件、防治原则(一般措施、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2、了解 破伤风梭菌其他特性。【讲授要点】重点:破伤风梭菌形态与染色性、厌氧培养特性;致病性:致病物质(痉挛毒素)的致病机制、破伤风感染的条件和防治原则(一般措施、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难点:致病物质(痉挛毒素)的致病机制、破伤风感染的条件和防治原则(一般措施、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习题】1、破伤风感染致病需具备什么条件?2、破伤风梭菌的致病物质是什么?其致病机制如何?3、破伤风的特异性防治如何?四、其他细菌(一)铜绿假单胞菌【目的要求】1、熟悉 铜绿假单胞菌是人体体正常菌群之一,其主要生物学特性(革兰阳性、需氧菌,产生水溶性绿色色素);致病性(烧伤、创伤感染、机会感染等)。2、了解 免疫性、防治原则,对多种抗生素的天然耐药性。【讲授要点】重点:铜绿假单胞菌是人体体正常菌群之一,其主要生物学特性(革兰阳性、需氧菌,产生水溶性绿色色素);致病性(烧伤、创伤感染、机会感染等)。难点:致病性,致病物质,对多种抗生素的天然耐药性。【习题】1、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如何?2、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如何?(二)无芽胞厌氧菌【目的要求】 1、掌握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特征、取材及培养注意事项,临床上最主要和最常见的致病菌(脆弱类杆菌和产黑色素类杆菌)。 2、熟悉 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及分布特点。3、了解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防治原则。【讲授要点】重点:厌氧菌概述、种类与分布、感染特点、取材及培养注意事项,临床上最主要和最常见的致病菌(脆弱类杆菌和产黑色素类杆菌)。 难点:无芽孢厌氧菌的种类、致病条件和感染特点、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习题】 1、无芽胞厌氧菌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哪两类?其致病物质有哪些?2、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有什么特点?采样送检应注意什么?(三)放线菌属【目的要求】1、熟悉 与致病有关的放线菌属的的主要种类(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为衣氏放线菌)、主要生物学性状(病灶组织中硫磺样颗粒的意义)、所致疾病。2、了解 放线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讲授要点】重点:与致病有关的放线菌属的主要种类、主要生物学性状(病灶组织中硫磺样颗粒的意义)、所致疾病。难点:放线菌属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习题】1、何谓放线菌?主要致病的有哪些?2、何谓硫磺样颗粒?有何临床意义?3、放线菌属能引起哪些疾病?第八章 性传播细菌一、淋病奈瑟菌【目的要求】1、掌握 淋病奈瑟菌形态与染色性、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性。2、熟悉 微生物学检查细菌标本的采集与直接涂片法、防治原则。【讲授要点】重点:淋病奈瑟菌形态与染色性、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细菌标本的采集与直接涂片法、防治原则。难点:淋病奈瑟菌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细菌标本的采集与直接涂片法、防治原则。【习题】1、淋病奈瑟菌的形态与染色性、培养特性和抵抗力特点如何?2、淋病奈瑟菌可引起哪些疾病?如何防治?二、梅毒螺旋体【目的要求】1、熟悉 梅毒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性、培养特点)、致病性与免疫性。梅毒螺旋体的主要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2、了解 梅毒螺旋体的其他特性。【讲授要点】重点:梅毒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性、培养特点)、致病性与免疫性。梅毒螺旋体的主要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难点:梅毒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性、培养特点)、致病性与免疫性。主要微生物学检查法【习题】1、梅毒螺旋体的形态染色性、培养特点如何?2、梅毒螺旋体可引起哪些疾病?如何防治?3、诊断梅毒可采用哪些微生物学检查法?三、其他细菌(一)沙眼衣原体【目的要求】1、熟悉 衣原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和致病性与免疫性。2、了解 衣原体的培养与分类、微生物学检查法。【讲授要点】重点:衣原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和致病性与免疫性。难点:衣原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所致疾病。【习题】1、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