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中心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16社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中心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16社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中心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16社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中心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16社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社戏导学案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读会写“惮、撺掇、凫、潺、蹿”等词语,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理清故事的情节,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来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学习重难点】 重点:1、 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叙事详略的写法。2、 体会小说景物描写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难点:正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学法指导】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积累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及文学常识本文作者( )出处()2、解题:什么是社戏?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归省 行家 惮 絮叨 怠慢 撺掇 凫水 潺 蕴藻 家眷 漂渺 4、朗读课文三、合作探究:1、理清文章结构。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段落。2、“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3、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4、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这说明了什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分析人物形象。一、复习导入:二、合作探究:5、课文写了七件事,请将下列七件事情按正确顺序排列。并说说详略的编排。a看社戏前的波折。b看社戏后归航偷豆。c. 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d六一公公送豆。e去赵庄看社戏。f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f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6、圈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并体味其运用之妙。动词:作用:7、在课文第11段中,从哪些角度写景,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 8、如何看待孩子们偷豆的事?9、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双喜是个怎样的孩子?(先找出有关双喜的句子)小结:10、分析六一公公的言行,谈谈六一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小结: 11、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总结:三、质疑解答四、巩固延伸1、课文以“社戏”为线索,以“看戏”为故事主要内容,为什么开头要写在平桥村的生活?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交代出故事叙述的主要人物。b、揭示出故事发生的主要环境。c、写出“我”和小友们之间的亲密关系。d、渲染气氛,介绍故事的特定环境,为情节的发展创造条件。 2、“我”第一盼望的是到赵庄看戏。但一开始就遇到了波折。在 的帮助下,首先解决了 的问题,接着又摆出三条理由: ; ; ;并说了“ ”的话,才解除了外祖母和母亲的顾虑,实现了“我”去看戏的愿望。3、在下面句子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动词,然后分析一下这些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开船,在桥石上一( ),( )后几步,即又( )前出了桥。答17、安塞腰鼓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安塞腰鼓这一民族艺术奇葩;2、了解本文的修辞手法和句式;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法和讨论法学习本文通过生动描写来抒情的形神兼备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生命与力量的美,激发对民族艺术的热爱。进而达到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1、感情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 ;2、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朗读,找出课文美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由豪放、节奏感强的现代舞蹈引入“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安塞腰鼓的知识,教师总结归纳3、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片断,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4、学生展示作者作品资料,教师总结归纳二、朗读感知课文(一)、齐读、正音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齐读全文。2纠正学生误读的字音。(积累字词)( 二)、读出音乐美1学生自我评议刚才齐读课文时所存在的问题。2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带(或老师范读)。要求学生带着刚才评议的问题去听,并根据范读在文中作一些标记,如节奏、重音等。 3对比评议:将自己的朗诵与老师(或录音)的朗诵进行比较,发现他人长处。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接下来就是要读准节奏。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读准节奏以后还要注意语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 4分节朗读,注意节奏、重音。 5学生自由朗读。( 三)、读出画面美朗读指导:朗读水平若要向高层次发展,必须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而读出文章的画面美。1寻找本文主体画面的构成因素。 黄土高原(厚实、大气)、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热情、充满力量)、腰鼓(灵动而热烈的陕北打击乐器)。2分析全文画面的构成。以打击腰鼓的不同过程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画面(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等)、陕北农民的生活画面、黄土高原与江南的对比画面等。3教师示范朗读片断。4自由朗读,力求进入课文情景,读出文中的画面美。(四)、读出力量美1讨论:通过以上的朗读,试用“ 的安塞腰鼓”的句式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2播放配乐朗诵带,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力量美。3学生诵读。力求读出本文所特有的阳刚之美。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赏析语言,明确主旨。一、总结寻美分组朗读,进行分组寻找美点比赛。用“ 美,你看(听) ”的句式叙述出来。二、赏析语言学生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用“我喜欢 句子,因为 ”的句式进行评点。 (教师提示: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写法等角度入手) 教师举例:我喜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句子,因为反义词用得好,在强烈的对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学生间互相交流,教师作适当的归纳。从用词方面说:从句式上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