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种潮汕小吃.doc_第1页
25种潮汕小吃.doc_第2页
25种潮汕小吃.doc_第3页
25种潮汕小吃.doc_第4页
25种潮汕小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菜头粿民间小食。又称萝卜糕。菜头系萝卜俗名,菜头粿是潮汕地方年糕的一种,每逢过年时节,各家各户都有蒸制。制作时先将萝卜刮去粗皮,刨成丝,下鼎锅炒软,加入腊肠粒、虾米粒、香菇粒、芹菜粒,和入适量味精、精盐、胡椒粉,同米浆、薯粉拌匀,然后入蒸笼内(先用布垫于笼底)蒸熟,以筷子插入不粘为熟。又法:萝卜丝不经炒过,直接拌入大米粉及其他配料,以水调匀再入蒸笼蒸熟。食用时将菜头粿切块,下平底锅用油煎至呈金黄色即成。菜头粿外酥内嫩,味道清香而不甜腻。 9#咸水粿 “咸水粿”,又名水粿,是一种潮州传统的粿食小吃。其历史悠久,味道清爽,价钱便宜,广受老百姓喜爱。“咸水粿”外观是一个由米浆做成的如同小碟子的粿皮,中间是盛放着热的菜脯干,色泽嫩白,口感润滑。粿皮无味但有嚼劲,配上菜脯干的香甜和芳咸,成为一道具有潮汕特色的民间小吃。有的也可以加上辣椒酱或者甜浆,使得咸水粿味道更重,更美味。“咸水粿”一般是以小吃摊点的形式出卖,摊主先把粿皮蒸好备用,而菜脯干切成丁,加入蒜蓉,用小炉子微热,现作现卖。“咸水粿”虽然材料简单,但制作方法也很讲究。首先将大米洗净后,倒入清水没过泡制一夜使米粒变软。再倒掉泡米水将大米放入料理机,倒入清水搅打,接着让它静止。等沉淀后再继续搅打,一直重复,保证米浆细腻。等到米浆静止时沉淀物与水的比例约为1:1就行了。然后取模子刷油(防治粘底),将搅拌均匀的米浆倒入模具内,放置蒸锅上蒸熟即可。食用时直接取出粿糕,配上配料就可以。配料也是很讲究,菜脯要选择清甜带芳香,切成幼丁,配上蒜头一起翻炒,用温火,才能把菜脯得香味突出来。作者:海箫圻提交日期:2009-10-01 21:06:33 10#鲎粿鲎粿,是棉城特有的小食品,是富有潮阳乡土味的小食品。有些回乡探亲的华侨、港澳同胞和在外工作的人一到棉城,总想尝尝鲎粿的滋味。潮阳何时开始有鲎粿,未有查考,据现在八、九十岁的老人说,幼年时就有鲎粿了。可见鲎粿是潮阳“历史悠久”的小食品之一。为什么它叫“鲎粿”呢?原来有两种说法。先从“鲎”说起。鲎是在海里生活的甲壳类节肢动物,体呈圆形,尾坚硬,形似鞭剑。鲎粿也呈圆形,恰切地说,圆形的一边有凸出似桃状(平面),也就是很似带尾的鲎肉,所以叫“鲎粿”。这是从形似一的说法。民间传说:县城有一人家,家姑年迈无牙,不便咀嚼食物,以致消化不良,肚常“生风”。民间本来有制腌“鲎鲑”的爱好,因鲎肉无腥味,能助消化、祛风,成为老年人佐餐之需。这家人的媳妇,对家姑虽然尽心体贴,制了鲎鲑供家姑佐餐,可是家姑不会咀嚼粥饭,仍不能如常进餐,日见消瘦。媳妇心里又疼又急,怎么办呀?要是有一种适合她老人家吃的小食就好了!她想呀想,试呀试,终于制成了一种象粿一样的小食品。家姑一尝,哎呀!这粿稠软而不沾粘,竟可咀嚼,觉得分外香甜可口;吞咽下去,到肚里还是热乎乎的,很是舒服;进食后,不仅不会“胀风”,而且消化正常。由于消化正常,身体很快康复了。家姑问媳妇:“这是什么粿?”媳妇因为粿里掺了鲎汁,就答:“鲎粿。”鲎粿的名称就从此叫开了。制作鲎粿,要浸米磨浆,然后按比例混和薯粉,和鲎汁盛在模具中,嵌入鲜虾或肉碎,炊熟后,将粿取出,放在油锅里用文火煎至粿心熟透,但粿面不黄不焦,捞出后加上适量的辣椒酱或豉油,就可进食了。作者:海箫圻提交日期:2009-10-01 21:07:12 11#糕粿老徐炒糕粿在汕头甚为有名,从解放前就已经有的了。当年香港那边也有师傅闻名来汕头与老徐交流呢。老徐炒糕粿好吃的地方在于,嗯,我觉得用慢功出细火来形容比较准备。不像街边的糕粿,一大锅这样来炒的,也不是随便加点酱油有点颜色,而是一块糕粿一块糕粿慢慢翻,慢慢煎。如果你嫌老徐上菜速度慢,他会告诉你不要等,到别处吃。因为要保证糕粿的质量,他要慢慢来。讲了这么久,还没说哪有得吃。其实老徐炒糕粿在新兴路的新兴餐室就有得吃啦。不过现在是老徐的儿子经营,但MS老徐的儿子是不会煮的,哇哈哈一盘10元,看起来似乎很多油,但真的不腻。炒糕粿有点甜的。但这家的糕粿双面都煎得很香,里边又很软,哇哈哈。加了蚵仔,虾,蛋和芥蓝菜。口味可以给3分。作者:海箫圻提交日期:2009-10-01 21:08:07 12#鼠壳粿鼠壳粿是潮汕特色小吃之一,一般在过年前三四天才做,不过现在也有很多小摊每天都有卖。鼠壳粿是用鼠壳草(即白头翁)捣烂拌米粉作皮,以甜豆沙作馅,用圆形粿印(模型)包制而成,蒸熟后的一种米制粿品。朴籽粿是用一种叫朴籽树的叶和果核捣烂拌米粉浆,加糖发酵,装入桃形陶制粿印或小碗蒸熟后的粿品。白头翁是胃药,有去瘀,调和胃气作用。朴籽叶也有清脾健胃作用。鼠壳粿的用料主要有:鼠壳草、绿豆(做馅)、面粉。首先鼠壳草要把有棉的那个头部摘出来,剩下的丢弃。然后用水浸上一两天,每天都要换一次水。浸完水后沥干,放在石舂里面捣烂,捏成一团一团下油煎,然后再放在面粉里面和,最终便有了绿色的鼠壳草面团。再拿出一小团面团碾成薄皮,包进绿豆沙,用模印印成图片中的桃模样(粿在潮汕话中的发音跟桃字一样,可能就是因为形状相似),再放进蒸炉里蒸熟就行了。一般的鼠壳粿都是放在香蕉树的叶子上面,再放进去蒸的,这也是鼠壳粿不同与其他果的一点。出处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潮汕地区,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只能用野菜充饥。饥民无意中发现有一种野草“鼠壳草”,既能充饥,还有特殊的香味,又无毒,便把它采来食用。后发现这种野草可以掺人大米磨成浆做成粿,便称为“鼠壳果”后来,为了方便使用,把摘来的青草晒干,可以储藏。逢年过节时,随时都可以使用。后来这棵品经民间逐步改进,把原使用大米制的粿皮改为使用糯米和番薯,这样使粿皮比较柔软,再把粿馅从原来用番薯和红糖,改为用绿豆沙,有的是用红豆沙,还有的是用花生仁炒熟后脱膜用白砂糖研碎作馅。这一改进便成粿皮柔软不涩,馅甜香、软滑、滋润,也就成为名小吃。现在这小吃从民间的一般食品登上大雅之堂,在各大宾馆、酒店都有制作。作者:海箫圻提交日期:2009-10-01 21:09:43 13#潮汕落汤钱是在潮州传统小食“糯米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演变来的,它吸收传统小食的优良做法,而对传统小食一些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从而使这一小食更加完美,是一款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潮州小食。“潮汕落汤钱”在制法上继承了“糯米钱”的一些优点,比如糯米粉团煮熟后,放置盆中,用木棒反复擂搅,这样的好处是使熟粉团更加纯滑,更具韧性。但传统“糯米钱”是在粉团熟后,用手捏成小块,滚上糖粉白芝麻后即成,这样既不卫生,且煮熟糯米粉团直接食用,口感太粘,所以“潮汕落汤钱”改成熟糯米团入锅用葱油煎至两面微脆,再改刀切块装盘,便克服了传统“糯米钱”的不足之处。作者:海箫圻提交日期:2009-10-01 21:10:42 14#猪肠胀糯米猪肠胀糯米是广东潮汕地区民间传统小食。其一般制法是取猪大肠中段,用食盐、纯碱或淀粉反复搓洗至无异味,将糯米先浸软,与猪肉、香菇、虾、莲子等辅料拌匀,调入食盐、味精、胡椒粉等调味品,然后填装入洗好的猪肠中(“胀”在潮汕方言中有把东西装入容器中的意思,“猪肠胀糯米”名称由此而来),两端用纱线扎紧,放开水锅里煮约1小时,捞出斜切成小片,蘸甜酱油食用(酱油调进红糖、适量辣椒、淀粉,小煮开,撒进炒香的白芝麻)。该小食四季皆宜,不仅潮汕人喜欢,也为四方游客所喜尝。作者:海箫圻提交日期:2009-10-01 21:11:30 15#草粿草粿是用一种叫草粿草的干草熬汁,加入少许地瓜粉,使其凝结,装在小缸中用盖盖好。挑卖时一头是碗筷架和红糖,架下放洗碗水;一头是小缸。卖时以铜匙从草粿的上层切出于碗中,加撒糖粉,还点上一滴橙膏。潮阳、普宁农村卖草粿,则以一个多孔的铜钱刨,将缸钵里的凝结草粿刨起,成为条状,加进红糖,温吃或冷吃皆可。吃草粿能解暑,但不可留过夜。如遇雨天,人家则不吃。潮语有一句俗语,叫“草粿煮熟,天时变局”。形容时令变化,生意倒霉。作者:海箫圻提交日期:2009-10-01 21:12:55 16#绿豆糕汕樟林古港,是明清年代“红头船”的“通洋总汇之地”。每逢中秋佳节,千家万户手巧艺妙的贤慧妇女,常喜爱加工制作美食糕点绿豆糕,其传统技术工艺和加工制作方法考究,蒸熟后金碧晶莹,入口清香甜美,风味独特,既是一味适合时令的可口药膳糕点,又是樟林饮食文化独创的一种营养丰富的美食,堪称是潮汕地区中秋糕点的佼佼者。作者:海箫圻提交日期:2009-10-01 21:13:50 17#牛肉丸粿条潮汕手拍牛肉丸,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块,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锤刀两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浆,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继续再槌15分钟,随后用大缽盛装,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用手使劲搅挞,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然后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约8分钟,捞起牛肉丸。食时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煮时水不能太沸,否则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辣椒酱佐食。粿条乃潮汕地区特产,是河粉的另一种版本潮人对于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粿”。此如萝葡糕,潮人叫做“菜头粿”(菜头是萝卜的潮语别名),年糕叫做“甜粿”,面包叫“面粿”松糕叫“松粿”。而用米粉蒸成薄片切成条状的叫做“粿条”,所以潮语的所谓粿,实际就是别处所称的糕,但包括的范围又不单纯是“糕”。采用米、麦以及其他杂粮所制成的副食品称为“粿”的,除了潮属各县之外,闽南、海陆丰等地也是如此称谓的。至于香港一些餐室的所谓“贵刁”,实质也是潮语“粿条”的译音。在南洋做粿条生意的,都是华侨,它的制法根本和福建、潮州的相同,不过多加上些咖喱粉而已。这种小食,大概也为当地人士所喜爱,所以粿条也为当地人所熟识。香港餐室又从那里音译过来,名为“贵刁”。有的还郑重其事,加上“秘制”、“马来食品”等等字楼,实在却算不了什么“秘”。而所谓马来食品,不外是潮州粿条的马来化罢了。福合埕的牛肉丸粿条,十分正中。三不五时就要去他家“撮一顿”。牛肉丸超级“有弹性”,一咬下去即有汁水爆出,配合“特制”的沙茶酱,味道“真系正啊”。牛肉炒粿条也要“赞”,芥兰“爽脆”,牛肉“嫩”而“入味”,番茄“酸甜绵软”。冬天的话就“一家大小”吃个牛肉火锅,“热腾腾的”,感觉真棒。作者:海箫圻提交日期:2009-10-01 21:14:37 18#名称: 鸭母捻 介绍: 传统名小食,首创于清代初年,原名为糯米汤圆,现以潮州市太平路尾传统名店胡荣泉制作的鸭母捻最为正宗。鸭母捻类似北方的汤圆,传统制作要求严格。鸭母捻的馅有四样,即绿豆馅、红豆沙、芋泥、芝麻糖,每粒的馅约15克。鸭母捻放在白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传统卖鸭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馅各不相同,为区分每粒馅的不同,在包的时候,不同馅的鸭母捻形状各异,如有的形状略圆、有的略尖等,各有记号。作者:海箫圻提交日期:2009-10-01 21:15:11 19#达濠鱼丸精选优质鲜鱼配制,洁白细柔,酥脆清口,方便一般家庭饭店应用。作者:海箫圻提交日期:2009-10-01 21:16:04 20#水晶球水晶球用的是生粉。做出来的皮薄、厚度均匀、有韧性、光滑、透明,粿体呈球状,能够明显地看到里面包的馅。馅有甜有咸,如绿豆馅、豆沙、芋泥等等。因为熟的生粉不易沾手,相对无米粿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做,但要做成皮厚度均匀和做得更圆也并非那么容易。作者:海箫圻提交日期:2009-10-01 21:17:12 21#粿汁汕头晨早还有一种早点,叫做“粿汁”的,它是用“炒粿”所用的那种“米粿”,切成条状加水煮至成酱状才进食的。这种粿汁有米的香味,吃时往往以卤汁、卤肉作菜,也有人用卤豆干等。粿汁只有晨早可以食到。清早起来,不大想吃其他东西,这时粿汁一碗,卤肉一块,油炸豆干三四角,便是经济而美味的早点了。作者:海箫圻提交日期:2009-10-01 21:17:42 22#宵米宵米采用精面粉和鲜鸡蛋混合后辗制成果皮,包上用赤肉、鲜虾仁肉、香菇、冬笋等十几种主料制成的馅料,经精工捏制成玲珑小巧的宵米胚,蒸熟后即成清鲜爽口、滑润郁香的小食。作者:海箫圻提交日期:2009-10-01 21:18:25 23#名称: 翻砂芋介绍: 翻砂芋,过去是中秋节的应时食品。芋头去表皮后,切成指状小块,放入油锅中炸熟捞起。隔一会儿,再将芋块放人油中,以除去水汽。然后用白糖加水适量,放入锅中煮,到糖水像胶水一样粘时,即将芋块放入,拌匀捞起,并马上从炉上拿开。作者:海箫圻提交日期:2009-10-01 21:19:41 24#糕烧番薯 “糕烧”是潮汕菜中烹制甜品的一种常用烹调方法,有点类似北方的“蜜浸”,具体做法是先将原料作初步熟加工,然后再将原料放入糖浆中文火烧煮(选用大煲锅)。“糕”在潮汕话中含有液体浓度高的意思,如潮州话中的“糕糕洋”就是这个意思,故糕烧的特点应该是糖浆的浓度比蜜汁高。 番薯即地瓜、红薯,糕烧番薯便是一款采用“糕烧”的方法烹制的潮汕传统小食,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作者:海箫圻提交日期:2009-10-01 21:23:15 25#哈哈,今天成果不错。没人来插队。恩,关于潮汕小吃,我现在暂且想到这。自然,潮汕的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