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郭锐).docx_第1页
现代汉语语法(郭锐).docx_第2页
现代汉语语法(郭锐).docx_第3页
现代汉语语法(郭锐).docx_第4页
现代汉语语法(郭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汉语语法 第六讲 偏正结构(指称性偏正结构:定中偏正结构;陈述性偏正结构:状中偏正结构)n 定中偏正结构 这是指称性的,是指出一个对象。我们把实词分成体词和谓词两个大类,体词(名词,量词,数词等),谓词(形容词、动词、状态词)世界上所有语言都有体词和谓词的区分,就好像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主语和谓语的区分一样,世界上有6900种现存的语言,中国境内有120种语言。归入藏族的说很多不同的语言,比如四川的白马藏族,他们说的语言叫做白马语,但民族属于藏族。没有一种语言不区分主语和谓语,也没有不区分体词和谓词的。汤加语、萨摩亚语里是没有名词的。要饭的、送信的这种语言把山羊叫做“会发臭的”,这种语言的标记分成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比如小孩,他们就叫做“年幼的”。体词和谓词,在语义上反映的就是指称和陈述。大脑皮层损伤,不能说实词,但可以说感叹词,因为是此时保存在大脑的皮层,感叹词保存在大脑的内部,说明感叹词在人类的进化中是较早产生的,人的感叹词和动物的叫声是有相似性的。体词(指称)保存在额叶,谓词(陈述)保存在颞叶(太阳穴附近)。人的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猴子,老虎来了和豹子来了,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因为豹子会爬树,但是老虎不会,有一种猴子可以发出九种不同的叫声,人类不同的常见的感叹词有十几个。动物的声音是一个混沌的整体,没有分析性,我们的感叹词可能包含着若干丰富的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下语义不同,但不能分析它的组成成分。从句子的组成成分上看“老虎来了”,区分 老虎 和 来了 。老虎是体词,来了是谓词,这是开天辟地的分化。n 状中偏正结构 u 热烈欢迎 全速前进 (方式)这里中间可以加地u 马上出发 刚来(时间)一下不能加地,因为这些词是副词,本身就是用来作状语的,所以不用也不能加地。清末的时候,的地得都写成的,到八十年代中小学教育又有人主张合并,再后来又分开。u 很干净 非常伟大(程度)u 不同意 没看见(否定)u 都知道 只吃苹果(范围)u 也许知道 大概没人(情态)u 实在不行 到底来了特点是:1、组成成分数目是两个 2、结构关系:修饰 修饰语-中心语 3、形式特征:中间可以加“地”,的地都是用来标记的,干净的衣服,热烈地欢迎。穿制服,穿制服的, 的 就是一个标记。定语用的,状语用地,补语用得。荣幸、买不能作定语,但是可以加“的标记”,买的人走这边,我们荣幸地邀请到。4、核心:中心语5、表义方式:陈述我们判断定语还是状语,是根据修饰语还是中心语?形容词可以做定语也可以做状语,例如,认真地学习,认真的态度。我愿意认真地研究。宾语分为两种,一种是指称性的(买新衣服),一种是陈述性的(我愿意去)愿意后面的宾语都是陈述性的,你可以加上一个副词,我愿意马上去。愿意认真地研究,进行认真的研究。“你还大学生呢”大学生是名词,但是这里是做陈述性的“我们要做研究”研究是动词,但这里是指称性的先定义偏正结构,然后根据指称性偏正结构是定中偏正结构,陈述性偏正结构是状中偏正结构,然后再定义什么是定语什么是状语,结构的名称里的定、状只是一个名称,不是循环定义。 述宾结构洗衣服 看电视 考这道题(受事)动作的接受者 盖房子 写小说(结果)房子和小说在动作之前是不存在的,而是动作的结果 来客人 住人(施事)客人来和人住在这里,宾语其实是动作的发出者 给他 送同学 考你们(两道题)(与事)提供者和接受者都叫于是,可以细分,借他一块钱,这个钱可以是我欠他的,也可以是他欠我的 写毛笔 照镜子 坐沙发(坐什么?)(工具) 浇水 烧煤(材料) 去学校 坐地上 坐沙发上(坐哪里?)(处所)坐沙发,真值条件相同,表达角度不同 考大学 挤汽车(目的)上楼,目的。下楼,原点。去楚国,古代汉语是原点,现代汉语是目的 吃食堂 走钢丝(方式) 是小王 当代表(系事) 同意去 喜欢下棋(内容)组成成分是支配关系的语法结构叫做述宾结构。什么是支配关系?很难说清楚,最好还是用例子来说明。 特点n 组成成分数目:2个n 结构关系:支配 其中支配的是述语,被支配的是宾语。支配,对外一个主体施加影响n 形式特征:中间可以加“了”“着”“过”,有的时候三个都能加,有的时候只能加一个或者两个。比如“是小王”、“像小王”,什么都不能加,这是一个例外,能不能加跟动词的语义有关。不能加的一半都是静态的表示关系的。表示动态的都能加“了着过”,洗了衣服,洗着衣服,洗过衣服。“这个地方死过人”,过一般是可以多次发生的,不能延续的,瞬间动词。正反问格式(反复问格式),洗不洗衣服,洗衣服不洗衣服,洗衣服不洗V不VO,这种格式要慎重使用,有些方言里有特殊的用法,比如“马不马上去”n 核心:述语n 表义方式:陈述性汉语和满语的混合:在清代有一种满式汉语的说法,满式汉语就是满族人说的汉语,当中混合了很多满语的成分。再往前的元朝,汉语中混入很多蒙古语的成分,见于蒙古秘史。但是到今天,语音和语法中的蒙古语成分大多已经消失了,但是一些词汇保留了下来,比如“胡同”在蒙古语中是“水井”的意思;再往前是金,但不太严重;再往前是北魏,鲜卑族整个改说汉语了,一定会给汉语带来鲜卑语的成分。周的文化比起商落后,一开始没有文字,打败了商以后,借用了商的文字,也改说了商的语言,周原本说的语言和商不太一样。法国的语言学家罗端发现东周的金文比西周的金文的语言更加接近甲骨文,一开始学不像,后来才学像,特别是人称代词一类的东西。双声:叠音以后韵母变化。叠韵:叠音以后声母变化。研究研究、考虑考虑,是完全重叠。糊涂糊涂糊里糊涂hi里糊涂稀里糊涂。提溜,扒拉都有往边音上走的趋势。中古时期一个音节分裂成两个音节的情况。环胡连(明朝),使用反切进行分裂。孬和歪,不能看做并合语素,因为这只是书写上的会意字。甭也是会意字,但和语音形式也刚好有巧合。别=嫑。并合语素一定有语音上的联系,一定要把语言和文字分开来看。并合语素的判定,要考虑时代和历史因素吗?诸=之于,但如果研究共时语言学,没办法感觉到区别,那就看成一个语素为好。你们nim您,所以不能说 *您们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你老人家你老你呐/你哪(同化)您呐(进一步同化)您。因为来源还有争议,而且多数人已经感觉不到了,所以还是看成一个语素为好。变换分析方法:在黑板上写字=字写在黑板上;在这里说话!=话说在这里。词性和词类是不同的概念,“干嘛呢你”属于倒装,“来客人了”不属于。“来”和“客人”之间不能加语气词,而且干嘛呢和你之间有一个停顿。主宾结构的特征是中间可以加“了着过”,“v不vn”,“来客人了”是述宾,中的“客人”是宾语,宾语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吃食堂”:非核心论元的允准。主体论元和客体论元,主体论元一般出现在主语位置上,客体论元一般出现在宾语位置上。主体与客体以外的东西叫做旁体,旁体论元就是非核心论元,旁体一般用介词引导。我在食堂吃饭、我用毛笔写字、我用煤炭烧火。但是有一些旁体可以直接出现在宾语的位置上。不发音就是零形式/空成分,比如“喜不喜欢”、“大到暴雨”,在食堂吃食堂吃吃食堂。用毛笔写毛笔写写毛笔(动词移位解释)存在句:桌上放着一本书、台上坐着主席团。存在句是怎么来的,一般表示存在是用“有”,桌上有一本书放着。如果 有 不发音,是零形式。桌上有一本书放着桌上一本书放着桌上放一本书着桌上放着一本书。你看你的书、你走你的。你do你的看书,你做你的研究、我搞我的调查。轻动词和实义动词,研究、看都有实际意义,在外部世界里可以找到对应的事物和现象,轻动词只有语法意义。一个很大的研究,这个 研究 是指称化了,变成了一个体词。但看书很少指称化,所以“你看你的书”的底层形式就是“你do你的看书”,do是不发音的零形式。“你do你的休息”,“休息”往前移动,和“do”合并,变成“你休息你的”。“你做你的研究”这个“做”是听得见的。所以不能变成“*你做研究你的”“做”是显性轻动词、假设的“do”是隐性轻动词。隐形轻动词会吸引动词移位。“do一个帮忙”“帮忙一个帮忙”(动词拷贝/动词复制)“帮一个忙(避重chong2)”,离合词实际上是两个不完整词。“他的舞跳得好”来自于“他的跳舞跳得好”(避重、语音删除)。“他离都离开了”来自于“他离开都离开了”(半删除),还可以进一步简化成“他都离开了”(全删除)苹果皮、垃圾箱、鸡蛋、鸭蛋,最好看成一个词。中心词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我)的同学|【已经】写完了(今天)的作业。层次性是句子的基本特性,所以层次分析法是最重要的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的层次关系分析得不彻底,比如“挖深了”,可能意思有两个,一个是“本来不深,挖了以后变深了”(挖深|了),还有一个意思是“挖的过于深了”(挖|深了),但在中心词分析法里都是一样的“挖深了”找(我哥哥)同学、买铜(核桃夹子),但在中心词分析法里,都是谓定定宾,没有区别。江米巷交民巷(东交民巷、西交民巷) 训读现象,借用了另外一个汉字表示原先方言里的一个词,这在日语里特别常见。花在日语里读hana,这个发音和中古汉语没有联系。靓本来读jing4,广东话中的liang4来源于亮,后来他们不了解其中的联系,借用了表示“漂亮”的汉字“靓”,把它读成liang4. 漂亮,原先是把丝绸表面的杂质洗掉,后来用来形容人的美丽。 一生、一会儿、一点儿,这三个词可以看成一个词。因为我们不会说“*两生” 苹果皮 是一个词。鸡蛋、老虎尾巴。“鸡蛋”不等于“鸡的蛋”,鸡蛋一定是鸡生的蛋,“鸡蛋”是属性关系,“鸡的蛋”是领属关系,“我的蛋”也不是我生的蛋。修饰语的顺序:领属、指示、数量、带“的”的、属性、中心语,我们说大鸡蛋、不说*鸡大蛋。属性(大小+颜色+材料+用途)鸭蛋、虎皮、兔毛中,鸭、虎、兔都是不成词语素,所以鸭蛋必须处理成一个词。 一个人没来、一件不剩,都是主谓;一天没来就是状中 爆炸性 是一个词。性 不是一个词,性是一个“准后缀”。性、化都是准后缀,但是人、员是不是“准后缀”还有争议。 96.56只有五个符号,但是读出来有六个音节。96.56是六个词。 10读成十,阿拉伯数字并没有忠实的记录语言。11:十一/一十一。200:二百/两百。词是一种备用单位,它的数量必然是有限的。我们不会在一座仓库里储存一座房子,我们可以从仓库里调出一些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则搭出一座房子。英语中,twenty、thirty都是一个词,因为ty不是一个词。汉语里不是这样的。汉语中数字的表达非常规则,系数次+位数词+系数次+可以这样无限的构造下去。 要求不要求参加、应该不应该参加、洗不洗衣服,所以要求参加、应该参加都是述宾结构。 没有去去了;没有下雨正在下雨/正在下雨/下着雨呢。 不去去;不认识认识;不知道知道。 没有和不的区别就在于此。“没有”一般用来否定有时间性的表达,但是“不”则不包含时间性。5.4词类5.4.1词类的划分(一)划分词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划分词类的目的是为了描写语法,词类是词本身的语法性质。表面上我们是根据词的语法位置进行分类的,实际上我们根据的是词本身的性质。一旦弄清楚了词类,再弄清楚句法规则就比较容易了。为什么要划分词类?语法位置就是句法结构中直接成分的位置。我们根据“能不能共现”这个标准来判断是不是同一个语法位置。替换:“买书”、“买衣服”,“书”的位置“衣服”也可以出现。“买飞机”也可以,但是“买干净”不可以;“买新”也不可以;“买马上”也不可以。能够相互替换的词在语法上有共同的特点,我们叫做“名词”。 买衣服(述宾),这就形成了两个语法位置述语的语法位置和宾语的语法位置。新衣服(定中)。新衣服和买衣服都能分成两个语法成分,但是之间的语法关系是不一样的。一件衣服(定中) “买书”=“买衣服” “一件衣服”不等于“新衣服”,我们可以说“一件新衣服”,说明“衣服”前面可以有两个座位。但是“买”后面只有一个位置,“买衣服和书”和“买衣服”是不一样的,这里“衣服和书”占据的位置和“衣服”是一样的。 “这一件新衣服”。 a这 还可以出现“那、某、每、任何、同、另、头”(指示词) b一件新衣服 c一件 “一点儿、一些、大量、一切、全部、部分、少数”(数量词) d新衣服 e一 “两、三、十、几、许多、半”(数词) f件 “个、斤、块、套、批”(量词) g新 “旧、大、白、干净、破”(形容词) h衣服 “石头、水、电脑、苹果”(名词) 选择限制:选择进入到某一个位置的词的时候,存在着某种限制。因为语法位置对词有选择限制,所以词之间存在着差异,因为词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有可能划分词类。 “成功”和“胜利”过去都看成动词,但是“没成功”,“没胜利”,“很成功”都可以,“*很胜利”就不行了。“失败”是一个多义词,“这个人很失败”这个词表示性质,“战争失败了”表示一种结果。其实“很失败”这个意义是很晚才出现的。“失败”是一个兼类(既是动词又是名词)但是“成功”是形容词。“胜利”是动词。所以我们不能根据一个词的意思来划分它的词类。我们划分词类一般使用两种方法:形态和语法功能。形态方法是有限的,因为很多英语的副词是没有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语法功能:词语占据语法位置的能力、跟具体的词和词组结合的能力。如果一个词可以受“很”的修饰,而且不能带宾语,这个词就是形容词。 郭锐的办公室6-241,时间:周二、周四上午1-2节。周一、周四、周五上午1-2节一般也在,但是不确定。 划分词类的时候不能以词义为依据,词义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无法把握。根据形态来划分词汇,在印欧语系中比较有效。但在汉语这样的孤立语中,缺乏形态,不能根据形态划分此类。过去被看成形态的是重叠,但是数量很少,但是这些少数的可以重叠的词词频很高,所以让我们觉得很多词都可以重叠。 动词:看看、走走。“是”、“有”不能重叠。“是是是”是重复,不是重叠。任何词都可以重复,重复可以是三下以上,但是重叠只能是两次。可以重叠的约20% 形容词: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美丽”不可以、“伟大”不可以、“荣幸”不可以。可以重叠的10%-20%。 名词:花花草草、山山水水、猫猫狗狗 量词:次次、回回、人人。但是,双音节的公斤、厘米不能重叠。度量衡“斤”、“两”不能重叠。 语法位置对词语有选择限制。允许一些词进入、排斥其他词进入。根据语法功能划分此类,实质上就是根据语法位置划分此类。 “今天星期二。”“小王都大学生了。”“小王双眼皮。”这些都是名词充当谓语。其实名词性成分直接作判断句的谓语这种现象在全世界的语言里非常常见。“我请的老王”相当于“我请的是老王”,不能说是省略了“是”。名词作判断句谓语,在口语里非常常见,在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现代汉语里都很常见。由此可见仅仅用句法位置来划分此类,并不能把名词和动词、形容词区分开。定义名词,需要更加细的规则:“不”、“很”(这些其实是程度副词,也叫做“鉴定字”、“鉴定词”,就好比化学中的试剂。) 词义也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它可以起一种辅助、引导的作用。 第一,表示动作的,我们用动词的标准去测试他;表示事物的,我们用名词的标准去测试他;表示属性的,我们用形容词的标准去测试他。 第二,词类是有语义基础的。“大小”、“干净”vs“黑白”、“男女”、“正负”之间有程度差别:“非常干净”、“有点干净”、“不干净”;但是“黑白电视”“彩色电视”等等没有程度差别。形容词可以分成两类:程度性的形容词(过去意义上)叫形容词(新分类意义上),非程度性的叫区别词。这种区别是“很”鉴定出来的,能受“不”、“很”修饰的是形容词,不能受“不”、“很”修饰的是区别词。“不男不女”是一个例外,他是一个熟语,意思是“不像男的、不像女的。”有没有程度性,带来的是一系列的差距。 数词、量词、时间词(时间绝对位置)、处所词(空间绝对位置)、方位词(相对位置),只有一类实词的语义是比较复杂的副词,副词的语义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时间、语气、方式除了副词以外的实词都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他的意思。作业评讲 (一衣#带)水、东(交#民巷)、(东城#根)街、我(也#想买)。自然音步(优势音步)压倒了结构分界。但在“一公斤#水”则是按照结构分界。 “我们最敬重的客人”和“我们最尊贵的客人”不同。“我们最敬重的客人”是“我们最敬重这个客人”的定语从句,被我们提取/关系化的是“客人”,在英语里使用who/whom。但是“我们最尊贵的客人”不是“我们最尊贵客人”,“尊贵”是形容词。如果按照“我们最尊贵的客人”来分,就会出现“我们最尊贵”,“最尊贵”的不是“客人”变成了“我们”,显然是错的。 组合式述补:带“得”;粘合式述补:不带“得”。?(三)划分词类的基本原则 同一性规则:“锁”,可以是动词(锁门)、可以是名词(一把锁)。锁不同的用法不具有同一性虽然读音是一样的,但是语义不同,我们看成不同的语法单位,也就是不同的语法词(概括词)。 “很科学”(很符合科学规律);“学科学”的“科学”,可以受数量词修饰,不可以受“不”、“很”的修饰。 “学习语法”、“学习时间”、“学习重要”应该当成同一个单位来看待,那么它是不是兼类词?我们还要看第二条原则系统性原则。“解释清楚”“研究成功”、“学习重要”动词作主语,在形容词作谓语的时候非常普遍。 “区别对待”中的“区别”是状语,“区别”本身是动词。能够做状语的动词很少,“讽刺说”“提前完成任务”(“提前三天”)在10000个动词中,只有70-80个可以做状语,50%可以做主语(严格的说,有一些是要加上宾语成为述宾结构后整体做主语)。所以我们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我们认为动词可以做主语,但是“区别”、“讽刺”、“提前”是兼类词。兼类词太多,划分词类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两个类的成员接近50%重合,分类就没有意义了。常用动词44%都可以做主语。 “学习重要”相当于“去是应该的”:“不去是应该的”、“去学校是应该的”、“学习语法很重要”,所以“学习”、“去”都是动词,而不是兼类词。这就是系统性原则。 还有一种情况:“电话采访”、“拳头大的鸡蛋”。“电话”、“拳头”是名词,状语。“区别对待”很难找到条件,“电话采访”“视频采访”“武力解决”、“政治解决”这些都是方式。名词是表示方式的时候才能做状语。“拳头大的鸡蛋”“碗口粗的蛇”这些都是比喻,所以“电话”、“碗口”、“拳头”还是应该看成名词。 系统性分两种:一、数量上很多。(超过20%即可以看成是有系统性的)二、数量上不多、但是有明显的条件性。“拳头大”、“碗口粗”、“电话采访”、“凉水洗澡”,名词表示方式或者途径,限于一部分的名词,名词可以作定语,这就是有系统性的。 在+表示位置的成分(时间位置或空间位置)不能是表示实体的。在现代、在桌子上、“*在桌子”不能说。在学校、在公安局、在医院、在商店。这些就可以说了,这些名词都是表示机构。在教室、在操场、在屋顶。这些名词都是表示场所,但还不是处所词。在西单、在北京,这些时表示地点。名词放在“在”的后面,一般只有这三种,机构、场所、地点。其他的名词,不能放在“在”的后面。(四)词的兼类科学:一门科学(名词)、很科学(形容词)。“科学”是一个兼类词。这两个“科学”虽然读音相同,但是意思不同,我们在划分单位的时候把它看成不同的语法词(概括词)。不同的词,我们还是叫兼类词,那是因为,我们对“词”这个词有不同的理解。科学里面这两个“科学”在词典里是看成一个词条的,下面有不同的义项。原因是:不同的义项之间语义有联系,是语义演变的结果。共同:共同财产(区别词做定语)、共同奋斗(副词做状语)。共同做定语的时候是区别词,过去,把“共同”当成形容词,但是,形容词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受“很”的修饰,但是“共同”不能受“很”的修饰,我们不说“很共同”。 白:很白(颜色)、白跑了一趟(没有收获的,通常做状语、副词),这也是兼类词。词典学和语法学上对“词”的定义是不一样的。词汇学(词典学)上有“多义词”这个概念,也就是词条。“白跑了一趟”和“白吃白喝”当中的“白”是一个语法词还是不同的语法词,这个问题还有争议。一个是没有收获,一个是没有代价。也可以概括成“没有收获或代价”,“白”就是“空的”。 兼类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多义词的不同义项。(科学)狭义:同一个语法词兼有不同的语法属性。(共同) 学习时间、研究方法、死鱼、病猫(动词作定语,不带“的”,可以有30%) 饿、饱、疼、不错、对、荣幸(这些形容词都是不能作定语的,形容词作定语只能有29%,但是频率比较高的形容词都是可以作定语的) 共同、自动、临时、真正(能够作定语的副词,不到10%,区别词做状语也是非常少,所以按照系统性原则把“共同”处理成兼类) 一个小时、两小时、三小时,“三天”的“天”是量词,因为不能说“一个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不能说“两星期”,一个月、两个月,这个“月”也是名词,而不是量词。“小时”是兼类词。直接跟在名词后面的词是量词。“一个周”受到礼拜的影响,“一星期”收到周的影响。异义兼类词和同一性原则相关,同义兼类词和系统性原则相关。 要把兼类词和三种现象区分开:词的多功能现象、异类同音词、词类活用1、词的多功能现象词的多功能现象在汉语历史特别突出的。50年代,有一些学者(高名凯)认为汉语的实词没有词类之分,每一个词都是“万能”的。每一个词都既是形容词、动词、名词,意味着词之间没有分工。 马氏文通把“词类假借”叫做“字类活用”静字(形容词)、动字(动词)、名字(名词)认为动词可以活用成名词,我们觉得只是动词做主语。2、异类同音词制服:保安制服供应商,制服看成同音词、而不是多义词,意思上没有联系,不是词义演变的结果,是一种巧合。 会:1、会议。2、我会下棋,今天会下雨。语义上没有联系,只是同音现象。我会下棋是一种能力,今天会下雨是一种可能性。这两个虽然意思不同,但我们看成多义词。多义词使用一个词条3、词类活用很中国、很流氓、很男人、很女人。中国和流氓在词典里不需要标注出可以做形容词。这是临时的用法。是一种修辞的手段。很新潮。这个新潮是一种常规用法,没有修辞色彩。很新潮在八十年代刚刚产生的时候是一种修辞用法,后来,修辞成分慢慢消失了,变成一种常规用法。 别那么近视眼,看远一点儿。这里的近视眼当成形容词来用。把名词活用成形容词。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积极修辞就是用一些积极的手段来加强表达效果,比如夸张、排比等等的。消极修辞并不采取积极手段,采取常规的手段,更加准确。积极修辞分两种:精美(排比、夸张)、变异(老舍龙须沟:“社会主义建设你应该积极一点啊。什么鸡急鸭急的”这叫做仿词)鸭急、校草还有一种变异,就是词类活用。(五)现代汉语词类系统概貌1、动词 2、形容词 3、状态词 (谓词)4、名词 5、方位词 6、处所词 7、时间词 8、量词 (体词)9、数词 10、数量词 11、指示词 12、区别词 13、副词 (饰词)14、代词 (称代词)15、介词 16、连词 17、语气词 18、助词19、拟声词20、叹词实词 虚词 特殊类 实词具有词汇意义(在外部世界里可以找到一个对应物“墙”“跑”“白”)、虚词只具有语法意义(和语言内部的成分相关、语言内部构造成分之间的关系、语言成分的性质“的”“了”)。实词多数是有语法意义的,其中副词不具有语法意义。可以充任句法成分的,不管是主要成分还是次要成分,都是实词。 副词分成两种:实义副词和虚义副词。虚义副词:才、也、还。实义副词:亲自、大力、全速。 谓词:形容词只有29%可以作定语,但是99%的形容词都可以做谓语。谓词就是主要做谓语的词。 体词:体词主要做中心语。 饰词:不能充任主要的句法成分,主要做定语和状语, 称代词:代词。主要是做主宾语。谓词性的代词:这样、那样、怎么样。“你这样、我那样、小王怎么样”。饰词性的代词:几。几相当于一个数词,数词是饰词性的。多:做状语,副词性的。代词从语法功能上看,分别属于饰词、体词、代词。 过去的体系内没有的词:状态词、方位词、处所词、时间词、数量词、指示词、区别词。5.4.2核心词类(一)动词:谓语、补语词典越厚,名词越多。名词可以无限增加,但是动词不行。增加的这些名词频率也并不高。动词是整个句子的核心。 动词分成动作动词、状态动词和变化动词。还有两种是情态动词(能愿动词)和趋向动词,也就是表示情态意义和能愿意义的动词,这些动词常常和副词(大概、也许、必须、八成)混在一起。他们的区别在于,副词不能受“不”的修饰,动词则可以: 能,会,可以(能力) 应,应该,可以,得(dei)(必要性) 可能,会,一定(可能性) 愿意,肯,要(意愿) 严格的说,汉语是没有助动词的。英语当中,实义动词不能直接被否定,需要加一个助动词。疑问句中,助动词要挪到句首去。汉语当中没有这些变化。 情态述补结构:情态补语表示情态意义。 趋向动词:书P208,相对于某个参照点有位置的移动,来:朝向说话人。去:离开说话人。趋向动词的引申义是怎么来的,现在还有争议。(关起来、藏起来)(1)动词是一个陈述性的成分。动词在语法功能上的特点:作谓语、作补语。通常不能用“光杆动词”,还得添加一些成分。单个的动词做谓语,主要表示祈使和意愿。(2)动词作补语:写完了,累病了,踢倒了,骂哭了,累病了,跳下去,逗笑了。(作补语的动词也有很大的限制,那些动词可以作补语?吃,写,为什么不能作补语?)有一些动词是不能作补语的:吃、洗、写、看。还有一些有不同的意思:走(离开的意思):赶走了,走路的走就不能作补语了。那些动词可以作补语?那些动词通常不能作补语?常用动词中,只有20%可以作补语。这跟动词的词义有关系:表示结果的动词可以作补语。(倒、断、死)吃、洗、写、看表示动作的动词本身不是用来表示结果的。本身是一种变化动词的可以作补语,也就是表示变化的动词。 我们可以把动词分成三类:动作动词(持续动词,比如“吃、洗、写、看、学习、笑、哭”)、变化动词(不能持续、一瞬间的,我们又叫瞬间动词,比如“断、死”,比如死,我们只考虑有生命到无生命之间的那一瞬间。也就是说,这些动作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我们只考虑那一个瞬间。)、状态动词(认识、知道、属于、喜欢、有)。 动作动词中个别的可以作补语:逗笑了、气哭了。 状态动词中也有个别的可以作补语:吵醒了、累病了。(3)-了,-着,-过“过”表示经历(经验),这些动词一定是可以重复的。对于一个人来说,只能死一次,所以不能说“死过了”,但是一个地方可以死很多人,所以可以说“这个地方死过很多人”。“*我吃过饭”,“我吃过泡饭”,“*我吃过饭”是一个语用问题,这是一个不值得说的话。 动作动词:了着过都可以 状态动词:受到语义影响较大,很难总结出规律。(4)-宾语“跑了一身汗”中的“汗”是准宾语。宾语包括真宾语和准宾语。如果把真宾语和准宾语都算进去,几乎所有的动词都可以带宾语,但是可以带真宾语的动词叫做及物动词,不能带真宾语的动词叫做不及物动词。“跑”就是一个不及物动词。(5)-补语带补语的能力比带真宾语的能力强。如果算上当中有“得”的情况,就更多了。“是”、“有”、“等于”、“敢于”、“善于”、“大于”是不能带补语的词,因为“于”本来就是一个介词。(6)不-(90%),没(有)-(90%)可以受“不”修饰的90%,可以受“没”修饰的90%,只能受一个修饰的10%(不是、没有)(7)很很可能下雨、很会弹钢琴。形容词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受“很”的修饰,那么怎么把他们区分开呢?端正态度、热饭、高他一头、大她两岁、红了一片(形容词也可以带宾语)我们区分的方法是能进入“很+()+宾语”格式的是一个动词。(8)做主语和宾语去是应该的、浪费是可耻的。我们怎么知道这是一个动词呢?去学校是应该的、不去是应该的、你去是应该的、不浪费是可耻的、浪费粮食是可耻的。他可以带宾语,也可以受“不”的修饰,说明这些做主语和宾语的成分是动词。 “进行研究”、“*进行研究这个问题”、“*进行不研究” “进行认真的研究”“进行社会研究”、“进行语法研究”,说明这里已经不具有动词性、而是具有了名词性。 动词做主宾语的时候,有这么两种情况,一种是动词性的,一种是名词性的。说词类的时候,是说它实际的归类;说他的词性的时候,词类不变,但具有了另外一类词的性质。(9)状-(99%)马上走、认真学习99%的动词都能收其他状语的修饰。(10)定语(30%)学习时间、研究方法、病猫。作定语是动词的一个有系统性的功能,占30%,比形容词还高。如果算上带“的”的,大于95%,比如“买的书。”(11)重叠(20%“看看书、下下棋。”表示小量。表示这个行为动作在数量上比较小、或者是规模小、或者是时间短,涉及的面不大。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意义之间有一种像似性。时间与顺序的像似性原则:“到桌子上跳”是先到桌子上再跳;“跳到桌子上”是本来不在桌子上,跳上去。“行行重行行”“高高的”“大大的”“条条”“个个”这些都表示量的增加。可是为什么动词的重叠不是表示量的增加,而是量的减小?动词重叠的来源是“V一V”结构,“动一动”、“研究一研究”“走(动词)一(数词)走(拷贝量词)”事物的计量单位叫名量,动作的计量单位叫动量。上古汉语中有“羌百羌”“牛十牛”,这些也是拷贝量词,拷贝名量词在现在的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中非常常见。动词的重叠来自于“一”的重叠,所以他其实是一种“假重叠”,因为他重叠的两个成分并不是同样性质的成分。 只有动作动词可以重叠,变化动词和状态动词是不可以重叠的。认识认识(“认识”分两个,一个是动作动词,一个是状态动词。) 余华命中注定:“你们到我这里来吧”、“一个人来到汪家旧宅”、“来”“去”不对称,“来”用的特别多。在口语中,主要是以说话人作为参照的;在小说中,有时是以我们讨论的中心事物作为参照。会话中心有可能是说话人,也有可能是小说的主角,还有可能是听话者(我来你家做客)总的原则是,我们是以会话中心作为参照的。远离会话中心的叫“去”,接近会话中心的叫“来”。 离合词实际上是不完整词的一种形式,比如“喜不喜欢”就是不完整词,是“喜欢不喜欢”的省略,比如“动植物”的原本形式是“动物植物”,遵循的是经济原则,“舞跳得好”原本形式是“跳舞跳得好”,“下象棋下的好”、“打篮球打得好”变成“象棋下的好”“篮球打得好”“舞跳得好”,实际上不是把O从后面挪到前面去,而是把前面的V和后面的O删除的结果。“后悔什么后悔”“这个帮忙不能帮忙”,发生了互补删除。互补删除是部分删除的一种。郭锐:离合词不完整词形成机制探讨(未刊稿)(二)形容词:谓语(99%),定语(29%)英语的形容词不能做谓语,如果作表语,需要有系词做标记,这里的系词只有语法作用,没有词汇意义,主要是作定语。但是汉语中的形容词作谓语不需要系词。(衣服干净)(“衣服是干净,可是破了。”这是让步)这是东方语言相对于印欧语系最大的特色。(1)作谓语(99%)形容词作谓语的限制:动词作谓语,单个做谓语很少,形容词单个做谓语也很少“我高,他矮”“衣服干净,裤子脏”形容词单个做谓语往往默认他是在做对比,形容词有程度性,这种程度性是一定要表现出来的,如果不表达,就是对比。形容词作谓语有五种形式,但他们不一定都是真正的谓语。a 加副词,一方面表示程度高(重读程度副词),另一方面不一定表示程度高,而仅仅是要消除对比的含义(重读形容词)。“小王很高”可以有两种发音,消除对比的含义,就是程度副词的弱化用法,这种用法是非常普遍的。 b 是的。衣服是白的,这就不是形容词单独作谓语了,句式发生了改变。 c 重叠。小王高高的,衣服干干净净的。重叠以后就不是形容词了,而是状态词。 d 对举。小王高,小李矮。 e 用于比较句。小王比我高。(2)不-(99%)例外:“不利、不错”都是形容词,不能受“不”的修饰,“有趣”也不可以,因为“有”不能受“不”的修饰。(3)很-,很不-例外:“一样”不能说“*很一样”。“相同”不能说“*很相同”。“耐烦”(很不耐烦),“好意思”(很不好意思)介意这些词不能受“很”的修饰,但是他们的否定形式可以受“很”的修饰。一样和相同是绝对的,没有程度差异的,但是不一样和不相同就是有程度差异的了。好意思(达到了脸皮的底线,某一类最低等级的属性),耐烦(不烦躁方面的最低底线)本身就是一种低程度的,低程度的不能用在肯定式里,一般是疑问和否定。(4)*-真宾语好一些,好一点,好三天,坏两天,高他一头,这些都是准宾语,真宾语呢,形容词是不能带的。端正态度,巩固基础,这些算不算形容词带真宾语呢?在古代汉语里,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这个端正和巩固,他们的性质是形容词还是动词呢?这些还有争议。使动含义是哪里来的?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热菜是使菜热的意思,那么,这个使的意思是形容词带来的,还是结构带来的?结构本身是可以有意思的,比如说,烧煤,烧信,烧煤油炉,分别是材料,受事,工具。这些的烧都是一个意思,但是短语的意思不同,这是结构带来的。丰富/丰盛,统一/一致,近义,但是前者可以带宾语,后者不能带宾语,说明这是没有系统性的。而且,离开了动宾结构,就没有动词的含义了。端正态度,态度得到了端正,后者的端正也是带有使动含义的。制度很完善,完善制度,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这些例子里,离开了述宾结构依然有使动的含义,说明他们是两个词。至少在现代汉语内,使动用法应该看成是兼类,在3000形容词中只有40-50个可以带真宾语,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自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是一个概括词还是两个概括词?“齐师败【b】”、“大败【p】齐师”是一个概括词还是两个概括词?食(自动:shi,使动:si)这个读音的改变可能是致使含义前缀*s-带来的。破读、四声别义。晋侯饮(yin4)赵盾酒,所以在古代汉语中,这些也不是结构带来的含义,而是不同的词。形容词不能带真宾语,只能带准宾语,带真宾语的时候,它实际上是一个动词。(5)-了/着/过(绝大多数)树叶红了,衣服干净了。这里的形容词是不是活用成动词?多数形容词都可以加“了”,只有极个别的不可以,如果我们把它们处理成动词,那么大多数形容词都可以作动词了。(6)带补语(绝大多数)好得很、干净极了(7)作补语(绝大多数)洗干净,洗的干净,染红(8)作定语(29%的形容词可以直接作定语,主要是常用的,疼、饿、饱不可以,大小新旧可以)大小新旧脏白是比较持久的(恒常属性),疼饿饱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临时属性)。都是属性,跟心理状态有关的形容词,不能直接作定语。这和时间稳定性有关。作定语的一定是恒常属性,不带的作定语的目的,是分类,恒常属性适用于分类,临时性属性会发生改变,所以不能用来分类。恒常属性不一定能作定语,比如说“荣幸”就不可以,还必须是比较常用的。(9)*做状语(兼类:副词)单音节形容词一般不能做状语。(10)主宾语送温暖。朱德熙先生认为,这些词都可以看成具有名词性的形容词,叫做“名形词”,还有一些是“名动词”比如“研究,调查”(词类不变,词性发生变化)克服困难,克服麻烦,(11)重叠漂亮可以,美丽、伟大、优秀不可以。单音节,红红香香大大,累不可以,痛不可以,饿不可以,饱饱可以。书面语词不可以重叠,可以重叠的都是带有口语色彩的,常用的可以,语义上正面的,香香的,饱饱的,臭臭的只能形容臭豆腐,不能形容鞋子,坏坏的,是假坏,真的坏人不能说“坏坏的”。感情色彩是积极的、褒义的。对称的重叠倾向于表达好的意思,不对称的重叠倾向于表达不好的意思,这叫做“象似性”。(三)状态词例子:a 甜甜、干干净净,马里马虎,甜丝丝,黑咕隆咚(完全重叠和不完全重叠)(这些一般要加“的”)b 雪白、稀烂、飞快(比喻性的,像雪一样白,像稀得东西一样烂)(不需要加“的”,但是重叠形式“雪白雪白”,需要加“的”。需不需要加“的”和他的结构有关)c 巨大,众多(类似于状中)d 灰白,优良,干冷(两个形容词语素夹杂)e 闪闪、滂沱(文言遗留的,叠音的,双声叠韵和非双声叠韵的)为什么我们要把状态词从形容词里独立出来?因为他们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很不粘合式补语组合式补语定语干净+干干净净-状态词的功能:1、作谓语:“墙白白的”,朱德熙认为,“白白”不是一个词,“白白的”才是一个词,小王“高高的”,这个问题还有争议。2、作补语(组合式补语,必须加“的”):“洗的干干净净的”/“洗的干干净净”。3、作定语(-的):干干净净的衣服,雪白的墙,必须加“的”,“优良”可以不加4、做状语(-地):他飞快地跑过来。5、不可以受“不”、“很”修饰。这是和形容词区分的最重要的区分。6、不可以受“了”、“着”、“过”修饰。*十分雪白,这些可能是文学修辞的原因,也有可能有一些区别词正在转化成形容词。*十分巨大,但是在法律文件中,可以说“数额十分巨大”,“巨大”这个词正在往形容词方向上变。“巨大”的程度含义正在逐渐弱化,所以又加了一个程度副词。7、加“的2”,绿油油的、红通通的、白白的、高高的、大大的,的分成“的1(地,状语标记)”,的2(状态词标记),的3,一直到一百年前,的和地还是不加区分的(晚晴),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一直是不区分的,小额(1906旗人作家的作品),这篇小说里,所有的的地得不加以区分,“简直的不像话”“飞快的跑过来”哭醒了妈妈,哭红了眼睛,眼睛和红联系更紧密,眼睛是从红的前面移到后面的。跑了一身汗多咱(合音)意思是“什么时候”,现在口语里说“多会儿”(什么时候)量词(单位词) 语义功能,表示计量单位,表达数量,既需要数,也需要单位。表示数量需要整个数量结构,量词不能表示数量,量词原本应该读成(liang2词),量词的四个大类: 1、名量词(物量词)个名位斤,英语当中的piece之类的词,和名词没什么本质的区别,上古汉语中“斤”“斗”和名次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上古汉语和英语都不需要独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