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pdf_第1页
论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pdf_第2页
论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pdf_第3页
论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 实 践 论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 田 燕 姚时章 武汉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建筑系 武汉 430070 摘 要 在我国教育新形势下 新一轮的大学校园环境规划设计已陆续展开 针对以往大学 校园规划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提出重视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 充分考虑广大师生的行为特点 和心理需求 从而改善校园环境 创建既能满足教学基本职能 又能为行为主体 人 提供舒适 安 全 优美 宜人的多层次的交往空间 关键词 大学 交往空间 层次性 行为需要 中图分类号 TU2024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3478 2001 0220043204 小沙里宁说过 大学是属于我们的时代 而庙 宇 教堂则是中世纪的产物 大学就象我们时代文 化沙漠中的绿洲 校园里有美好的步行区 林荫道 而别处都没有 这就说明只有校园才存在着永恒的 建筑学 在新校园内 我们有条件把它建成20世纪 最美的环境 既协调统一又有秩序 如今已进入21世纪 随着我国 科教兴国 战 略的实施和各大高校合并的完成 新一轮的大学校 园环境规划设计已陆续展开 对于地理规模和人口 规模日趋庞大的大学来说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 时代为师生提供传播知识 交流信息的重要场所和 途径 是其基本职能 但社会的进步同样带来人的 行为方式的转变 特别是正处于人生定型期 可塑 性很强的大学生 他们在校园内学习 生活 成长 校园环境必是影响其成长的重要因素 而根据其行 为需求和心理特点来创造多层次 多内容的交往空 间 是完善校园环境规划 使其更具合理性 更富人 情味的重要手段 一 校园交往空间现状分析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我国的大学校园鲜见 活动中心 后来为适应师生逐渐增长的对集体活动 的需求 不少大学改建了食堂 礼堂作为活动中心 有的大学则在校园内见缝插针地建了活动中心 虽 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师生在课余或周末的文娱 体育活动 但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和细部设计 在具 体使用中存在若干弊端 1 交往空间缺乏层次感 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的交往空间 往往无视集 体行为与个人行为的相对性 虽然校园中集体行为 环境是主要的 但在集体活动的大空间内没有适当 考虑个人或少数人单独行为的可能性 没有兼顾个 人与集体的行为规律 使交往空间缺乏必要的层次 性 如在一个绿化广场上 只简单地通过花坛 水池 划分几个区域 广阔的地域仿佛只为了集会使用 又如一些活动中心的设计 从室外进入室内 有的 直接进入一个大交谊厅 缺乏必要的过渡空间以供 少数人停留 有的设计虽然象征性地设置一个门 厅 但空间局促 使人的心理感觉不舒适或有被监 视感 2 没有较好满足不同的人不同层次的行为需 要 马斯洛的 层次需求理论 中指出人类的行为 需求的五个层次为生理 安全 社交 尊敬和自我成 就 在校园中活动的主体是教职工和学生 其低层 次的需求反映在校园中即对学习 生活空间的需求 如教室 图书馆 实验室 宿舍等 这些一般较易 满足 而满足第三 第四个层次的行为需求是我们 在校园内创造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的目的 现代大 学要求建立生动活泼的环境 让学生间 师生间能 2001 年6月 第2卷第2期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社科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nzhu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2 Jun 2001 收稿日期 2001205216 作者简介 田 燕 19752 女 湖北人 武汉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建筑系在职硕士研究性 1994 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Vol 2 No 2 建筑 实 践 在课外自由交往 平等交谈 而在不少校园规划设 计中 设计者虽然考虑了这种行为的需要性和在该 环境中教师 或学生 产生何种行为的事实 却忽略 了此环境对个人的行为是否合理和舒适 由于对交 往群体人数的多寡 空间的尺度感 领域感研究甚 少 使营造的交往空间难以符合人的行为特点和心 理需求 3 交往空间的灵活度较低 人的行为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其发生 带有随机性 当人与人之间需要交往时 往往会就 近寻找方便的场所 如果离设计者指定的交往空间 较远时 他们可能会利用走廊 楼梯间 路边等场所 进行短暂交谈 而在通常情况下 我们的交往空间 总是中规中矩的一个场所 似乎人在需要交往时就 会聚在这里 事实上 在校园里我们总能看到三三 两两的人站在走廊尽头 坐在狭窄的台阶上交谈 若对可能发生交往的场所进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 设计 人们的交往行为则会舒适得多 二 创造多层次交往空间应注意的要素 大学校园作为整体 其环境规划应包含许多方 面 而交往空间的设计虽然只是其中的一个层面 却涉及到诸如道路交通 绿化体系 建筑群和单体 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 要在校园中创造多层次的交 往空间 必须统筹规划与细部推敲齐头并重 注意 多方面的要素 1 交往空间的等级体系 创造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 安排其等级体系 交往空间可分为外部交往空间和 内部交往空间 其中外部交往空间主要指校园内的 各类广场 绿地 步行道 联系走廊 庭院等用地 内 部交往空间主要指建筑体内的门厅 走廊 活动室 等 若要严格划分交往空间的等级体系则大可不 必 设计者只需在规划设计中系统安排大小不一 围合性不同的空间 分析此空间与彼空间的包含关 系 并列关系 以及使用该空间的模糊性与时段性 如图所示校园交往空间层次关系图 图 1 包含关系 外部交往空间在地理意义上包含 了内部交往空间 而无论外部还是内部交往空间 都有各自的层次关系 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交往 需求 图1 校园交往空间层次关系图 1 一级外部交往空间 如广场 绿地 2 二级外部交往空间 如庭院 联系走廊 I1 一级内部交往空间 如门厅 楼梯间 I2 二级内部交往空间 如活动室 宿舍 并列关系 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 指在整个校 园里会有相同等级的外部或内部交往空间 第二 指内部交往空间的某个等级会大体等同于外部交 往空间的某个等级 因为它们服务的对象 人数 行 为方式可能相同 而只有行为发生的地点 时间不同 模糊性 校园内的交往空间很少只具有单一 的功能 例如走廊 楼梯间 门厅 其主要功能是交 通空间 但在使用过程中 人们在此停留的可能性 较大 故在设计时考虑在此交往的舒适性 合理性 则可称之为交往空间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很难指明 一个场所的哪一块是交往空间 除了专门的活动 室 其它的交往空间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时段性 交往空间的使用往往具有时段性 比如周一至周五的上午时段 有课的师生较多 室 外的交往空间使用频率较低 室内交往空间在课间 被利用较多 到了下午和晚上 在外面活动的人则 明显增多 另外 季节变迁也引起某些交往空间的 被重视或被废弃 炎热夏日或寒冷冬季 几乎无人 愿在开敞广场上停留 有时人们愿在阳光下停留 有时人们又宁愿躲在走道里 所以有些交往空间的 形成也是阶段性的 这也要求设计者要考虑交往空 间的使用频率 若使用频率过低 则要适当引入其 他功能 避免空间的浪费 2 辨证地对待行为的集体性和单独性 如果缺少适合个人的环境 集体环境就没有 意义 如果没有个人生活的地方 到处是集体 这个 44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00年第2卷第2期 1994 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Vol 2 No 2 建筑 实 践 集体就失去意义 这就是现代校园环境必须强调 的二个方面 具体到交往空间的设计 则是无论空 间大小 都要兼顾个人与集体的行为规律 例如校 园内的中心广场 公共性 集聚性较强 但也要适当 通过花坛 台阶 树木 矮墙等围合成私密性强一些 的小空间 以供两三人能安静地在此聚集 换言之 在营造交往空间时 不能粗略地考虑人们在这里产 生什么行为的事实 而要进一步研究这个环境对集 体 对个人是否都合理和舒适 3 重视人体尺度感和领域归属感 我们经常发现 许多设计实例在实施后 往往 事与愿违 原来设置为中心集聚地的地方并不能吸 引多少人的逗留 而在边角地带却集聚着更多的 人 例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大学的图书馆前 的院落 虽然不是校园建筑群的构图中心 但由于 图书馆服务的周到 四周围廊上设施的齐全 包括 饮食 商店和书摊 建筑外环境的舒适 且尺度宜 人 自然地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中心 相反 有的大学 在地位突出的主楼前做了大面积的广场 庭院 却 吸引不了学生 主要是这片庭院与其他行为环境之 间联系松散 尺度过大 人们在此没有一种归属感 造成环境对行为对象 以学生为主 无论在集体行 为方面还是个人行为方面都缺少吸引力 结果成了 老人锻炼 儿童嬉戏的场所 因而 交往空间的设计 更应注重对行为心理的深入分析 并注意花坛的高 度 树木花草的季节搭配 不同场所的开敞性或封 闭性等 才能营造尺度宜人 能给人归属感的校园 环境 三 国内外高校校园交往空间例析 不少国内外高校校园规划都比较重视交往空 间的营造 将各种交往空间连成网络 以街道或庭 院的形式构成活动中心 形成多层次的交往空间 为青年人提供各种交往的物质空间和环境 使校园 充满生气 富于活力 中正大学 台湾 精心布置人口广场 将一个大 空间划分为让人亲近的小型交往空间 图 2 图2 中正大学 台湾 入口广场 筑波大学 日本 会馆外通过台阶的变化分流 人群 使人在此随意聚散 自由交往 图 3 逢甲大学 台湾 的忠勤楼在建筑的室内营造 多层次的交往空间 图 4 图3 筑波大学 日本 会馆外 图4 逢甲大学 台湾 忠勤楼室内 建筑师Robert Geddes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学 生公寓中设置了一系列的公共环境 提供了满足不 同人数不同功能活动与交往的各种空间 图 5 在 建筑室内营造了三个层次的公共交往空间 最小的 交往单元是可供2 6个学生在走廊活动的空间 其次是在每层楼的转角处设一个大起居室 可容纳 该层的半数学生活动 第三个层次是设在两栋男女 公寓之间的公共活动室 可容纳三个楼层的学生 台 王锦堂 从都市规划方法论看校园规划 54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01年第2卷第2期 1994 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Vol 2 No 2 建筑 实 践 在大空间里又设有小凹室 以形成不同层次的不同 需求的活动空间 在建筑群及室外空间也规划了五 个层次的交往空间 分别是 公共食堂 中心庭院及 人口 宿舍入口处 后庭院 公共室外空间 建筑内 外的这八种层次的交往空间里不同人群各得其所 不同内容交往的需求得到满足 而这个富于层次的 建筑群又处于校园这个最大层次的大环境中 图5 美国特拉华大学学生公寓8种交往层次交往空间规划 参考文献 1 周逸湖 宋泽方 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2 龚锦 曾坚 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 M 天津 天津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3 沈国尧 大学校园环境规划理论探讨 J 建筑学报 1991 3 1 4 张菁 刘颖曦 浅析学生公寓中的交往空间 J 南方 建筑 2000 2 1 5 郑明仁 整合式大学校园规划之研究 D 上海 同济 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博士论文 19981 General Survey of the Levels of Contact Space in a Un iversity TIAN Yan YAO Shi zhan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W u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 iversity W uhan 430070 Abstract Facing the problem s of the out2of2date planning the authors think it is i mportan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levels of contact space in a university Through creating various levels of contac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