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希望(2008.9.18).doc_第1页
金色的希望(2008.9.18).doc_第2页
金色的希望(2008.9.18).doc_第3页
金色的希望(2008.9.18).doc_第4页
金色的希望(2008.9.1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 色 的 希 望定西市安定区发展马铃薯产业纪实金秋季节,大地流金,群山披绿,薯菜飘香,在人们辛勤劳作的期待里,丰收的脚步正合着劳动的旋律姗姗而至。三千六百三十八平方公里的千山万壑之间,满山遍野的马铃薯郁郁葱葱,展示着“中国薯都”的宏伟气魄。只要给点阳光就辉煌,只要给点雨露就灿烂。安定人民用马铃薯精神抓马铃薯产业,用马铃薯产业迎接第二次马铃薯文明的来临。辉 煌 演 绎马铃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物种,古代南美洲的印第安人称其为“巴巴司”、尊奉为“丰收之神”,华夏大地的炎黄子孙为其冠以“土豆、山药、洋芋”等名,不论落脚在山塬,还是生长在平川,它都以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的适应性陪伴着人们渡饥荒、过丰年走过了一冬又一春,种植了一山又一川,悠悠几千年长盛不衰!茫茫五大洲生机盎然!自从十七世纪马铃薯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它便成为补给人类生命的重要物资,与人类相携相伴走过了数百年风雨历程。它曾经维系着贫瘠的黄土地上人民的生存,有农谚为证:“五谷不收也不患,只要有二亩洋芋蛋”。几百年来,马铃薯主要以农民自发种植为主,自给自足,解决温饱。1996年,安定区(原定西县)政府结合扶贫攻坚,组织实施了 “洋芋工程”,提出了“压夏扩秋增收”要求,工作重点是调整种植结构,扩充面积,培育初级市场,按照“抓基地、建市场、牵龙头、连农户”的发展思路,开始由自给自足向产业化经营方向迈进,种植面积稳定增加,1998年底全区基本解决温饱。2000年以来,结合实现稳定解决温饱,坚持“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指导方针,加强对马铃薯产业的服务和引导,开始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的转变,马铃薯产业化经营的链条初步形成。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60多万亩。2001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安定人开始了将马铃薯由小区域经营到全球性贸易的大变奏。2004年以来,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撤县设区”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分析区情,发挥优势,响亮的提出把安定区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打造“中国薯都”的目标要求。坚持运用工业化思维和市场经济理念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全面提升品牌,拓展市场,促进产业上等升级。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科技驱动,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均衡化贮藏的产业发展格局。发展马铃薯产业,是安定人民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趋利避害,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正确选择。这里气候冷凉,土层深厚,肥力中上,富含钾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380毫米左右,虽然降水总量不足,但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种植马铃薯有着气候、土地、劳力、交通等得天独厚的优势,降水规律与马铃薯块茎膨大期相吻合,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马铃薯增产,有利于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也有利于抑制马铃薯病毒病的蔓延和加重,减缓了马铃薯品种和品质的退化速度。基于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全区上下众志成城,群情激奋,以“无污染、无公害、绿色标准化”为方向,引进良种,扩大面积,促进销售,加工增值,马铃薯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07年,全区完成种植面积95万亩,总产量达到110万吨,当地政府和铁路部门密切配合外销外运一路顺畅,销售价格稳中有升,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1500多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2008年种植面积达到103万亩,约占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一半,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8。按目前长势,预计平均亩产可达到1250公斤,总产达到130万吨,销售价格一路攀升。目前,安定区已经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总产量、鲜销量、加工量和带动农民增收最多的县(区)之一,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安定区辐射千家万户、促进城乡互动、推进富民强区的最大的主导产业。昔日小土豆,今朝大产业。马铃薯被推上了干旱山区脱贫致富的大舞台,成为一项名符其实的“富民产业”、“黄金产业”,无尽地演绎着新的辉煌。黄 金 产 业土豆变金豆,旱塬绽新颜。认定了的路子就要坚持走下去,安定区各级领导、科研人员、干部群众共同为这一古老而闪亮的物种奔忙劳作,为这一颇具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产业而不懈努力。这是一场黄土地上的人们战胜自我,战胜贫困,实现由温饱走向小康的一次产业革命。勤劳的安定人民便毫不犹豫地冲出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把现实的经济利益与奔小康的希望融合在一起,步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投入到了营造富裕的火热生活之中!推广良种,树起了安定马铃薯的品牌;科技示范,推动了马铃薯产业化进程;企业建基地,提升了淀粉品质;订单销售,农民吃上了定心丸。2007年,全区农民人均种植马铃薯2.56亩以上,建立了北部以新大坪等为主的鲜销薯生产基地,东南部以陇薯3号、陇薯6号等为主的高淀粉薯生产基地,西南部以陇薯5号等为主的菜用薯生产基地,水川区以大西洋、夏波蒂等为主的专用薯基地。农业大发展,科技须先行。按照“品种优质化、种植标准化、耕作机械化”的要求,依托甘肃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力量,坚持走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路子,采取政府主导、多元经营、主体参与、市场运作的机制,狠抓了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优势品种脱毒快繁、当家品种提纯复壮三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良种推广应用步伐明显加快,引进筛选出适宜我区种植的陇薯系列和新大坪等优质品种,形成了年生产脱毒苗3500万株、原原种5000万粒的能力,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2008年全区外引20个新品种(系)开展对比试验,建立示范面积600亩,生产原原种2000万粒,建立原种扩繁基地1620亩,其中网棚扩繁900亩,一级种基地6500亩。在农户中建立“一分田”种子工程9万亩,全区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同时,对良种繁育工程进行全程跟踪监测和监督检查,坚持“统一良种供应、统一建档立卡、统一管理技术、统一质量档案、统一供应市场”的“五统一”监管制度,形成了完备的良种繁育质量保障体系。种薯生产已由政府推动为主向公司化、企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农业科技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示范操作。如今,马铃薯良种应用、种子处理、配方施肥、小整薯播种及芽栽、机械化耕作、地膜覆盖、病虫害防控等现代实用技术得到了普遍推广。群众在实践中总结出了适时晚播、秋深耕、春深种、苗期深锄、碳铵深施的“一晚四深”的播种技术和种一空二、种二空二、整薯坑种、机耕机播等种植模式。按照“科学布局、合理轮作、规范种植”的原则和“村有点、乡有片、县(区)有带”的要求,实行农艺农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大力推广旱作农业综合集成技术,建立了规模不等的示范片带、点43个36万亩,建立以全程机械化作业、全方位机械深松为主的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万亩。科技在各个环节的推广应用,使全区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稳步增长,品质稳步提升,标准化程度明显提高。2008年,安定区103万亩马铃薯喜获丰收,预计总产量突破130万吨,商品量达到100万吨。为做大做强安定区马铃薯这一优势产业,在做好基地建设、科学种植的同时,精心打造加工和销售等产业链条。坚持“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依靠区位扩总量,推动创新提质量”的工业发展思路,把马铃薯加工业作为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措施来抓,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加大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全区已建成万吨级精淀粉加工生产线12条,全粉生产线1条,变性淀粉生产线2条,薯条薯片生产线1条,水晶粉丝生产线1条,年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呈现出集群式、系列化、精深化发展的良好态势。2007年生产精淀粉4.2万吨,全粉5000吨,变性淀粉1000吨,薯条1500吨。今年,又通过引进、争取和设立工业发展基金,新上了5个总投资达2.62亿元的马铃薯精深加工项目,即总投资9900万元的甘肃圣大方舟淀粉公司年产6万吨淀粉衍生物项目;总投资4298万元的定西薯峰淀粉公司年产2万吨马铃薯变性淀粉生产线项目二期工程;总投资2070万元的定西宏煊淀粉公司年产3000吨水晶粉丝生产线项目;总投资9450万元的甘肃金大地食品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速冻薯条、6000吨速冻薯饼项目;总投资520万元的定西蓝天淀粉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FX3-全自动冷冻式烘干水晶粉丝生产线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以马铃薯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为打造“中国薯都”注入新的活力。安定区马铃薯生产加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粗到精的发展历程。现在,生产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和休闲食品为主的企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并呈竞相发展态势,走出了一条规模逐渐扩张、水平不断提升的集群式发展路子。为了架起千家万户小生产通往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桥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马铃薯产业的竞争能力,政府倡导,大户参与,组建了马铃薯经销协会、农产品运输协会和马铃薯淀粉行业协会,构建了以公司、协会、大户为骨干的农产品销售网络,外引客商,内联农户,开拓市场。按照“政府+铁路+协会”的模式,成立了马铃薯联合运输办公室,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民主管理,阳光配载,优质服务,全方位负责车皮计划报送、审批和货物配载,政府累计掌握了2万多个车皮配载权,为当地购销大户和外地客商搭建了交易平台。有1200多家外地客商前来购销,成立了马铃薯信息服务中心和购销专业网站,每天收集全国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马铃薯主产区的价格信息,研究供求趋势,通过电视、广播、传真、公告、网络等渠道,发布当地马铃薯网上指导价格,构建了信息平台。工商、税务、物价、公安、交通、征稽、运管、农机等部门优化服务,全力支持,规范了市场秩序,为农产品开辟了绿色通道。由于政府服务到位,铁路配合得力,协会运作规范,市场价格稳定,货物配载有序,马铃薯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马铃薯交易中心、物流配载中心、信息中心、价格中心的功能初步显现,安定区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集散中心。在加大马铃薯外销和深加工的同时,为了调节市场需求的时空分布,延长鲜薯上市时间,确保马铃薯价格稳定和企业加工原料供给充足,按照“深挖窖、广积薯、均上市、稳价格、保加工、增收入”的思路,全面启动实施了马铃薯贮藏体系建设工程,积极动员龙头企业、经销协会和千家万户三大市场主体建设贮藏窑窖,全区新挖贮藏窖9万多眼,贮藏库群143处,累计贮藏总量达到50万吨,形成了“恒温库+贮藏库+窑窖群+千家万户小窑小窖”的贮藏体系。解决了在销售季节集中上市压级压价的问题;解决了每年在价格高峰期无货供应的问题;解决了企业生产周期短、高投资低效益的问题。安定区发挥中国马铃薯之乡的地域品牌,市、区成功地举办了七届马铃薯投资贸易洽谈会,联谊了客商、促进了销售、宣传了安定,助推安定马铃薯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同时,着力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抢占国内外市场至高点,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注册了“定西马铃薯”证明商标和“鲁家沟”、“金定”、“新大坪”、“金宇”、“陇上大坪”、“陇中大坪”等鲜薯及超兴、蝴蝶泉、薯峰、金大地、宏煊、蓝天等10多个产品商标,成功申请到北京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有机转化产品”的有机食品认证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A级产品”的绿色食品认证。按照“品牌+专列+团队精神”的营销战略,深入研究,主动出击终端市场,成功实施了品牌营销、抢占终端、终端滞销、均衡销售、加工转化、政府调控六大措施,实现了对华南、中原市场的稳定占领和华东、西南市场的基本占领,先后向广州、上海、四川、天津等地发送了十多列马铃薯专列,通过铁路系统累计外销马铃薯2万多个车皮,总量102万吨,占全区农产品外销量的三分之二。抢占终端市场,在广东、湖北、上海、四川、江苏、福建等省市建立了31个直销窗口,并与全国42个终端市场建立了稳定的协作关系,使全区的马铃薯在国内的销售网络体系逐步形成。马铃薯销售的“价格高地”形成了“洼地效应”,区域集散中心功能日益凸显。2004年以来,区上与铁路部门建立了联运机制,全区共发运鲜薯累计102万吨。2007年,销售总额达到3.7亿元,以终端直销为主的销售收入达到1亿多元。由鲜薯收购、贩运、加工等带动的餐饮、住宿、仓储、包装等行业蓬勃兴起。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全区从事分拣、装卸、运输行业的人员达到2万多人。真正呈现出了“马铃薯购销两旺、客商农户双赢”的红火景象,强有力地推动了运输、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大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2007年,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到14亿元以上,农民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达到1500元,占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的半壁江山,是全国依靠马铃薯增收最多,占比最高的县(区)之一。2004-2007年,销售价格连创新高,四年来全区农民人均增收分别达到720元,1050元,1200元和1500元。农村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马铃薯产业成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绿 色 希 望勤劳淳朴的安定人民正以“绿色、品牌、诚信”为宗旨,着力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今后五年,安定区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转型期和发展加速期。安定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以马铃薯产业为支撑,加速推进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的转变”的总体思路。安定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国薯都”的目标要求,继续将马铃薯产业作为富民强区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在坚持扩张总量、创造规模优势的同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品种品质、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品牌产品、开拓占领市场上来,全面提升马铃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做强做优的目标。依托马铃薯产业,加快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进程,把安定区建成“中国薯都”,打造成全国马铃薯产业最大的集散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全国最大的马铃薯加工企业集群示范基地、马铃薯生产加工研发基地。全力将马铃薯产业推向新的辉煌。马铃薯产业安定人民脱贫致富的黄金产业!马铃薯产业-安定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金色希望!莫道遍地铃花香;只愿陇原着新装。忆往昔,艰苦创业路,满怀豪情歌;看今朝,改革开放潮,涌动远航船。马铃薯作为安定区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产业,它追随者时代的脚步,为安定人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中国农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主任屈冬玉教授在考察了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的开发后说:“定西人民正在用马铃薯精神抓马铃薯产业,用马铃薯产业迎接第二次马铃薯文明的来临。”犹如火红的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创新中日新月异蓬勃向上;犹如黄河长江的源泉奔涌而来,安定的马铃薯产业在创新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民以食为天。千里陇原因为马铃薯的繁盛而生机勃勃;陇中大地因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而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古往今来,没有一个物种能够像马铃薯这样与黄土地百姓的生活休戚相关。正是因为有了陇原儿女的勤劳朴实和团结拼搏,才谱写出了一篇气势恢宏的产业发展篇章,迎来了今天产业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展望未来,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必将更加广阔而辉煌。从自然优势来看,区内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所产马铃薯薯块大、薯皮光滑、薯型整齐,干物质含量高、口感好、耐贮耐运,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均处于一流水平。同时,作为一个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没有受到污染,病虫害少,便于进行隔离种植和田间管理,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开展马铃薯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