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市十校2014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题科目:历 史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作答要求:1.考生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认真检查有无缺印、漏印、重印等问题,如有问题,请提出更换要求;2.请在试卷规定的位置填写规定的考生信息;3.所有答案必须全部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上,凡是答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4.严禁考生将试题卷、答题卡和草稿纸带出考室,违者作考试无效处理。一、选择题(24题,每题2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b.社会人口的增加 c.国家分裂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提倡【答案】a【解析】考点: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关系的变化,这是由于生产力的变化造成的,铁犁牛耕是生产力水平发展的标志,故选a。2、“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 b种植业与家畜饲养业结合c畜牲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d农业、牧业、商业呈多元发展【答案】b【解析】考点:农业经济的特点。从材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结构。故选b。 3、古代欧洲称中国为seres,现代英文称中国为china。据说这与中国传统手工业闻名于世有关。你认为与之相关的传统手工业是:( )a青铜业、冶铁业 b制瓷业、棉织业c丝织业、制瓷业 d造纸业、采煤业【答案】c【解析】考点:手工业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seres(希腊语)赛里斯(指中国人)、丝国(中国),指向丝织业;china(拉丁语)中国、瓷器,指向制瓷业。故选c。4、明清时期(1840年前)出现的社会现象中,最能反映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 )a“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匠有常主,计日受值”c“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d“奏章票拟,主之内阁”【答案】b【解析】考点:资本主义萌芽。a项体现的是商人经商致富后购买土地进行地租剥削而非用于扩大再生产;c反映的是封建统治者减轻人头税;d主要是说明内阁的职权,c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从世界发展潮流看,资本主义确立更重要,而b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5、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秦国的农业劳动力严重缺乏,已达到免征十年赋税以招徕三晋之民“使之事本”的地步。为扭转上述现象,统治者()a 倡导“重农抑商” b 提倡“工商皆本”c 下令实行“海禁” d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的劳动的价值越来越大,为了扩充农业劳动力,秦国在商鞅变法中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故选a。bcd项都是明清时期出现的政策。6、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是在( ) a.新石器时代晚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的手工业。青铜时代是指的夏朝至春秋时期的主要的夏商周三朝,故选b。7、1500年以后,物价很快开始迅速上涨。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这种现象( ) 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 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答案】d【解析】考点:新航路开辟。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l500年以后,(西欧)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信息说明物价上涨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故本题选择d。8、17世纪时,荷兰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对此确切的理解是 () a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 b荷兰海军实力强大c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商业贸易强国 d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答案】c【解析】考点:殖民扩张。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海军实力强大这两项都不全面,所以排除这两项。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准确,所以排除d项。故答案选择c项。9、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其中“转变”的含义是() a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c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d民族主义萌发【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表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b项符合题意。a不合题意,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c是新航路的开辟;d与题意不符。故应选b。10、一个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考点:工业革命。根据材料当中的“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这说明的是市场的扩大,“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说明市场的扩大对工业革命的作用。故此题应选c项11、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所以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得更为迅猛,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它在很多国家同时进行b.它打破了英国的世界工业垄断地位c.它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更加密切d.它是科学研究应用于工业生产的结果【答案】d【解析】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紧密地结合,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的特点,也是发展迅猛的原因。故选d。12、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考点:垄断组织的出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题干设问要求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石油化学工业是重工业,属于工业结构,因此可以排除a项。bd两项是现象而非本质,故排除。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形成垄断。资本家通过兼并或联合的方式组成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因此选择c项。13、据中国海关统计,到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洋布价廉物美 b.土布价高物劣 c.列强的经济侵略 d.人们喜欢洋货【答案】c【解析】考点:从材料“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分离。这主要是外国的商品侵略,冲击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14、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以下各项中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c.建立北洋舰队 d.创办京师同文馆【答案】b 【解析】考点:洋务运动。“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体现了李鸿章创办民用企业发展业务运动的思想。a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c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新式水师,d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都不符。15、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是()a反对科举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答案】b【解析】考点: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张謇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是为了通过兴办实业来实现中国的富强,这种观念意识是工商皆本的思想,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16、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 a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实业救国思潮在社会上兴起c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答案】c【解析】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把握时间信息:1927193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阶段处于国民党统治初期,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利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答还须注意题干中的“直接原因”的限制词。a项“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说法错误;bd项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不是直接原因;c项是国民政府采取的有利措施,是直接原因,符合题意,故选c项。17、红金龙香烟作的广告。广告语: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以彼例此,孰得孰失,为诸君实图利之。材料能够反映的是( )是“异味争尝”的近代饮食文化的反映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说明资本家为获取利润进行欺骗宣传民族烟草公司的开办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a. b. c. d.【答案】b【解析】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材料不能够反映的是 ”才是本题的题眼。“不能够反映”, “红金龙香烟”是香烟,当然不是“饮食文化”, 香烟既不能饮也不能食,所以是错误的。“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其利权”说明资本家是为了“国家挽回少许其利权”并不是为获取利润进行欺骗宣传,所以是错误的。所以本题答案选择的是b。18、下表反映了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中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1954(%)1957(%)贫农、中农91.42.7集体8.697.3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答案】b【解析】考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4年土地主要由贫农、中农掌握,而集体只占8.6%,说明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小,到1957年占绝大部分的集体所有制,说明公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根据时间信息与数据呈现的变化,结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知识,题干所反映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农民纷纷加入合作社,集体所有制占绝大部分,b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是农民土地所有制,仅是1954年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1954年至1957年变化的主要原因,a项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都是在57年以后,显然cd是错误选项。故选b。19、农村由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土地所有制形式 经营管理方法 生产经营的权利 产品的分配原则a.b.c.d.【答案】d【解析】考点:建国后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人民公社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改变,即都是集体所有制,排除项,故选d。三项在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中均发生了重大变化。20、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d【解析】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注意题干中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a项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b项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项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故选d。21、当今,被海内外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 )a.海南岛 b. 上海浦东 c.大连 d. 深圳【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有些同学会错选a,原因是混淆了教材对深圳和上海浦东发展表现的概述。.上海浦东的开放开发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22、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答案】c【解析】考点: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引起了社会风貌的变化有:剪辫子、穿礼服、不缠足运动、礼仪革新、使用公元纪年等。23、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 )英语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dollarscommission洋泾浜英语三明治啤酒德律风引擎大拉斯康密兴词意夹肉面包麦制酒电话发动机外币佣金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汉语受到严重冲击a b. c d【答案】a【解析】考点: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洋泾浜英语”说明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是正确的,学西方人喝啤酒说明“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是正确的,发动机说明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是正确的。故选a。汉语受到冲击说法明显过于严重。24、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中国接入互联网是在( )a1946年 b. 1978年 c1992年 d 1994年【答案】d【解析】考点:互联网。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识记的能力,中国接入互联网是在1994年,故选d。a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二、材料题25.(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份)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份)事也。 墨子材料二 东市西市 唐长安城平面复原图 北宋清明上河图材料三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织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 苏州府志卷三(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经济方式?(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经济方式的主要特点。(4分)高 考 资 源 网(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商业繁荣的原因。(6分)(3)材料三表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2分)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1) 方式: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或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2分)主要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脆弱性;封闭性;落后性;分散性。(4分,答出2点即可)(2)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业活动的时间不受限制;商业活动的空间不受限制;(或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早市、夜市、街市等); 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任答3点得6分)(3) 新经济现象:资本主义萌芽。(2分)主要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或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解析】考点:(1)有关于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的问题,依据材料内容来分析归纳。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发展的状况。有关于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的问题,我国小农经济发展的特点很多,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分析。(2)此题考查北宋商业发展的原因。北宋商业的发展是和北宋政府相对宽松的经济环境分不开的,政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减弱, 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从材料“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可以看出苏州此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线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为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 新生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它只是因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了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的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出一个新世界。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材料一中开辟美洲和东印度航线的分别是哪两位航海家?(2分)他们的航海活动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2)根据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方面产生的影响。(6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了文明中来了”的条件有哪些?(4分)对落后国家和地区客观上有哪些积极影响?(2分)【答案】(1) 美洲: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东印度: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2分)影响: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扩大了交往,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商业联系,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4分)(2) 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或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组织形式:工厂代替手工工场(作坊)。社会关系: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6分)(3) 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的便利;廉价的商品;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4分,任答两点得4分)积极意义: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从而推动落后国家和地区迈向近代化。(2分)考点:(1)此题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内容,开辟美洲和东印度航线的分别是哪两位航海家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的知道是哥伦布和达伽马。新航路开辟的对世界的影响要从世界市场和全球联系等角度进行分析。(2)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方面产生的影响可以依据教材知识进行概括分析。从生产组织形式上看,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从生产力的角度看,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并且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3)此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在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的便利;廉价的商品;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等因素。(4)工业革命后的扩张,对落后地区不仅是带来了灾难,在客观上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材料二 首创包产到户的小岗生产队所在的安徽凤阳县,长期以来属于贫困县,22年来没给国家贡献一点粮食, 国家先后补贴拨济1.9亿公斤粮食,但在实行包产到户后,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公斤。1984年中国粮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