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 2 卷第2 期 2 0 0 8 年4 月 体育科学研究 S p o r t sS c i e n c eR e s e a r c h V 0 1 1 2 N o 2 A p r 2 0 0 8 东南大学体育课程考试标准和评价方法 刘龙柱 徐海峰 方元 东南大学体育系 江苏南京2 1 0 0 9 6 摘要 为构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逐步完善体育课程建设 推动体育课程的改革 运用专家访谈法 问卷调查 法 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就东南大学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建立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等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 传统的体育课程评 价已无法适应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发展要求 体育课程评价 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以及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较大距离 体 育课程学习评价的除旧立新受到普遍重视和支持 但在考试标准 考试方式方法上采用的手段还比较单一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与学生体 育需求的差距将不断缩小 关键词 东南大学 体育课程 考试标准 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 G8 0 7 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0 0 7 7 4 1 3 2 0 0 8 0 2 0 0 7 5 0 3 R e s e a r c ho nt h eP E E x a m i n a t i o nS t a n d a r d s a n dE v a l u a t i o nM e t h o d so fS o u t h e a s tU n i v e r s i t y L O N GL o n g z h u X UH a i f e n g F A N GY u a n D e p a r t m e n to fP h y s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S o u t h e a s t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2 1 0 0 9 6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 p r o b e s i n t o t h es p o r t sc u r r i c u l u ma n da p p r a i s a l m e t h o d s o f S o u t h e a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i n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a b a s i s f o r a s s e s s m e n t b e t t e rt h ec u r r i c u l u ma n df u r t h e rt h er d o r mD fp h y s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M a i nr e s u l t sa n dc o n c l u s i o n sa r e f o l l o w s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s p e r t sc u r r i c u l u ma p p r a i s a ld o e sn o tk e e pa b r e a s t0 ft h et i m e s f o rt h e r ea r eW i d ed i s c r e p a n c i e sb e t w e e na s s e s s m e n ta n de x a m i n a t i o ns y s t e m t h ee x a ms t a n d a r d sa n d t e s t i n gm e t h o d sa r eu n i t a r ya n dm o r l o t o r l o u 8 e v e nt h o u g ht h ea s s e s s m e n to fl e a r n i n gi sv a l u e d t h ed i s p a r i t yb e t w e e nc u r r i c u l u ma p p r a i s a la n d s t u d e n t s d e m a n d si su n c e a s i n g l yr e d u c e d K e yw o r d s S o u t h e a s tU n i v e r s i t y P Ec l n T i c u l u m e x a m i n a t i o ns t a n d a r d e v a l u a t i o nm e t h o d 2 0 0 2 年 教育部颁发了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 导纲要 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方 向和要求 2 0 0 3 年 教育部颁发了 体现了新的人才培养观和具体的改革要求 目 前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 从体育专业到大学体育 全方 位的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已经全面启动并开始实施 江苏省政府提出 要将江苏由教育大省建设成为教育强省 东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院校 体育课程被评为全国 精 品课程 这需要一流的课程做支撑 因此 体育课程考试 标准和方法的改革 是适应 精品课程 需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以东南大学体育课教学大纲和大学生成绩考试制度及评 价方法作为研究对象 资料来源于2 0 0 5 2 0 0 7 年的体育系教 学文件 1 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参阅大量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资料 对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充分的检索 分析和 利用 资料主要来源于东南大学图书馆 东南大学体育系资 料室以及网上查询 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多位体育系教授座谈与随访 获得了我校体育考试制度及方法的一些基本状况 3 数理统计法 对东南大学体育部实施的教学大纲与 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整理 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常规 数理统计 采用S P S S1 1 4 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悼J 4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目的 内容和要求 遵循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拟定了我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 构建和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在我校 的分管教学的系主任 任课教师及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对体 育系主任和任课体育教师发放问卷7 0 份 回收7 0 份 有效 问卷6 8 有效回收率9 7 对学生发放问卷3 0 0 回收2 8 6 份 有效问卷2 7 8 份 有效回收率9 2 2 考核评价方法的现状及分析 2 1 个体成绩置化评价突出 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多以 量化 指标来评判学生成 绩 教师普遍认为 量化 的东西比较客观 便于操作 过 分注重 达标 把高度 远度 力量 速度等运动成绩作 为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的尺度 这也是目前我校一直沿用的 然而 评价一个学生的体育成绩不能仅用定量指标去衡量 随着新的体育课程的实施 仅仅从单维的生物健康方面来评 价学生成绩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需要 单凭这样的分数无法揭示和说明大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 尤 收稿日期 2 0 0 7 一0 9 一1 9 基金项目 东南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资助课题 1 1 1 8 0 0 0 0 2 2 第一作者简介 刘龙柱 1 9 6 3 一 男 江苏南京人 副教授 研究方向 体育教学与训练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7 6 体育科学研究第1 2 卷 其是学生的学习态度 兴趣 情感 意志等非智力因素HJ 在对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有无必要改革的调查中 3 9 5 和4 8 9 的教师认为非常必要和有必要 占被调查 者的8 8 4 只有1 4 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 8 9 的学 生认为体育课考核应该改革 持肯定态度 见表1 可见体 育课程学习评价的革旧立新受到教师和学生普遍重视和支持 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只是对学生成绩的定量评价 同时也应结 合教师以及同学的主观评价 应把评价变成教育 指导和改 进教学双方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 在自我评价中 体验到进步与成功 这样也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 衷l 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有无必要改革的调查 2 2 观念正在转变 方法手段尚未跟上 对教师在体育课考核及主要采用的评价方法的调查中 有7 6 的教师采用从出勤率 态度 技术 理论及素质等方 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其中各项内容的比例各不相同 7 的教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标准 根据态度 进 步幅度来评分 其中9 的教师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采用 技术考评 8 的教师采用成绩达标 见表2 衷2 体育教师对我校体育课程学习考核评价方法的调查 从考试标准看 有7 2 2 的教师是采用学校统一制定的 标准 1 6 5 的教师根据不同层次 采用不同标准 1 3 的教师是自定标准 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 有6 8 7 的学 生认为体育课成绩评价结构一般 2 2 6 的学生认为比较合 理 只有O 2 和8 5 的学生认为不合理和不太合理 而 在学生比较乐意接受的考核标准中 只有2 2 5 的学生认可 学校统一制定标准进行考试 5 6 4 的学生选择根据不同的 水平制定出不同的考试标准 有1 7 3 的学生选择从出勤 率 态度 技术 理论 能力及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 只有 3 8 的学生选择教师统一考试内容 见表3 裹3 学生对乐意接受体育课程考核内容的调查 东南大学在考试标准 考试方式方法上采用的手段与当 今普通高校学生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反映出大多数学生 并不乐意接受目前的考试方式和标准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 深入 新 的颁布 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方面还是注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在考 评上采用的还是 结构考核 综合评分 在考试标准方面 方法手段还是比较单一 量尺标准过于绝对化 从调查结果 上看已有部分体育教师的评价观念正在转变 根据学生不同 层次制定不同的标准 并且还将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分标 准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这些方面的改革将导致与学生的体育 需求的差距不断缩短 2 3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考评的功效尚未充分发挥 对目前体育考评有4 9 6 的学生态度一般 1 5 2 和 3 0 8 的学生态度非常积极和比较积极 另有4 4 的学生 不太积极 在对情感态度 进步幅度 交往与合作精神应采一 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上 5 5 6 的学生选择教师评价与自我 评价相结合 1 6 的学生选择自评 1 9 6 的学生选择小组 互评 7 0 的教师选择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结合 4 4 的 教师选择学生自评 1 0 的教师选择小组互评 还有1 5 6 的教师选择教师评价 说明教师与学生对评价方法的认识上 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并且大多数学生有自己担心的体育考 试项目 其中4 1 的学生担心专项技术 2 8 3 的学生担 心身体素质 另有3 5 4 的学生担心理论考试 上述结果表明 学生对待考评的态度一般 他们作为体 育课程学习评价双边活动的主体之一并未充分发挥其能动性 学习评价也未发挥其激励机制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体育学习考评的成绩反馈 是单向运行 没有形成封闭回路 仅仅起到告知的作用 体 育课程学习评价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促进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自评和互评 2 4 过分强调 统一性 标准 目前我校主要以 统一 的达标标准对学生进行体育成 绩考核 忽视了大学生由于先天遗传 生活环境以及心理 生理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 一些身体素质基础好的学生不怎 么练习就很容易达到了优秀 而有些同学无论怎样努力地锻 炼也达不到好成绩 甚至不及格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 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目标的 不一致 起点低的学生担心体育达标成绩不及格 起点高的 学生不满足现有体育课达标成绩的标准 造成学生在体育课 上 吃不饱 和 涨肚子 的现象 抑制了学生上体育课的 积极性 为此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体育评价观念 注重学生 的全面性和差异性 由统一标准和客观标准相结合形成一套 完整的 立体的考核体系 使每一个学生在标准中都能得到 客观的 全面的描述及整体的评价 2 5 形式单一的终结评价较为显著 我校在学生体育课程评价中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在成绩 评价上注重 达标 成绩以及体育项目测试 考核成绩的分 数是衡量学生体育成绩的唯一标准 教学实践证明 形式单 一的终结性评价 学生 教师围绕分数转 消磨了学生学习 的热情和积极性 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 早 在2 0 世纪8 0 年代 日本就已淡化了终结性评价体系 同一 时期的美国尤其重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综合评价 不是不要终结性性评价 而是要开发过程性评价 1 评价 决不能理解为就是考试和评分 很多评价只是为了起到鼓励 学生学习 调节教学进程 这种评价不必和评分和评语挂钩 2 在评价的时间方面强调通过抽象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 化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 3 在评价的主体方面 包括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第2 期刘龙柱 等 东南大学体育课程考试标准和评价方法 7 7 教师评价 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 4 在评价的形 式上 包括口头评价 观察 测定 考试等方式 2 6 成绩测量有待规范 场地设置等条件不标准 教师主观上的评定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学生成绩评定 的公正性 以太极拳成绩考核为例 由于体育教师在太极拳 动作的掌握及规范性和准确性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差异 学生 在课下通过网络 书刊或通过其他班级的同学学习太极拳 在考试时 教师难免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成绩 再者 测量仪器精度 气候环境的影响以及学生临考试紧张心态或 疲劳 损伤等 使成绩的评定也受到影响 3 构建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 3 1 根据学生体育意识制定的评定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是指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与锻炼过 程中产生的态度和合作情况 包括出勤率 学习态度 课堂 常规表现及合作精神等内容H J 评价依据 按照课程规定 对上课进行考勤 并登记考勤簿 合作精神以平时随堂考核 为主 采取师评 学生自评 互评 总评的方式 课外运动 参与和体育锻炼情况是指学生平时集体性体育活动情况 每 周积极参与运动的行为和习惯 以学生互评 小组长评价为 主 教师给予指导 监督 3 2 注重学生体育基本知识和终身体育思想的评定 专项理论知识主要是指各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 裁判法 等 卫生保健知识主要是指基本健康知识 体育的本质 人 体的基本结构及生理学基础 心理与健康 社会适应与健康 体育运动的保健指导 体育锻炼与疾病预防 生活学习与健 康 饮食营养与健康 安全急救与常见运动疾病和损伤的预 防 处理等知识内容 以教师为主 学生参评 采取口试 笔试 小论文 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评价 3 3 根据学生体育基本技能制定评分标准 技术技能水平是指学生结合个人生理 心理特点和能力 水平 按自己的审美观进行创造构思 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 有利条件进行自编自练的能力和独立操作的能力 采用教师 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方式 运动实践能力是依据学校的实际情 况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本单元或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内容为必 修和限制性选修范围内的内容所达到的运动成绩测验参考量 表成绩值 3 4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评分标准 身体形态身高 体重 身体机能指心肺功能指数 身体 素质进步情况是指反应学生原有身体素质与现测身体素质相 比较变化程度状况瞪 原有身体素质可为上学期或学期初所 测得的成绩 也可称之为原始成绩 现测身体素质则为经过 一单元 一学期甚至是一学年的学习与锻炼所测得的当前成 绩 也可称之为现测成绩 一般地讲 原始成绩与现测成绩 项目应一致 主要包括力量 协调 耐力 柔韧等能够反映 身体基本活动素质所必须的项目 这种测试方法应以个人原 始成绩为基点 并根据身体素质增长规律 提出不同增长率 由增长率换算制定出不同增长值 以个人基值加上应增值作 为评分的基点 超出部分成绩应为进步分 伤病情况指本学 期的伤病次数和时间 4 结论与建议 4 1 结论 1 东大在大学生体育考核方法上以 结构考核 综合 评分 为主 在考试标准方面 还是以学校统一制定的标准 为主 而学生却比较乐于接受根据不同的水平制定出不同的 考试标准 表明在考试标准 考试方式方法上采用的手段还 是比较单 与当今普通高校学生的需求存在二定的差距 大多数学生并不乐意接受目前的考试方式和标准 2 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没有得到体现 但部分教师的评价观念正在转变 根据学 生不同层次制定了不同的标准 并且还将学生的进步幅度纳 入评分标准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这些方面的改革将导致与学 生的体育需求的差距不断缩短 3 对于大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客观实际 采用综合评价 的方法 以进步幅度为依据评价学生体育成绩 制订出形成 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综合评价 统一标准和客观标准相结 合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 立体的考核体系 4 2 建议 1 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人性化评价 在充分吸收和继 承传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基础上 在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 考试制度上 由以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向以创新 精神及实践能力综合考察为标准的评价方向转化 构建一整 套考试标准和方法的评价指标体系 2 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全过程评价 不再是单一的只 追求技术技能的量化 用同一把尺子由教师从一方面对所有的 学生进行分等 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要测评参照系 充分运用 学生自评 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从体育思想意识 动机 兴趣 知识 技术 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创新精神 实 践组织能力以及课堂表现和健康状况等诸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对学生进行体育行为综合评价 使学生的潜能都能 得到发展 从而形成自我学习 自我锻炼 自我表现 自我 教育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 促进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 对 发展个性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邹继豪 季克异 林志超 等 面向2 1 世纪中国学校体育 M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 0 0 2 5 7 6 1 2 何国民 宛燕如 实用统计方法及S P S S 操作精要 M 武汉 武汉 人民出版社 2 0 0 2 4 5 6 6 3 高升 蒋先军 付银鹰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方法研究 J 天津 体育学院学报 2 0 0 4 1 9 3 2 6 2 8 4 蔡利新 体育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M 呼和浩 特 远方出版社 2 0 0 3 7 8 9 2 5 乔世荣 高师体育课程考试体系的改革思考 J 洛阳师范学院学 报 2 0 0 5 5 1 5 一1 7 责任编辑魏宁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东南大学体育课程考试标准和评价方法东南大学体育课程考试标准和评价方法 作者 刘龙柱 徐海峰 方元 LONG Long zhu XU Hai feng FANG Yuan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体育系 江苏 南京 210096 刊名 体育科学研究 英文刊名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年 卷 期 2008 12 2 被引用次数 2次 参考文献 5条 参考文献 5条 1 邹继豪 季克异 林志超 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 2002 2 何国民 宛燕如 实用统计方法及SPSS操作精要 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17 明朝的灭亡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 2025光纤光缆购销合同
- 2025建筑材料采购分包合同
-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3课 远古的传说说课稿 新人教版
- 沪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 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数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苏教版2019
- 福建省16次年会教学设计《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教案
- 印刷厂员工更衣室管理规定
- 厦门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5合同样本-实习生合同范本
- 2025鄂尔多斯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招聘9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全文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32题) - 副本
- 版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 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课件
- 压疮预防及护理操作流程
- 政治学基本原理-精选课件
- 会计学全套课件第一学期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
- 公开课第一课素描基础入门课件
- 新旧西藏的对比(分析“西藏”)共22张课件
- 杭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