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1 卷第 1 期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 3 月 Vol 21 No 1JOURNAL OF XINXIANG EDUCATION COLLEGEMAR 2008 科举制度的公平原则对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启示X 王 贺 华南理工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 作为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才选拔制度之一 科举制度体现了一定的公平精神 它的发展 历程折射出了一般考试发展的规律 即日益的客观化和系统化 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每一种人才选拔制度 的目标 选拔德行之士还是才能之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两难问题 为公平起见 科举制度主要 以文才取士 公务员录用考试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必须以公平为核心 在考试理念 考试管理 考试方法上坚持公平的原则 消除各种因素对考试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公务员考试 公平原则 中图分类号 D630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O3325 2008 01O0014 O03 作者简介 王贺 1978 O 河南许昌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对于公平 古今中外都曾有人对它进行过界定 儒家主张等级公平观 孔子曾提出了 不患寡而患不 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0的公平思想 孟子认为人生而 有恻隐 善恶 恭敬 是非之心 生而有良知才能 皆 可以为尧舜 所以说生来是平等的 但由于后天的修 养不同 受教育层次不同 出现了劳力和劳心的差 别 现代西方社会具有代表性的公平思想是约翰 罗尔斯的 作为公平的正义0理论 1 P121 约翰认为 所谓公平 一是政治权利的平等自由原则 二是机会 公平原则和经济利益分配的差别原则 一 科举制度的公平原则 科举制度的源头可以上溯至汉代的察举制 所 谓察举制是由地方官察访人才 举荐朝廷的制度 在大多数情况下 这种推荐并不涉及社会下层 基本 上与多数人无关 晋代葛洪在5抱朴子 审举6中收 录的一首民谣 对察举制作了尖锐的讽刺 举秀才 不知书 察孝廉 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 将怯如鸡 0 为了克服察举制的流弊 汉顺帝阳嘉元年 公元 132年 实行了 左雄改制0 接着又实行了 阳嘉新 制0 在选拔官员上限制察举年龄 引入考试机制 进 一步明确了人才标准 魏晋南北朝时 察举制度依 然存在 但其地位 作用已经明显下降 察举的中心 环节 已经不再是强调德行 而是渐渐由举荐转移到 考试上来 主要表现在 考试程式的严密化 以文取 人0 原 则 的强 化 以 及 自 由 投 考 制 度 的 萌 芽 等 2 P212 这初步规定了科举制度公平选拔人才的 原则 隋唐时期 科举制度逐步成型 从先为荐选 察举 后为考选 科举 的选举制度的演变 体现了 一种进入社会上层的单一的最大机会公平的发 展 0 3 P39 托克维尔说 公平的逐渐向前发展 既 是人类历史的过去又是人类历史的未来 0 4 P8 科 举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人类社会的这一发展趋 向 那么 表明人类社会发展公平趋向的科举制度是 怎样体现自身的公平性呢 一 考生的应试资格 科举制度自确立起 就确定了自由投考原则 即 士民可以 皆怀牒自列于州县0 5 P225 所谓 牒0 记 载的是应试者的家庭状况 包括籍贯 父祖 年龄 相 貌等 只要其名实相符 德行无缺 一般皆准许报考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自由报考 隋文帝开皇七 14 X 收稿日期 2008 O02 O26 年规定 工商不得入仕 0 6 P16 唐宪宗时规定 州 府所送进士 如迹涉轻狂 兼亏礼教 或曾为官司科 罚 或曾任州府小吏 有一事不合入清流者 虽薄有 词艺 并不得申送 0 7 P56 从科举制度的演变历程 来看 对报考人员的限制逐步减少 科举主要限制的 是被称为官私奴婢 倡优皂隶的 贱民0 但是这部 分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非常小 且他们的身份是 可以改变的 其后代也是可以应举的 可见 科举制 度给绝大多数下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进入社会主流 结构的机会 与察举制和其他选拔人才的制度相比 较 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二 及第标准 一种考试要做到公平 问题的关键在于评判 科举制度对人才的评判标准是 一切以程文为去 留0 即把考试成绩作为及第或落第的客观依据 从 隋唐到明清 这条标准被贯彻得越来越彻底 这一 过程中 人0的主观因素越来越淡化 唐代科举取 士不仅依据试卷来录取 同时还考察应考者平时的 文学作品 参考其实际水平和社会声望 并且允许人 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 当时称为 公荐0和 通榜0 实行 通榜0和 公荐0 的人才选拔制度 虽 然能够结合考生的才学声望而选拔人才 但毕竟为 营私舞弊提供了便利条件 无法长期做到及第的公 平 到了宋代 为了能够使报考 考试 评卷 录取各 个环节更为公正客观 不仅封杀了 公荐0和 通榜0 而且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如建立殿试制度 创立了誊录法和双重定等第法等 以保证做到 一切 以程文为去留0 清朝科举对人为干扰的防范更为 严厉 其种种防弊之法相当严苛 以致到了束缚考官 和考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地步 而这一切 都是为 了一种形式的客观公平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科举制度的确体现了公 平原则 正是由于科举制度的公平性以及其公平竞 争的精神 使得社会下层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社 会的上层 而上层的世族子弟也会由于家产的分割 本人的无能或王朝的更迭而沦为平民 这种上下交 替的变动 使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 结构 也使得科举制度本身得以历经千年而不衰 当然 科举制度这种公平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公平 也 就是说科举关注的是考试是否同等地向所有的人开 放 以及对所有人是否采取同一个标准 并努力排除 实行过程中其他因素 如权势 金钱 名望等 的干 扰 二 科举制度对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启示 科举制度虽然存在着两难困境 但它对考生资 格 及第标准等比较公平的规定 对现在我国公务员 录用考试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一 理念启示 扩大公务员选拔录用视野 竞争 是指遵循优胜劣汰法则 各种事物为争取 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积极反映 8 P63 公务员录用 考试是一种竞争形式 但公务员选拔录用考试不同 于科举制度 要做到公平 必须创新理念 第一 保障社会成员参与竞争的同等权利 公 务员选拔录用时不能因为种族 性别 出身 职业 财 产等方面的差别而排斥其中的一部分成员 不让其 参与竞争 只有当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权参与时 其竞争才有公平的可能 在我国实现公平竞争的一 个障碍是公民身份对竞争的限制 如目前所存在的 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 干部与工人 编制内人员与编 制外人员的差别 因此 必须改变这种状况 废除身 份制和地域制 以便选拔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公务 员队伍 第二 竞争规则必须具有公正性 只有规则公 正 才有可能实现公平竞争 如果规则不公正 就没 有公平可言 只有当所有人在规则面前都平等时 当竞争的胜负主要不取决于出身 民族 肤色 信仰 性别 而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才干和努力程度时 人 们才会认为竞争是公正的 才会认可这样的竞争结 果 二 方法启示 建立规范专业的考试录用制度 与科举制度的考试方法不同 根据5国家公务员 录用暂行规定6 我国公务员的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 面试的方法 笔试合格者参加面试 为了真正有效 发挥考试在选拔国家公务员方面的重要作用 必须 使考试的方法尽可能规范化 第一 采用现代化的结构性考试方法 公务员 录用考试的目的是要选拔出合格的公务员 因而这 种考试与科举制度的 一切以程文为去留0的录取标 准不同 公务员考试应根据公务员工作的特点采用 结构性考试方法 其结构由笔试 面试 心理测试 考 核等构成 不同部分在总成绩中的比率 根据不同 的职责 尤其是不同的职位要求 来确定 但我国公 务员考试录用尚处于初创时期 应特别重视笔试部 分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以强化考试的客观性和规范 性 第二 建立公务员录用考试试题库 基于对目 15 前一些地方政府组织考试的试卷分析 各级地方政 府组织的公务员录用考试试卷专业性 规范性都有 待进一步提高 作为公务员考试录用主管单位的人 事部门应建立公务员考试试题库 特别是专业科目 试题库 可以按照统筹规划 分头开发 成果共享 有偿使用的原则组织有条件的省 市 共建专业科目 考试题库和面试试题库 三 管理启示 实行分类分级考试制度 科举取士的等级分为乡试 会试和殿试 不同的 生员参加不同等级的考试 但是录取的生员只是获 得了一种资格 而不是一个职位 公务员录用考试 根据职位来招考 这是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重要特点 也是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 录用的依据 目前我 国的公务员考试并没有和管理上的职位分类法相挂 钩 不论学历 年龄 基本上是整齐划一的考试内容 千人一卷0 忽视了个人的学术背景和专业优势 根据职位分类法逐步实现科学的分类分级考试 是公务员考录制度走向科学化的重要趋势 可以通 过分类考试 针对不同的岗位提出不同的学历要求 将学历与职类相挂钩 一般来说 录取的行政级公 务员是重要职位干部的培养对象 执行级公务员则 担任一般职务 录取后为中坚干部阶层 而事务级别 公务员则承担辅助性工作 这种结构设计考虑了岗 位的特点和要求 可尽量避免人才浪费 充分发挥所 学所长 参考文献 1 约翰 罗尔斯 正义论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2 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史论续编 M 北京 三联书店 1989 3 何怀宏 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M 北京 三联书店 1998 4 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 上卷 M 北京 商务印书 馆 1988 5 欧阳修 新唐书 M 上海 中华书局 1977 6 魏征 隋书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7 董诰 全唐文 M 上海 中华书局 1977 8 黄强 领导科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责任编校 袁宝菊 Implications from the Impartial Principle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to the Employment of Government Functionaries WANG He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talent selection systems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for several thousands of years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embodied the impartial morality to some extent Its developmental process inflected some regular patterns of the examinations in general namely the increasing objectivity and systemization of the examina tions It is a vital goal for every examination system to select those talentswho have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but the dilemma remained in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was whether to select those who had the ability or to select those who had political integrity For fair s sake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selected of ficials on the basis of literary talent The examin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aries as the major talentO selection system in China must focus on fairness and impartiality stick to the impartial princi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在线教学优缺点分析报告
- 跨部门药品库存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 合同管理培训课件
- 墙面装饰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方案
- 合同的法律效力课件
- 智能化土方开挖施工管理实践
-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指导手册
- 幼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案设计
- 模电同相比例运算原理
- 小学数学应用题技能训练方案
- 双向拉伸薄膜工厂设计标准
- 临床预防与健康教育
- 蔬菜园艺培训
- 2025年水力发电运行值班员(技师)考试题(附答案)
- 博士后申请书范文
- DBJ41T 190-2018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应用技术规程
- 在编警察签署合同范例
- 高中数学学法指导讲座
- 《中国歼击机大全》课件
- (三级)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
- GB 19053-2024殡仪场所致病菌安全限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