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16 3473 3480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 3864 j issn 0578 1752 2010 16 026 收稿日期 2010 03 04 接受日期 2010 07 02 基金项目 国家 863 计划项目 2007AA100406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 BE2008315 南京农业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KJ08029 江苏省农机局基金项目 gxz09012 作者简介 李毅念 讲师 Tel 025 58606570 E mail liyinian 通信作者丁为民 教授 Tel 025 58606502 E mail wmding 稻谷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差异性分析 李毅念 丁为民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江苏省高等学校智能化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31 摘要 目的 从微观角度对糙米腹部 背部的结构差异性进行研究 从宏观角度对糙米的三点弯曲破碎力 学性能进行研究 以建立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相关关系 为稻谷籽粒裂纹起始于腹部建立理论依据 方法 对两个品种糙米横截面的腹部 背部在淀粉粒和细胞层次以及糊粉层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采用三点弯曲 法测试糙米的破碎力学性能 结果 糙米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在淀粉粒 细胞层次以及糊粉层均存在差异 籽粒 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的差异对其腹部 背部的结构强度产生影响 使籽粒腹部的结构强度小于背部 与力学测试 性能一致 并且腹部 背部微观断裂形式亦存在差异 结论 稻谷籽粒在解吸和吸湿条件下裂纹起始于腹部与其 腹部结构强度小于背部有关 关键词 稻谷 腹部 背部 微观结构 力学特性 裂纹 Analysis on Microstructure Difference of Ventral and Dorsal Side of Rice Grain LI Yi nian DING Wei min School of Engineering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for Agriculture of Jiangsu Province College Nanjing 210031 Abstract Objective Microstructure difference of rice between ventral side and dorsal side was researched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difference with three point breaking force between ventral side and dorsal side were also researched Correlation between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microstructure of rice was established thus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rice fissure appearance from dorsal side of rice grain Method Ventral and dorsal side of two rice varieties at starch granule cell and aleurone stratum level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rice was tested by three point breaking force Result The microstructure of rice on ventral and dorsal side is different at starch granule cell and aleuronestratum levels Microstructure difference of rice on ventral and dorsal side affects structure strength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ice between ventral and dorsal side And the structure strength in ventral side is lower than that in dorsal side These accord with mechanical property Fracture form in microstructure is also different on ventral and dorsal side Conclusion Rice fissure that started from the ventral side is related with structure strength of ventral side will be lower than that of dorsal side under desorption and absorption condition Key words rice ventral side dorsal side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fissure 0 引言 研究意义 稻谷籽粒裂纹 爆腰 是稻谷产生 碎米损失 发霉和食用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而稻谷 籽粒裂纹一般起始于籽粒的腹部 后向背部扩展 使 其形成横向裂纹易于断裂破碎 由此可以推测 稻谷 裂纹产生方式与其结构强度有关 而籽粒结构强度是 其微观结构的外在表现 因此从微观角度探讨裂纹起 始于腹部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前人研究进展 目 前利用扫描电镜对稻谷籽粒裂纹进行研究 都是在易 产生裂纹或断裂的方向 垂直于籽粒长轴的横截面 把籽粒人工折断或切断 通过观察其横截面分析籽粒 裂纹产生和扩展的痕迹 1 4 国内外研究者已经证实 糙米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性 酿酒籼糯 3474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43 卷 米胚乳腹部和背部淀粉粒的形状和排列存在差异 背 部淀粉粒多为单粒 多数呈多面体形 结构紧密 腹 部淀粉粒大多数为椭球形或圆球形 排列疏松 因此 糯米胚乳淀粉粒的发育背部优于腹部 5 同时汤圣祥 等 6 研究认为 早籼稻胚乳背部淀粉体的发育和排列 结构亦优于腹部和中部 稻米蒸煮后籽粒背部 中部 和腹部的淀粉粒糊化程度依次降低 7 低垩白品种稻 谷背部淀粉粒排列状态 致密程度等均优于高垩白稻 谷品种 8 不同干燥方式对籽粒内部的微观结构具有 影响 即热风干燥处理的稻谷籽粒中的微裂纹比阴干 处理的稻谷籽粒中的微裂纹粗大 4 同样不同干燥时 间的稻谷籽粒内部淀粉粒和细胞断裂形式亦存在差 异 1 本研究切入点 虽然已经从微观角度证实稻 谷籽粒的腹部 背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然而有 关力学分析仍然把稻谷籽粒作为内部结构均匀一致的 进行研究 如 Jia 等 9 10 的有限元法分析 Kamst 等 11 12 的力学分析等 因此不能得到裂纹起始于腹部的机理 有必要从糙米腹部 背部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差异 性相关关系的角度 研究裂纹起始于腹部机理 拟 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糙米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差异 性与其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相关性 以确定籽粒裂纹 起始于腹部与其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差异性之间的相 关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宁粳 3 号和武育粳 为晚季粳稻 此 两品种稻谷均为 2008 年产自江苏省盐城市上海市海 丰农场 收获时间为 2008 年 10 月份 收获后在自然 环境条件下晾晒 在低温环境下贮藏 5 个月 然后再 进行试验 稻谷籽粒水分含量的测试方法采用 ASAE Standards 方法 13 1 2 试验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 Hitachi S 3000N 日本产 对 糙米微观结构进行观察时 每种糙米分别选用有腹白 心白和无垩白 3 种籽粒 人工折断糙米后 在断面处 喷金 对籽粒腹部和背部分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观 察的尺度分别为细胞层次 淀粉粒层次 同时也对糙 米腹部 背部的表层结构的糊粉层也进行观察 抗弯折断力学性能试验采用三点弯曲测试方 法 14 为了使糙米在宽度方向 即腹部 背部方向 固定进行三点弯曲破碎力测试 设计了特定的试验装 置 在宽 3 4 mm 的槽两端加工出三角形的型槽 便 于糙米腹部或背部作为承压面进行测试 试验装置结 构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采用质构仪对籽粒的力学性能 进行测试 质构仪型号是 TMS PRO 美国 FTC 公司 设定测试速度为 30 mm min 1 试验前首先剥去稻谷籽 粒外部的稻壳 对糙米颗粒的力学性能进行三点弯曲 性能试验 分别以每个品种糙米的腹部 背部作为承 压面 进行三点弯曲破碎力学性能测试的籽粒数量各 为 200 粒以上 通过分析求出腹部 背部破碎力的平 均值 变形均值 弯曲破碎强度 弹性模量和断裂能 等 具体力学性能相关参数的计算见文献 15 图 1 糙米三点弯曲破碎力测试试验装置 Fig 1 Experimental test device for a brown rice under three point bending 2 结果 2 1 宁粳 3 号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差异性 2 1 1 细胞层次 宁粳 3 号糙米腹部 背部细胞间界 面和细胞的断裂具有明显差别 图 2 背部断裂面 以细胞断裂的淀粉粒间界面为主 而腹部断裂以细胞 间界面较多 并且腹白 心白和透明 3 种类型籽粒都 具有类似的断裂特征 Zhang 等 1 在假设细胞间的结 合力大于细胞内部淀粉粒间结合力的前提下 研究证 明不同干燥时间后糙米自然裂纹断面的微观结构存在 差异 在干燥初始阶段 内部水分较均匀 断裂面以 淀粉粒界面为主 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 内部水分向 外部的迁移 细胞内部水分较均匀 而细胞间的水分 差异性增大 因此随着水分梯度的增大 水分分布不 均匀造成的应力逐渐增大 从而易于从细胞间界面产 生裂纹 使其分离 断裂面是糙米在外力作用下内部结合力最弱的地 方 腹部的断裂面以细胞间界面断裂为主 而背部断 3 4mm 籽粒 Brown rice 支承座 Supporting strand 压头 Pressure head 宽 Width 1 2 mm 长度 Length 10 mm 作用力 Force 2 mm 16 期 李毅念等 稻谷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差异性分析 3475 图 2 宁粳 3 号糙米腹部 背部细胞层次微观结构 Fig 2 Microstructure of Ningjing 3 rice on ventral and dorsal side at cell level 裂以细胞断裂形成淀粉粒间界面的断裂形式 因此腹 部细胞间结合力最小 背部淀粉粒间界面结合力最小 由于稻谷籽粒在成熟过程中内部物质填充率腹部小于 背部 因此背部细胞内部的淀粉粒排列紧密 从而细 胞之间的排列也密实 而腹部在淀粉粒和细胞层次排 列相对疏松 5 6 因此背部细胞之间和淀粉粒之间的结 合力均可能大于腹部 当籽粒在成熟或干燥过程中内 部水分下降到一定程度 腹部细胞之间收缩程度大于 背部细胞收缩程度 从而导致腹部细胞之间的结合力 远小于背部 与此同时腹部细胞内部物质淀粉粒组成 和排列都比较均匀 其失水后细胞整体收缩较大 而 细胞内部淀粉粒收缩性较小 致使腹部细胞之间的结 合强度小于淀粉粒间的结合强度 而淀粉粒之间的结 合强度仍然较大 腹部以细胞间界面断裂为主 背部 由于细胞内部填充率较大 失水过程中细胞和淀粉 粒收缩相对较均匀 细胞和淀粉粒层次的结构强度都 大于腹部 总体来说细胞之间的结合力大于细胞内部 淀粉粒间的结合力 从而背部以淀粉粒间界面断裂为 主 2 1 2 淀粉层次 宁粳 3 号糙米腹部 背部在淀粉层 次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图 3 淀粉粒的大小存在 较大差异 腹部的淀粉粒直径大于背部的淀粉粒 从 这一点也可以推测 背部淀粉粒的分布排列比腹部淀 粉粒的排列致密 背部在成熟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营 养物质 淀粉粒发育充分 淀粉粒在成熟过程中受到 其它淀粉粒的相互挤压 不能充分地扩展其体积 从 而使淀粉粒的尺寸较小且呈多面体 而腹部淀粉粒却 与此相反 由于内部物质填充率较低 淀粉粒间存在 间隙 淀粉粒形状较光滑 近球形 由此可推测 腹 部的淀粉粒之间的结合力小于背部的淀粉粒之间的结 合力 腹白 心白和透明 3 种类型糙米腹部 背部都 具有相似的淀粉粒大小特征 在淀粉粒层次籽粒裂纹起始于腹部的原因是什么 呢 一方面腹部淀粉粒的体积较大 表面积大 表面 系数较小 因此颗粒之间的吸引力较小 而背部淀粉 粒的体积较小 表面积小 表面系数较大 从而颗粒 之间的吸引力较大 使背部组织结构强度增大 另一 方面细胞内部的淀粉粒结构类似混凝土结构中的水 泥 沙子和石子 淀粉粒类似混凝土结构中的石子 淀粉粒之黏结物质蛋白质类似混凝土中的水泥和沙子 3476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43 卷 背部 透明 Dorsal side transparency 腹部 透明 Ventral side transparency 图 3 宁粳 3 号糙米腹部 背部淀粉粒层次微观结构 Fig 3 Microstructure of Ningjing 3 rice on ventral and dorsal side at starch granule level 混凝土中的骨料石子的尺寸越大 其在同样条件下混 凝土的强度越小 16 因此可以推测 糙米内部淀粉粒 越小 其结构强度越大 意味着糙米内部在淀粉粒层 次腹部结构强度小于背部结构强度 这是糙米裂纹首 先起始于腹部的原因之一 2 1 3 籽粒表皮结构特性 宁粳 3 号糙米腹部 背部 表皮糊粉层微观结构的差异性见图 4 籽粒背部皮层 微观结构一般为单层糊粉层细胞 而腹部为多层糊粉 层细胞组成 因此糊粉层的多少可能对稻谷籽粒在吸 湿和解吸过程中的水分运移产生一定的影响 可初步 推测 背部糊粉层数量较少 水分从内部向外部运移 的解吸或从外部向内部运移的吸湿过程中 水分运移 速度较快 在单位时间内将运移较大量的水分 而腹 部由于糊粉层层数多 较厚 水分较难运移 使腹部 保持较高或较低水分含量 有阻止水分通过腹部皮层 的作用 假如籽粒在水分含量较高情况下进行干燥 由于腹部 背部皮层水分运移速度存在差异 腹部水 分运移速度较低 背部水分运移较高 致使在籽粒内 部产生水分梯度 而水分最大的中心处于籽粒中心与 腹部之间某个位置 整体来说腹部水分含量大于背部 可能在背部和腹部表面都产生拉应力 由于腹部到水 分最大的中心距离短 内部产生的水分梯度应力较大 致使腹部较易产生应力裂纹 假如籽粒在水分含量较 低情况下从外界吸收水分 同样由于腹部 背部皮层 水分运移存在差异 在籽粒内部产生水分梯度 籽粒 中水分含量最小的地方位于籽粒中心与腹部之间某个 位置 在籽粒腹部 背部表面产生压应力 在水分含 量最小的部位受到拉应力的情况下 由于水分最小中 背部 心白 Dorsal side core white 腹部 心白 Ventral side core white 图 4 宁粳 3 号糙米腹部 背部糊粉层微观结构 Fig 4 Microstructure of Ningjing 3 rice on ventral and dorsal side at aleurone stratum level 小直径淀粉粒 Starch granules with minor diameter 大直径淀粉粒 Starch granules with major diameter 单层表皮 Single aleurone stratum 多层表皮 Multi aleurone stratum 16 期 李毅念等 稻谷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差异性分析 3477 心到腹部的距离短 水分梯度大 产生的拉应力大于 背部产生的拉应力 与此同时腹部的组织强度小于背 部 因此籽粒首先从近腹部产生裂纹 然后向腹部表 层扩展 直至断裂 这也是糙米裂纹起始于腹部的又 一原因 2 2 武育粳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差异性 2 2 1 细胞层次 武育粳稻腹白 心白和透明 3 种类 型糙米腹部 背部细胞间界面与细胞断裂的淀粉粒间 界面分离形式都比较明显 图 5 以透明籽粒为例 说明 这就意味着籽粒腹部 背部结构强度比较一致 这可能与糙米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差异性较小有关 稻谷籽粒在成熟和收获后处理过程中 细胞内部水分 散失 促进细胞壁收缩 降低了细胞界面间的结合强 度 在折断后断面表现出细胞间和淀粉粒间界面断裂 形式都较明显 与 Zhang 等 1 对稻谷籽粒在干燥后期 内部微观结构观察所得的结果类似 背部 透明 Dorsal side transparency 腹部 透明 Ventral side transparency 图 5 武育粳糙米腹部 背部细胞层次微观结构 Fig 5 Microstructure of Wuyujing rice on ventral and dorsal side at cell level 2 2 2 淀粉层次 武育粳稻 3 种类型籽粒的腹部 背 部淀粉粒大小和排列紧密程度也存在差异 图 6 总体来说 腹部淀粉粒尺寸大于背部 相对于背部 腹部淀粉粒排列疏松 如上所述 在淀粉粒层次 腹 部结构强度小于背部 2 2 3 籽粒表皮结构特性 武育粳稻籽粒腹部 背部 表层糊粉层的结构见图 7 其结构与宁粳 3 号稻类似 2 3 稻谷力学性能与其微观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分 析 稻谷籽粒力学试验前 宁粳 3 号 武育粳的水分 背部 心白 Dorsal side core white 腹部 心白 Ventral side core white 图 6 武育粳糙米腹部 背部淀粉粒层次微观结构 Fig 6 Microstructure of Wuyujing rice on ventral and dorsal side at starch granule level 小直径淀粉粒 Starch granules with minor 大直径淀粉粒 Starch granules with major di 细胞间断裂面 Cell wall interfaces 淀粉粒间断裂面 Interfaces between starch 细胞间断裂面 Cell wall interfaces 淀粉粒间断裂面 Interfaces between starch 3478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43 卷 背部 腹白 Dorsal side abdominal white 腹部 腹白 Ventral side abdominal white 图 7 武育粳糙米腹部 背部糊粉层微观结构 Fig 7 Microstructure of Wuyujing rice on ventral and dorsal side at aleurone stratum level 含量分别为 19 47 和 17 07 宁粳 3 号和武育粳两 个品种糙米之间腹部 背部横截面在细胞层次断裂形 式存在较大差异 其力学特性亦存在差异 宁粳 3 号 糙米腹部 背部之间的三点弯曲破碎力差异较大 表 其差值为 0 96 N 其腹部 背部断裂形式为 腹部以 细胞间界面断裂为主 背部以淀粉粒间界面断裂为主 而武育粳糙米的腹部 背部之间的三点弯曲破碎力差 异性较小 表 其差值为 0 25 N 其腹部 背部断 裂形式为两种断裂形式程度都较大 由此可推测 糙 米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断裂形式与其内部结构强度存 在相关关系 即糙米的腹部 背部三点弯曲作用力差 异是其内部微观结构的外在表现 宁粳 3 号腹部作为承压面 背部为下部拉伸变形 面 压头从接触籽粒到断裂变形的均值为 0 23 mm 而背部作为承压面 腹部为下部拉伸变形面 变形均 值为 0 38 mm 说明腹部为下部拉伸变形面时 刚度 较小 弹性模量较小 挠度较大 由此推测 腹部 质地较软 拉伸性能较好 而背部与此相反 与微观 结构揭示腹部质地相对背部质地较软一致 武育粳稻 腹部 背部变形均值差异较宁粳 3 号小 与其微观结 构变化结果一致 腹部在籽粒成熟过程中由于填充率 较低 淀粉粒体积较大 细胞和淀粉粒之间结合力较 小 相对于背部质地较软 弯曲破碎强度是根据弯曲破碎力直接计算出来 的 其意义与弯曲破碎力相同 弹性模量说明材料单 位变形量所能承受力的大小 此为计算值 此值为籽 粒破碎力和弯曲变形量两个值综合作用的结果 腹部 为承压面时 背部为下部受拉伸应力部分 其弹性模 量明显大于背部为承压面时腹部为下部受拉伸应力部 分的弹性模量 说明腹部作为承压面时能够承受的载 荷的能力大于背部作为承压面情况 断裂能是反映使 籽粒破碎单位面积所需的能量大小 破碎力 变形 曲线包围的面积为整个籽粒断裂所需的能量 即 Fd 值为断裂能 腹部为承压面时破碎力较大 但变形值 较小 而背部为承压面时与此相反 腹部为承压面的 破碎力 变形曲线变化率大于背部为承压面的破碎 力 变形曲线 计算结果表明 断裂能值背部承压 面时大于腹部为承压面时的值 变形量对断裂能值影 响作用较大 籽粒在断裂过程中变形量越大 在其内 部储存的能量越大 籽粒断裂能越大 籽粒破碎所需 要的能量越大 在加工过程中越不易破碎 背部为承 压面时腹部受到拉伸力作用变形较大 储存较多破碎 能量 而腹部为承压面时与此相反 宁粳 3 号籽粒腹 部 背部弯曲破碎强度 弹性模量和断裂能等亦表现 出差异性较大 而武育粳籽粒这些力学性能指标差异 性较小 这与籽粒微观结构断裂形式特性变化一致 糙米腹部 背部在淀粉粒层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淀粉粒大小之间的区别 淀粉粒的大小可能对其强度 有影响 颗粒直径越大其强度越小 因此腹部在淀粉 粒层次的强度小于背部 武育粳稻腹部 背部淀粉粒 尺寸之间的差异较宁粳 3 号稻小 这也是宁粳 3 号稻 腹部 背部力学强度差异较大的原因之一 通过对糙米内部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在淀粉粒和 细胞层次的分析 证明了糙米腹部的结构强度小于背 部 同时从糙米三点弯曲折断力学特性三点弯曲破碎 力 弯曲破碎强度 弹性模量和断裂能等也说明糙米 单层表皮 Single aleurone stratum 多层表皮 Multi aleurone stratum 16 期 李毅念等 稻谷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差异性分析 3479 表 糙米三点弯曲破碎力学性能 17 Tab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brown rice under three point bending 水稻品种 Variety of rice 承压面 Bearing area 三点弯曲 破碎力 F N 破碎力 差值 F N 籽粒 厚度 D mm 籽粒 宽度 B mm 变形 均值 mm 变形 差值 mm 弯曲破 碎强度 MPa 弯曲破碎 强度差值 MPa 弹性 模量 E MPa 弹性模 量差值 E MPa 断裂能 G J m 2 断裂能 差值 G J m 2 腹部 Ventral side 25 61 6 9 0 23 12 24 35 22 602 82宁粳 3 号 Ningjing 3 背部 Dorsal side 24 65 6 79 0 96 2 14 0 092 91 0 12 0 38 0 15 11 79 0 45 20 52 14 70 958 77 355 95 腹部 Ventral side 25 39 7 02 0 23 10 40 28 22 542 59武育粳 Wuyujing 背部 Dorsal side 25 14 5 76 0 25 2 22 0 103 09 0 11 0 27 0 04 10 30 0 10 23 08 5 14 630 68 88 09 腹部的结构强度小于背部 而籽粒腹部结构强度较小 可能就是其在解吸和吸湿条件下裂纹起始于腹部并且 向背部扩展的真正原因 17 3 讨论 3 1 糙米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断裂形式差异 虽然研究已经证明糙米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在细 胞和淀粉粒层次存在差异 但通过本研究建立了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断裂形式与其腹部 背部结构强度存在 一定的相关关系 至于籽粒腹部 背部断裂形式与其 细胞在纵向排列情况存在何种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3 2 糙米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差异性与其结构强度的 关系 糙米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在细胞层次 淀粉粒层 次以及糊粉层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产生 的根本原因是淀粉在开花后内部物质的填充率存在较 大差异造成的 从而使腹部 背部淀粉的特性存在一 定差异 背部淀粉填充率大于腹部 在背部细胞中产 生大量淀粉粒 在淀粉成长过程中受到其它淀粉粒限 制 其颗粒较小 颗粒之间结合紧密 结合力增强 而腹部相对填充率较低 与背部相比其淀粉粒较大 颗粒间结合力较弱 与此同时 这种糙米腹部 背部 力学性能存在差异是由于腹部 背部淀粉粒特性和细 胞间的结合力存在差异而产生影响的综合作用结果 3 3 糙米裂纹起始于腹部与其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的 关系 在吸湿和解吸条件下 糙米裂纹均起始于腹部 一方面由于籽粒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在细胞和淀粉粒 的差异性致使籽粒腹部结构强度小于背部 另一方面 腹部糊粉层的多层结构和背部糊粉层的单层结构对水 分在籽粒内部和外部间进行交换过程中产生影响 腹 部水分梯度应力大于背部 糙米微观结构的定量化分 析仍然具有很大难度 因此关于糙米腹部 背部微观结 构与其宏观力学特性的定量相关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糙米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在细胞 淀粉粒和表皮 层次之间都存在差异 籽粒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的差 异性对其结构强度产生影响 使其腹部的结构强度小 于背部 籽粒裂纹起始于腹部的直接原因是糙米腹部 结构强度小于背部结构强度有关 而间接原因是与其 腹部 背部微观结构存在差异性有关 References 1 Zhang Q Yang W Howard L Earp C F Tracing fissure information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haracterization of naturally fissured surface of rice kernels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2003 46 6 1583 1588 2 Jennifer M C D Les C Studies of the fracture surface of rice grains using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04 84 707 713 3 李 栋 毛志怀 稻谷自然晾晒后显微结构分析研究 农业工程学 报 2003 19 2 156 159 Li D Mao Z H Microscopic structure of rough rice after sun dry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3 19 2 156 159 in Chinese 4 刘友明 谭 军 赵思明 张家年 干燥对稻谷籽粒微观结构的影 响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04 19 4 5 8 Liu Y M Tan J Zhao S M Zhang J N Effect of drying on microscopic structure of rice kernels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 2004 19 4 5 8 in Chinese 5 张云康 李尧生 王永昭 胡晨康 汤圣祥 酿酒籼糯米胚乳淀粉 粒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物学报 1997 23 2 237 239 Zhang Y K Li Y S Wang Y Z Hu C K Tang S X Observation on the starch granules in endosperm of waxy Indica rices for wine making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eoscope Acta Agronomica Sinica 1997 23 2 237 239 in Chinese 6 汤圣祥 江云珠 李双盛 余汉勇 张云康 早籼胚乳淀粉体的扫 描电镜观察 作物学报 1999 25 2 269 271 3480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43 卷 Tang S X Jiang Y Z Li S S Yu H Y Zhang Y K Observation on the amyloplasts in endosperm of early Indica rice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cta Agronomica Sinica 1999 25 2 269 271 in Chinese 7 杨泽敏 王维金 蓝盛银 徐珍秀 钟方旭 王 萌 稻米三种淀 粉成分的分离及其蒸煮前后的结构差异 电子显微镜学报 2003 23 3 286 291 Yang Z M Wang W J Lan S Y Xu Z X Zhong F X Wang M Separation of three types of starch fractions in rice and the microstructures of endosperms before and after gelatiniz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Electron Microscopy Society 2003 23 3 286 291 in Chinese 8 杨 福 宋 惠 崔喜艳 高 玮 不同垩白度粳稻胚乳淀粉体发 育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物学报 2004 34 4 406 408 Yang F Song H Cui X Y Gao W Observation on amyloplast development in endosperm of different chalkiness Japonica rice with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04 34 4 406 408 in Chinese 9 Jia C C Yang W Siebenmorgen T J Cnossen A G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imulation software for single kernel drying tempering and stress analysis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2002 45 5 1485 1492 10 Jia C C Yang W Siebenmorgen T J Bautista R C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报废统计管理办法
- 东莞机械换人管理办法
- 落实专项债务管理办法
- 管理办法与标准区别
- 社区矫正法管理办法
- esd防静电管理办法
- 自动堆垛机管理办法
- 一事一议工程管理办法
- 要实施自动化管理办法
- 脱钩后资产管理办法
- 2025年AI应用AI Agent架构新范式报告
- (新教材)2025年秋期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 第四代住宅白皮书-HZS
- 有限空间监理实施细则
- 基础有机化学:第2章 饱和烃
- 五年级英语阅读理解(20篇)
- 台州方言百余年来的语音变化阮咏梅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竞赛考试
- T∕CPSS 1007-2021 公用交流电网稳态电能质量综合指标评估方法
- 风电项目升压站土建工程安全文明二次策划施工技术措施
- 小学美术课件-第4课诱人的水果-广西版(26张PPT)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