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2015湖南怀化二模34)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解析】题目中的“理想”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现实”是指苏联(俄)落后的经济状态。战时共产主义实行余粮征集制,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取消商品贸易,属于追随理想的实验;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属于面对现实的实验;斯大林执政后,放弃了新经济政策,重新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属于回归理想的实验,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 “斯大林模式”1(2015湖南株洲一模23)苏联在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 b迅速发展农业生产c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 d加强对城乡的统治【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限制农民自由流动只是表面现象,不能解释与发展重工业关系,故a项错误;苏联重点发展重工业而非农业,故b项错误;苏联实施居民管理制度主要为了保证重工业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主要加强对农村的统治,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湖南岳阳二模3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列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c二战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d7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干预 【考点】“斯大林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制度 【解析】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与材料内容相反,是苏联习西方,故a项错误;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材料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是指斯大林时期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为罗斯福新政所借鉴,有助于缓和经济危机,二战后西方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故c项正确;7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干预不是效仿苏联经济建设模式,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湖南怀化二模34)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解析】题目中的“理想”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现实”是指苏联(俄)落后的经济状态。战时共产主义实行余粮征集制,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取消商品贸易,属于追随理想的实验;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属于面对现实的实验;斯大林执政后,放弃了新经济政策,重新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属于回归理想的实验,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2015湖南常德一模33)1952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 数提高了1569倍。这说明赫鲁晓夫()a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 b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c使自己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 d收购太多将影响农民积极性【考点】赫鲁晓夫改革农业改革 【解析】材料中苏联农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是这一时期的农业改革政策的直接结果,1953年到1964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的上台执政,赫鲁晓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在这些政策影响下农产品价格提高,故a项正确;农产品价格提高,说明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并不能说明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已经改变,故b项错误;在赫鲁晓夫的改革下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整体上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不能说他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故c项错误;材料只说到了农产品价格的提高,没有谈到收购数量增加,故d项错误。【答案】a2(2015湖南衡阳三模34)勃列日涅夫指出: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根除华而不实和喧嚷的表现”。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a把农业作为改革重点 b意识到现有体制的不足c政治倾向发生了转变 d基本放弃旧的经济体制【考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解析】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侧重点在工业,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可知计划体制的弊端,故b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时期依然是社会主义,所以政治倾向并未发生转变,故c项错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依然没有打破斯大林体制,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湖南怀化一模34)图一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以下各项解读与图表无关的是()a僵化经济模式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b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影响美国经济增速c经济政策不同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d经济全球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考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20世纪6080年代苏联历经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苏联经济一路下滑,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苏争霸中双方进行军备竞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军费开支巨大,导致美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投入减少,影响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苏联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丧失了活力,苏联经济一路下滑,而美国在70年代经济危机发生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只反映了美苏经济发展情况,并没有反映全球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经济全球化,更加没有涉及到政治格局的变化,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2015湖南岳阳二模34)1946年 2 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发给华盛顿一封“八千字电报”,认为苏联在最大限度地发展武装力量,并以此不断扩张“势力范围”。对此,美国应当联合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一起对付苏联。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战后苏联积极扩充势力范围b电文主张对苏实行“遏制战略”c美苏“冷战”促使世界分裂 d美苏开始进入“冷战时期”【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乔治凯南电报认为战后苏联积极扩充势力范围,但不是它强调的重点,故a项错误;这封电报的重点是强调“联合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一起对付苏联”,对苏实行“遏制战略”,故b项正确;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开始,1946年此时世界还未分裂,故c项错误;1946年 2 月,美苏还未进入“冷战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湖南岳阳一模23)1970年3月20日,美国在国家安全决定第48号备忘录中正式宣布从韩国撤走一个师即缩减2万人的决定,并通知韩国方面。作为补偿,9月2日尼克松批准在五年内向韩国提供1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帮助韩国军队实现现代化。这反映出()a美国调整了在亚洲的战略 b美国放弃了全球称霸战略c美国用军援取代在韩驻军 d美国将战略重心重新转向欧洲【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国调整在亚洲的战略 【解析】缩减材料可得“1970年”,“美国”“从韩国撤走一个师”“批准”对韩国的“军事援助”,“帮助韩国军队实现现代化”这体现了美国对韩国由原来的驻军为主转为经济援助与军事扶植为主,调整了在亚洲的战略,故a项正确;美国并未放弃全球称霸战略,故b项错误;“取代”二字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美国将战略重心重新转向欧洲,故d项错误。【答案】a3(2015湖南怀化一模34)图一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以下各项解读与图表无关的是()a僵化经济模式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b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影响美国经济增速c经济政策不同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d经济全球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考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20世纪6080年代苏联历经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苏联经济一路下滑,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苏争霸中双方进行军备竞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军费开支巨大,导致美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投入减少,影响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苏联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丧失了活力,苏联经济一路下滑,而美国在70年代经济危机发生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只反映了美苏经济发展情况,并没有反映全球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经济全球化,更加没有涉及到政治格局的变化,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4(2015湖南郴州二模40)(25分)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概况;(4分)并结合史实评述19世纪后世界贸易发展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之间的关系。(要求:有观点,有史实并言之成理)(8分)【考点】(3)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3)第一小问,要注意结合四份图表,全面地概括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概况,可分为新航路开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二战后三个阶段;第二小问一定要做到史论结合,既要摆出具体的史实来说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影响世界贸易,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二战后的美苏、两极瓦解后的多极化等,又要把观点和评论蕴含到史实的表述之中。【答案】(3)概况: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主宰世界贸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战后,建立起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等,逐步减少贸易壁垒,推动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世界贸易额不断增长。(4分,答出2点即可,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评述: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着世界贸易的发展。(2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和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促使全球贸易两极分化,美国占据绝对支配地位;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迅速发展,使世界贸易发展趋向平稳和多元化。(6分,结合史实言之成理即可)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2015湖南永州三模35)1946年1月1日,美国占领军敦促昭和天皇发表人间宣言,否定了天皇在现世的神圣地位;1947年5月3日,由美国主导的日本国宪法正式生效施行,规定天皇仅作为日本国民的精神象征存在,并明确表示主权在民。上述举措()a结束了日本议会君主立宪制b为审判战犯奠定了法律基础c根除了日本的军国主义残余d体现了政教分离的宪政原则【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日本崛起(美国对日本的民主改革) 【解析】美国对日本进行民主改革,日本国宪法确立了日本议会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上述法律文件与审判日本战犯无关,故b项错误;日本的军国主义残余至今仍然存在,故c项错误;日本国宪法规定天皇仅作为日本国民的精神象征存在,主权在民,体现了政教分离的宪政原则,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湖南常德一模34)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于1971年7月提出,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这五大力量将决定世界在本世纪最后三分之一时间里的前途。”尼克松这一讲话的主要意图是()a改善中美关系,美中联合抵制苏联的扩张b承认多极世界的现实 c维持“全球均势”,保持美国的全球地位d为访华制造和缓氛围【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到“抵制苏联的扩张”,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这五大力量将决定世界在本世纪最后三分之一时间里的前途”,而不是仅仅承认多极世界的现实,故b项错误;国家利益是对外政策制定的根本出发点,材料的意思是五大力量中心将决定世界格局,这是在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情况下,美国想要实现五大力量相互制约,最终保持美国在全球中的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涉及“五大力量”并不是单独向中国示好,不是为访华缓和气氛,故d项错误。【答案】c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2015湖南株洲一模25)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因为“(苏联)共产党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折腾,就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至此,能够抵抗国家离心力的凝聚力量已丧失殆尽。”这里使苏联共产党“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是因为戈尔巴乔夫()a经济改革成效不佳 b签署了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条约c主动放弃与美争霸 d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苏联解体 【解析】经济改革成效不佳没有影响到政治的大变动,故a项错误;签署了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条约只是时间变动后不得不签署的一个条约,故b项错误;放弃与美争霸没有使戈尔巴乔夫丧失权力,故c项错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使得苏联党内思想混乱,凝聚力丧失,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湖南郴州二模35)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2010年4月25日通过了世行新一阶段投票权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共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使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德国的投票权从原来的435%减少到400%,法国从417%减少到375%,英国则从417%减少到375%。美国维持158%的投票权,处于第一位置。日本从762%减少到684%,位列第二。中国从277%提高到442%,升至第三。这说明()a发展中国家取得了世界银行的控制权b发达国家失去了在世界银行中的主导地位 c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形成 d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只有4719%,未超过一半,未获得控制权,故a项错误;发达国家所占的投票权比例是1-4719%=52.81%,超过了一半多数,依然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至今尚未形成,故c项错误;材料数据表明,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崛起,德法英日相对衰落,美国依然遥遥领先,故d项正确。【答案】d3(2015湖南郴州二模40)(25分)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废塑料再生颗粒质量检测方案
- 地基不均匀沉降防治技术方案
- 施工进度动态跟踪管理方案
- 毕业论文致谢8篇
- 毕业设计致谢9篇
- 天然气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 医疗机构新设备操作培训实施计划
- 2025合同范本之销售经理劳动合同
- 2025年传染病学新发传染病防控应对策略专题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口腔科口腔疾病诊断与治疗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2030中国水利信息系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四轮定位外协协议合同
- 药学知识与技能课件
- 主持人个人礼仪规范
- 2025年人教版《太阳》标准课件
- 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课件
- 教学课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 《天体和天体系统》课件
- 《生物制品连续制造指南》
- 2025年高压电工作业考试国家总局题库及答案(共280题)
- 给药错误的应急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