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宁乡县实验中学高中历史 宋明理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湖南省宁乡县实验中学高中历史 宋明理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湖南省宁乡县实验中学高中历史 宋明理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湖南省宁乡县实验中学高中历史 宋明理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湖南省宁乡县实验中学高中历史 宋明理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宁乡县实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49宋明理学【内容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教学要求】1.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汲取理学中的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取向。【考试说明】1程朱理学2王阳明的心学。【考点解读】 1、程朱理学 理学概念: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其中,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二程” 的思想主张:程颢、程颐被称为“二程”,他们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同时,“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他们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认为“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 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仁者能化物于无形;仁者能获得“孔颜之乐”(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3)朱熹的思想主张: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二字,而不是求科学之真。理气关系: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理一气二;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终归于“太极”。理学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强调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追求“仁”,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正君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4)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 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特别是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束缚得更紧 。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2、王阳明的心学心学概念: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所以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背景: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所以,这一学派也被称为“陆王心学”。内容:王阳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他的知行合一,是说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影响: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探究整合】比较程朱理学和心学的异同同: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异: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重点默写】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3、我们从理学中应汲取哪些精神取向?【真题当堂练】一、选择题()1(09年江苏卷)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2【真题5】(08广东单科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二、非选择题 3(09年上海卷)31、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问题:(12分)(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分)(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分)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三、宋明理学 编写:张国庆 审定:罗学成 仇亚洲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3分,共计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号前的括号内。 二、()1北宋“二程”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已何与焉?”“天下物皆可以理照(照即洞明),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这两句话的含义有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是宇宙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存在天下万物都可以用理来解释 气必须依傍理而运行 a b c d()2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c“心即礼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3“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一副中国近代比较典型的双关语对联,对于“朱子高于孔子”隐含意思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对于儒家学说贡献大于孔子c朱熹的心学理论比孔子的学说高明 d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家学说()4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周敦颐)、二程种种意見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请问这位古人是a.李贽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5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6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儒家思想有人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书院注重学习个人品德的养成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bcd()7“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8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10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 b. c. d.二、非选择题:满分14分。11(09年广东卷b)26.(14分)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材料结论东汉组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宋代组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据朱熹近思录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晚清组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请回答:(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1分)(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8分)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三、宋明理学 编写:张国庆 审定:罗学成 仇亚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真题当堂练】一、选择题 1-2 dd 二、非选择题3 说明:下列答案按层次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原则进行排列和赋分。答案1为最高层次的答案,“其他答案”为不符合题意的答案。圆点符号后的内容为参照性示例。(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2分) 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仁、礼。(1分)其他答案。(2)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2分)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2分)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1分)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2分)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答案3:仅笼统地回答。汉、宋两代,儒家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他答案。(3)答案1:能从两方面进行回答,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2分)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1分)答案2:只从批判性的视角回答。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2分)答案3:只从肯定性的视角回答。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仍占有重要地位。(2分) 其他答案。【课后作业纸】一、选择题15 bddbd 610 aacda二、非选择题11(1)晚清组。(1分)(2)东汉组、宋代组。(1分)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每组2分,共4分。如: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