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11月 第40卷 第6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bimonthly Nov 2008 Vol 40 No 6 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的显化 3 基于语料库的考察 西安外国语大学 黄立波 提要 本文借助双语平行语料库 考察了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在文学和非文学两种文体类型 中的数量 频次和转换类型 结果发现 1 文学与非文学英译汉时 人称代词主语数量和频次均呈减少趋 势 2 从转换类型看 人称代词主语转换以对应关系为主 语际显化和隐化均不明显 3 相对非翻译汉语 文本 汉语翻译文本类比显化突出 研究表明 英译汉过程中 人称代词主语语际转换表现出源语迁移 现象 语内类比显化突出 根本原因在于英 汉语对形式手段依赖程度的差异 以及语言相对社会地位和 认知规律等因素的作用 关键词 人称代词主语 语际显化 语际隐化 类比显化 中图分类号 H31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0429 2008 0620454206 1 引言 语料库翻译研究 corpus2based translation stud2 ies 已发展成为一种新研究范式 研究内容涉及翻译语 言共性特征 译者文体 翻译转换过程等 其中以对翻 译共性 translation universals 的研究最为突出 翻译 共性中又以对显化 explicitation 的讨论较为集中 由 于英 汉两种语言对人称代词手段在构句层面的依赖程度 不同 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的转换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本 文借助汉英平行语料库 考察人称代词主语 且仅限于人 称代词主格形式 不包括物称代词 反身代词和领属代词 在英汉翻译中的转换 以此入手探究英汉翻译中的显化现 象 并尝试从语言形式手段差异的角度加以解释 2 英汉翻译中的人称代词 Quirk et al 1985 347 指出 英语第一 二人称代 词有具体所指时通常用来直接指称会话场景中的说话 者和称谓对象 第三人称代词则用于指称能根据语言 外因素推断出的人或事物 更多用于预指或回指 吕 叔湘 1999 8 指出 汉语里可以不用人称代词的时候 就不用 即使因此而显得句子结构不完整 也不搞形式 主义 可见 人称代词 隐去 implicating 是汉语的 一个特点 相比较而言 英语对人称代词的依赖程度 要高于汉语 以下以语料数据对此加以说明 赵世开 1996 1999 对英汉和汉英翻译中人称代词 使用频次的考察发现 无论英译汉还是汉译英 1 英语第 三人称代词比汉语用得多 2 英语第一人称单数代词比 汉语的使用率低 3 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汉语比英语 多 据此他以说话人 S 和听话人 H 为语用参数将英语 和汉语区分为X型和Y型1 根据赵世开 1999 192 20 的统计 1 就人称代词数量而言 从英语原文到汉语译 文 第一人称代词减少 第二人称代词增加 第三人称代 词减少最突出 从汉语原文到英语译文 第一人称代词 增加 第二人称代词增加不十分明显 第三人称代词增 加最突出 2 从人称代词所占比例看 从英语原文到汉 语译文第一人称代词比例增加不明显 第二人称代词比 例明显增加 第三人称代词减少 从汉语原文到英语译 文 第一人称比例减少不明显 第二人称减少 第三人称 增加突出 这一研究将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研究相结 合 具有开创性 为后来研究英汉 汉英翻译中人称代词 454 3本文在作者博士论文部分章节基础上修改而成 曾作为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分论坛宣读论文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 项目 05BYY013 西安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 07XWA01 和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08JZ17 的资助 特此致谢 转换类型 以及人称代词增加或减少在译文中的作用奠 定了基础 根据刘礼进 1997 对一部英语小说及其汉 译本第一章中第三人称代词频次的统计 汉语译文中的 第三人称代词频次低于英语原文 刘文指出 英语回指 式人称代词的频次高于汉语 但汉语译文中回指式人称 代词的频次也很高 这一研究未对翻译文本 translated text 和译语非翻译文本 TL non2translated text 中第三 人称回指的情况加以对比分析 因此还不能确认英语回 指式人称代词的频次高于汉语 赵宏 邵志洪 2002 选 择汉 英各两个小说文本及其译本各约一千字 对其中 第三人称前指照应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英语语篇中第三 人称代词的使用频次高于汉语 这一倾向在汉译英文本 中表现更为突出 汉译英文本中人称代词的添加十分突 出 英译汉文本中的省略不大明显 相比而言 保留原文 中人称代词的做法反而十分明显 王琼琼 王克非 2004 从第三人称代词作为照应手段的视角出发 发现 学生英汉翻译习作中会出现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冗余 现象 但学生以汉语母语写作却不会出现此类现象 汉 英翻译中 英语译文中对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也大大高 于汉语原作中单数第三人称代词的频次 即发生了人称 代词的添加现象 以上研究对英汉或汉英翻译过程中 人称代词使用进行了关注 但尚未对人称代词在翻译中 的转换类型与同类非翻译文本中的情况加以对比 未就 人称代词在翻译转换过程中的对应 correspondence 明 示 explicating 添加 adding 或隐去等进行深入探讨 而且用于考察人称代词使用的语料大都限于文学文本 并且以人工统计为主的语料规模较小 本文在前人研 究的基础上 以人称代词主语在英汉翻译中的表现为考 察对象 以 北外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 2 提供的英语原 文及其对应汉语译文为基础 并以汉语非翻译文本作为 类比语料 探索英汉翻译中的显化 3 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转换的语料库考察 3 1 翻译中的显化 作为翻译共性的一个方面 本文所探讨的显化现 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 是指翻译过程中 在译 文中添加或明示原文中隐含 implicit 语言成分的过 程 目的在于更清楚地传达原文中的语法和非语法信 息 相反的过程则被称为隐化 implicitation 即根据 译语语言规范隐去原文中语言成分的过程 另一类显 化是指翻译文本相对于译语中非翻译文本所表现出的 显性程度 explicitness 提高 本文将前一种显化视为 语际对比基础上的显化 简称语际显化 inter2language explicitation 而将仿译式的显化视为翻译语言相对译 语中非翻译语言所表现出的语内类比显化 简称类比 显化 comparable explicitation 此二者都应作为显化 研究的对象 Chesterman 2004a 2004b 将其分别归 于源语型共性 S 2universals 目标语型共性 T 2univer2 sals 关于翻译共性的讨论可参见黄立波 王克非 2006 吴昂 黄立波2006等 同时需指出的是 翻译 转换中的显与隐通常相伴而存3 本文将语际隐化也作 为关注的一个方面 限于篇幅 类比研究中主要以对类 比显化的探讨为主 3 2 人称代词主语在翻译中的转换类型 英汉翻译中 人称代词主语的转换类型可分为对 应 明示 添加和隐去四种 具体如下4 1 对应 即原文中的人称代词主语 在译文中同样 以人称代词主语译出 如 a Using these sources as my guide I retraced what I be2 lieve was the path he took from Bellingham to Madison County in August of 1965 Driving toward Madison County at the end of my travels I felt I had in many ways become Robert Kincaid 以这些材料为线索 我沿着我认为是金凯一九六五年八 月从贝灵汉到麦迪逊县的路线作了一次旅行 在行程终 了时 我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变成了罗伯特 金凯 Robert James Waller 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 梅嘉译 b To spare himself he agreed to disarm of all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为了保全自己 他同意解除全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George W Bush State of the Union Message 2 明示 是指将原文中的逻辑主语在译文中以人 称代词主语的形式译出 如 a Edward found it something of an effort to comply for his mind kept wandering trying to remember what the service was that he had done Goodson 听着妻子的话 爱德华有点儿跟不上 因为他总是心猿 意马 他在使劲想到底给古德森帮过什么忙 Mark Twain The Man that Corrupted Hadleyburg 常健译 b The claimant Robison was a conscientious objector who had performed alternative service as required by the draft law 申请人鲁宾逊是个因道德或宗教原因而拒服兵役者 他提 供了 征兵法 所要求的其他可替代的服务 R W Find2 ley 非 文学文本包括State of the Union Message 国情咨 文 George W Bush 和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in a Nutshell 行政法概要 Ernest Gellhorn 非文学文本包括 政府白皮书2 和邓小平 在中国 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6 3 3 1 英语原文与其对应汉语译文中人称代词主语比较 以下首先从数量和频次两方面考察英语原文与对 应汉语译文中人称代词主语的使用情况 借助 北外 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 的自动检索工具和词频统计功 能 同时对非主语的人称代词形式加以排除 英语原文 和对应汉语译文中人称代词主语的数量与频次统计如 下 见表3 654 2008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6期 表3 英语原文与其汉语译文中的人称代词主语 文体类型文学文本非文学文本 文本英语原文汉语译文英语原文汉语译文 大小 字 词 81 738134 565102 541199 990 人称代词主语5 2513 905352242 频次 64 2429 023 431 21 根据表3 英语文学文本原文约8万词 人称代词 主语出现约5251次 频次为64 24 对应汉语译文约 13万字 人称代词主语约3 905个 频次为29 02 非文学文本英语原文约10万词 人称代词主语的频次 为3 43 而对应汉语译文为1 21 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在数量与频次上均表现 出降低的趋势 文学翻译中降低幅度为35 22 非文 学翻译中降低2 22 由此可初步说明 若将人称代 词主语视为语言形式化程度的一个标志 那么汉语对 人称代词主语的依赖程度通常要低于英语 这一点还 有待于下文进一步论证 3 3 2 英译汉过程中的人称代词主语转换 以下考察英译汉时人称代词主语的具体转换类 型 主要涉及英语人称代词主语在翻译成汉语过程中 所表现出的对应 明示和添加现象 见表4 表 5 表4 英译汉文学文本人称代词主语转换类型 文本名称 总 句 数 人称对应 语际显化 明示人称添加人称 句 数 比 例 句 数 比 例 句 数 比 例 老人与海 1323 1283 96 98282 12120 91 廊桥遗梦 1834 1773 96 67492 67120 65 败坏了赫德莱堡 的人 74862783 82658 69567 49 总计3905 3683 94 31 1423 64802 05 根据表4 英译汉文学文本中人称代词主语转换类 型主要以对应关系为主 占到总考察句数的94 31 远高于明示与添加之和5 69 表5 英译汉非文学文本人称代词主语转换类型 文本名称 总 句 数 人称对应 语际显化 明示人称添加人称 句 数 比 例 句 数 比 例 句 数 比 例 国情咨文 13513297 7832 2200 行政法概要 1076762 621917 762119 63 总计24219982 23229 09218 68 非文学文本中 人称代词主语转换情况与文学文 本相同 对应关系占82 23 大大超过明示和显化之 和17 77 无论文学还是非文学文本 就所考察的英汉翻译 中人称代词主语转换来看 对应关系表现突出 语际显 化不明显 这体现出英 汉语对人称代词主语依赖程 度的差异 结合以上关于汉英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的 讨论 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汉语在构句层面上意合的 特点 如果将人称代词主语作为语言形式化程度的一 个参数 那么与英语相比 汉语的形式化程度相对要低 一些 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的语际隐化表现如下 见表6 表7 表6 英汉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的语际隐化 类型英语显性英汉对应语际隐化 人称 代词 主语 I人称1570114172 68 42927 32 II人称42334782 03 7617 97 III人称3258219567 37 106348 43 总计5251368370 14 156829 86 表7 英汉非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的语际隐化 类型英语显性英汉对应语际隐化 人称 代词 主语 I人称11811698 31 21 69 II人称10660 440 III人称2247734 38 14765 63 总计35219956 53 15343 47 根据表6和表7 英语原文中的显性人称代词主语 在翻译转换中总体上都以对应关系为主 文学文本中 为70 14 非文学文本中为56 53 语际隐化分别 占29 86 和43 47 需指出的是 非文学文本中第 三人称代词主语在英汉转换中表现出语际隐化的趋 势 主要原因在于第三人称回指在英语中比较广泛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 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的 转换 在数量与频次上呈递减趋势 转换类型则以对应 关系为主 语际显化不明显 语际隐化总体不明显 3 3 3 汉语翻译文本与非翻译文本中人称代词主语 比较 上文分别对人称代词主语在文学与非文学两种文 体类型中的数量 频次和转换类型进行了考察 以下通 过对汉语翻译文本和非翻译文本中人称代词主语使用 的比较 来讨论类比显化现象 汉语翻译文本与汉语非 翻译文本中人称代词主语的频次表现如下 见表8 754 黄立波 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的显化 基于语料库的考察 表8 汉语翻译文本与非翻译文本中人称代词主语比较 文体类型文学文本非文学文本 文本 汉语翻译 文本 汉语非翻译 文本 汉语翻译 文本 汉语非翻译 文本 大小 字 词 134 56594 849199 99075 682 人称代词主语3 9051 60824229 频次 29 0216 951 210 38 由表8可看出 文学文本中 人称代词主语在翻译 文本和非翻译文本中的频次分别为29 02 和16 95 平均每千字多出约12个 非文学文本中 分别为 1 21 和0 38 平均每千字约多1个 由此可看出 无论文学还是非文学文本 与汉语非翻译文本相比 汉 语翻译文本中人称代词主语的使用频次要高 结合以 上讨论可得出推论 英汉翻译中 翻译文本由于受原语 文本的影响 表现出人称代词主语迁移 导致其频次的 增加 人称代词的回指和预指的作用是明示语篇中人 际关系的主要手段之一 因此人称代词主语的增加说 明汉语翻译文本呈现类比显化的趋势 4 对翻译中 显化 的认识 通常认为 翻译转换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特征完全 是语言系统具体差异的结果 但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 究 如 7 veras 1998 Olohan 而由强势语言向弱势语言的翻译中 翻译文 本的类比显化特征则比较明显 对于显化应注意以下 几个问题 第一 显化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添加 而且并非 所有的添加都与显化有关 第二 不能从本质上将语言 划分为明晰或含蓄 因为不同语言会在不同层面上表现 出明晰或含蓄的特点 显化或隐化存在于翻译转换过程 中 第三 至少在句子层面 添加与省略在翻译中总是并 存的 但显化或隐化与否还需要从不同的层面加以识 别 如句子层面的显化并不意味着语篇层面的显化 5 结论 通过对数量 频次和转换类型三个方面的考察发 现 英汉翻译中 人称代词主语语际以对应关系为主 抛开译者语言能力因素 表现出英语作为强势语言在 854 2008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6期 译语文本中的迁移现象 造成译语中的冗余现象 与原 创的汉语文本相比 汉语翻译文本表现出类比显化的 趋势 倘若将对人称代词的依赖程度作为语言形式化 程度的一个参数 那么由形式化程度高的语言翻译到 形式化程度低的语言时 类比显化突出 即翻译文本在 形式上比译语中的非翻译文本显性程度高 从文体类 型上讲 文学与非文学文本翻译中的类比显化表现均 比较高 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语言形式化程度是 影响翻译转换中形式方面显化与否的重要因素 作为 一种翻译共性 此种形式上的显化现象在其他语对中 亦有所表现 如匈译俄 匈译英 挪译英 英译葡等 但 还需进一步考察 注释 1 第三人称出现比例高的是X型 第一 二人称出现比例高 的是Y型 说话人单数人称代词使用频次低 复数使用频 次高的为X型 相反 单数人称代词使用频次高 复数使用 频次低的为X型 参见赵世开1999 20 2 北外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 育研究中心王克非教授主持研制 详见王克非2004 王克 非等2004 3 语际显化与语际隐化二者并不存在对称关系 参见Klaudy 政府白皮书2 共包含六个文本 1 中国 海洋事业的发展 2 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 3 中 国的农村扶贫开发 4 西藏文化的发展 5 中国的航 天 6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参考文献 Chesterman A 2004a Beyond the particular A In A Mauranen 本刊修订 2008 09 29 通讯地址 710128西安外国语大学科研处欧美语言文 学研究中心 954 黄立波 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的显化 基于语料库的考察 Teaching assessment of English in China tertiary education over the past 30 years by HE Qixin et al School of English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 Beijing 100089 China p 427 Over the last 30 years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English teaching to Enlgish majors at tertiary level has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in China The teaching assessment of English under2graduate programs at the tertiary level has helped to further regulate teaching pronotice and raise teaching standards A framework for fuzzy assessment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based on fuzzy mathematics byZHANG Wenzhong and that to CET2SET raters the analytic rating scale has the highes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whereas to non2CET2SET raters the holistic rating scale is the most valid and reliable on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reality of college oral English test the authors hold that holistic rating scale because of its ease to operate and compara2 tively high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to non2CET2SET raters is the rating scale most suitable for large2scale college oral English test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theory2based validity of essay writing in TEM8 by XIU Xudo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2 guages Ludong Univ Yantai 264025 China p 447 By developing and piloting a questionnaire as an instrument this study uses relevant statistical procedures to investigate the extent to which essay writing in TEM8 is a valid test in terms of theory2based validity The re2 search design mainly involves student participants from three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may suggest that the ability in writing tested could be generally reflected by the internal sub2processes the test2takers translating ability variance can be marginally statistically reflected the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608-2025硅砖
- 2025年慈善总会会计考试题库
- 2025年婚姻家庭咨询师初级笔试题库
- 2025年工业安全工程师面试题
- 2025年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考试题库
- 2025年宁夏安全员考试重点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树葬行业应用与生态礼仪师考试预测题
- 2025年托育保健医生考试重点题解析
- 2025年山西C类安全员考试答案解析
- 2025年食堂安全管理员笔试冲刺题
- 2024年金属钼行业市场趋势分析
- 临床开展十二项细胞因子检测临床意义
- FlowmasterV7中文技术手册
- 房屋承包出租合同
- 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历程与前景
- 青海省图书馆(二期)、美术馆、文化馆弱电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 《滚珠丝杠螺母副》课件
- 复旦研究生入学教育考试
- 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同步备课系列 教学设计教案(全册)
- 成熟生产线评价报告
- “高效的课件制作技巧及展示技能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