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蔡伟:中学语文教材研究案例案例一:牵一发而动全身记叙型教材分析教学原理1中小学语文记叙型教材主要包括小说和写人记事的散文,人物形象分析、情节与事件疏理是这类教材文本教学的重点之一。2中小学语文记叙型教材的人物分析中,应当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性格,如果不是主要人物,也必须是影响全文情节发展的人物。3人物形象分析方法很多,类型分析法可使学生对所学过的人物形象具有一个全景式的把握,特别适宜在复习阶段使用。教学案例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反面人物形象主要有如下几种典型:(一)凶恶残暴型白毛女中的黄世仁、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镇关西、药中的康大叔、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贾雨村等形象,都是穷凶极恶、草菅人命的恶棍形象。他们或张狂露骨,或刻意伪装。其中最令人过目难忘的是那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衣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的康大叔。康大叔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是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群众的工具。他凶暴、残忍、贪婪、无耻。他以杀人为职业,以卖人血馒头为“专利”,毫不知耻,更不知罪。我们可以从他丑恶的外貌和行动中看出他的野蛮和凶残的本相。(二)残忍虚伪型雷雨中的周朴园便是一个阴险残忍、虚伪自私的反动资本家形象。他包修江桥,故意叫江桥出险,淹死了两千多个工人。为镇压罢工运动,他一面收买工贼,分化瓦解工人队伍,一面又唆使矿警开枪打死了30多个工人。他的私生活也极为自私虚伪,对待侍萍始乱终弃,但又想掩饰其卑鄙的行径,假惺惺地要为侍萍修墓,想从精神上得到自我解脱,可当他得知眼前的鲁妈便是当年的侍萍时,却又声色俱变,凶相毕露。吝啬、贪婪的葛朗台也属于残忍虚伪型。为了钱,他掠夺所有的人,甚至自己的妻女也不能幸免。(三)浅薄势利型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是一个粗野自私、浅薄势利的小人。对向自己借盘缠的范进“一口啐在脸上”,“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尖嘴猴腮”、“撒泡尿自己照照”等污言秽语铺天盖地而来,就连其老母也受侮辱。而范进一旦中举,就变骂为捧,“才学又好,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这前倨后恭的浅薄势利表现,把一个嫌贫爱富、浅薄势利的市侩嘴脸已深深地留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类似的势利小人还有菲利普夫妇、奥楚蔑洛夫。(四)顽固守旧型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便是一个顽固守旧型的典型形象。他教古代语言,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与世隔绝,不与外界接触。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未存在过的东西,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抱着怀疑态度。他老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不但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别人也装进去,企图挡住社会前进的步伐。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也是个顽固守旧的典型,是封建秩序的卫道士。他和别里科夫一样具有自觉维护旧制度的奴性。稍不同的是,前者保守得近乎神经质,后者表现得道貌岸然。(五)家长专制型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是一个蛮不讲理,极其专制的家长,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专制思想。刘兰芝辛勤劳作合不了她的意、竭尽孝心暖不了她的心。为了维护其家长的威严,她把聪明能干、知书达理的刘兰芝赶出了家门。对仲卿,她一会儿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一会儿又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遣走兰芝。她是家长,封建家长制给了她无边的权力:她对儿女婚事可以随心所欲,她对儿女命运可以生杀予夺。(六)残忍贪婪型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便是残忍贪婪型的代表人物。夏洛克成为冷酷、吝啬、残忍、贪婪、狡诈的代名词,是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反面形象。他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赚更多钱是他的目的。“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冷酷的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也贪婪成性。有万贯家财,上千个农奴,但他仍然不满足,满脑子都想着搜刮更多的财物。(案例出处:周云茜.化丑为美,学会欣赏中学语文教材中反面人物形象的把握J.现代语文(文学评论版)()101102)案例分析周老师对于小说人物的分析颇匠心,尽管文中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内容并非周老师创见,在教学参考及其他一些教学辅助材料中已有相同或相近的论述。周老师的贡献在于将散见于各处的人物形象分析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和整合,从而具有了一定的创新意义。周老师这种教材分析方法,至少能给学生学习小说时带来4点启发。1优秀作品中的典型人物的性格是丰富而又复杂的,但越是性格饱满的人物,其性格的主要方面也特别能凸现出来,要真正理解人物就必须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2要掌握人物形象特点,不能孤立的去分析人物的性格,如果把人物归到一个类上去分析,更容易把握一类人的共同特征,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3人物分析要紧扣人物的言行举止,从他们外显的言行举止中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胡屠夫的污言秽语,焦母的威逼诱哄,夏洛克的既幸灾乐祸又阴阳怪气而且充满杀气的言语无不透露出他们的典型性格。4运用类型分析法来剖析人物形象,需要具备高度的概括能力,能够从纷繁芜杂的乱麻中理出头绪,并抓住要害;阅读记叙型作品时,应当以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人物。即读到A人物自然能想起B人物,甚至能够涉及到C人物,通过不断的联系,把分散的人物形象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但这种分析方法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概括起来也有4点:1容易先入为主,以概念图解人物,使阅读走向形式主义,把人物抽象化、脸谱化,从而失去审美的价值。2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固然能够较快地把握人物形象,但也容易忽视人物的一些次要但影响对整个作品理解的性格特征。例如我们可以拿残忍虚伪来概括周朴园的主性格,但周朴园身上懦弱虚空、优柔寡断的性格是导致最终悲剧的重要因素,因此,只讲周朴园的主性格是不够的。3运用类型分析法,固然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时串起一大批人物,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和记忆效能,但也容易导致牵强附会,从而对人物作出错误的认知。4类型分析法只适用于一些立体性格(性格层次十分鲜明),而不适用于平面性格(性格虽然丰富但性格层次不分明)人物。因此,在指导学生运用类型法分析人物形象时,必须向学生强调2点:1类型分析法只是人物分析的一种方法,要真正把握人物,必须要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从而在把握人物间的共性时,不至于失去对人物具体个性的了解。2分析人物,既要抽取人物性格中的主要特征,同时也不能忽视人物的次要性格,特别是那些能够影响情节走向与人物发展的性格。思考题1 中学语文记叙型教材中,正面人物形象可概括为哪几种典型?2 除了类型分析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使人物形象分析达到推一知二的效果?案例二: 旁征博引见理趣议论型教材分析教学原理 1中小学议论型教材主要包括一般政论文、杂文、议论性散文等等,观点的提取、说理的方法与论证结构的分析是此类教材教学的重点。2议论文虽以议论为主,但经常需要使用其他各种表达方式,特别是杂文、议论性散文,非议论成份更多,而这些非议论成份最容易引起争议,在教材分析时应特别关注。3要判定议论文中作者的观点或作者在表达中的意图,不能就文论文,而要学会旁征博引,通过各种旁证材料来剖析文本。教学案例对“大宅子”比喻的不同理解,引出了拿来主义的不同主题。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大宅子”的认识和理解。“大宅子”究竟比喻什么?先说“大宅子”的来源。先生说“因为祖上的阴功”。这大概就是认为拿来主义是“关于文化遗产的一篇杂文”的主要依据。其实先生在“祖上的阴功”后面还有一个说明“(姑且让我这么说说吧)”。表明不一定就是“祖上的阴功”,只是“说说”而已。即使是“祖上的阴功”,也只是来源之一。“且不问”点明还有几种来源的可能。至少“骗来的”、“抢来的”就不是“祖上的”。如果仅仅“因为祖上的”就认为是“遗产”可能有失偏颇。先生在看镜有感中对“孱头”有这样的描绘:“一到衰弊夷陵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坟看镜有感A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P198)这里的“孱王”和“孱奴”“每遇外国东西”的表现跟“大宅子”门外“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有什么两样?“孱头”、“孱王”和“孱奴”其实都是对外国思想和文化患上恐惧病,主张“复古”、“保粹”的遗老遗少;“昏蛋”也就是对待外国文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持虚无主义的人。先生当时主张适当吸取“欧化文法”,以便使汉语更加严密。有个文公直就写文章说这是“帝国主义灭绝华人的毒气弹”,骂先生是要“将全个民族出卖”,是“受了帝国主义的指使”。(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附录康伯度答文公直A鲁迅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21)这位文公直可算是“昏蛋”的典型代表。“废物”则是完全拜倒在“西方文明”、鼓吹“全盘西化”的买办文人。另外,在细微处只看“祖上的”,而不注意“鸦片”未免有点片面。联系前文“单是学艺上的东西”,“鸦片”的寓意很清楚。它指既有益也有害但经过改造能为我所用的“外来文化”。从来源上看,“鸦片”是完全意义上的舶来品,不是“祖上的”。联系上下文,联系全文,联系有外来标识的“鸦片”,,把“大宅子”的比喻理解成“外来文化”,是否会全面些、准确些呢?如果这样的话,那全文的文气就通了:第一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批判“送去主义”,第二部分论证“拿来主义”。批判“送去主义”是为了论证“拿来主义”;论证“拿来主义”又给“送去主义”以迎头痛击。这样理解也符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对拿来主义的结构分析:“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在历数送去主义的不足之后,再提出拿来主义就显得顺理成章,很有气势。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批判就成了阐述拿来主义的铺垫。而且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面,正好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照。”(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2)2003年版的成人高考语文教材的“提示”略有变化:“这是一篇关于如何对待东西方文化遗产的杂文。”(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丛书语文及题解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这说明编著者已经注意到:拿来主义是“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说法至少是不准确的,所以对“遗产”的外延有所扩大,不再局限于传统文化遗产。中国现代文学史稿认为:“鲁迅所接触、介绍和翻译的外国作品,绝大部分是资产阶级文学,这就有如何对待的问题,既不能如国粹主义者那样一律排斥,全盘否定;也不能如一些资产阶级文人那样顶礼膜拜,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拿来主义就是他的宝贵经验结晶。”(王瑶.中国现代文学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诚哉,斯言不谬。(案例出处:黄安鑫.是“继承”还是“拿来”关于拿来主义的讨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2):4245)案例分析鲁迅的杂文向来以思想深刻见长,有许多内容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解释清楚的,而专家学者们的有关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例如对入选人教版语文的拿来主义“主题”的理解,就有打不完的笔墨官司。黄安鑫老师在分析拿来主义的主题时,紧紧抓住文本中的一个重要喻体“大宅子”,通过对“大宅子”的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但黄老师并不仅仅围绕着文本在概念上绕圈子,而是通过大量的引用来明确自己的主张。首先,黄老师引用鲁迅自己的作品看镜有感,将其中孱王、孱奴的表现,与拿来主义中的“孱头”作比较,证明他们“都是对外国思想和文化患上恐惧病”,又将现实生活中攻击鲁迅的文公直与“昏蛋”相比较,说明他们“对待外国文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持虚无主义”态度。接下去的分析论证中,黄老师不但引用了与人教版语文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分析,而且引用了成人高考语文教材的提示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稿中的论述,从而令人信服地说明拿来主义的主题不仅仅是关于文化遗产的问题,更多的是关于如何对待外国资产阶级文学的问题。黄老师对教材的分析,至少可以给我们三点启示:1议论文分析首先要抓住文本关键,特别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包括论证方法);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要紧紧扣文本,从文本中找重要根据,如拿来主义中的大宅子。2紧扣文本,但不能死扣文本,因事论事,就文论文会使阅读陷入狭隘的机械的泥潭。分析议论文犹如写议论文,旁征博引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只有通过众多的旁证材料,才有可能深入到作者思想的核心。3引用要讲究权威性和针对性。不能离开分析的中心旁倚斜出,散漫而不知所云,更不能证明自己的见解;同时引用的材料能为人信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例如黄老师所引用的四家材料分别是鲁迅作品,普通中学及职业中学教辅及高等院校教材的代表。思考题1 引用其他材料分析议论型文本时需要注意些什么?2 如何在议论型教材阅读中析出理趣? 案例三: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说明型教材分析教学原理 1说明型教材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文章、文艺小品、操作指南之类的日用说明文等等。说明的对象、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是这类教材教学的重点。2分析说明的对象重点要把握对象的特征、包括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等;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包括作解释)、引资料、列图表等等;常用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包括发展顺序)、事理顺序(逻辑顺序)等3说明型教材具有许多人文性因素,发掘这些人文性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案例第一步,明确特征,初知写什,关注科学性。就奇妙的克隆而言,所谓“初知写什么”是指(1)知道“克隆”的基本特征是无性繁殖。(2)知道无性繁殖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生物固有的自然属性,二是科技发明。(3)知道标题所说的奇妙的克隆是单指人造无性繁殖的科技发明而言,并不包含生物固有无性繁殖的自然属性。此处的“奇妙”一词是专对“克隆”技术的赞扬知道了这三点,就是初步读懂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也就是从写什么入手对“克隆”技术有了“初知”。要进一步深知“克隆”技术的关键是换胞核以及怎样换细胞核等等,还赖于第二步从怎样写入手对课文行更细致的研读。第二步,研析表达,细究怎样,突出工具性。这一步是在初知“克隆”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再从怎样写的角度,也就是着重从工具性入手进一步深入研读课文。这是语文学科之所以不同于生物学科的根本区别。生物学科只关注“克隆”的内涵,语文学科更关注对“克隆”怎样说明,对此要予以“细究”,也就是要从理顺序、析方法、品语言这三个方面一一予以探究。在探究怎样写的同时,也必然进一步深化对写什么的认识,亦即对“克隆”技术科学内涵的理解。而在深刻理解科学内涵的同时,又会自然吸取其中丰富的人文滋养。第三步,整理感受,思考颂什么,渗透人文性。好的说明文,不仅具有认识价值,给读者以知识;而且具有教育价值,给读者以熏陶。教学说明文,在引导学生获得某种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优化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品位。就奇妙的克隆一文而言,最突出的有两点: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和精细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两点都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表现为一些感人的实验细节。我们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来完成渗透的转化,即由人(作者)对文章的渗透转化到文章对人(读者)的渗透,由渗透到文章的字里行间转化为渗透到人的思想情感。而要实现这样的转化,其前提就是深味文章的内涵。而要深味文章的内涵,又离不开对怎样写的细研深究。只有这样,文章中所包含的人文滋养才能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思想灵魂的深处。由此可知,关注科学性,突出工具性是渗透人文性的必备前提。而渗透人文性又是关注科学性,突出工具性的必然归宿。(舒萍、武镇北以奇妙的克隆为例谈科普说明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05,(29):40)案例分析说明型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文章是学生走向各行各业最需要掌握的一种文体,而操作指南之类则是未来生活中接触最广泛的文体。但在语文教学中,广大师生普遍漠视说明文的教与学。一些教师认为说明型教材抽象枯燥,没什么可教,一些学生认为说明文除了语言绕来绕去外,真正可学的东西不多。因此,除了大量操练所谓的说明文练习卷外,教材教学大都做得很粗糙,有的甚至跳过不教不学。其实,说明型教材在所有语文教材中是最有规律性可寻,最有内容可供教学的材料,高等院校入学考试说明规定了学生应当掌握说明型文章阅读的5点要求,即:(1)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对科技说明文中的关键词能正确理解、判断及阐释。(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准确把握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及作用。(3)能够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4)能够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阅读对文章的观点、说明对象等能够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5)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以上5点侧重于学生认知功能的发展上,着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说明型文章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接收、归纳、整理的水平。此外,说明型文章的教学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对劳动的尊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对真理的追求等情感。换言之,要着力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舒萍、武镇北两位教师在说明型教材教学中,深谙个中道理,因此,他们在分析奇妙的克隆一文时,做到了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求知”与“做人”双赢。他们对教材的分析,至少可以给我们3点启示。1 应当整体感知说明型教材。所谓整体感知就是指学生在初步接触说明型教材时,就要能够快速判断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及其文章内容要点。即解决“说什么”的问题。2 在把握文章信息的基础上,要掌握作者表达信息的手段与方法,即能够判断出作者表达时的整体结构安排,说明顺序的确立与说明方法的运用,并能体会作者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即解决“怎么说”的问题。3绝大多数说明型教材不只是告诉学生世界的奥秘与改造世界的办法,同时,也会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热情,教师应当从这类教材中挖掘出育人的因素,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即解决“为什么说”的问题。思考题1 如何帮助学生快速确立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2 如何把握说明型教材中的人文性因素?案例四:披文入情感慨深抒情型教材分析教学原理1抒情型教材主要包括以诗歌为主的韵文、抒情性散文、小说中抒情性章节等等。意境、情境、情趣、情调是这类教材教学的重点。2艺术化语言是意境、情境、情趣、情调营造的重要手段,必须通过对文本语言与言语的剖析,才能深入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真正把握抒情型文本的四要素。3抒情型教材中往往具有共同的物象,而这些物象所传达的情意却可能完全不同,换言之,对于意象的归纳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把握抒情型文章的本质。教学案例千百年来诗人们夜深人静,忧思无眠,举首望月,总是用“月”来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宁静、美好之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星星点点,特别的明净、清幽,在这样的月光下,在这样的氛围中,即使是劳动也变成了一种享受,所以浣女洗衣归来,渔夫下河捕鱼,具有诗情画意,此所谓“人在画中游”,人与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这样的宁静、美好之境,真是令人向往。冷寂、伤感之境。“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清冷的月光,浸在茫茫的江水之中,又被秋风吹碎,反射向无尽的苍穹,两岸的枫叶荻花也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满目凄凉,此情此景,主客“惨将别”,友人近在眼前却又即将远在天边,怎能不让人伤感呢!阔大、磅礴之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原野广阔;舟前月涌,大江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星垂”、“月涌”是以细腻写阔大,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离别感伤之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争艳,秋月高悬,本是自然界中难得的具有季节特征的美景,然而在词人的眼中,这些却成了打开他记忆和感情闸门的导火线,花儿无情地一次又一次地盛开凋零,月儿无情地一次又一次地升起落下,让他的亡国噩梦一次又一次地浮现,让他的美好憧憬一次又一次地破灭,让他的脆弱心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打击,让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面临崩溃,其苦之深,其愁之重可见一斑。(王金花鉴赏高中语文教材诗词中的“意象”之美J现代语文(文学评论版)2006,(01):112123)案例分析古典诗词教学的难度之一就是意象的把握,有时候诗词作品中丰富的意象会把学生的解读思路搞乱,因此,帮助学生理清诗词中的意象,就可能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王金花老师,将高中语文教材中诗词的意象进行比较整合,使学生能较好地将高中段所学的诗词作总体的把握。这种分析方法在复习教学中特别有效。在上例片断中,王老师抓住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月”,通过对“月”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分析,归纳出宁静、美好,冷寂、伤感,阔大、磅礴,离别感伤四大情境,说明古人是如何通过“月”的意象来传达自己的古国之思,怀乡之感,念亲之情。通过如此综合的分析,学生将会对咏月或有关月的诗歌有一个系统的把握。这一案例对于我们分析抒情型教材具有以下4点启发。1抒情型教材体现为四美: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四美”之间互为因果,即语言美为形象美奠基,形象美为情感美张本,情感美为意境美造势,而形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又共同凸现语言美。因此,在分析抒情型教材时,应力求将四者结合起来。2优秀的古典诗词,常常会使用共同的物象,例如“柳”“月”“雪”“梅”等等,但这些意象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使之具有独创的价值。故在进行古典诗词分析的时候,需要把这些相同的物象集中起来,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能更正确地把握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3抒情型文章的分析离不开对文本语言的把握,但抒情型文章的语言是一套具有更强的启发暗示性特征的符号系统,仅仅局限在字面上,是不可能深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里的。因此,在分析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词呈示的象外之意的体认,感受领悟诗情画意。4分析是一种理性的活动,但是,分析教材特别是在分析抒情型教材,仅有深刻的思想活动还是不够的,更需要有分析者的情感活动的加入。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者所营造的情感世界中,才能感同身受,体悟出人类灵魂深处承载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自卑与尊严、丑陋与美丽、妥协与追求等等,从而培养高尚而健康的审美情趣。思考题1 请从中学教材所选用的古代诗词中选择一个较为常见的意象,进行比较分析。2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案例五:拨开云雾见日出文言文教材分析教学原理1 文言文教材在此是指除古代诗词戏曲以外一切用文言写成的入选教科书的文章。文言词语(常用实词与虚词)的掌握、文言句法(尤其是特殊句式)的分析、文本内容的解读成为此类教材的教学重点。 2对文言文内容的把握不能仅仅满足于文字的疏通,也要注意“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3文化常识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但有些文化常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因此,教师在分析的时候应能借助于文化常识解读作品。教学案例鸿门宴上的座次及方位是过去教学中经常被提到的一个话题,长期以来大家对此细节有很多大致相同的图示和不尽相同的解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大家对这一细节的主要作用基本上有以下三种看法:第一,重在再现当时的真实场景;第二,可以借此对当时的礼仪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第三 ,可以由此分析项羽傲慢无礼的心态,并推导出其失败的必然结局。以上看法是长期以来对一线教学实践的有益总结,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从表现矛盾冲突的角度对此进行解读。人物座次的安排及其方位的排列当然主要是由那时的礼仪因素决定的,既然在当时这是众所周知的,为何司马迁还要特意反复强调地描写下来呢? 这里面可能还包含着文学表现方面的因素,请看图一:(图一)我们知道,虽然刘邦是来拜见项羽的,但对他的根本威胁却不是来自毫无主见的项羽,而是来自项羽的军师范增。在司马迁所强调的这种座次排列中,范增与刘邦处于面对面的位置,这就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直接对立气氛,而坐在主人席上的项羽、项伯实际上更像旁观者。在司马迁的笔下,作为汉军一方的刘邦只有张良叨陪末座,而张良此时名分上毕竟是韩王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臣为韩王送沛公”),并不完全属于刘邦。刘邦真正能够依靠的樊哙却被关在帐门之外,鞭长莫及。显然,在表面的均衡下刘邦处于一种劣势地位。更危险的是项庄又跑了进来舞剑,楚军一方几乎已经置刘邦于死地了。鸿门宴上虽无马嘶风吼,却也刀光剑影,虽无拼命厮杀,却也生死攸关。这里实际上就是一个特殊的战场,是战场就要有布阵以及阵势的调度和变化。鸿门宴上同样如此,随着座中人一次次的起身出帐,我们会看到本来那种令刘邦危在旦夕的局面逐渐发生了有趣的变化:为了对付项庄的舞剑,项伯跑到了刘邦一边。随后樊哙入帐,“披帷西向立”,站到了张良身边,并“从良坐”。原本坐在主人位置上的项羽此时的作用已由倾向于范增的旁观者沦落为双方冲突的调解人,在反复赞美樊哙“壮士”的同时,他的立场也不知不觉中站到了范增的对立面上。如图二所示:(图二)座次的变化反映出了矛盾冲突中的力量对比的改变:比较图一和图二,可以清楚地看到局势的发展态势。刘邦之所以能脱险而归,绝非偶然,其中包含对瞬间形势的正确判断、对人心的估量、对各种力量的积极争取等。所谓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在这个细节安排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对司马迁而言,再现这一场景的目的显然不是介绍当时人们熟知的文化礼仪知识,而是要让读者首先能够体验到当时的对立情景和紧张气氛,进而告诉人们在这表面的饮酒歌舞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暗藏了多少杀机。(案例来源:吴冰沁.关于鸿门宴教学中的一个细节问题J.语文建设,2006(06):4950.)案例分析“座次安排”作为一个文化知识点,在文言文教学中并没有任何要求,教师更不必在教学中进行专门的讲解。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座次安排是一项十分慎重的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长幼尊卑关系。因此,在文言文中涉及座次的问题常常是理解作品内涵的一把钥匙,从这个角度看,教师在分析文言文教材时又必须加以考虑。吴冰沁老师不愧是个有心人,他不但用图示的方法,将鸿门宴中的座次安排全面地展示出来,而且运用比较的方法,将鸿门宴座次的变化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墙防水保修合同书
- 时间主题的课件
- 企业信用评级与授信咨询服务协议
- 产品推广代理合同协议
- 过春节的活动作文(8篇)
- 早期教育概论课件
- 《新编商务应用文写作》第一章 习题参考答案
- 水孩子读后感250字(9篇)
- 早教分离焦虑课件
- 2025年瑞典语等级考试B1试卷:2025秋季学期词汇拓展
- 影像科品管圈QCC成果报告 缩短影像报告等待时间护理课件
- 《原生动物》课件
- 结构施工图审图要点
- 医务人员人文素养提升系列讲座
- 异常行为与动物保护
-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储存和使用
-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基本情况登记表(模板)、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协议(模板)
- JCT2415-2017 用于陶瓷砖粘结层下的防水涂膜
- 2023施工技术交底编制与管理标准培训
- 物业管理考核细则-
- GB/T 3683-2023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