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3 羚羊木雕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3 羚羊木雕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3 羚羊木雕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3 羚羊木雕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1).doc_第4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3 羚羊木雕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3 羚羊木雕讲解与例题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感悟友情的可贵、情义的无价,正确认识父母的行为;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作家作品张之路简历:张之路(1945 ),山东诸城人。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曾担任编辑、文学部主任、创作办公室主任等职务。1992年国际青少年读书联盟将作者载入荣誉名册。2005年获得中国安徒生奖。2006年获得国际安徒生提名奖。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课文背景:本文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父母应怎样尊重孩子的感情?孩子应怎样才能既敬重父母,又能增进朋友间的友谊?进而向我们提出:金钱与友谊哪个更重要?本文原题是“反悔”,曾刊载在1984年第10期东方少年上。字词广场字音识记允许(yn) 逮着玩(di)树杈(ch) 抹眼泪(m)脸颊(ji) 攥着(zun)羚羊(ln) 怦怦(pn)字形辨析熟语积累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我和小红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他每次英语成绩都不及格,可是他却满不在乎,还大言不惭地说“英语不及格,说明我爱国”。无可挽回:没有办法扭转已成的不利局面。他的这次工作失误,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公司局面已经无可挽回。本文的原题为“反悔”,“羚羊木雕”是编者加的。“羚羊木雕”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礼物,以此为题,表明此物的珍贵;以此来组织材料,展开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羚羊木雕”是本文的线索和文眼。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2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3“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4“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我把它收起来了。”“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不!”我哭着喊了起来。5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您已经给我了。”“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第一部分: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我”很伤心。我没有理由了。6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7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8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9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10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壁站了一个钟头。“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11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来递到她的手上说:“送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第二部分:插叙“我”与万芳之间的友情,含蓄地批评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伤害了孩子之间的感情。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12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13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14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15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第三部分:用奶奶反衬爸爸妈妈,批评他们的处事方法。但是,奶奶当不了家,事情无可挽回。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16“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17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过,看我呆会儿揍她!”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18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19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20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21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第四部分:“我”被逼无奈,要回了羚羊木雕。虽然得到了万芳的谅解,但是被逼的反悔使“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1句中的“突然”有什么表达效果?渲染了紧张的气氛。2第二段的作用是什么?交代了羚羊木雕的来历和去向,以及“我”当时的心情。“从非洲带回来”暗示它不是普通的物品,“怦怦”可见“我”心里的恐慌。3为什么“我”要“小声地说”?这说明,在潜意识里“我”也知道,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送人,妈妈一定会反对。4“紧紧地盯”以及后文的“十分严厉”“坚定”等词语可以看出妈妈是个怎样的人?妈妈是个固执、生硬、重财轻义的人。5爸爸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是否支持“我”这么做?爸爸“静静”地听完,平静地说话,但从他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跟妈妈一样,强调羚羊的“贵重”反对“我”这样做。6句中加点的词语表明了什么?“逼”体现了“我”的不满、不情愿;“难过”体现了“我”的痛苦。7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句中的“仗义”一词概括了万芳的性格,侧面交代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也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同时,这一句也是“我”送给万芳羚羊木雕原因的总括句。8这一句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和万芳的关系,特别是“形影不离”“合二而一”两个词,说明了“我们”关系的密切。9这一句表明万芳的什么心情?对好朋友的同情。朋友心情不好,自己也跟着难受,再一次表明万芳和“我”的关系密切。10这个细节表明了万芳的什么性格?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为救好朋友,面壁一个小时却毫不在乎,这表明了万芳的“仗义”。与前文内容照应。11“长长的伤疤”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用“伤疤”比喻裤子上的口子被缝合后留下的痕迹。12奶奶的动作表明什么?她疼爱孙女,又深知儿子、媳妇的为人,左右为难。13你能说说这时候妈妈的眼神是什么样的吗?焦急,期盼女儿去要回来。(或严厉,命令女儿去要回来)14奶奶说“这样多不好”,有什么不好?破坏了孩子之间的友谊,影响了两家之间的关系,伤了孩子的心。最重要的,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道德发展。15这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这一段刻画了“我”的什么心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的无可奈何、被逼无奈。16这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我”欲言又止,停步不前,表现了“我”非常为难。17哪些词语表现了万芳的表情和动作?这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愣”和“咬着嘴唇”表现了她的失望、伤心。18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19结合全文,可以看出万芳是个怎样的人?珍惜友情,仗义助人且豁达大度。20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羚羊木雕有价,而情义无价。如今“我”万般无奈,被逼反悔,将失去一个最好的朋友。21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用心理描写抒发“我”的情感,揭示了大人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严重伤害,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深层探究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家人因为一件贵重的工艺品而发生的很不愉快的事情,写出了父母重财轻义给孩子心灵带来的伤害,告诫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1文章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作者的观点在文中含而不露。本文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时,总是让人物自己出来说话、出来行动,用人物自己的言行来说明问题。本文采取第一人称,有些心理活动就可以直接向读者表露,使人物有自然、亲切之感。本文的某些思想倾向,有的就是通过“我”的自述流露出来的,如结尾“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这能全怪我吗”等,用孩子天真的、似乎幼稚的语言,揭示出对孩子心灵受到的伤害,从而反衬出父母教育失当造成的严重后果。2烘托手法的巧妙运用。烘托(或衬托),即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的手法。可以用人物,也可以用景物来衬托。本文借用景物描写作为陪衬,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心情。当“我”的爸爸妈妈执意要让“我”从万芳手里要回羚羊木雕时,“我”只得违心地去做了这件事。文章写道:“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这冷冷的月亮,有力地烘托出“我”当时心情的悲凉。1“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提示:这句话是自然环境描写,用来烘托人物的心情。“我”被父母逼着向朋友要回羚羊木雕,心灵上已经经受了一次巨大的伤害,又担心因此而失去珍贵的友谊,“冷冷的”月光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境。2最后两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提示:心理描写。“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这里运用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重财轻义、思想狭隘对孩子心理造成的严重伤害。“这能全怪我吗?”一句表达了孩子对父母做法的严肃质问,留下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3本文虽然写了发生在三个时间的三件事情,但是读来集中紧凑,作者是怎样布局的?提示:首先万芳拿自己的新裤子换“我”的破裤子,是上星期的事。送羚羊木雕,是昨天的事。逼“我”要回羚羊木雕,是今天的事。作者从妈妈追问“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写起,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紧紧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争辩结束,穿插上星期体育课发生的事情和昨天送羚羊木雕的事情,情节就紧凑了。可见,顺叙之中用插叙可以使场面集中起来。阅读鉴赏礼物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房门。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显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踯躅过许久。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边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子,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意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品读:可怜天下父母心。文中的母亲,受尽艰辛为女儿筹集学费,圆了女儿的艺术之梦,而自己却累病了,她无怨无悔。女儿想报答母亲的深恩,却事与愿违。什么原因?生活的艰辛?文化层次的差异?这不能不引起为人父母者、为人子女者的深思!思考: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有哪些?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写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素材搜集有关教育的名言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孟母三迁小时候,孟子家住在一个村落的边上,附近是一片坟地。孟子出于好奇,小时候常去墓间玩耍,看见人家埋葬死人,他就和一些小朋友学着样子玩抬棺材、挖坑、哭号的游戏。孟母见此情景很担心,认为这个地方对孩子成长不利,就搬了家。孟家搬到城里的一条街上,附近是集市和商店,商人巨贾云集,一天到晚吆喝声不断。孟子住在那里后,又和小朋友学起商人做买卖的游戏来。孟母感到这个地方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于是又决定搬家。孟家第三次住的地方是一个学堂的旁边。到这里来的除一些学生外,还有一些著名的学者。他们出出进进很有礼貌,早晚还会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孟母高兴地说:“这个地方很好,有利于对孩子教育。”便定居在此。孟子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成功是和母亲的教育分不开的。链接中考(湖南长沙)种春风 虹莲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邮局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70岁左右的老人,戴个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吧。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老人的外套油迹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在柜台帮我取张汇款单。”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老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我很快地看完了,那是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多可怜啊!”老人说。“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能相信吗?”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要有活着的办法,谁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我抬起头,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我有些震惊,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