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源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竞赛试题.doc_第1页
辽宁省凌源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竞赛试题.doc_第2页
辽宁省凌源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竞赛试题.doc_第3页
辽宁省凌源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竞赛试题.doc_第4页
辽宁省凌源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竞赛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凌源市2012-201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竞赛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2、在河岸上用手电筒斜着照向平静的水面,进入水中的光( )a. 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 b. 速度变小,光路向上弯折。 c. 速度变大,传播方向不变。 d. 速度变小,传播方向不变3、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a10cmf15cm b15cmf20cm c20cmf30cm d30cmf40cm4、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 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6、凸透镜的焦距为8cm,把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7、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下面哪个图中的情形? ( )8、小红的两只眼睛明视距离是:左眼20厘米、右眼10厘米,她想配眼镜矫正其左眼右眼分别选择的镜片是( ) a:+100度 +600度 b:+600度 -100度 c: -100度 +600度 d: -600度 -100度9、下图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b.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c.丙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10、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图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b c 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横线,本题共11题,每空1分,共21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共23分。评分人得 分1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 _;(2)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匀速行驶的速度约为38 _。12、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如图(1)所示,读数应为 cm。13、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 _ 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能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前者是光的_现象,后者是光的_现象,所看到的都是_(填“实像”或“虚像”)14、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指的是 ;而“引吭高歌”里的“高”指的是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15、明代诗人曾写过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是以 为参照物的。16、在野外有一种获取饮用水的方法。用大塑料袋套在树叶浓密的嫩枝上,扎紧袋口。随着植物中水的不断 和 (填物态变化名称),经过一段时间,塑料袋的内表面上就会出现一层水珠。17、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用来测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为-2,测沸水温度为94,插入某种液体中示数为21,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18、 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则像距离人_m远;如果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镜面,则1.5s后,人和像的距离为_m 。19、 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从物质射到物质,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为_,折射角为_。20、在水平地面上斜放一个平面镜,有一玩具车向镜面开去,要使玩具车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则镜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应该等于 。21、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又经过2.1s听到爆炸声,则大炮距离坦克_m远,炮弹飞行速度是_ m/s (已知声速340m/s)。三、作图题:(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光路图,每题2分,共6分)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共23分。评分人得 分22、在图3.1中完成光路。 23图3.2是光源s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请准确画图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24. 小明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井底(如图所3.3示),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4、 简答题:(本题4分) 25、李刚同学在操场上活动时发现,从远处看教室的窗户, 有的明亮刺眼,有的却黑漆漆的,请你帮他解释这一现象?评分人复评人5、 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26题5分,27题5分,28题6分,共16分)评分人复评人26、小东在暑假时和父母到天津去旅游,在乘出租车时得到一张天津市客运出租行业专用发票,如右表所示,此人乘车时间为多少分钟?该车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5分) 27、(5分)近年来道路相继进行了拓宽,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遗憾的是在一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1)如图15示,小赵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40m处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他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通过计算证明你的判断。(2) 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向交警(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和过路的行人),提出一项合理的建议。28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一人站在汽车前方某处。汽车第一次鸣笛的声音经被他听到;过后汽车再次鸣笛,经被他听到。若声速为,求汽车的速度。(6分)时间/min12345678910水温/92939495969798999999六、实验探究题题:本题共3个题,29题12分,30题6分,31题12分,30分。评分人复评人29、(12分)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6请指出他们在实验操作中两个错误之处: 、 (各1.5分)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上图中的 (甲、乙)图,水沸腾时 热量,温度 。(升高/不变/降低)。(3分)(3)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1分) (4)根据记录在图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2分)(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各1.5分)(给出二种原因即可)30、(6分)如图8所示,小明在研究平面镜成像时,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薄玻璃板前,然后把另一支同样大小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它的后方的桌面上并移动,使它跟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重合。本实验不用平面镜而选用薄玻璃板,目的是 ,使用同样大小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是为了探究 ,操作中小明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后方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可能原因是 。他经过调整后,找到了像的位置,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用白纸放在像位置时,在白纸上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前两空各1.5分) 图8 31、(12)小刚家有一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他为了研究凸透镜规律做了如下实验: (1)取下镜头,让阳光正对镜头,观察镜头对太阳光的作用,因镜头是一个 ,所以它对太阳光有 作用. (2)用镜头当作放大镜使用,来观察地上的蚂蚁,镜头距蚂蚁的距离 50mm时,能看到蚂蚁 、 的 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