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在国外_林克难.pdf_第1页
翻译教学在国外_林克难.pdf_第2页
翻译教学在国外_林克难.pdf_第3页
翻译教学在国外_林克难.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翻译 2 0 0 0 年第 2 期 翻译教学 一 翻译教学在国外 林克难 摘要 文章分四个部分介绍 了当今国外翻译教学的最新发展 即 1 翻译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 生 为中心过渡 2 翻译教学者开始探索译者的大脑机制 3 翻译教学与翻译研究紧密结合 4 外语教 学与翻译教学的关系更加明 确 文章最后 作者夹叙夹议地介绍了在美国比较文学系旁听的三门翻译课 以使读者管中窥豹 了解国外翻译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 翻译教学翻译课 翻译教师 A bst ra ct ThisP叩e ri ntrod uees t h e r e een i d s veloPmen is i n thet e即hi ngoft ra nsl a t io nabro ad T h ew r iter obser vo st ha t e月为r tsha ve b ee n m ade b y o u rf o rei助e olleagu e s i ns hiaing 脉 f o e u sontothest Ude nts in t egratlngte aching o式and st U dyi n t r a n sla t i 面 s ol v i n g t h e衅 ster yoftra n sla tor sm e n t a lm eohanism whe na t wor k and t h er e la t i o nshi Pbe幻刀een te a ehi ngoftra nsl a t io n a nd f or eig n la ng u ages Th e a ut ho rco n el u d e s b y gi v i ng a skete妙r eviewoft he t h r eet r阴sla t io n co u rse s h e at te oded i na nAn ler ic皿u ni ve r s i t y Key wo rds tra幻sla t i o nt e郎hin gt ransla tio neo ursetra n sla t io nt each ers 全世界翻译课教师都会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 比 如 教材的设计 培养目标的确定 理论与实践如何 结合 对新的教学法的孜孜不倦的探讨 等等等等 有鉴于此 了解一下国外 的同行近年来都做了哪些工 作 积累了哪些有益的经验 也许会对我们中国的翻 译教师有所帮助与启迪 大家知道 翻译教学是和外语教学密切相关的 由 于学外语的学生人数众多 关于外语教学发表的文章 数量可观 我们可以结合外语教学研究的成果来探索 翻译教学的问题 近年来 在国外翻译教学界 经常 争论的有以下一些 间题 外语教学与翻译教学究竟是 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翻译能力 恤s la t i o n c o m P eten c e 与语言能力 la ng u age c o m Pe t e n c e 的关系 翻译能力是 天生的 还是可以后天习得的 翻译能力是 由哪几部 分组成的 翻译是否仅仅是语言层次上的转换 li n g u is t i 仃ansf e r 从母语译成外语与从外语译成母语所 需技巧是否相同 翻译工作者专业化问题 译者是否 可以从事 自己专业范围之外的翻译 是否有可能直观 地了解译者在翻译过程 中的思维活动 在这些问题的 争论 中 国外翻译教师慢慢地对翻译教学的特点有了 比较清楚的认识 逐渐形成了共识 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翻译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过渡 有趣的是 国外传统的翻译教学与国内长期以来的师 徒相授的方法如出一辙 豪丝 Ho u s 形象地描述了 国外一节翻译课的过程 翻译 课程的老师 常常是 一位说目的语的人 发给学生一个篇子 为什么选了 这篇文章一般是不解释的 这也难怪 这种供翻译的 文学作品片段常常是老师 碰 巧 发现的 这种篇子 中满是陷阱 也就是说 教师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培养 学生从事复杂 难度较大的翻译的技巧 而是迷惑他 们 让他们出错 然后 这个篇子由学生以口头或书 面的形式翻译出来 在以后的几节课上 全班同学逐 句讨论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 最后 由老师给出一个 正 确 的译文 p 7 此处页码系指P a 功环恻 t o 升助s加百面 几山罗瞬a n dph C s一书中的页码 下同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 将改错作为教学手段 将 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作为翻译课的终极目标 不符合 真实情况下翻译的本质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 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正如蕾尔兹 蔓塔莉 Ho l Ma n t tar i 所指出的 翻译教师的职责在于指导 学生认识到任何一篇始发语文章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 的译文 给他们指出各种不同的路径 使他们能够离 开教师的扶持而独立工作 P 2 1 纽马克 Ne w m a r k 亦有同感 他说 要想通过教学让某人成为出色的 翻译家就像企图通过教学让某人成为语言专家一样的 困难 你所能做的只能是给学生一些启示 一些实践 作为教师 你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从而 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提高水平 P 22 拉德 米莱儿 L adm i r al 则提出 翻译教学要从改错的做法 收稿日期 199 9 11一3 一5 6一Chi ne S n匀n sl at or sJO口r门e I 中国翻译 20 0 0年第2期 中解放出来 把重点放到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上 与提高学生自立能力有关的是翻译教材的实用性 P 2 1 罗尔 R olll 认为如果翻译材料脱离实际交际环 境 学生将被迫改变 自己的风格而 去适应教师的风格 以取悦教师 是十分不利于培养负责任 能够独立工 作的语言专家的 这种翻译教学法很少考虑或根本不 考虑学习的环境 师生各 自的作用 教学方法的范畴 与切合性 各门课程的配合以及对于课程与教师的评 价 这是一种传统的不系统的翻译教学法 与此相对 的教学法要求建立在扎实的 源于翻译研究与相关学 科的理论的框架之上 P 23 以教师为 中心转 向以学 生为中心的另一个标志是国外比方美 国的翻译课上 翻译的材料不完全由教师一个人选定 有的时候让学 生自己挑选翻译材料 这样学生可以翻译 自己喜欢的 文章 以利于发挥自己的特长 形成 自己的风格 豪 斯强调 应该由学生自己选择供翻译的原文 或者由 学生自己写文章自己翻译 P 23 俄罗斯的一位翻译 教师已经将这种理论付诸实践 他让学生翻译 自己的 习作 这样可以省下理解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 全力 以赴探讨翻译中的具体技巧与方法 笔者在这方面也 独立地做过一个实验 在翻译一篇文章之前 先让学 生用目的语写一篇同一题材的文章 然后再让学生动 手翻译并比较 自己的习作与译文 从 中总结出一些带 有规律性的东西来 这个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 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法转变的过程中 关键的 一环是改进 评判译文质量的标准 正如上文指 出的 改错是传统的翻译教学法的核心 国外学者提出 可 以改用一 种 叫作 加注翻译 o m m en t e dt ra n sla t io n 的做法来评判学 生译文的质量 所谓加注翻译指的是 让学生翻译一篇文字之前 向学生交代清楚原文的出 处 原文的功能一意图 译文的读者 译文的功能 他们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翻译出来的文章 教师 才能比较全面 公正的评判译文的质量 翻 译教 学者 开始 探索协者的大 脑机制基 拉里 K ir al y 指出 翻译是两种过程的综合 一种是可以 驾驭的过程 一种是无法驾驭的过程 有些翻译过程 是 自发的 有些则需要有意识的加以运用 P xi v 基拉里进一步阐释 翻译教学要想取得成效 我们必 须能够解释 某种译法 以及它的思维机制 翻译既 是看得见 的社会一交际活动 又是一种隐蔽进行的认 知活动 翻译过程的许多环节是隐蔽进行的 人们无 法直接观察到 我们当前的翻译教学法一直是沿用着 一种建立在对于翻译不完整的 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准 确 的理解之上的 P x i 基拉里的这个观察是很有 见地的 当代的翻译教学法伴随着语言学 文学以及 相关学科的发展 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着自己的侧重 有的侧重比较语言学与比较文体学 有的侧重社会语 言学 还有的侧重阐释学等 等 诚如基拉里指出的 这些教学模式在复杂的翻译活动中各 自侧重其中的某 一个方面 尽管这些模式看上去是互相矛盾的 但也 有可能是每一种模式反映出了整个翻译活动的某一个 侧面 由此不难看出 在探索翻译教学规律的过 程中 大部分学者采取的是一种在黑暗中摸索的态度 这是由于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大脑活动的实际情况 缺乏了解造成的 在过去的十年当中 在国外翻译界 开始了一次突破性的研究 目的在于通过实验的方法 调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大脑是如何思考的 具体使用 的是一种叫做 TAP即 T h ink A l ou d 一Pr o t o co l 有声思维 的方法 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随时将自己的思维活动 用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录音机同步录下来然后进行具 体的分析 比如 翻译单位究竟是词 词组 句子或 是更大的单位 又 比如 碰到一个生词 译者是一开 始就查字典还是先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 如果是查字 典 查单语词典还是双语词典 查词典过程中碰到了 哪些问题 是怎么克服 的 等等 实验者用了量化的 办法 他们让 受试者将同一篇旅游手册从德语译成英 语 事后将录音材料进行整理 用符号 图表的形式 形象地展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由于这 种方 法可以准确地 记录下译者 那稍纵即逝的 活思 想 带有实验性质 而不是译者事后的回忆 侧重的 是翻译的过程而不是翻译的结果 因此取得了突破性 的进展 即使是以前那些自称是研究翻译过程的科研 成果也相形失色 假设使用TAp方法样本取的相当大 完全可以进行量化的分析 最终找到翻译过程中译者 大脑活动规律 相反 如果没有对于翻译过程直观的 实验性质的研 究 那就无法探讨并最终提出有针对性 的翻译方法 让翻译学生掌握这些方法 并根据自己 的实际情况加以应用 从而大幅度的提高 自己的翻译 水平 翻译教学与翻译研究紧密结合国外翻译教学界 的一个可喜的现象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翻译教师把 平 时的翻译教学同翻译科研结合了起来 这种现象主 要来 自于他们对于翻译教学的认识 他们认为 系统 的翻译教学必须是成功的翻译教学法与翻译研究的结 合 辅之以语言学 社会科学 认知科学的跨学科研 究 以及对于职业化翻译的实际研究 翻译教学绝不 仅仅是全盘照套外语教学法 基于这种考虑 很多学 校把翻译研究 加n slatio n studie s 课列为一门专业基础 课 而且安排在翻译专业学生的起始阶段上 以便学 生从一开始就打 一下一 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为了上好翻 译课 学者 们还深入地研究了翻译的难点与翻译能力 间题 他们指 出 翻译的难点不能一概而论 应该加 以细分 他们认为翻译的困难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即 与文本有关的困难 与读者有关的困难以及与译者使 用的工具不当有关的困难 至于译者能力问题 t r a n s la t o r c o m Pe t e n c 威尔斯 认为 译者能力与所谓的语 言能力 la ng ua g ec om pe忱nc e 不尽相同 译者能力可 以分为三种 即第一语言能力 f i rs tla ng oage m Pe t c h i ne s e T f 日n sl at o 邝J o 口rna l 一57一 中国翻译 2 0 0 0年第2期 en ee 第二语言能力 se e o nd la ng u 略e e o m P e te n e e 以 及超语言能力 su P er co m P et e n c 所谓超语言能力指 的是在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之 间转换的能力 这种理 论充分说明了翻译不是任何一个掌握了两种语言的人 就能胜任的 外语教学与翻译教学的关系更加 明确外语教学 特别是交际教学法对于翻译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外 语教学逐渐摆脱了死记硬背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 学法而转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培养交际技能的教学 环境 外语教学改革的成功 这里头有不少值得翻译 教师借鉴的地方 因为从根本上说 翻译是一项专业 技能 这种技能只能在模拟的实践翻译环境中才能获 得 改错翻译教学法的最大的弊病便是严重脱离实际 但 同时也应该看到 学习翻译与学习外语还是有许 多不尽一致的地方 翻译的能力除了交际能力比如语 法 社会语言学 话语方面的能力之外 还应该具备 翻译能力或如威尔斯所说的超语言能力 即语际转换 能力以及研究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综上所述 国外的翻译界近年来在翻译教学改革 中 大体上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为中 心 2 教学方法与手段重视培养学生负责任 独立工 作以及了解不 同译法的能力 3 采用进入角色 模拟实情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 过程中创造更多的真实感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 热情 克服被动 等靠要 的思想 4 鼓励创造性 提倡小组讨论 互帮互学 5 为学生提供工具 让他们对比参考译文 进行 文章分析以提高翻译水平 6 在真实的实际交际情景 中从事翻译教学 7 采用新的方法评判译文质量 比如用加注翻译 法 8 通过讲授一门翻译研究基础课或核心课 将翻 译普遍原则与翻译实际紧密结合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 感 应该着重指出的是 有些新 的翻译教学法是有争 论的 国外的学者并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 有的 还有待进一步总结与完善 尽管如此 国外同行们努 力改革翻译教学的做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 文章最后向大家介绍一下笔者在美国大学里上的 三门翻译课 以便大家管中窥豹 直观地了解国外的 翻译教学情况 笔者上 的第一门课叫 翻 译中的问题与对 策 阴m b介刀ISa nd几介功 山功刃门刀 加百如 由麻萨诸塞大学 东 亚语 言文 学 系资深教授唐 纳德 戈 申 Do n a l d G je r t s en 讲授 戈申教授是位汉学家 但在他的翻译 课上从不涉足英译汉 而是专门讲授汉译英 翻译的 篇子以文言诗词为主 也有一些现代的小说比如老舍 的作品 戈 申教翻译的办法 完全是经验主义的师徒 相授 ma st e r a n d a P P r en ii ce 的办法 就是先让学生将 指定的文章译成英语 然后在课上 从头至尾逐句讨 论 他的教学法 让笔者回忆起当年在国内上研究生 时英国汉学家约翰 阂福德 J oh nMi nf or d 的教学法 两者如出一辙 但戈 申教学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 在翻译诗词时他要求学生将每个汉字注音 同时 通 过查词典 将英语词义注写在每个汉字的下面 第二 期末要求翻译一篇篇幅较大的文章 由学生自己选择 篇目 这样 学生在 集中 之外享有一定的 自主 权 o他的第一个 办法 笔者一开始觉得很新鲜 同 时 也感到有点 多此一举 尸 后来发现 这种方法 是美国颇有影响的诗词翻译大家R ob e r tBl y 主张的翻 译八 阶段中的第一阶段 尽管这种翻译方法遭到金限 先生的反对 但这种译法对于培养译者严谨的译风还 是有它积极的意义的 据了解 在美国的外语院系当 中 这种师徒相授的教学方法在翻译课上仍然相当普 遍 这同中国大专院校的翻译课上占相当部分的教师 的授课方法十分相似 然而即使是在戈 申的课上 学 生仍然感到了翻译理论的影响 在戈 申教授分发的篇 子 中 笔者惊喜地发现了奈达的 翻译科学当议 T o 钳此aS C i c 沮c c o f 刀由n山动珍 与芭斯奈 su sa nBa s sn et t 的 翻译研究 乃 习月s I a t 1 O n S勿d i 比 的片段 不过 令 人遗憾的是 戈申从来没有在课堂上讨论翻译的理论 问题 也许是时间太紧 也可能是他基本上还是一个 翻译无理论的倡导者 不过在课下的交谈中 戈申对 奈达动态对等理论表示了赞许 笔者旁听的第二门翻译课是麻大比较文学系教授 玛利亚 铁莫志科 Ma r i a T y mo c z k o 讲授的 翻译理 论与技巧 几 z s n d乃习Ct i o f刀 an s I a t i 川 课 尽管 铁莫志科毕业于哈佛大学文学 系 她对于语言学翻译 理论持一种兼容并蓄的态度 因此在她的课上 既可 以学到语言学的翻译理论 又可以了解文学翻译理论 的概貌 笔者在她的课上 极有兴致地同她的研究生 们一起讨论了奈达 卡特福德的翻译理论 讨论了直 译意译 当然 铁莫志科教授主要还是以讲授文学翻 译理论为主 这部分的内容约占三分之二的时间 她 的研究范围包括多重系统理论 P olysy st em t h e or y 女 性运动理论 f emi n i sm 等等 翻译的文学派理论关心 的是有关翻译的宏观问题 是从语言的局限之 中脱开 身去 站在政治 经济 文化 历史的高处重新审视 翻译活动 乍一看来 似乎同翻译没有什么关系 其 实 细想一下 翻译的宏观研究是翻译研究的应有之 义 翻译研究应该是微观的语言研究与宏观的历史文 化等研究的有机结合 有些问题 单单从语言的角度 去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 9 5年那场关于法国名著 红与黑 汉译本的大讨论 由于过分集中在直译意译 这个语言的问题上 结果许多宏观的问题未能展开进 行充分的讨论 比如 为什么一下子出了那么多的汉 Chi n6 S e T 日nSI atO咫JOl lm口I 中国翻译 20 0 0年第2期 译本 红与黑 中到底是什么内容吸引了众多的中 国读者 直译意译是否仅仅是语言处理上的问题 还 是有其他的因素促成了有的译者喜欢直译而有的译者 偏爱意译 如果有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 原文的 译文的 译者的 读者的 文化的 政治的 历史的 经济的 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不解决 这场笔战会变得 没有什么意义 也决不可能得出什么有说服力的结论 来 笔者发现铁莫志科同许多其他翻译理论的文学派 学者鄙视语言学翻译理论的做法很不一样 向她探询 她说 翻译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翻译研究如果根本 避而不谈语言理论是不可思议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比较文学系选修翻译课学生的组成 他们来 自各个国 家 操各种不同的母语 尽管大家都说英语 但实际 上排除了讨论具体翻译技巧的可能 换一个角度看 这也便于大家把研究的重点放到有关翻译的一些宏观 的问题上 同时也说明 翻译研究在具体技巧之外还 有着广阔的天地 笔者听的第三门课叫 翻译与后殖民主义 刃旧刀 s 1 a之f o n 胡d八万t c 口勿刀勿厉功 由麻大比较文学系的爱德温 甘孜勒 Ed wi nGe nt zl er 教授任课 甘孜勒教授在 翻译界颇有建树 他写的 现代翻译理论 bllt c m 户山刊少乃即油之云功 T b e 一 书在西方翻译界影响很 大 被学者多次 引用 在国内也有介绍 与他的同事 铁莫志科不同 甘孜勒是个典型的文学派 他对语言 学派翻译理论很不以为然 在他的 现代翻译理论 一书中 他对奈达的译论有一段似褒实贬的议论 他 说 奈达的译论是 翻译圣经的圣经 言外之意是 离开了圣经翻译 奈达的理论一无可取之处 因此 不难想象 他的翻译理论课 讲的完全是文学派翻译 理论 具体涉及解构主义 后殖民主义 女性运动等 等 在这个大的理论框架内研究诸如翻译在各个历史 时期的特点 原文 的地位及其与译文的相互关系 译 者在具体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即所谓译者的 可见性 in visib ilit y 及译者所起的摆布作用 ma n i Pul a t ing 还 有翻译与性别的关系等等 文学派翻译理论的一个最 大的特点是根本不讨论具体的翻译问题 比如直译意 译 那些中国译者须臾不离口的话题 他可以只字不 提 他可以通过两种语言对译数量上的悬殊 联系到 发达国家 对 发展中国家 的 的权力均 势 b ala nc e o f pow er 认为这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 eu l t u r alhegemon i sm 他可以通过一则将翻译比做女人的谚语b el l e s in f id el s 将翻译的处境同妇女遭迫害 受压迫的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