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3—10岁儿童对居住区活动环境设施的需求.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3—10岁儿童对居住区活动环境设施的需求.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3—10岁儿童对居住区活动环境设施的需求.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3—10岁儿童对居住区活动环境设施的需求.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3—10岁儿童对居住区活动环境设施的需求.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3—10岁儿童对居住区活动环境设施的需求.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现在孩子的优越生活是从前的人无法比拟的 吃有专门的营养品 穿的服 装比成人的还贵 玩电脑看d v d 听音乐会 上下学家长全程接送 从任何物质 角度来说都足够幸福 但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普遍忽略孩子的游戏行为 认为 玩 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排在末位 孩子们的业余时间不是学特长就是补外语 户外自主活动时间微乎其微 居住区游戏环境设施在设计环节中也未得到足够 重视 游戏是孩子的职业 孩子对活动的需要有如他对一切物质条件的需要 儿 童期是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而游戏又是儿童成长的关键 成人依靠经验和想象创造出儿童活动环境 但是这些城市中的孩子身边的 活动环境设施是不是真正满足了孩子的需要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活动环境 在 现阶段条件下我们能给予他们什么样的活动环境 本文通过对5 个卅i 同类型的 居住区活动环境设施的调查以及对84 个3 1 0 岁的孩子的访谈 总结出活动 环境现状的不足 及孩子们的一些需求 上海传统的弄堂游戏作为户外游戏活动的典型代表 曾经在有限的空间 材料的限制下 挖掘出最丰富的游戏内容 随着弄堂这种居住形式的消亡 弄 堂游戏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本文希望在新的居住形式下找出若干新的游戏方 式 为将来居住区儿童活动游戏环境设施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3 1 0 岁儿童 环境设施 儿童需求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c h i l d r e nn o w d a y sh a v ea ni n c o m p a r a b l eh a p p yl i f et h a na n yo t h e rt i m e t h e y h a v et h e i ro w ns p e c i a ln u t r i m e n t s c l o t hs t y l e t h e yp l a yc o m p u t e r s w a t c hd v da n d g ot ot h ec o n c e r t s t h e yh a v et h e i rp a r e n t se s c o r tw h o l es c h 0 0 1 t h e ys e e m sh a p p y e n o u g h b u tp a r e n t sn e g l e c tt h e i rc h i l d r e n sm o s to r d i n a r ya c t i o n s p l a y t h e yc o n s i d e ri t al a s ta n dal e a s t t h i n gw h e nc o m p a r e dw i t ha n yo t h e rt h i n g st h e yh a v et od o c h i l d r e ns p e n dt h e i rs p a r et i m eo nl e a r n i n ga n dl a n g u a g es t u d y i n g t h u s t h e yh a v e s ol i t t l et i m ef o ro u t d o o ra c t i v i t i e s t h ed e s i g no fp l a y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i nt h e i r n e i g h b o r h o o d sa r ea l s ob eu n n o t i c e d p l a yi sc h i l d r e n sc a r e e r l i k eac h i l dn e e d sa l lt h en e c e s s a r ym a t e r i a lc o n d k i o n s p l a yi st h es a m eh ec a n tl o s e c h i l d h o o di sac r u c i a lp e r i o do fp h y s i c a la n dm e n t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ap e r s o na n dp l a yi st h ek e yt ot h eg r o w t ho f c h i l d r e n a d u l tr e l yo nt h ee x p e r i e n c ea n di m a g i n a t i o nt oc r e a t et h ep l a ye n v i r o n m e n tf o r t h ec h i l d r e n b u tt h e s e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f a c i l i t i e sa r er e a l l ys a t i s f yt h en e e d so ft h e c h i l d r e nw h oa r el i v i n gt h eb i gc i t i e s w h a tk i n d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a c t i v i t i e st h e c h i l d r e nl i k e c o n d i t i o n sw h a tk i n do fe n v i r o n m e n tw ec a ng i v et h e ma tt h i ss t a g e b a s e do nf i v ed i f f e r e n tt y p e so fp l a y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i nt h e i rn e i g h b o r h o o d sa n d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i n t e r v i e w s 谢m8 4c h i l d r e n a g e d3 10 w es u m m e du pt h es h o r t a g e o f 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s o m ec h i l d r e n sd e m a n d s k e yw o r d s 3 10y e a r s o l dc h i l d r e n p l a y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c h i l d r e n sn e e d s 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 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 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签名 g 纭睇 2 n 7 年弓月弓d 日 第l 章研究目的与方法 1 1 研究的背景 1 1 1 研究的必要性 第1 章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如今孩子的生活 甚至比成年人还要忙碌 除了上学以外 孩子们被安排 参加各种兴趣班 学龄前几童更是忙着进行智力开发 父母们也是加班加点不 遗余力地培养孩子 于是出现了十多岁孩子参加高考的事件也不能算是新闻了 电脑要从娃娃抓起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还有各类早教 智力开发 英语培训 孩子的时间表中唯独没有游戏活动时间 对于儿童游戏活动及其相关研究和开 发活动远不如其它儿童教育活动那样如火如茶 加之家长过于担心孩子的安全 时时刻刻要把孩子控制在视线范围内 于是户外活动的时间少之又少 然而缺少玩耍和游戏的童年注定是残缺的 游戏是儿童的职业 孩子们在 游戏中接触美的事物 感受美的气息 获得美的体验 尤其是在户外 在自然 环境下的集体活动中 这种潜在的引发对儿童的和谐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个性得到引导 智力得到发展 兴趣和能力得到培养 性情得到陶冶 交往 协作 竞争能力得到启蒙 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游戏的重要性不 言而喻 为儿童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成为环境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儿童的成人化 现在的孩子完全生活在成人的 模式下 孩子的吃 穿 用品都模仿成年人 只是规格不同 外形与大人没多 大区别 孩子们嘴里哼的童谣不是 摇到外婆桥 而是流行的 老婆老婆我爱 你 孩子没有辨别能力 全盘的接受 导致了儿童 早熟 该做什么 该怎 么做 家长老师都会一一教给孩子 甚至亲自演示一番 随之而来的结果是孩 子们创造力的逐渐消失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曾对世界2 1 个国家进行调查 发现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 但这一荣誉并不令人雀跃 因为 强 大的计算能力是以创造损失为代价换取的 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 查的国家中仅排名倒数第五 一位童话作家说 一个民族如果小孩说大人话办大人事 那么大人必然说 第1 章研究目的与方法 小孩话办小孩事 举国上下大力提倡创新的时候 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的孩子 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恰恰被忽视了 现在居住区中的几童活动设施建设 大多停留在物质建设层面 组合玩具 往空地上一放 再铺点沙子 挖个水池 就可以竖块儿童乐园的牌子了 但是 就算是这样的活动场地 在居住区中存在的比例也不高 儿童活动环境的概念 远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单一的 游戏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其它媒介无法给予和教授的 对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中国 现阶段j l 童 游戏的意义就更为重要 而我国恰恰是在这方面研究落在最后的 几个国家之一 环境设计行业在国内尚处于新兴起步阶段 更不用说儿童活动 环境这个分工更细 专业性更强的领域了 尤其缺乏对儿童需要的探索研究 缺乏户外活动支持儿童成长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缺乏在设计上行之有效的参 考和标准 1 1 2 研究的意义 柏拉图说 世界上最困难的任务就是了解人类自己 对于孩子 家长们普遍存在这样的观念 孩子什么都不懂 我们需要教育 他们 孩子的游戏是在玩 学习才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 于是出现了种种早教 在2 3 岁的时候认字学习数学外语等等 这时候孩子可能会被迫地学会 从而 显示出超出同龄人的能力 出现一个个 小神童 但研究表明 在小学阶段 他们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别的孩子很快能赶上来 这时候神童们失去的不仅仅 是优势 而且还有一去不复返的童年乐趣 美国教育家波比特认为 教育主要是为成人准备的 的确 学校教育归根 到底是由社会的需求决定的 但 l 童不同 在人生最初的l o 年间 他们的发展 是由自身内在的指引下发生的 家长们在爱的前提下 由于不懂得儿童而造成的对他们生命自由的干涉 这种自由是孩子选择它生命发展形式 使用何种材料 采用何种方式的自由 也是按照他自己的生命阶段自然成长的自由 孩子的生命形式不是他思考的结 果 不受他意识的控制 而是由人的生命密码决定 尊重孩子的行为 就是尊 重大自然 营造一个尽量宽松的环境 最大限度地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 让他自由 2 第l 章研究目的与方法 地发展 研究孩子的需要 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在居住区这个有限的环境范围 内 创造出利用率更高的环境和设施 这些环境和设施并不一定是昂贵精美的 但必须是孩子们喜欢和需要的 能促进他们的游戏活动 至少能保证他们的活 动顺利进行的 1 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 2 1 相关研究成果的了解 1 环境心理学 徐磊青和杨公侠编著的 环境心理学 详细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 境对人的反作用 在研究儿童对环境的需求时 这样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2 儿童心理学 研究儿童需要 必须从儿童的立场出发 了解孩子在想什么 才知道他们 想要什么 3 儿童行为 儿童教育家孙瑞雪编著的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 结合实例阐述了孩子0 1 0 岁期问会出现的种种敏感期和行为表现 并发现 敏感期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孩 子 头脑清楚 思维开阔 安全感强 雏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北京教育出版社的 牵手两代一家长课程 由许多教育专家共同编著 书 中对各年龄阶段的儿童作了详细描述 为儿童活动行为的观察作了补充 1 2 2 资料数据研究 本文参考的规范性文件有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o 01 2010 活动设施及环境调查表的项目设置参考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试行稿 未标明出处的图片均为自摄 1 2 3 案例研究 第1 章研究目的与方法 弄堂游戏 作为上海土生土长的游戏 有着许多其他游戏方式不可比拟的 优点 在弄堂文化下产生的弄堂游戏是户外集体性游戏的典型代表 它与居住 环境的自然结合 是我们需要分析和借鉴的 对我们在新的居住形式下 找出 新的适合儿童活动方式的环境 是有帮助的 1 2 4 实地调查与访谈 调查从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对现在居住区中几童活动环境及其中的儿童活动器械进行调查 选取 了上海的5 个不同居住区中的1 3 个儿童活动场地 同时也对在其中的活动的儿 童进行了观察 同时 对8 4 个3 一l o 岁儿童进行问卷访谈 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生活状态 对居住区现有活动环境的评价 及改进期望 1 3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 3 1 研究的目的 了解儿童居住环境中活动的实际状态和对居住环境设施的需求 提高居住 环境中儿童设施的质量 为以后的居住区儿童活动环境设计提供依据 1 3 2 研究内容与框架 论文分为导论 正文 结论和附录4 部分 导论部分讨论了研究的缘起 意义及所采用的方法 第二章主要讨论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儿童在3 1 0 岁这个阶段的生理 心理特点以及选择该年龄段孩子的原因 主要研究家庭居住区和幼儿园 学校这 三个对儿童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与儿童的互动关系 以及这三种环境的现 状问题及儿童在其中的活动状况 尤其是幼儿园 学校核家庭对儿童在居住区中 的活动的影响 第三章为各居住区活动环境和活动设施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儿童在居住区 活动场地内的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 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今后的设计方向 4 第l 章研究目的与方法 第四章主要为访谈内容的总结和分析 以问卷的形式发现孩子们想要的活 动环境和设施 搜集他们天马行空 五花八门的答案 将其与现在的设计思路 迸行对照和比较 找出偏差 并在此基础上对居住区儿童活动环境进行设想 第五章结合第三第四章的结论 对儿童所期望的居住区儿童活动环境设施 进行较全面的描述 提出设计上的注意点 附录部分包括社区活动设施及环境调查表 儿童访谈闯卷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2 1 户外活动环境孩子的重要性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空间 是儿童发展的资源之一 孩子在居 住区中生活 度过童年的大部分时光 居住区中的儿童活动环境就无可争议地 成了儿童户外活动的主要载体 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讨论的环境不是自然地表现为教育因素 只有当环境 经过人为改造 进入人的认知世界 并被作为教育对象或材料后才能成为教育 因素 我们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 创设良好的 适宜教育环境来影响幼儿 让 良好的环境通过他们的各种感官 产生充分的交互作用 2 1 1 生理发展 孩子们接触美的事物 感受美的气息 获得美的体验 尤其是在户外 在 自然环境下的集体活动中 这种潜在的引发对儿童的和谐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 响 个性得到引导 智力得到发展 兴趣和能力得到培养 性情得到陶冶 交 往 协作 竞争能力得到启蒙 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 1 2 心理发展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 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在户外 的自然中 孩子能得到身心的放松和舒展 在群体活动中学会相处 交流的技 巧 尤其是3 岁 7 岁危机期的孩子 脾气暴躁叛逆 对家长的要求表现出强烈 的反抗性 并且充满自信 这时候适当的户外活动能起到良好的调节情绪的作 用 自然的动植物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各种人造活动器械转移了他们的注意 力 有数不清的未知等待他们实施他们的探索计划 2 2 选择3 1 0 岁年龄段的孩子的原因 2 0 0 2 年 联合国把 儿童 年龄的上限从1 4 岁上升到1 8 岁 但我们在这 里讨论的是学龄前和学龄初期 即3 1 0 岁的儿童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 玩 心 最重 最需要良好游戏环境的年龄段 把学龄初期的儿童也纳入讨论范围 6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是由于这个年龄范围正处在过渡阶段 孩子依然没有摆脱学龄前的游戏的需要 课业负担也尚未加重 在而小学的户外活动时间比幼儿园要少的多 游戏的成 分也减少 因此居住区内的游戏设施及环境成为他们主要的游戏活动来源 相 比之下 游戏环境之于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可能较学龄前阶段更为重要 2 2 1 该阶段儿童生理特点 1 3 5 岁 托儿所阶段 3 5 岁阶段被称为凡童早期 这是几童社会化迅速发展的阶段 经历了3 岁的第一次危机期 孩子第一次把自己和大人分割开来 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作 为一个人的存在 这一时期儿童的感知 运动和言语功能更进一步发展 活动 和交往范围明显扩大 已不再局限在家庭的圈子 儿童通常在这一阶段开始上 学前班 开始与周围环境广泛接触 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 但更多还是与父母 和年龄相近的儿童交往 2 5 7 岁 幼儿园阶段 这是儿童成长及其重要的一环 此时身体的各方面迅速发展 儿童的有意 注意正开始发展 而且注意带有情绪色彩 易受新异刺激影响 被外部明显物 征所吸引 5 6 岁时 儿童自我评价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甚至对成人的评价持 有批判的态度 6 岁儿童可以说出一些较抽象的品质 在色彩方面显露出成就 他们能将光谱中的全部颜色与它的名称牢固地联系起来 他们能有目的 有针 对性地去观察 可以按成人的要求 按照预定的任务 有意识地进行感知和观 察活动 这时候正是最容易培养他们创造性和艺术感知能力的时间阶段 想象 发展的最敏感的 最易感受的年龄期正是学龄前儿童期 7 1 0 岁一小学1 3 年级 这个阶段 儿童身高体重增长迅速 儿童情绪 意志的发展也进入到一个 新阶段 独立生活能力逐渐增强 分析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使其行为变得更有 目的 更有意识 模仿力极强 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智力发育较学龄前有明 显的进步 能连续保持注意2 0 分钟左右 1 0 岁以后 孩子们将进入少年期 但 是在学龄初期 孩子依然延续学龄前的特性 玩耍依然是他们比较主要的活动 并且由于学习负担的增加 在学校期间的户外活动时间较幼儿园托儿所阶段有 明显的减少 针对他们的户外活动环境的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 7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2 2 2 该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1 3 5 岁一自我意识 孩子人格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常问 为 什么 他们模仿成人的行为 常以父母作为榜样 他们对性别差异有较多的兴 趣 日益清楚男女的差别 学习认同性别角色 他们的自我概念进一步发展 并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和独立性 开始违拗 拒绝父母的要求 不照规 距行事 凭自己意愿和恕象尝试不同事物 儿童此时的另一个特点是心理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他们想独立 又怕独立 他们提问 提出要求 与人交往 希望被注意 被重视 若问题被忽视 要求 被拒绝 需求不能满足 受到过多责备或批评 便会感到挫折 失望 愤怒或 自卑 可能形成被动 退缩 循规蹈距的保守性格 但若父母理解儿童的心理 需求 给予弓i 导 关心和支持帮助 则儿童会发展较多的自信 独立和进取特 征 2 5 7 岁一想象力发展 具体运算能力开始发展 能够区分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 能考虑两个 元素或两种关系 也就是说 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 孩子表现出对学习的兴趣 并动脑筋认真学习 如有兴趣学算数 学语言 学一些社会和自然常识 回答问题时 开始能进行思考 有时会有独特的想法 学到一些新东西 很喜欢告诉别人 尤其急于告诉父母 7 岁 孩子成了幼儿园 毕业班学生 他的能力已经超出了学龄前儿童的 水平 这首先表现在游戏方面 7 岁的几童不再满意大人仍把他们看做小孩子 他渴望成为 不是装扮 大人 在这个阶段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启发 对创造力的发展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 7 1 0 岁 情感丰富 刚刚上小学的孩子情绪内容不断丰富 表现方式逐步深刻 他们能在学习 的成败中产生愉快和不愉快的体验 由于儿童活动范围增大 交往机会随之增 加 他们在集体中学习和生活 在于同学 与老师的交往中产生了复杂的情感 如责任感 义务感和友谊感等 情绪情感的内容比以前丰富了 自控能力的迅 8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速形成和发展 意志的调节作用对外部行为动作的控制为主 逐渐转到对内部 心理过程的控制为主 2 2 3 各年龄段儿童的游戏形式 2 0 世纪的理论家们对儿童游戏提出了实用的分析 皮亚杰 p i a g e t 的著 作中提到的儿童游戏模式可以作为参考 皮亚杰强调个体与环境的互相关系及 它在儿童智力发展中担任的重要角色 他认为智力是儿童对环境的一种特殊形 式的适应 它包括机体与环境之间连续的 创造性的相互作用 皮亚杰将儿童 的各个成长阶段对应到各自得游戏形式上 这里截取本文中讨论的3 1 0 岁的 儿童向对应得游戏形式 1 3 5 岁 建设性游戏阶段 儿童开始通过创造或使用一些游戏材料来进行有目的的游戏 游戏持续时 间较长 并开始同旁观者合作 从2 3 岁的时候开始 儿童开始使用较复杂的 玩具 在这个阶段 儿童发展了象征性符号 提高了模仿能力及学习语言的能 力 象征性游戏为儿童发展表现技能及象征性表达事物和事件提供了捷径 流 行的象征性游戏有假装与模仿 2 5 7 岁 直觉阶段 以儿童们不断增长的概括 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标志 儿童学会利用它 们的直觉 并且不断地试图使直觉与现实相符合 他们的社交能力也在开始发 展 它们开始留心别的儿童 并努力模仿他们的行为 他们开始学会参加带有 一定规则的游戏 这更加富有竞争性 并要求少量的词语表达 这种主导游戏 形式将一直延续到成年阶段 3 7 一l o 岁 具体撮作阶段 儿童进入了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并且对参与规则游戏更加感兴趣 他 们发展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开始对具体事物感兴趣 希望在第一时间看到 闻 到或接触到 2 2 4 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 引自尹晓波硕士学位论文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 2 0 0 2 年 9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与十年前相比 社会飞速发展 环境也随之改变 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不 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变化的影响 尤其是他们的玩耍活动的重心和方式 发生 了一些改变回 1 成人化倾向 孩子的生活方式日趋成人化 1 0 点以后睡觉的孩子明显增多 而早上也不 晚起 因此白天活动的时间比婴儿时期增加了 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也相应增 加 晚饭时间变迟了 傍晚尤其是饭后的户外活动成为可能 2 信息化倾向 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没有明显变化 但使用v c d d v d 的孩子明显增加了 电脑也成为家庭必不可少的电器 不但是儿童的生活 整个社会都面临着户外 活动场和电视机抢 客源 的局面 3 体验化倾向 利用树枝 石块等天然材料玩耍的情况增多 由家长带去公园玩耍的数量 没有明显变化 但利用附近空地 公园 学校等场地玩耍的情况明显增加 更 多的时间是呆在家里或上幼儿园 和玩伴玩耍的比例减少 4 远离考试化倾向 相对于1 0 岁以上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面对的升学压力比较小 自 我支配的时间比较多 是最可能使用社区户外活动场所的人群 2 3 儿童与家庭 家庭 学校和居住区是对儿童的成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三大环境 儿童的 活动基本在这个范围内 而家庭和学校又会对儿童在居住区中的活动产生间接 的影响 下面对这些环境进行分别讨论 2 3 1 扯1 0 岁儿童对家庭的需求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站 家庭环境 家长素质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 直接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 没有家长不爱孩子 虽然家中的孩子普遍减少 但 结果来自儿童研究网确p 滞州f 碱铜 n e t 罐 l o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家长为孩子投入的金钱和精力远远胜过以往 学校的教育条件也远胜以往 但 孩子们却很少感到幸福 某小学搞了一次关于快乐的调查 感觉快乐的比例有 明显的差别 1 3 岁的孩子感觉快乐的是9 0 9 6 4 喝岁的8 0 9 6 7 1 2 岁的7 0 1 3 1 5 岁的仅有6 0 孩子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呢 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 儿童心声 课题组对全市6 0 0 0 名儿童进行了调 查 得出十大 儿童心声 其中与家庭有关的占了一半 1 希望有更多的闲暇时间 2 需要充足的睡眠 6 请家长和老师都来保护我们的 小秘密 8 渴望与父亲多沟通 9 盼望家庭和睦 最怕父母离婚 1 儿童对家庭的生理需求及现状 毋庸置疑 在生理上孩子对没有任何独立生活的能力 家庭是他生存的基 础和唯一来源 每位家长都会竭尽所能 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 但是看 看上面的调查结果 孩子最大的愿望只是 有更多的闲暇时间 表2 1 儿童提出的物质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 表2 2 儿童要求外出活动得到满足的情况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从上面的两个表可以看出物质要求被满足的情况高于户外活动的请求 他们需要运动的锻炼 游戏的乐趣 尤其是直接与自然接触的户外活动的 需求实际上却没有象其他需求那样得到重视和相应得反馈 尤其孩子进入小学 以后 甚至从幼儿园开始 一些 要强心 很强的家长 在家庭教育中担任着 讨债者 追赶者和鞭打者的角色 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害怕自己的孩子不 如别人家的 于是孩子的闲暇时间纷纷被各类充电补课占据 甚至不惜牺牲孩 子的睡眠时间 虽然学校社会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但主要责任还是在家长 孩子主要的压力来自他们的家庭 孩子需要他们自己的社交活动 需要和伙伴玩耍 同样出于对孩子的爱 安全问题成了家长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上学放学天天接送 平时不让孩子出 去找小朋友玩 甚至不让别的孩子来家里玩 调查显示 近4 7 的孩子经常一个 人玩 孩子越来越孤僻 社交 退缩 喜欢磨着家长不放 或是干脆迷上电视 电脑游戏 表2 3 住宅类型情况表 表2 4 住宅层数情况表 1 2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上 这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下来活动的次数一每个人都有惰性 即使孩子 要求下来 家长有时候也会由于惰性 不愿意下楼 而转用家里的其他玩具转 移孩子的注意力 楼层较高 相对难达到地面上较大的活动空间 间接缩短了儿童户外活动 的时间 也失去了与其他孩子交流的机会 高楼症 电脑病的出现与这些不无 关系 2 对家庭的心理需求及现状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甚至比满足他们的生理各种需 求更加重要 关于秘密 从5 岁孩子拥有自我意识开始 他们就处于关注与秘密的矛盾中 一方面 孩子们渴望得到大人的关心和注意 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大人们过多地窥探他们 的内心世界 孩子们需要有自己的秘密 许多家长甚至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样 的变化 往往走f 两个极端 一无所知直到某一天大吃一惊或者是事无巨细都 要孩子向他们汇报 孩子和家长缺乏必要的沟通 父母不了解孩子需要什么 主观认为给孩子 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就万事大吉 很多父母只有周末才有机会和孩子在一起 有的甚至周末也难得一聚 关于父亲 此外持有 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 传统观念的父亲大有人在 很多父亲对 孩子或不闻不问 或是态度简单粗暴 轻则骂重则打 缺少耐心 因此父母与 孩子一起玩耍 接触 交谈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 这在孩子语言 动作 良 好情感和个性品质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 在一般的家庭中 孩子父亲的学历总体高于孩子母亲 他们培 养儿童兴趣 开发儿童智力方面比孩子的母亲有优势 父亲在儿童个性形成的 关键时期起着重要作用 父母双方都参与家庭教育 父母行为方式互补 孩子 能从父母双方身上吸取优点 有利于孩子完善的人格的形成 父亲游离于家庭 引l l l j m l 马克斯 范梅南 荷b m 斯 莱维林著 儿童的秘密 教育科学出版社 2 0 0 4 年 1 3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教育之外 对儿童性格的培养也不利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 孩子由母亲陪伴的 比例远高于父亲 一个人独自玩耍的比例更是高达5 0 6 表2 5 父母陪孩子玩的比例 在大多数家长的概念里 孩子与成人相比 最明显的特征是无知 于是相 应的教育是把成人世界的知识搬到孩子脑中去 于是孩子们被迫记诵不感兴趣 的东西 成为被动的沮丧的学习者 调查中 孩子们经常被要求做他们不愿意 做的事情 表2 6 被要求做不愿意做的事情的比例 虽然亲子教育正在被推广 但是大多数家长仍以自居为真理的拥有者 价 值的评判者 可以操纵儿童 甚至对他们进行体罚 最近一项对6 省市数千名 青少年的调查显示 童年时期遭受躯体 感情伤害的 包括徒手打 用物品打 被限制活动以及被言语羞辱 被忽视等 主要来自父母的占2 6 在调查对象中 经常被打和有时候被打的孩子占了一半 1 4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表2 7 孩子被打情况 仍有2 3 的孩子觉得自己完全部能被理解的孩子觉得得不到爸爸妈妈的理 解 甚至根本不能沟通 表2 8 孩子觉得不被理解的比例 2 3 2 户内活动 孩子课余时间主要在户内度过 而户内活动主要在家庭内 1 活动类型 表2 9 儿童课余活动状况1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排在前两的是居住区内和家中 并且在居住区内活动的人数明显占优 可 见 居住区中的游戏环境对孩子是及其重要的 游戏对孩子成长发展有着不可 替代的作用 而居住区的儿童活动环境和设施正是为孩子提供游戏 尤其是集 体游戏的重要场所 尽管现在的活动环境不尽如入意一场地少 设施少 缺乏设计 但它仍是 孩子们最愿意去的场所之一 表2 1 0 儿童课余活动状况2 1 6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根据学龄前和小学初期的情况 再把他们分开比较 学龄前儿童对居住区 游戏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 调查中发现 几乎每个学龄前儿童每天都要去居住 区内的活动场地l 2 次 在家活动的比例也比较高 而小学初期的孩子活动范围要大的多 经常去市内公园和其他活动场多的 比例较高 甚至去别的邻近省市旅行也比较频繁 但是他们在家里消耗的时间 比在居住区内的活动时间要多 总的来说 家里和居住区内是孩子在业余时间主要的游戏活动空间 那么家里吸引他们的是什么呢 表2 1 1 儿童家庭活动状况1 看电视 上两占了前两位 电视的产生改变了入们的生活方式 使入在沙 发上的时间大大增加了 网络虽然基数不高 但增长速度惊人 沉迷网络的年 轻人屡见不鲜 各类关于学生沉迷网络难以自拔的报道时时刺痛我们的心 但 不可否认的是 这些新兴娱乐媒体正不可阻挡地取代了原来朴素简单的游戏 以它的快捷丰富以及绚丽的效果使原来那些游戏场景终于只能和玩伴的名字一 起尘封在一代人的记忆里 玩具对学龄前儿童有巨大的吸引力 但对进入小学的孩子似乎什么太大作 用 但电视和网络的影响是一样的 孩子们在家里的6 1 0 5 的时间用于看电视和上 1 7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网 图2 1 2 孩子喜欢叫看电视 上网 2 平均活动时问 将在第四章中详细讨论 2 4 儿童与住区 2 4 1 幼儿园和学校里的活动 现在大部分幼儿园和一些小学设在居住区内 因此把它们放在这里讨论 1 幼儿园小学化 3 岁娃娃已经挥起高尔夫球杆 1 8 个月的幼儿开始在瑜伽垫上伸展肢体 5 个月 6 岁的儿童要在3 个月内学习美学 建筑学 逻辑学以提高智商 3 6 岁的孩子被寄希望在2 年内成为m b a 3 2 商管理硕士 为培养高层次务实型管理 人才而设的专业学位 这样的新闻不时现诸报端 儿童英语的学习更是以 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普及 图2 1 3 儿童英语教学广告铺天盖地 图片2 1 2 来自网络搜索 尊图片2 1 3 来自报纸广告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以小学生甚至成人的标准来规范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 已成了幼儿园的一 个通病 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 一些幼儿园不论大小班都像小学生一样在教室 内上课 每节4 0 分钟 户外活动时间最少的时候一天只在早上8 点至9 点问让 孩子们出来玩一个小时 其余时间除了午休 都要上课 从星期一到星期五 每天上下午安排4 次课 珠心算 键盘练习 美术 舞蹈 常识 歌唱等将课 程表塞得满满的 说起这些 幼儿园方面也很为难 望子成龙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提前学习小 学阶段知识 能为以后的竞争提前打下基础 幼儿园不开设相关课程家长就采 取转园等方法 户外的游戏活动时间只能为课程让路 2 学校课业负担重 那么 作为孩子主要生活环境的学校 户外活动时间的比重情况又是如何 呢 这里把课外活动和体育课归为户外活动时间 课间活动忽略不计 表2 1 4 孩子在幼儿园 学校中体育课比重 1 9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从幼儿园到小学 有一个很明显的增长 课时明显增加了 幼儿园的孩子 平均一周上2 2 1 节课 而小学的孩子一周则要承受3 2 8 节课 但是从户外活 动的时间来看 并不是随着课时的增加而增加的 小学生一周仅3 节户外活动 类课 占总课时的8 7 而幼儿园的孩子有8 节活动课 尽管其中户内活动的 比例不得而知 但是总的来说 无论是幼儿园的孩子还是处于小学初级阶段的孩子 这样 的户外活动量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的 在幼儿园或者学校 文化课的学 习始终是第一的位置 我们甚至能在6 岁孩子的课表中发现每天的语文 数学 外语课安排 以及劳技 信息和电脑课等等有利于孩子 全面发展 的课程设 置 很明显 在学校 孩子的户外游戏活动的需求得不到完全的满足 于是 这样的需求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对居住区的场地要求上 居住区的儿童活动环境 成为孩子重要的游戏活动场所 2 4 2 居住环境 每个孩子几乎都有温馨的家庭和良好的学校环境 但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 远远不够的 除了幼儿园 学校 和家庭之外 他们还需要一个复合型的 更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广阔 更能自由发挥的活动空间 居住区就要担负起提供这样的空间的责任 1 居住区的人文环境 当孩子们从杂居的院落中搬去独门独户的楼房的时候 新的社区关系形成 了 随之而来的是儿童生活环境的新界面 今天的孩子已经无法感受到传统的居住环境所构成的文化背景 大杂院的 市井色彩或者是小村落的田园风光 在统一的规划下都成了大同小异的居住区 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 人们失落了许多让人感到亲切温馨的文化传统 面对 一个更为复杂的人文环境 新崛起的网吧以几何级数增长 现在几乎每个大大 小小的社区里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未成年人进网吧 成为社会的公害 屡禁不 止 棋牌室的门坎低 深受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的欢迎 而这些入 又是照看 儿童的主力 上海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因此往往就能看到条路上好几家棋牌 室的现象 常常能见到这样的情形 祖辈在牌桌上激战 而孩子在烟雾缭绕的 棋牌桌之间里穿行嬉戏 养狗 成为生活富足的象征 而狗伤人事件时有耳闻 大多数受伤的还是 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儿童 在这种环境下 社区文化担负着双重职责 一方面要建立一个多样化的文 化空间 满足孩子成长的复杂文化背景 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引导机制 帮 助孩子们从当下复杂的环境中鉴别 选择 啦图片2 1 5 来自网络搜索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2 邻里关系与集体游戏 现在的邻里关系与以前相比已经是大相径庭 过去一个单位的人们住在一 幢楼或一个院里 家长之间是同事 孩子们是同学 是伙伴 那时候虽然没有 很多的玩具 但几个小朋友呼朋引伴一玩就玩得忘了时间 非要父母扯着喉咙 呼唤 回家吃饭了 才依依不舍地散了 可现如今随着一幢幢商品房的崛起 在独门独户的居民楼里 邻里之间更多的是陌生 是漠然 是戒备 是 鸡犬 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有人甚至称中国城市陌生居住时代已经到来 因为没有玩伴 近4 7 的孩子经常是自己一个人玩 有许多孩子可以在 虚拟的电视 电脑游戏中体验种种感受 却不曾体验过许多同伴参与的游戏 事实上群体的游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龄前儿童的生活知识 大部分来 源于集体游戏 游戏给孩子展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还不能实现的可能性 仿 佛是一个放眼未来的图景 孩子在游戏中比其他许多情境中都更坚强 善良 更吃苦耐劳 更机敏 在集体活动中 孩子首先必须确定好自己的愿望同别的孩子的愿望之问的 关系 否则他参与游戏的请求很可能遭到小伙伴的拒绝 他可以同家长 老师 耍脾气 却不能同游戏伙伴顶牛 游戏培养儿童交际的技能技巧和与同龄儿童 建立一定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集体游戏要求孩子倾注他的全部力量和可能性 体力的和智力的 游戏对 发展儿童的言语提出很高的要求 因为他得说明他想做什么游戏和怎样做游戏 饱得和其他孩子商量好谁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谁念台词能让其余参加游戏的 小朋友都能听懂等等 培养儿童对别人做游戏的兴趣 将促进孩子发展在比较 复杂的游戏中与人合作的精神 图2 1 6 儿童集体玩耍 数据来自网站调查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让孩子走出家门 参与到居住区的集体活动中 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 长 还能将孩子之间的游戏关系转化为成人之间开展交流的纽带 对于性格相 对内向的中国人 如果以孩子为话题 家长往往乐意将谈话继续下去 这种特 殊的社交关系 以形成和谐社区关系 3 幼儿园 学校和家庭对儿童在居住区中活动的影响 首先幼儿园 学校以及家长的重学习 轻活动的方针影响了儿童的户外活 动时间 孩子的业余时间被补课或家长自主决定的教育占用了 调查中孩子普 遍觉得玩的时间不够多 但是孩子对游戏的需要并不会因为所处的地点儿发生变 进入幼儿园或者 学校并不意味着孩子对游戏的需求降低了 相反地 这样的需求还可能有所增 加 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带来的枯燥感觉另他们对游戏的欲望增加了 其次是家庭的影响 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 担心孩子在活动的时候受伤 被人拐骗 和其他孩子产生矛盾 被欺负 所以不会轻易同意孩子出去玩的要 求 于是就出现了两种转移的办法 一是以在家里游戏的方式代替外出活动 比如网络 电视 d v d 玩具 讲故事等等 另一种方法是许诺某个时候带孩子 去离家较远的有吸引力的场所取活动 通常是孩子一直想去的 例如科学场馆 类的科技馆 海洋馆 公园类的动物植物园 嘉年华 游乐场 或者是干脆参 加运动类兴趣班 比较常见的有跆拳道 游泳 击剑等 啦图片2 1 6 来自网络搜索 第2 章儿童的成长环境与需求 4 物理环境 有高高的围墙 难得的草地和花圃 多数居住区存在的问题是地少 不重 视游戏环境 管理混乱等问题 具体在下一章进行讨论 2 5 小结 本章首先对理论的学习和总结提炼 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阐述户外活动环 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以及3 1 0 岁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 主要研究家庭居 住区和幼儿园 学校这三个对儿童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与儿童的互动关系 以及这三种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儿童在其中的活动状况 尤其是幼儿园 学校核家 庭对儿童在居住区中的活动的影响 居住区环境部分谈到人文环境对儿童的影 响及现存的问题 对于物理环境和儿童在其中具体的活动情况 将用整个第三 章来详细阐述 图片2 1 7 图2 1 8 来自网络搜索 第3 章儿童居住环境的活动状态 3 1 概述 第3 章儿童在居住环境中的活动状态 游戏发展着儿童的体力 心智与能力 孩子在游戏中得到身心的满足一与游戏伙伴的肌肤接触以满足皮肤的触 觉要求 在游戏的进行中感到紧张 刺激或者成就的精神愉悦 并且经历各种 人际关系 发展自己的社会性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 游戏尤其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的促进产生着不可估量的作 用 著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写道 儿童生活在游戏中 游戏活动的痕迹嵌 入儿童的心灵 其深度超过了由于想象和兴趣的复杂性他尚不能步入的现实生 活的痕印 在现实生活里 孩子不过是个孩子 是个尚无任何独立能力 盲目 而无忧无虑地过着日子的人 而在游戏中 孩子作为一个已经成熟的人 尝试 着自己的力量 随心所欲地 支配自己安排的角色 在游戏中孩子的想象力得到蓬勃的发展 他得将一根木条当作勺子 将3 把椅子当作一架飞机 将小积木块当作屋子的墙 孩子思考着 创造着 拟定 游戏的共同路线 边玩边增加游戏的细节 游戏是孩子的工作 但游戏和工作之问还是有区别的 我们发现 游戏并 非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 它本身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游戏不会自发产生 而 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作为儿童发展的强有力的刺激物 它本身是在成 人的影响下组成的 而工作则是孩子遵循孩子内心的指引 是与生俱来的 而 且是没有理由的 看似毫无意义的重复行为 多半由孩子单独完成 3 2 活动的内容与地点 3 2 1 居住区内的活动内容观察 啦引自李跃儿 牵手两代一家长滠程第三册 北京教育出版社 2 0 0 6 年 2 5 第3 章儿童居住环境的活动状态 选取了5 个典型居住区类型 对其中1 3 个儿童活动场中的儿童活动情况 进行了观察 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 在活动区域内观察儿童的活动情况数据整理成表如下 表3 1 被调查居住区儿童活动情况观察结果 新装碍鎏 窨磐玲潞 一嘛严 矾斟磐碎掣 宿 肆辑圈豫舔1 挲擗繇 璁 艺碍艺 瑞 苜 h置藩 血虱弛 qqq q i c i l i 1 i 饥 ii ll ii 霉埒卷 if o q嘏 o q嘏 o q c iv 储艟 o q拥 妊 蛀妊谁畦涟妊蛀涎 蛞硅涎 睁 p 斟 商蒋 四瞄薜嚼蓝 潞商 薅讳i 撇爿 j i r 审 i l 盐 丑 苦 立 辱 q 兰 爵 田 罄 碍 誉 口i 古 i 当 磐 箔 宜 o 斜 淑 聱 蒿 审 书蓥 若 苫 赫 斟 4 斟 簖 刊 筇斟磐 嚣鬻霎茎蓄 丑 肄薅玮 招藩藩 翥 吕 露篓皿 m藩擤 辩掣掣 弹 j 菇 1 畴 冀蹰碡 书 爿 甜皤辞 阱 莒 爿冷斟 淹墼 辩 峭 姆鸳书 叫蹄书 淬嵩 斟雌 盖 赫蛆捌 庄 当 器品 嚣 血瀚蝌旃汁渐惜岛 直 毒一 崔 韶群 辫 击 血 舜 蔫唏 木 辫峁兰 器善薹彗蒜黎冀 尽 鲴 抖 堪l 丑 q 爵 啦固 珂 箍 宿 卜田 a 翥誉薹丝o 鍪 冲 斟 孵 罄 商丑斟 藩 藩 甜l 晗薛 菇廿 第3 章儿童居住环境的活动状态 择监 赫奇 潞 冲锄 高 磐晗 潞 密 噼 盎l i嵩 磐薛掣 嚼 瑙 磐料团舔 称岸辩臻 丑 艺暑 葡 uf 埔翌 藩 宝 血西h 幸 qq q 霉 q i 们 i 们 v 泞益 l ii 惴 li o q们 o q叽 o q帆 雌 o q们 蛀 蛀涟谁蛞证妊谁 妊 电 谁硅 h茸擀删黠 冉斟毒分孽 害伥3 盏 睾潭辩礴褂 窑茸肆斟i 芊 矗叫甫亦 嚣盈藩爿蝌嚣辩档 薹皤磷壤陶淹磐 h 霉 国 呤宜赣嚣薄l 滋 圈 汁 亲 暑 守翅带溶翔 暑 盏坚 瑶雌洳汁 鼙 蕊 酬精丑等 面 珊 叫 啪 宝 器 宴 司 斗牟 l 辫 腑 功 鸳 冠 盏 斟 a 蛛 呻 哥堕沭零 郭 斟 术 捆 m 卜 尊 辨胀 瞄 讲 替旃嚣蝉 叫 术 她 宜 露簿抖 挝 鲴 黥 髀 斜 冲斟蚺刮幕 丑呈 抖龋 都茹藩蝌 4 毋 苫 藩 肆啭n 咔 离 耷 斟 吕墨招 藩矶烟 嘞b心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