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市大瑶镇大瑶初级中学初中语文教师论文 从“公开课”现象说起.doc_第1页
湖南省浏阳市大瑶镇大瑶初级中学初中语文教师论文 从“公开课”现象说起.doc_第2页
湖南省浏阳市大瑶镇大瑶初级中学初中语文教师论文 从“公开课”现象说起.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公开课”现象说起一、不单图娱乐,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空。有个老师上雪,开头是欣赏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之后呢,一张张关于雪的幻灯片飘入眼帘,学生们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赏图片,就如走进了“大观园”,极大地满足了耳目的需求,但却丢失了“若有所思”“会心一笑”的课堂画面。这种娱乐性极强的课尤其会给老师学生带来误导,学生觉得很有趣,老师也从学生反馈出来的“有趣”的表情中暗自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从而无形中加剧了这种课型的重演。其实“北方的雪,如粉如沙地飘洒,和飘飞着的灵魂一样徜徉在空中,飞舞,蓬勃,奋发,闪烁着永久的光”,“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隐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这些灵动的文字足以调动学生们的生活经验,然后细细地品味欣赏。从语文学习的特点来看,语文学习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像。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表面的奢华和大容量,一味地追求美观的画面和优美的旋律。一节课几乎全是播放演示,只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静下心阅读文本,也就无法收获到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应该尽可能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备课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借助其交互性优势和视听优势,将那些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的听课效果与思维效果。例如教读咏雪“柳絮因风起”,就领学生从网上搜集多幅雪花纷飞图,化抽象为形象,给人仿佛置身其中、亲临其境的感觉,了解在寒风吹拂下雪的轻盈,把握将雪与柳絮类比的现实可信度,从而了解设喻的精妙。二、不唱独角戏,实现师生互动。这样的情景似乎不难见到:教师站在讲台上操作着电脑,学生们瞪大眼睛望着电视机里面精美的画面,这时候,师生象是互不相识的路人。我的脑海里浮现恰同学少年里的画面,师生群情激昂齐诵少年中国说,那才是“情感的交流,灵魂的对视”呀!而现在,老师对着电脑,学生看着画面,师生间的互动显然少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程序几乎全是预先设定的,没有“生成”的空间。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还起着主导作用,但教师已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师生在探究中共同创造知识。新课程下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完成知识建构的工具。只有摆正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才能保证师生间的思维互动。三、不迷信专家名嘴,还课堂琅琅书声。走进很多公开课课堂,常常可以听到有利于创设情境的音乐,更常常可以听到某些专家的课文朗读,语音标准、感情充沛,集合声、文、色、形于一体。身临其境的感觉很舒服,但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老师的读书声,少了学生的读书声。要吸收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还课堂琅琅书声。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述了先生读书投入至极的情景,多少年过去了,当年老师读书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或许正是先生读书的滋润,在年少的鲁迅心中无声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很多时候,老师的读书声往往是带动学生漫游文学海洋的开始。另外,尽管那些专家读得多么地道,如果没有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无异于剥夺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古人读书讲究“美读”,“批文入境”,于“得意”处则“忘形”,身临其境,其乐陶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北宋大文豪苏轼也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明”。朗读,确实是师生亲近文本、实现与文本对话的不可或缺的有效的途径。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我们可以精读某些精彩段落,窥一斑而见全身。例如读故乡,主要是巧读外貌描写和景物描写的文段,对于杨二嫂的个性化语言,则采用学生分角色读和教师范读相结合的法子。对于优美的散文和诗词曲,那就必先范读,然后以学生朗读为主线,在朗读中领会作品的主旨与写作方法。例如教读沁园春雪,贯穿整堂课的就是朗读:教师范读学习小组成员互听互读男生、女生比赛读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齐诵师生对比读(师读蝶恋花答李淑一生读 沁园春雪)。我们师生59人,豪情满怀读了一节课,不累,只怨下课铃响得太早。语文学习有其本身的内在规律,只有亲身体验和回味,丰富情感生活,形成内驱力,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收到实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注意一个词:“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必须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其立足点是新理念的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学习工具、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的三大功能要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于课程教学各个方面的优化组合系统设计和实施。多媒体进入课堂,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