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1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2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3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4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上学期浏阳一中高二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度”。这实质上说明()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2“百姓”一词,辞海注释:“尚书尧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郑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语富辰曰:百姓兆民”材料中的“百姓”是指()a奴隶主贵族 b.战国的“平民” c封建地主阶级 d.西周的“国人”3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4.有人评述秦朝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b.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从诸侯割据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5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a皇权被削弱 b相权得到加强c中书省独揽大权 d中书省职能专一6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东汉时期谏官成为定官,谏官制度(专职监察皇帝的制度)得到发展;唐朝时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这反映出汉唐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定的民主性 b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地完善 c翼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开始限制君主的权力7.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8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9.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根本原因是()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b.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 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10.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 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11.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末内阁()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12.在评价一位进步思想家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13.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a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14. 学者一般认为,道是中国文化之根基,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本质所在;儒是让中国人掌握中国文化的老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佛是从外国请来的一个新鲜产物,中国文化的调味品;三者都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以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是()佛家,唯心主义,强调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自传入中国后,改造了儒家文化并为中国人广泛接受。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它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并成为主流。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讲的是入世。这一思想成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主旨。经过一千年的融合,在宋代,道、儒、佛已经三位一体了: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 a b c a b c d151954年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发表巨著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即科学与文化史,中文翻译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从中英文标题的不同可以看出()a中国古代的科技实质上全是生产工艺 b中西方对于科技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别c西方以文化视角来认识中国古代科技 d中西方科技发展水平和特点明显不同16 柏拉图认为,让哲学家的智慧受缚于法律僵硬的形式和教条,就等于让真知识服从于“意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习俗与偏见。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柏拉图的上述观点()a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 b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c表达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 d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17 文艺复兴是西方世界对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思想的回溯和振兴,同时具有反对封建神权,宣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历史内涵。以下体现这一思想的言论是()a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人无不生活在枷锁之中c君主可效法狐狸与狮子,诡诈残忍均可兼施d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18近代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的状态,所有的人都在这种自然状态中生存,这种状态是不受人欺负,也不受人压迫,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机会,人不应当拿别人当做例外,也不能将自己当做例外。他实际上强调的是()a天赋人权 b平等 c自由 d民主19卢梭指出,“主权本质上是由公意所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不可以代表的”;“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做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对这段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卢梭()a强调立法权属于人民 b倾向于直接民主c认为政府是人民行使主权的工具 d主张订立契约限制政府权力20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 “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以维护共和政府21伏尔泰认为“当君主是一个哲学家时,对人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卢梭认为“专制君主永远都是暴君”;狄德罗指出“公正、温和、开明然而专制的统治者连续几朝的统治,对人民来说也许是最大的不幸”。由此可见他们()a对君主专制态度迥异 b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c都主张人民权力至上 d都宣传天赋人权学说22下图是康德的重要观点摘录。这体现了他() 为了给信仰留出地盘,我只得废除知识 理性需要用信仰和想象来补充 艺术应当服务于道德a对教权主义的眷恋 b对浪漫主义的抵制 c对蒙昧主义的肯定 d对理性主义的反思23. 著名学者钱乘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 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清末新政 d. 辛亥革命24.英国学者埃德温j丁格尔以亲身经历写下中国革命记一书,他对辛亥革命的看法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不仅是一个皇帝的逊位,而且是守旧而虚假的中国文明在生机勃勃的西方文明面前的毁灭。”他在此()a.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b.实质认为西方的文明战胜了中国的文明c.指出英国政治体制左右了中国革命进程 d.用文明史观客观分析革命的结局和影响251919年4月底梁启超致电外交协会:“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梁启超在这封电报中建议:请政府“严责”全权大使,一定不能在和约上签字。这表明()a当时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妥协退让b梁启超已变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斗士c梁启超反对袁世凯政府的卖国外交政策d梁启超具有近代民族主义思想26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a反对私人资本发展,追求社会公平 b强调发展国家资本,力求造福国民c主张平均地权,防止贫富不均 d关注工人利益,反对阶级分化教育27孙中山曾说:“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这表明他()a纯粹学习西方民主思想 b侧重借鉴美国共和制度c以推翻满清帝制为目标 d汲取了古代的民本思想28.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 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9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30国民党曾经盛赞共产国际和苏联“团结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国家的被压迫人民,领导着他们为摆脱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帝国主义的剥削而进行斗争”。国民党此举意在争取苏联()a支持国民革命 b协助收回东北主权c援助抗日战争 d制衡美国全球霸权31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32美国普都大学名誉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段话反映了()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33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双百“方针的提出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双为“方针的提出34某年夏,书商晏海澜发现八股、诗、赋、楷法等科举应试的旧学书籍无人问津,自己大笔投资折损,于是转而售卖算学、医书等新学书籍,火爆一时。不料数月之后,新学书籍又无人问津,旧学书籍重新红火,晏氏新书投资又打水漂。这一个案一定程度上折射出()a清末新政的发展历程 b晚清出版业受到严厉打击c民国读书人的功利性 d近代教育转型的艰难曲折35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这些决定反映了()a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需要 b当时政治环境推动了教育体制变革c领导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d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36.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 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 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据此判断 ,1958 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主题及用意应该是()a. “城市, 让生活更加美好”;揭示人类已进入城市化时代b. “人类、自然、科技一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c. “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提醒人类已步人信息时代d. “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37新民周刊记载,中国的80年代,最早堂而皇之播放的迈克杰克逊的歌曲,就是那首著名的四海一家。它在中国的传播不仅没有遭遇到任何阻力,反而催生出它的衍生产品,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和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连演唱的方式也如出一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体现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说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c“良知复兴”运动席卷全球 d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381928年美国迪斯尼创造了足智多谋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而20世纪30年代末,“米老鼠”已经逐步让位于迪斯尼后来创造的另一个卡通形象“唐老鸭”。据称,因为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代精神。这一现象()a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b体现了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说明了新政对美国自由主义的威胁 d表明了美国市场繁荣假象的幻灭391970年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时代英雄“杨子荣”的英武雄壮、浓眉腮帮、一脸正气的相貌特征成为当时全国的审美样本;而2014年徐克导演的同名影片中“杨子荣”则亦正亦“邪”,“匪”气十足。杨子荣“英雄”形象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a社会经济的发展b对外开放的实施c现代主义的流行 d“左”倾错误的纠正40.某种文学作品,有人这样表述它的特点:“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 “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以下作品能体现这一文学艺术思想的是()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雪莱的西风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屈原的离骚毕加索的格尔尼卡a. b. c d二、材料解析(本题3小题,共40分)4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绅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这种人物)已经被排斥于握有政治权力的圈子,但是在社会上却还保持着他们传统的威望。(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五代乱离,幸存的士族失去了庄园,流徙各地宋太祖太宗只好扩大进士科名额,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士大夫不能不为皇帝所用,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 摘编自费孝通、吴晗等著皇权与绅权士绅、宗族所支配下的乡村社会由于远离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的城市,疏离、独立于国家权力,乡村社会一般不会随着国家的瓦解而瓦解,反而会担负起文化储存器的功能,保护了一批社会精英,使社会政治秩序得以重建,中华文明得以积累传承。 摘自张星久对传统社会宗族、乡绅历史地位的再认识材料二 从12世纪末到15世纪,是英国贵族“白日中天”的兴盛时代。他们在与王权的政治和军事对抗中,实力与王权渐趋接近。于是,明确规定贵族与君主封建关系的大宪章被认真制定并被屡次颁布,独具英伦特色的议会两院产生了他们从此成为英国世俗贵族和议会上院的主体力量。不列颠的贵族群体在产业革命的浪潮中推波助澜,在政治改革运动中把握并遏制着社会进步的脉搏,在经济领域扬眉吐气,在军事、外交等领域高视阔步。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世袭贵族终于到了穷途末路。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贵族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至19世纪中期中国士绅和英国贵族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士绅和英国贵族对本国历史产生的影响。(8分)42(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宋神宗赵顼元丰三年(1080)在蔡确、王硅的协助下,对职官制度作了改革,史称元丰改制。宰辅制度在外形上根据唐制恢复三省六部,三省长官空位,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任宰相,副宰相为尚书丞(左右各1人)和不兼任尚书仆射的门下侍郎、中书侍郎担任。代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 摘编自维基百科元丰改制材料二 元丰三年八月下令,凡省、台、寺、监领空名者一切罢去,使各机构有定编、定员和固定的职责;许多机构或省或并,如三司归户部和工部,审官院并于吏部,审刑院划归刑部。过去“官”仅用以定禄秩、序位著,此次改革,一律“以阶易官”,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共为二十五阶(宋徽宗时包括选人共三十七阶),此后升迁、俸禄等都按新定的元丰寄禄格办理。神宗改革职官制度时,没有征询王安石的意见,改制后,行政效率没有提高,比过去还显得拖沓,神宗有些后悔。但由于冗员和冗散机构的裁撤,节省了两万缗的开支,神宗又颇感安心。 摘编自谭凤娥论元丰改制等资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元丰改制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元丰改制的实际效果。(6分)43(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39年3月14日夜间德国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这一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开始,其正式开始则是同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1939年3月标志着一个历史转折点,研究国际事务者从这个转折点环顾四周,是会得到教益的。但如仅限于此,既不瞻前,又不顾后,则纵然有此有利的立足点,也仍然会产生错觉。因为,从较长远的前景来看,选定任何一个标志着战争爆发的准确日期这样方便的做法似乎是必要的,但却会人为地歪曲历史真相,实际上,世界是逐步地滑进第二次大战的,这一可悲的过程绵延了足足十年以上。这个终于蔓延到整个世界的慢性折磨过程,实际上开始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满洲的战争行为,而于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才达到顶点;因为,这场战争截至这一天止,当时的七大强国虽已有六个成为交战国,但在美利坚合众国也被卷入之前,还没有成为一场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大战。 摘自阿诺德托因比1939年3月的世界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939年3月德国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世界是如何“逐步地滑进第二次大战的”。(6分)浏阳一中2015年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答案1、 选择题(1.540=60分)题号123456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