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12题。1图中所代表的环节()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2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解析:图中源于土壤湿度增大,可使空气湿度增大,则必然是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同时源于蒸腾作用加强,可使土壤湿度增大,则必然是降水增加;土壤热容量越大,气温变化幅度越小,则是气温变化幅度减小。该图显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1.b2.b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34题。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bc d4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 bc d解析:第3题,松花江和珠江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所以影响其水文特征的因素是气候。第4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是流水侵蚀而成的。答案:3.a4.b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56题。5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解析:选d。根据题意,“滴水叶尖”现象常年出现的地区应是常年多雨区,选项中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最易出现该现象。6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解析:选b。我国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滴水叶尖”现象在此出现较为普遍。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79题。7和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暖流 b山脉迎风坡c大气环流 d寒流解析:选d。是热带雨林带,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因此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8地自然带的名称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解析:选b。地是地中海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9自然带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解析:选b。降水量逐渐减少,从而形成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读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012题。10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大气污染严重洪涝灾害增多a bc d11引起该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 b植被破坏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12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解析:据图中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山丘地区,由于破坏植被开垦梯田,致使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增多。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10.d11.b12.b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4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因素 b洋流因素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解析:图示自然带的分布是南北方向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p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受寒流的影响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答案:13.a14.b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16题。15图中地所处的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16图中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a地降水最多b只有地的植被为森林c地平均温最低d两地均受暖流影响解析:此图是“理想大陆”的自然带分布图,根据南半球陆地轮廓和该图的纬度分布情况可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炎热干燥,为热带荒漠带;地位于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带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地位于同纬度的大陆东岸,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三地中降水量最多的为地。地是森林植被,地年均温最高,地受寒流影响,地受暖流影响。答案:15.c16.a读图,回答1719题。17图中区域的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18图中区域的植被类型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19图中反映的自然带规律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第17题,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第18题,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19题,中纬度地区受水分条件的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明显。答案:17.b18.a19.b20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解析:选b。a位于南半球,同一自然带在南北坡的海拔应有差异;c位于赤道上,同一自然带在南北坡的海拔差异应很小;d位于南半球,同一自然带应是北坡海拔高,南坡海拔低。b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在坡向的影响下,同一自然带南坡海拔高,北坡海拔低。二、综合题(共40分)21读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12分)(1)根据上述三幅图分析地形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并解释其原因。(2)上述三幅图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哪些特征?(3)总结自然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答案:(1)地形起伏小,阔叶林分布范围广。原因:盛行西风影响的范围大,沿海到内陆降水的差异较小。地形起伏大,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不同。原因: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起伏越大,垂直方向植被分布越丰富。原因:海拔不同,热量和降水也不同。(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地方性分异规律(或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3)地理环境是由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各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要素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22下图为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气候。(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_,它们都是由于_形成的。(3)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4)从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答案:(1)c、h温带季风温带海洋性(2)g、h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4)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1: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秋八月,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出玉门(今甘肃玉门关)踏上了西游的征程。公元643年(唐贞观十七年),玄奘经阿富汗东北部,转东经今帕米尔高原西南的瓦罕地区回国,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回到长安。材料2:玄奘之路地图。(1)请将下列四幅景观图代表的景观按玄奘归程见到的顺序排列_。(2)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聚遗骸以记之。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惛迷,因以成病。时闻歌啸,或闻号哭。视听之间,恍然不知所至,由此屡有丧亡,盖鬼魅之所致也。”该段文字描述的是哪一段行程的景象?请在图中标出来。该地植物具有哪些特征?(3)从现在保留下来的资料看,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仍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为什么?解析:玄奘归程经历的气候类型依次是热带季风气候、高寒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短文描述的是温带荒漠的景观;佛像的材质与当地的气候、造像材料等因素有关。答案:(1)(2)画图略。(画在回唐路线经过塔里木盆地的一段。)植物特征:在严重缺水和强烈光照的情况下,这里的植物植株粗壮矮小;根系发达;茎干上的叶子变小或丧失以后,幼枝或幼茎就替代了叶子的作用,植物体积变小。(3)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气候湿热,泥塑或壁画往往因受潮而不易保存;敦煌莫高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利于泥塑和壁画的保存;敦煌因岩质不适于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24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1)图1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2)图1中自然带从表示的是自然带的_规律和_规律。(3)自然带在南半球的同纬度有无分布?_,原因是_。(4)图2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