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 游沙湖苦斋记中国古代的随笔小品最早发源于先秦两汉,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到明清时期最为繁荣兴盛。它不拘题材文字、格式技巧、品格趣味,很多都是信笔写来,自然流畅,摇曳生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苏轼的随笔小品,更是“不刻意为文,遇有可记,随笔写去”,“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刘基的苦斋记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着眼一个“苦”字,辩证说理,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元丰二年(1079)十二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一个虚衔,无权过问公事),安置在本州居住。次年二月,他到达黄州,一直住到元丰七年才离去。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因治病求医,在庞安常家住了几天,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即写于此时。苦斋记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古人一般的书斋记,大都写其环境之优美清静、主人之闲适高雅,而本篇却着眼在一个“苦”字,不仅位处苦地,而且连四周的动植物都具苦性,在无往而不苦中,主人却乐在其中。文章最后揭示原因,说明了苦乐互相依托的道理,并进一步点明“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谥曰文成,浙江青田人。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而驰名天下,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他博通经史,诗歌雄浑而富于想象,散文风格古朴,笔意奔放。著有诚意伯文集二十卷及其他著述多种,代表作有郁离子等,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蕲水q清泠lng浸溪jn荼蓼t lio再少sho重褥chng楹yng饫肥y粟菽sh疏粝l茹啖r dn榛莽zhn2.识通假(1)覆之以茆茆:通“茅”,茅草(2)楛竹之笋楛:通“苦”(3)其槚荼亦苦于常荼荼:通“茶”,“荼”是“茶”的古写(4)燕坐于华堂之上燕:通“宴”(5)籍柔覆温籍:通“藉”,垫3解多义实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装满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实际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诚实,忠诚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确实,的确弥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越,更加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遍布,充满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更加4.辨活用(1)君看流水尚能西西: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流(2)名其室曰苦斋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3)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艰: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艰,对感到辛苦5明句式(1)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判断句(2)予买田其间省略句(3)风从北来者定语后置句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译文:山下短短的兰芽淹没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干净没有污泥,晚间细雨里子规啼鸣。点评:这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第一句突出环境的优美;第二句突出环境的洁净;第三句用“萧萧暮雨”和“子规啼”,以动衬静,突出环境的幽静。这一派画意的春光,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赏心悦目,沁人心脾,诱发作者热爱自然、执著人生的情怀。游沙湖中对神医庞安常的描写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提示:作者描写庞安常只选取其“以眼为耳”“虽聋,而颖悟绝人”的特异之处,仅用“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一个细节,点化成文,写出人物之不同一般。这种写人的手法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而细细品味,我们还可以发现,这种写法其实本身蕴涵深意。庞安常名安时,湖北蕲水人,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物通古今。及长耳聋,但自学研习中医,尤善针灸,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救人无数,为乡里口碑。这样一“异人”,可记的事迹行状必然很多,而作者却只突出他“以眼为耳”的“异”。从作者在文中“戏”言可以看到,作者这样写人,其实也是在写自己。庞安常“以眼为耳”成一巧手神医,而诗人“以手为口”,是一代诗文绝佳的士子。庞安常“颖悟绝人”却隐居乡间,权充一名村医,自己也因诗文得祸,贬居僻远。两人连境遇都有同“异”。更“异”的是他们都不用“耳”。庞安常不用耳是因为耳聋,耳聋而不听,只凭自己的眼明心慧。作者不用耳,则是出于性情。率性而为,不为世风流转,不为时论所惑,活出自己的独立不倚,一派天然,凭的也是眼明心慧。如此看来,作者那一句“皆一时异人也”,实在寄寓了很深的感叹。从这一句谐谑之中,我们自然也可以见出作者开朗诙谐、活泼风趣的性情。而作者贬居僻远却自居“异人”,这又是多么乐观、自信。用笔经济内涵丰厚游沙湖赏析宋代杂记见闻的随笔很多,往往写得杂沓堆砌。苏轼的记游随笔却别开生面。在游沙湖中,写人,没有罗列庞安常平生事迹,只是选取一两个典型事例点化成文,并且只写了自己和庞安常分别“以手为口”和“以眼为耳”的“异人”特征。这样的笔墨,不仅幽默,富于情趣,而且还包含着一种隐情和感慨。写游览所见景物,只简略点出逸少洗笔泉、兰溪水西流。而对兰溪景物的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则留到词中表现。歌词把静谧幽雅的景色、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精警深刻的人生哲理,浑然无迹地融合起来。从艺术上看,作者以极朴素、自然、清淡的语言写出了非常丰富复杂的感情,并且有层次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由寓慨于谐,发展到开朗、积极、乐观,由萧疏简淡的叙述到朗声高唱,思想感情的抒发越来越浓烈,读时令人情不自禁地也要伴随作者歌唱起来。全文只有172字,在短小的篇幅中,有人物,有事件,有自然景色,有诗情哲理,这一切又似乎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充分体现了苏轼随笔小品文的艺术特色。洒脱别致发人深思苦斋记赏析苦斋记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紧紧围绕苦斋的“苦”字,洒脱挥笔,但能放能收,颇有法度,内容富有辩证色彩,发人深省。文章介绍苦斋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景物,“在匡山之巅”“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表现了位处苦地,不仅如此,“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连四周的植物都具苦性,最后指出“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颇有深意。文章罗列的众多植物,无一不苦,就是水中小鱼,其味亦苦。但是植物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小鱼“食之可以清酒”。文章还写到别人以游山为苦,而自己独以游山为乐。在无往而不苦中,主人却乐在其中。文章最后指出“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说明了苦乐相倚伏、苦中自有其乐的道理,具有辩证的色彩,发人深省。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从游沙湖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看苏轼笔法散文文体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篇幅也长短不一,从古至今没有固定的写作模式,可以说文无定格。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追求新颖生动,凸显真实的情感体验。作者写法自由灵活,读者阅读也能不受拘束。特别是古代作家的创作,往往是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用来形容苏轼游沙湖的写作特色再恰当不过了。游沙湖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四年(1082)。黄州是苏轼官场最失意之地,当时的苏轼正处于人生最低谷之时,苦闷彷徨长萦心间,挥之不去。但观游沙湖却无这种落寞之感,自然随意时袭心头。全文共172字,短小朴实。不似一般的记游散文以写景记游数清为主,而似生活随记,漫笔而来,随性而至。苏轼用眼前有限的生活涉笔成趣,不刻意为文。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之中,融写人、记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而无论人事景情,莫不传达出苏轼旷达的人生情怀。首段记人为主,辅以叙事。一个被贬之人,按常理应心怀忧惧。而苏轼却“予买田期间,因往相田”,似有安定之意。“因买田”而最终“得疾”,结识聋人医生庞安常。别人的缺陷,不但没有加深他对自身遭际的慨叹,反而跳出了被贬的彷徨苦闷。庞安常“以眼为耳”,“聋,而颖悟绝人”;自己“以手为口”,被贬也可以有所作为。于是他在无奈中生出了一种难得的阔达,调笑庞安常和自己“皆一时异人”。但这种胸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拥有的。同病相怜,让苏轼看到了共同的生活态度、共同的精神追求。于是,“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两件生活琐事,一个偶识异人,在苏轼手中涉笔成趣,生动鲜活。既有生活之情趣,又不乏理趣。作者惜墨如金,选择生活中最有情味的细节,保持了生活的原汁原味,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第二段记游抒情。作者病好之后,又有了好心情,和聋人医生庞安常同赏王羲之洗笔泉,共品溪水之甘甜。生活的乐趣在作者笔下流淌。不仅如此,作者因为看到了“溪水西流”而产生了别样的情怀。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水向东流”乃是常态。自古就有“滚滚长江东逝水”“人生自恨水长东”之说。这西流的水,不仅没让作者去感叹前人“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愁思,反而联想到白居易醉歌之中“黄鸡报晓”的典故,催生出“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情。一反白诗的消极悲叹,奏出生命昂扬的激情曲。如果说“聋,而颖悟绝人”的医生庞安常医治好了苏轼生理上的疾病,那么沙湖的溪水则医治好了苏轼心理上的疾病。黄州,这个苏轼官场的低谷,人生最落寞之地,却让苏轼给我们留下了游沙湖这样的名篇。“以手为口”的苏轼,对生活似乎情有独钟。他的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似都没有高深的学问,更多的是对自然生活的一时之感,发乎情溢于笔,看似漫不经心,却又寓有深刻精警的人生哲理。同是在黄州时期创作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就是这种写作风格的具体体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记的就是生活的一个小场景:三月初七游沙湖途中遇雨,带雨具的人已经离开,同行的人都被雨淋得很狼狈,只有我一个人浑然不觉。“穿林打叶声”说明当时风狂雨骤,“莫听”二字点出外物不足以萦怀之意。可见,不是不觉,而是超然。“何妨”和“谁怕”四字简单明了,有一种“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壮怀。那种从容,那种无惧,那种洒脱自然,非有淡定情怀之人无法呼出。“竹杖芒鞋轻胜马”又体现了一种笑傲人生、搏击风雨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风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词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表现了作者面对人生的坎坷超然物外的豁达胸襟。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游沙湖写了生病、看病识医、游赏沙湖等生活琐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是因为游沙湖途中遇雨有感而发,都是平常人生活中的小事,而且这些事情作者并未铺展开来详细叙写。但是,这些事却如一幅幅生动的电影特写镜头展现在我们眼前,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苏轼,一个才华横溢被命运捉弄却不消沉的古代文人。无论文词,行文都自由畅快,意到笔随,不受拘束。苏轼对自己的生活小事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美文学经典作品导读的教学设计教案
- 关于珍惜友情高一作文11篇范文
- 纪念鲁迅有感课件
- 农民互助土地流转经营合同
- 一年级作文过春节放炮8篇
- 一张难忘的照片作文500字小学作文15篇
- 唐诗的鉴赏方法:古诗语言风格教案
- 2025年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二级试卷:英语词汇与语法同步练习试题
- 合同审核流程及文件存档规范
- 早发型卵巢功能不全课件
- 内镜中心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 广西南宁宾阳县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4-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重卡行业发展状况与前景预测报告
- 剧毒化学品从业单位备案登记表
- 2024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大纲
- 登高车施工方案
- DL∕T 1396-2014 水电建设项目文件收集与档案整 理规范
- DB15-T 3516-2024 野生动物救护站建设规范
- 《多彩的超轻粘土》校本课程教案(共10课)
- 检验标本采集手册手册
- 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