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说课案例江苏省姜堰市溱潼中学 陈文久 225508一说教学理念 基于新课程标准标提出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我借助多媒体的简洁性、直观性和自己动手制作细胞膜模型等活动,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轴、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二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学生在学完“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等知识后,大多数的学生对“生物膜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产生了兴趣,可以说之前的知识可为本部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同时本节内容又为后面学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理解并识记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习经典研究的科学方法,即“现象问题假说设计实验检验假说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3)情感目标: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的功能特点开展的,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辨证观点。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三)重点、难点重点:生物膜的的探究历程。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难点:生物膜的的探究历程及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应用“结构决定功能”原理思考有关生物学现象。确立依据:本部分知识的学习,应用了科学的实验设计程序,内容涉及到微观领域,比较抽象。在应用生物学原理来思考问题等方面,学生还需进一步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突破方法:利用投影仪的直观性,通过关键问题的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三、说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第1节跨膜运输的实例等基础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为了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等生物学素养,本课以“自主探究法”为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启发式、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于“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于“学”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疑质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强化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学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结合本节课内容,教师应指导学生以自学法、讨论法、归纳法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通过课堂论坛的积极讨论,通过对生物膜模型的建构,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四、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一节课将带着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产生的疑问和科学家一起进行探索生物膜的结构。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知识,由已知引入未知,进行合理假设。建立一种由已知领域出发,自然引入到未知领域的导课模式,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二)传授新知1、科学家探究的历程:(可以多质疑,多一些过渡语,多用启发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生物膜的结构。比如,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P6568,总结这些科学家的实验结论,教师只做引导。)(1)介绍欧文顿的试验和推论。19世纪末,欧文顿进行上万次的实验,限于当时的条件,对膜的研究只能从生理功能入手。他提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膜是由脂质组成的)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化学上有相似相溶原理。)(2)欧文顿的推论是否正确呢?细胞膜中除含有脂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介绍: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的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分析假说是如何提出的,假说与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关系。(3)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膜结构的呢?介绍两位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分析得到结论脂双层的由来。为什么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磷酸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4)既然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脂质是双层的。那么,蛋白质位于什么位置呢?简介20世纪40年代的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蛋白质)以及50年代电子显微镜诞生后,罗伯特森1959年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构成)。指出“三明治”结构模型的不足,说明细胞膜不应是静态的结构,而应当是动态的结构。否则细胞膜的一些复杂功能的现象将无法解释,比如,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胞吞胞吐现象等。(5)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重点介绍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并讨论技术的进步在细胞膜研究中的作用,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6)对于生物膜的研究,科学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中,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流动镶嵌模型教师呈现P68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阐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双分子层。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有关。具一定的流动性。五、说课堂训练(重点是有关“结构特点、功能特点”的题目)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课堂小结:重点总结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七、板书设计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2、20世纪初,对膜化学分析: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的。3、1925年荷兰科学家提出:膜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膜的静态结构。5、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提出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膜的成分2、膜的基本支架 3、膜的结构特点 4、膜的功能特性设计意图:我根据板书的“规范、工整和美观”的要求,结合所教的内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板书,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创设了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成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新课程理念。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把学生从死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对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的实证研究
- 2025年整形外科注射美容项目安全实施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麻醉药物计量与应用技能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呼吸内科呼吸道疾病诊断与治疗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麻醉科药物应用与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考试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风湿免疫科医生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技能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新疆塔里木交建集团有限公司面向社会招聘18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南平市延平区延拓文旅集团幼儿园教职工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精神科学疾病诊断与治疗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技术研究行业研究成果表格
- 一带一路详解
- 中小学英语课件-Go-away-Mr-Wolf
- 二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动物》课件PPT
- 不干胶贴标机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 《劳动合同书》-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关系处监制(2016.11.15)
- 钢轨检测报告
- 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
- GB/T 3505-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
- GB/T 11186.1-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一部分:原理
- 09S304 卫生设备安装图集
- 功能材料概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