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的读后感.doc_第1页
《沉思录》的读后感.doc_第2页
《沉思录》的读后感.doc_第3页
《沉思录》的读后感.doc_第4页
《沉思录》的读后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沉思录的读后感 篇一: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 20XX年11月29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南京工业大学视察,参观了其创新成果。参观中,温总理给大学生们推荐了一本好书沉思录。温总理说:“这本书(沉思录)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温总理推荐的沉思录引起了全校学生的广泛阅读,我也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读后,感想颇多,受益匪浅。 沉思录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马可奥勒留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在不断地学习处世,怀善向人,规训克己,不关注自身灵魂内部的人必然不会幸福的,而且应该遵循自己的认为对的事情,坚持真理,明白生死有命,安守自然.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感悟一: “那对身后的名声有强烈欲望的人没有考虑到,记住他的人之中的每一位也是很快要死去;也没有考虑到,那些延续了他们的人也是很快要死去的,直到全部的记忆都销声匿迹,因为它是通过盲目崇拜和有朽的人传递下去的。” “如此多的被赞美过得人已经被忘却;如此多的赞美过别人的人早已死去。” 以前的读书人,把“名节”看得重于一切,一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取丹心照汗青”,让千千万万的读书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一样的人性光辉.“要留当留万世名”一直是很多人自认为伟大志向的标准之一。但当读完沉思录后,我心灵受到一股震撼,人死后依然归土或返回天国,留在世上的东西终有一天化为尘埃,为何死死纠缠呢? 换一个角度来审视名声,它本虚无,只能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确认自己的幸福。如果根据自身的感觉来判断,就很难找到究竟是否幸福的答案。我们能引以自慰的只是别人对自己的羡慕和模仿,这使我们因为名声而得到骄傲和荣誉,与此同时,我们心中的感觉也许恰恰相反,我们会常常感到忧虑,甚至直至生命终结才能意识到自己盲目追逐的错误所在。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思量名声,它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追逐好的名声如同人体中的胆汁,是一种促人分发行动的体液。但是当它被 阻扰而不能稀释时,它就有可能成为一种使人恶毒的毒素。因此,当追逐名声而感到事业有所希望成功时,他们是忙碌的人物。但是当他们的抱负受到压抑而心怀积愤时,他们将成为危险的人物。 名声,多少人被名声所捧?终而又被名声所累?读过此书,我明白我不能被“名利”二字所遮盖了双眼,而忘却发现身边更美好的东西;不能被“名利”二字所束缚,而失去那种做自己想做之事的自由。 感悟二: “尽管你准备活三千年,尽可能地活一万年,仍要记住没有人能够失去任何生活,除了他现在的生活;也没有人能够任何生活,除了他现在所失去的生活。因此,最长的生活和最短的生活都是一样的。” 读罢此句,不得不放下书本,思考良久。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而且能够引起我实际生活中的共鸣。人们一生中将面临无数个“现在”,我们所过的生活亦是由无数个“现在”所拼接而成,“现在”对于每个人来说,它即是礼物,也是恩赐,是我们唯一所能把握的。我们曾纠结于过去的种种伤疤,桎梏于历史的层层包袱;我们亦曾迷茫于未来的种种,迷茫于将来的袅袅迷雾;我们郁结,我们痛苦,我们烦躁,我们恨不能穿越时空。但,又如何?莫奈何!当“现在”流逝成“过往”,我们不应还陷在不能改变的“过往”泥潭中自怜;当“将来”还未演变成“现在”,我们亦不可烦躁于不可知的种种变相之中。我们唯一可控的只有“现在”,唯一能做的也只是不要在懊 恼中放任可控的“现在”流转成不可控的“过往”,在彷徨中措手不及地迎接“将来”化为“现在”。 对于我们而言,不要把喜欢的事物当做永恒的东西来追求,也不要把厌恶的东西当做持久的东西来逃避。对你所持之物的态度应该是:不要将你没有的东西看得甚于你所拥有的东西:但在这些你拥有的东西中挑选出最好的,然后反思如果没有它们,你是多么地渴望。同时,注意你也不要因此对它们的如此满意而惯于高估它们,以至于当你不应有它们的时候会被扰乱。 “活在当下”你是,他是,我也是。这就是生命最美好的礼物。幸福就在你的行动之中:如果你能依据正确的方向前进,以正确的方向前进,以正确的方式思考和行动,你就能在平静的幸福中度过你的生活。 沉思录的确是一本能让人思考的书,读后我依旧沉浸在其中,思考,思考,还在思考。我终于明白了温总理为什么把这本书放在床头,为什么读了不下100遍。沉思录让我思考人生,思考自己,也思考周围的一切。它的好不是读一遍就可以领悟的,我也要向温总理学习,多读,多想,多实践,让沉思录真正的带给我成长。 篇二:沉思录读后感 静静地读他 读沉思录有感 “环顾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股青烟消失了。”这是20XX年11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访问,会见中国驻新加坡使馆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时道出的值得回味的话,这句话出自沉思录。温总理说:“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在读。”为何温总理如此看重这本书呢?那是因为,细细品读这本好书,你一定恍若漫步时空隧道,与大师促膝交流,聆听不倦教诲,收获不少人生哲学果实。而在我看来,沉思录就像一杯红酒,香醇甜美,诱人用心慢慢品出其中的美妙。 沉思录是斯多亚派著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它不同于一般的哲学书籍,它是一位有着强烈道德感的统治者的“内心独白”,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也是斯多亚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奥勒留在位时正是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时期,加之于他跻身宫廷,于是就产生了奥勒留追求一种摆脱激情和欲望、冷静而乐观生活的性情。书中记述了他对宇宙、个体、时间、灵魂、生死、痛苦、神、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读他,我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 一、勤于思考,培养辩证思维康德墓志铭上有句话说“世上有两样东西我愈是经常持久思索,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敬仰和敬畏那头顶灿烂星空和心中道德法则”。沉思录同样有博大胸襟。它把人放在宇宙苍穹之下、万物循环之中,死亡不过是自然运转,生命不过是过客旅居。“有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忘却,又有多少人在称贺别人的成名之后亦与世长辞。”阅读这本书时,常静下来思考人生培养纵横交错哲学思维,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尽可能客观评价事物,会帮助你在人生旅途中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二、要淡泊名利,精心砥砺品德奥勒留在沉思录中写道:“从我的母亲,我濡染了虔诚、仁爱和不仅戒除恶行,甚而戒除恶念的品质,以及远离奢侈的简朴生活方式。”浮华的世界使人迷惑,让人失向。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多少人在名利面前失去了平常心,形成了热衷名利,追逐名利,对名利趋之若鹜的奴性思想,甚至迷失了自我。读一读沉思录吧,它犹如精神世界里的一面镜子洗涤你的灵魂;读一读沉思录吧,它就是一本心灵的哲学,赋予你高贵宽容的气质;读一读沉思录吧,它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带来光明和希望。 三、常怀包容之心马可奥勒留认为,“对于那没有理性的动物和一般的事物和对象,由于你有理性而他们没有,你要以一种大方和慷慨的精神对待他们。而对于人类来说,由于他们没有理性,你要以一种友爱的精神对待他们”,这是一种多么宽广的胸怀啊!多么博大仁慈的爱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 “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思想不可模糊,心灵不可完全倾注在本身上面,亦不可任其激动。生活中总要有点闲暇。”这句话是马可奥勒留的人生坐标,也是他一生行事做人的准则。读沉思录,因为它是一本哲学书、生活书、励志书,但更重的,是读他-马可奥勒留。 篇三:沉思录读后感 从沉思录中学习奥勒留的优秀品质 “环顾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股青烟消失了。”这是20XX年11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访问,会见中国驻新加坡使馆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时道出的值得回味的话,这句话出自沉思录。正因为温家宝“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的评价,促使我认真品读了这本书。 沉思录作者是古罗马帝国皇帝奥勒留,著名的“帝王哲学家”。这位帝王之所以被人们铭记于心,不在于他的赫赫战功,也不在于他的励精图治,而在于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了著名的沉思录。该书不同于一般的哲学书籍,而是一位有着强烈道德感的统治者的“内心独白”。书中记述了他对宇宙、个体、时间、灵魂、生死、痛苦、神、相处、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与2000年前先哲奥勒留进行思想交流,使我的思想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作者完美的人格令人景仰。我觉得他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优秀品质: 一是坚守平常心。在书中,奥勒留说:“我接受了一种以同样的法对待所有人,实施权利平等和言论自由平等的政体的思想,和一种最大范围地尊重被治者的所有自由的王者之治的观念”。这既是一代帝王对政治伦理的深刻解读,又是其体民、爱民思想的具体体现。沉思录的字里行间,我们很难找到其对“帝王身份”的认同感。因为作为哲学家,他在这部旷世 奇书里,始终是以普通人的身份来思考人生,以至于其帝王身份倒像是一个业余的兼职,这对一个身居皇位的人来说是极为难得的。思想家罗素认为,奥勒留的这本书“表明了他感到自己的公共职责的负担沉重,并且还为一种极大的厌倦所苦恼着”,这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判断。尽管他总是摆脱不了想引退去一个宁静的乡村度过余生的愿望,但他直到死也未能如愿。 二是达观看事,恬淡处事。奥勒留说:“宇宙是流变,生活是意见”。这句话是作者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完美体现,他认为宇宙是变化的,时间是即逝的,人生及万物是短暂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珍惜和把握现在的生活。他把“生活”视作是人对外物的一种体验或判断(即意见)。他说:“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作者主张,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福。作者认为,生命必须像成熟的麦穗一样收割,一个人诞生,另一个人赴死,把死亡视作自然的有益运转。他时刻告诫自己要观照内心,不仅行动要高贵,而且动机要纯正,认为“一个人退隐到何处,也不如退隐到自己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 三是注重自省内练。作者好像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面前,告诫镜子中的自己。在书中,他这样对自己说到“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 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这不是历经沧桑之后绝望的结论,而更像是一段无奈和伤心的喟叹。在那样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时期,这种自省、沉思的意义并不低于前瞻。作者认为要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衡,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 四是始终保持勤勉谦逊。奥勒留以坚定精神和智慧,励精图治的工作,在他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尤其是后十年,他很少待在罗马,而是在帝国的边疆或外省的军营里度过。沉思录大部分就是在这种鞍马劳顿中写成的。他见贤思齐,从父母兄弟及周围人们的身上汲取优良的品质,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化成自身成长的精神食粮。他希望人们热爱劳动,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 五是胸怀大气魄。作者以忧郁和高贵的笔触向我们倾诉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宇宙、自然与人之本质的沉思。在他看来,宇宙是一个井然有序的整体,世界中的一切相互联系并共同分享有一个遍及所有事物的神或真理。人作为有理性的存在,其本质就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作者还认为,现实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