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2366)1、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地改革 b弥合君权与相权矛盾是国家稳定基础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强化君主专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答案】d【解析】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从三公九卿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相权不断削弱,最终被废除,君权在不断加强,最终达到顶峰的发展趋势。故,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体现了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念, d项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正确答案选d。2、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秦朝郡县制 b元朝行省制c西汉郡国并行制 d清朝军机处【答案】c【解析】考点:郡国并行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汉初,鉴于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汉高祖刘邦除了实行郡县制,还实行分封制,以此来巩固汉朝的统治。但分封制的实施,导致了后来的王国问题,威胁了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c。3、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近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答案】c【解析】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为削弱相权,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外朝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宋初,设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朝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得到加强。c项不符合史实。4、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从工作的角度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c削弱相权的创新设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与作用为考点,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选项的正误,考查其辩证思维。唐朝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最后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可见,相权遭分割但是并未削弱,分散相权意在加强皇权,而不是追求民主,三省分工、合作,不仅强化了皇权,也体现了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正确答案为b。5、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咸阳宫居中,四周有许多通道,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咸阳城的修建,反映了当时社会a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b君主专制,皇位独尊 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d天文历法知识的发达【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据题干“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可知体现了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的理念,这是中国古代秦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总体特征。其他三项都有一定道理,但从程度上看,从属于b项6、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伯里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c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d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答案】d【解析】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依据所学可知,雅典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即所有公民都直接参加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公民大会。任何公职人员,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则无论其功勋威信多高,皆依法惩处,从罢官放逐直至处死。而这种民主形式极容易被操纵利用和感情用事。材料正是这种情形的反映。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7、克利斯提尼根据地区原则划分阿提卡的基层组织。阿提卡被分成三个区域:(一)雅典城及其近郊;(二)内陆中央地带;(三)沿海地区。每个区域分为十个部分,名为三分区。三个区域的一个三分区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落,这种部落并不是集合在一片毗连的地带的部落,而是跨三个区域的一种人为的集合,它唯有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能集合起来。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b.消除贵族特权产生的社会基础c.为十将军委员会的产生布局选区 d.壮大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材料反映的是克里斯提尼改革中用以地域为基础的五百人会议代替了以部落为基础的四百人会议,直接目的即在于消灭贵族特权的基础,选择b项。8、西汉大臣贾谊曾上奏,“君之宠臣虽或有过,刑戮之罪不加其身”,得到文帝的认可。而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如果让恶人逃脱罪责,“就会挖空社会安全的基石,扼杀正义”。由此可见a. 罗马法更强调公平和正义 b.中国人法律意识淡薄c.罗马法维护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d. 罗马法对中国古代法律影响深远【答案】a【解析】考点:尽管法律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法律主张“刑不上大夫”,罗马法却追求公平和正义,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9、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中不可能被采纳的是a.甲主张废除原法律中因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c.丙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财产不受侵犯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古罗马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罗马是奴隶制社会。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所以选a。10、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破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c.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律。题干中“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说明无论奴隶还是奴隶主都得遵循法律的规定。古罗马法律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和社会矛盾,规范行为,故选c。11、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会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其影响是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正式确立 b.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c.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 d.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答案】c【解析】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权利法案的颁布后的英国政体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就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正式确立,a错误;直到1832年的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益最大,才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b错误;d项表述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材料提到议会定期召开和由最长的任期,实际是为限制王权服务的,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c。12、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 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b.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c. 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d. 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答案】a【解析】考点:权利法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这就发生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对世界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3、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指出:“没有新的原则在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这里“新的原则”是指a. 和平渐进 b. 议会至上 c.自由、平等 d.分权制衡【答案】b【解析】考点: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史实,17世纪,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利,逐渐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和平的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故选b。14、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 突出法治 b. 对君主的制约 c. 对权力的监控 d.强调主权在民【答案】c【解析】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是内阁制,还是君主立宪制、两党制,都是强调对权力的监控,以及突出法治和强调主权在民。但是他们核心都在于强调权力的监控。所以答案选c。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a共和制度 b. 分权制衡原则 c. 联邦体制d.主权在民原则【答案】c【解析】考点:1787年宪法。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时间1788年可知,此时1787年宪法已经颁布,再抓住“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等信息可知题干赞美的是联邦制,它克服了松散的邦联体制的弊端,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1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 保证司法的独立性c. 实现三权分立 d. 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答案】b【解析】考点:1787年宪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目和就是保证司法权力不受任何其他权力的干扰b正确,其他都不是直接的。17、“以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曾被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但它却不断巩固,成为法国“长寿”的共和国。其原因主要是a、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b、1875年宪法确保了共和政体c、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d、总统强大权力的保障【答案】b【解析】考点:考查法国 1875 年宪法的作用。1875 年宪法的一条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 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18、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这里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a.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 b. 辛亥革命将传统文化彻底的击败c. 辛亥革命迈出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 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答案】c【解析】考点: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仅是在器物层次,辛亥革命不仅由器物到制度,而且创立中华民国,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故选c。19、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c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答案】c【解析】考点: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影响。题中多省教案频发(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和中国教徒的冲突),民间传言表明教堂“罪大恶极”,这些现象是中外民族矛盾加剧的体现,即选c项;ab两项与题干无必然联系;太平天国运动推崇洋教(基督教教义是拜上帝教的来源之一),d项更错。20、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c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d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答案】b【解析】考点:辛亥革命。材料信息表明,当辛亥革命已经发生、中华民国成立一年有余的时候,国 内的农民尚不知中华民国为何物, 这说明辛亥革命脱离群众, 对农村的影响有限,故应选b。 21、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就有仅英国领事处理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出现此种情况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司法不公而引起 b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c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答案】a考点:鸦片战争的影响。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领事裁判权造成的司法不公。所以答案选a。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忘山庐日记22、右侧日记最可能写于 a1861年b1895年c1907年d1913年【答案】c【解析】考点:清末“预备立宪”。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由图片材料中的关键词“立宪”“议院”等“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反映了20世纪初期,清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实行“预备立宪”,故选c。二:材料解析题(34分)23、地方政权组织的建立,是国家政权重要的组成部分。(17分) 图春秋时期 图唐朝 图元朝请回答:(1)、图和图分别反映了哪种地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在当时导致了哪些危害?(6)(2)、概述秦朝、北宋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5)(3)、简述行省制度的意义。(6)【答案】分封制和节度使制。容易产生地方割据势力,导致战争频繁社会动乱(6)秦推行郡县制。北宋严格控制地方行政权、军政权、财政权(5)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利于中央集权和民族团结,是省制的开端。(6)【解析】考点:古代行政体制。(1)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图一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图二是唐代的节度使制度,这二者都是保留了地方的大量的自主权,很容易造成地方割据的局面,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2)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北宋也是加强了中央集权,收回了地方的财权、兵权和削弱了管理权,确保了社会的稳定。(3)行省制是元朝开始实行的地方体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确保社会稳定。2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17分)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材料二: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大刀一耍, 地崩山塌, 大刀一耍, 洋头搬家。 拿起铡刀片, 好把鬼子砍。 练好义和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