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忧郁的日子里需要zhn jng( )。 (2)我在那路口久久zh l(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朝霞在西,标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b纤维就像吊桥两端的支柱,原本可以将悬索拉得笔直稳定,可随着岁月日转星移,悬索也就形成了下坠的弧线。c课外活动课上,我的同桌津津有味地读着昆虫记。d我的心很累,觉得自己像一叶孤舟在海上漂泊得太久,迫切需要找个可以停泊的港湾。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将“解决”与“观察”互换位置)b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c在“魔鬼青蛙”时代后期,大陆块之间的确可能存在着一些桥梁,这种桥梁可能就是当今的南极洲。(“的确”与“可能”删除一个)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一经推出,便引发了国人对“汉字书写能力下降”这一社会问题。(删去“对”)4下面句子横线处所填序号正确的一项是( )(3分)这样一个接着一个, 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天气炎热时尤其如此。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abcd5.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我梦想,登上了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的飘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我梦想,来到了茂密的松林,(1) ;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梦想,(2) ,感受“大雨落幽燕”的壮阔。6.综合性学习。(8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相较于名著和科技图书,大部分学生更青睐于武侠、言情、网络小说等。而在亚马逊上半年图书排行榜前10名中,并没有出现科技和传统文学名著的身影,约七成的学生更青睐网络小说。即使喜欢科技书,也只是些科幻小说罢了。在学校周边的一些小书店里,名著和科技杂志书架前,却显得很冷清。(1)把以上材料概括为一句话新闻:_(不超过20字)(2分)(2)对于以上新闻材料所阐述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3分) (3)寒假即将到来,你准备向同学推荐什么科技杂志?说出你的理由。(3分) 二、阅读与理解(45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7.“烟笼寒水月笼沙”首句写景。笼,即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将轻烟、 月色、寒水、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渲染了 的气氛。(2分)8.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棹数小舟( ) (2)如是再啮( ) (3)遂反溯流逆上矣(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讲学者认为应该到河深处去找石兽,他只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认为物体越重,沉得越深。b老河兵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c对比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通过对比讲学者与老河兵的看法,说明了人不能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进行主观判断的道理。d本文构思巧妙,结构严谨。结尾用设问句画龙点睛,点明主题。(三)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1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华环”的变化预示了_。(2分)1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晕与华的区别,主要在光环的大小以及云彩颜色的排列上。b.根据虹、霞来推测天气变化,主要是看它们出现的时间。c.选段主要运用了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d.文中用“推测”而不用“断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14.选文中引用了许多天气谚语,有何作用?(2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鱿鱼飞翔之谜(有改动)崔媛媛关于飞行鱿鱼最早的报道可以追溯到1892年,但海洋生物学家让奥多很可能是第一个观察到它们在室内飞行的人。20世纪70年代,奥多开始专注于对这种飞行类头足纲动物的研究。随着对鱿鱼更深入的观察,奥多注意到,鱿鱼不但可以将自身推射到空中,而且还能在水面上做长距离的滑翔。鱿鱼是怎样“飞”向空中的?由于在野外很难观察到鱿鱼的飞行,这方面的研究极为困难。从1892年的首次报道到目前,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关于鱿鱼飞行的报道全部加起来不过十几篇。现在唯一清楚的是,一些种类的鱿鱼的确可以飞行,它们在飞行时,将鳍作为身体前端的“翅膀”,将触手排列成风扇形状,形成身体后方的第二对“翅膀”。2010年在日本海上拍摄到的鱿鱼飞行的珍贵照片,清晰地展示了它们是如何完美地完成飞行动作的。双重“翅膀”为鱿鱼提供了足够的助力,它们借此可以滑翔10米之遥。1974年,当挪威探险家托尔汉耶达尔乘木筏横渡太平洋时,他曾目睹一只鱿鱼至少飞行了50米!这个距离足以和大多数飞鱼相媲美。当时让他印象尤其深刻的,就是鱿鱼身上那两对小小的“翅膀”。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奥多对鱿鱼的惊人飞行能力又有了新的认识。首先,鱿鱼即使在空中飞行时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这可能是因为鱿鱼在水下也是以同样的方式“滑行”。对鱿鱼而言,飞行并非“创新”行为,不过是正常行为的延伸罢了。其次,鱿鱼在飞行时还能做出一些精细的动作来调整自己的状态。例如,加勒比暗礁鱿鱼就可以在飞行途中将触手忽然向下摆动,这样它们的身体就可以像“急刹车”一般迅速停止滑行。再有,鱿鱼的起飞方式与我们较为熟悉的飞鱼有所不同。飞鱼在起飞前会用尾部迅速击打水面,以获得额外的推力,鱿鱼则是通过短小的虹吸管(分别称为出水管和入水管)将水从身体(外套膜)中泵进泵出,同时利用体内的腮进行呼吸。这一系统也是它们的“推进系统”。不论是在水下还是在起飞时,都可以通过向外喷射一股水流,反向推动身体前行。鱿鱼的飞行也曾留下记录。如在1964年拍摄的一部黑白电影中,曾出现过一只1.2米长、40千克重的成年美洲大赤鱿将自己从水中“发射”到空中的场景。到1970年,科学家通过对连续镜头的分析最终发现,这只鱿鱼不仅仅是从水中跃上空中,同时还通过向后方喷射水柱将自己向上推。当然,这只体形巨大的鱿鱼只在空中飞行了两米左右。而那些小型鱿鱼,包括未成年的美洲大赤鱿,可以运用它们的“火箭喷射系统”,将自身发射到一定高度,在具备了一定的初始速度的情况下,再开始长距离的滑翔。有些鱿鱼甚至可以将自己推送到离水面6米的高度,这个高度足以让我们人类也觉得头晕目眩。 当然,研究人员现在还无法肯定世界上任何一种鱿鱼都可以飞行。但随着对鱿鱼的深入探知,科学家们将会揭示出鱿鱼更多的鲜为人知的神秘能力。15.下列对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空间顺序 b. 逻辑顺序 c. 层递顺序 d. 时间顺序16.下列表述与本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3分)a. 关于飞行鱿鱼最早的报道可以追溯到1892年,但海洋生物学家让奥多很可能是第一个观察到鱿鱼飞行的人。b. 鱿鱼的飞行是正常行为的延伸,并非“创新”,它飞行的状态可以通过精细的动作来调整。c. 鱿鱼有自己的“推进系统”,它是通过体内的腮将水从身体中泵进泵出,同时利用短小的虹吸管进行呼吸。d. 小型鱿鱼可以运用它们的“火箭喷射系统”,将自身发射到离水面6米的高度,并在具备一定初始速度的情况下,再开始长距离的滑翔。17.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五)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胆太大”的天文学家 许琦敏有没有人觉得自己“胆子太大”?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叶叔华就是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她就尝试做高难度的射电干涉,由此改变了我国天文发展的格局;八十年代开创了天文地球动力学,并主导了一项国际合作计划,把中国天文的影响拓展到了世界。尽管已到耄耋之年,可叶叔华“大胆”依旧:十几年前,她支持要在南极建望远镜;探月工程开始后,她积极支持建月基天文台。虽然她说自己已是“强弩之末”,不能指望自己再做什么,可她坚持:创新的机会一定不能错过。“资源勘探、水利铁路、地面与空间导航原来有这么多部门等着我们的数据。”五十年前,刚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毕业的叶叔华就挑起了建立我国“世界时服务系统”的重担。经费不足、人员有限、设备落后,现在能听到的任何抱怨与失败理由,叶叔华都碰到了,可她带着团队不顾一切地去努力,终于找到了一套适合我国观测条件的方法,用只有国际台站十分之一数量的仪器,取得了授时精准度世界排名第二的成绩。叶叔华自认为最大胆的一件事,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当时不知哪来这么大胆子,一出牛棚就用大锤子敲废弃的大墩子,准备改造用于激光陀螺的底座。”她说,最终因为激光器稳定性不够,试验失败。其实,直到最近两年,用于测地球自转变化的激光陀螺才在外国研制成功。这条路走不通,走哪条路?叶叔华想到做射电望远镜,因为国外同行使用射电望远镜和全新技术,取得很高的分辨率,把测量精度提高了几十倍。可射电望远镜太贵,当时国内根本没人敢想这事儿。为此,她跑去找中科院领导,希望能立项建造射电干涉仪。但望远镜怎么造,叶叔华心里也没底,可她知道,这件事不做不行。很多事都如此,就这样,她领导的上海天文台除了射电干涉,也已发展起天文新技术,保持住了在世界天文测时领域的地位。与叶叔华共事过的人都说,叶先生对未来总是看得很准,她自己却说:“机会就在你面前,怎么可以不抓住它!”但她更强调另一句话:“脑袋空空,怎么抓机会?”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计划主席许厚泽对叶先生的一句话记忆深刻:办一件事,只有40%的把握,如果停止在这里不动,把握就会慢慢变为20%,最后是0;如果积极争取,可以将其变成60%、70%,最后就搞成了。若非早就萌生了建造射电望远镜的想法,1973年中科院天文台有一笔联合使用经费时,叶叔华怎么可能抓住这个机会?当时全国唯有她提出了这个想法。若非多年致力发展各种天文测量新技术,叶叔华怎可能开辟新的学科方向,并发起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计划?当时,这可是天文学界唯一一个由中国科学家倡导并主持的国际科研活动。18根据文章内容,以叶叔华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主要事件评价毕业后的叶叔华建立“世界时服务系统”勇挑重担(1)敢于尝试(2)善抓机遇19第段引用许厚泽的话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20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1)虽然她说自己已是“强弩之末”,不能指望自己再做什么,可她坚持:创新的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2)用只有国际台站十分之一数量的仪器,取得了授时精准度世界排名第二的成绩。 21文章结尾两段写法独特,请说说其妙处。(5分) 三、写作(50分)22任选一题作文。(1)题目:身边的小科技要求:文体不限;500字左右;不得套作或抄袭。(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小鸟欢歌,带来一片生机;鱼儿畅游,尽展生命风采;大海怒吼,看遍浪花朵朵;高山无语,阅尽世事沧桑。不知何时,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广阔的草原变成荒漠,天空中不见了蓝天白云,大地上不见了绿草茵茵,所有这一切,又是谁的过失呢?听吧!小花、小草、游鱼,都发出了自己内心的声音请以“ 的自述”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自选文题;不少于500字。参考答案1.(1)镇静 (2)伫立2. a(“标明”应为“表明”。“表明”指表示清楚,而“标明”指特意用文字或符号等把某事物直接标出来)3. d(缺少宾语中心语,结尾应加上“的关注”)4c (先弄清蝈蝈们在干什么,然后按照时间顺序组合,注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5. (1)在皎洁的月光下,观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2)来到美丽的北戴河边,在一片汪洋中6.示例:(1)七成中学生偏爱网络小说不爱科技图书和名著。(2)名著之所以称之为名著,因为它就像一坛美酒,越陈越香。它也是时读时新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去品读,就会有不同的启示。所以我们中学生应该多读名著,多去品味其中的意味。(3)推荐科学大众,因为它是传播、普及科学知识的杂志,图文并茂,富有科学性、趣味性,适合大家阅读。7. 朦胧冷寂 悲凉 8.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9(1)划船 (2)侵蚀、冲刷 (2)于是10(1)这两尊石像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2)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