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四发展观教案.doc_第1页
高中必修四发展观教案.doc_第2页
高中必修四发展观教案.doc_第3页
高中必修四发展观教案.doc_第4页
高中必修四发展观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必修四发展观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课文,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新事物、什么事新出现的事物、什么事量变、什么事质变。明白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来探讨方法论的要求,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进飞跃。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曲折,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人生道路中出现的挫折。树立远大理想,奋斗目标与脚踏实际艰苦奋斗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难点: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教学过程 推进新课程,既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区分,那么事物的发展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的变化状态又是怎样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些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引导同学们阅读P63“活动探究”问题,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质疑问题。 教师没有直接给同学们答案,而是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看法,导入新课。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上面两个“活动探究”材料,引导同学们自主阅读,参与讨论,成为他们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并根据教学的需要时时质疑问题:新事物是不是以时间出现先后?或以力量强弱来判断?引发他们的继续讨论新旧事物的根本区别问题: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事物发展的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旧事物是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日趋灭亡的东西。(2)新事物比旧事物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旧事物违背人民的意愿和根本利益,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所以新旧事物的根本区别不能以时间出现的先后顺序,力量的强弱作为标准,而是以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从而得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那么新事物的发展是不是一帆风顺呢?在同学们的自由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 (1)新事物的成长总是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旧事物决不会自行消去,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3)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新事物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道路是曲折的。 总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满腔热情地支持和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遇到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着“活动探究”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发表不同的看法: 生1: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一种新生事物,出现暂时的倒退、解体,是难免的,不能说它不是新生事物。 生2:社会主义国家在短时间内出现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是新事物。 生3:社会主义国家在较短的时间内解体,有它的客观历史原因和国际背景,不能因为出现解体,来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性。 生4:一种新事物的发展是有强大的生命力,一旦诞生是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出现的曲折是暂时的、具有颠扑不灭的真理。生5: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历史上是新生事物,但是在两千多年深根蒂固的封建专制统治下,封建统治阶级势力还很强大,必然会竭力扼杀新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生6:资产阶级共和国刚建立,力量比较弱小,也存在着不完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复辟。 生7:在社会历史领域,复辟是历史的倒退,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必胜会失败。 生8:正如中国共产党成立一样,它刚成立时只有几十名党员,发展到现在拥有6800多万名党员,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尽管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它总是在曲折中不断地向前发展的(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的需要。 (2)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三维目标”,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3)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4)设计“活动探究”问题,旨在提高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了逻辑思维的能力。 (5)通过教学活动,密切了师生关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师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P65-P66内容,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看法。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阅读课本P65“活动探究”和课本P65两段量变和质变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同学们讨论,质疑“探究问题”和做实验的过程,分析、归纳出量变与质量的区别: 项目变化指向变化状态变化的结果 量变数量程度逐渐不显著性质没有变,事物仍是该事物 质变根本性质剧烈显著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阅读教材P65-P66,按小组进行讨论、质疑,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 生1:谷子增加一粒,头发减少一根,那只能说明数量上发生增加或减少,是一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属于量变。 生2:谷子数量增加到最后能堆成一堆;头发减少到没有一根,成为秃头,说明了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了质变。 (学生3演示实验):将放有少量冰块的烧杯,用酒精灯加热,并插入温度计这时,冰逐渐升高,水又沸腾了。这一过程用图示表示就是:(1)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主旨在提高交流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密切师生关系,使他们建立平等友好合作的关系上,共同促进教与学的进步。 (2)通过学生演示实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和操作能力,观察和判断现象能力,提高他们抽象的思维能力。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因此,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对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我们通常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在量变过程所呈现的状态。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都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 所以,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要求我们就重视量的积累,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切不可优柔寡断或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在这一关系上既要反对“激变论”,又要反对“庸俗进化论。” 生4:水的温度在0-100之间,水的液态性质并没有变化,属于量变 生5:温度低于0以下的水的液态性质变成了固态性质,属于质变。 生6:温度在100以上水的液态性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