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眼导读法”教学改革阶段性实验报告.doc_第1页
“文眼导读法”教学改革阶段性实验报告.doc_第2页
“文眼导读法”教学改革阶段性实验报告.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眼导读法”教学改革阶段性实验报告 具体做法:分班对照;抓“课眼”、找“文眼”、析“字眼”、列“板眼”。实验效果:初见成效。 当前在中学教学领域出现了两个尖锐的矛盾:知识更新与教材老化的矛盾;不断增长的知识数量与有限学时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两个矛盾除从根本上改革教材内容之外,还必须彻底解决费时低效的传统教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学到比得到金子更重要的“点金术”。 鲁迅先生说得好:“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或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注: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第四卷),第513页。)语文教学正与此相类似,何不用“画眼睛”的办法“极省俭地”提炼文章的精髓呢?早在1985年,淮北煤师院中文系中教法教研室副教授金海侠便从事这方面的研究。金先生依据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继承前人“评点法”的精髓,结合系统论原则和语文教学实际,创立了“文眼导读教学法”。十几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省时高效,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我在金老师的指导下,从1996年开始在煤师院附中高中进行“文眼导读法”教改实验,以下是实验情况的阶段性总结。 一、“文眼导读法”教改实验的客观依据 首先,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说多数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还不够),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份内的责任,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了份内的责任。”(注: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第42、44页。)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是工具,语文水平低,影响别的学科的学习。”(注:吕叔湘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第80页。)这个工具性决定了语文的重要地位,也赋予了语文教学艰巨的任务。花大力气学好语文,熟练地掌握运用这个工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实际教学效果却令人们大失所望:“十年的时间,2700多个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注:吕叔湘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第80页。)教师循规蹈矩,字词句段语法修辞等面面俱到,为应付考试,将一篇篇形神兼备、文质兼美的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学生死记硬背,抓不到规律,得不到方法,不见长进,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仍旧不会读书,不会作文。这费时费力低效的教学方法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第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知识作为人类大脑的记忆物,其遗忘是必然的,而且遗忘率很高;思维作为智力结构的“变性组件”,其衰退是偶然的,而且衰退率很低。知识只有通过思维的“过滤”和“再组合”,才能变成有用的东西。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却恰恰违背了这一规律。课堂上,教师是主宰,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服从;教师是演说家,学生只能随声附和地听。无论成绩好差,统统“一刀切”,结果好的“舒舒服服”,差的“稀里糊涂”,中等的则囫囵吞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无需动口、动手、动脑的“原始积累”,显然不利于智力结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