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案例 隋立果.doc_第1页
语文案例 隋立果.doc_第2页
语文案例 隋立果.doc_第3页
语文案例 隋立果.doc_第4页
语文案例 隋立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乌丹五中新课程有效教学之教学案例新课程有效教学案例之沁园春 雪教 学 案 例学校名称: 乌丹五中 课程名称: 九年级语文 内容主题:沁园春 雪教材版本: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师姓名: 隋立果 教 龄: 14 简介:沁园春 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它描写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授课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主题沁园春 雪任课教师隋立果课型问题生成课、展示解决课课时2授课日期2010、8、26教材分析沁园春 雪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居单元之首。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可以说精心诵读品味好本词,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对于本单元其他诗歌的学习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学生分析初三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一定量的诗歌,有一定的感受力,大部分学生只要引领学生反复诵读,他们一定能够体味其中的意境,对于个别学生,教师需让他们关注词句,与其他学生合作、探究或者查阅资料解决心中的困惑。设计理念1、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2、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中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2理解品味关键词语,体会本词凝练、贴切,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语言。3、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1、 反复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2、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抱负。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难点: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有什么关系?怎样理解词中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关键问题本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教学方法第一、诵读法,诗歌的理解在于朗读,常说“三分诗,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将诵读作为主线贯穿全过程采用初读、听读、分组朗诵、全班朗诵、个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的内涵,感受意境之美,体会作者的感情。第二、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反复推敲诗句,细致深入地体会其内涵,并结合亲身体验和欣赏其他诗歌的经验,加以联想和想像,感知诗中的形象,体味诗中的意境,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第三探究法:利用问题导读评价单充分预习,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受到启示,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学生准备:1、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毛泽东诗词,了解写作本诗的相关知识。教 学 过 程 设 计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景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导入主题1分钟创设语言情境【旁白】毛主席有一首词叫沁园春雪(课前板书课题),意境开阔,大气磅礴,蒋介石看到以后非常生气,在国民党内外征集诗词,并要求他的御用文人们日夜埋头写作,要写出一首词在气势和意境上超过毛泽东,然而终其一生都没有如愿。那么,沁园春雪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词?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千古绝唱。怀着对问题探究的热情走进文本。阅读课文,初步感知15分钟创设阅读与思考情境【旁白】,请大家听读并朗读课文,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词的上下阙都写了什么内容?你的阅读感受是什么?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1、学生用心听读并能够流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够简单概括文章内容。2、学生能够畅谈自己初读文章的感受。深度预习,合作交流14分钟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旁白】下面请大家默读文章,结合老师提供的问题导读评价单,进行深度预习。引领学生多种方式阅读,小组读、全班朗诵、个读。 教师下发问题导读评价单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及时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1、学生根据问题导读评价单以多种方式读课文。2、学生按照问题导读评价单的要求,结合“预习六字诀”自主预习课文。组内交流,畅谈收获10分钟创设交流与表达情境【旁白】看了同学们的小组学习,我感到大家收获多多。现在,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教师巡回指导,收集共性问题。1、学生能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进行有序有效的交流,将所获以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起来,做到有理有据。并且做好记录。2、学科组长能够认真有序地组织同伴交流学习。收集疑难,生成问题5分钟创设思考、合作情境【旁白】请大家把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整理到问题导读评价单的相应位置上。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整合提炼问题,然后将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问题导读评价单上。第二课时创设情境,导入主题1分钟创设语言情境【旁白】毛泽东的一首大气磅礴的雪,让我们即使在硕果累累的秋天也似乎提前进入了冬的银装素裹,看到了雪后娇美的北国。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入文本,通过力透纸背的文字去领略祖国如画的江山,作者的雄心壮志。学生认真投入地倾听,参与兴趣浓厚。朗读课文,再谈收获5分钟创设朗读、思考情境【旁白】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完文章后,再次畅谈读文感受。1、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生能够从更深的角度畅谈读文感受。小组讨论,合作解决8分钟创设组内合作交流情境【旁白】再读之后相信大家的感受更深刻,见解也很独特,我想,我们一定能够很轻松的解决问题生成评价单上的所有问题。下面,我们带着问题生成评价单上的问题再次走进文本,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回指导,收集信息,解决共性问题。发放问题生成评价单1、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参与热情。2、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将答案的要点写在问题生成评价单上。组间交流,巡回解决4分钟创设组间合作交流情境【旁白】听了你们的交流,我发现班级里有很多人都可以作“小老师”。有哪位“小老师”可以到其他小组指导呀?教师积极对学生进行评价。1、个别小组的学生积极到其他小组进行指导。2、将答案的要点板书在黑板上,为展示解决做准备。重点问题,展示解决20分钟创设展示、交流、质疑情境【旁白】看到大家主动地交流讨论,我感到很高兴。现在,请各小组展示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质疑。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大胆的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师总结呈现板书。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2、 其他同学补充、质疑。拓展训练,能力提升6分钟创设展示情境【旁白】经过了大家的讨论交流,我们都能透过纸背感受到诗中壮丽的雪景,磅礴的气势。我们虽没有诗人伟大的报负,但是我们也能有我们小人物的情感世界。下面我们放飞思维,提前进入北方雪的世界,用笔记录下生动的美好的景色。 学生能借助联想和想象描写出自己眼里和心里的雪景。并能够展示给大家,共同欣赏。总结概括,提升意义1分钟创设总结情境【旁白】同学们,感受了北国雪的恢宏气势后,相信我们一定会倍感神清气爽,也一定会被其豪情壮志所感染,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面向秋天的累累硕果,许下自己的心愿,让行动成就我们的未来。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外拓展抄录背诵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并与同学交流心得。板书设计沁园春 雪 上阙:描写北国壮丽雪景-虚实相接,概括与具体结合 过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下阙:评价历史人物,抒发伟大抱负教学反思美点寻踪,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为了初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中,我在问题导读评价单上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请同学们对上片写景处进行“美点寻踪”,说说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写的美的地方,写的生动的地方,抓住动词、情节结构、描写方法,修辞方法等来体会。学生们经过自读和交流,发现了如下美点(1)美在动词如“封”“飘“失”“舞”“驰这些词精炼且恰当,可以说一字千钧。如“万里雪飘”的“飘”写出了雪的轻盈。(2)美在修辞,“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对偶、比喻修辞,把山和原写活了。(3)美在颜色,“看红妆素裹”一句,红白辉映,美不胜收,由下雪又想到了晴天,运用了想象。(4)美在场景,“千里”的冰封“万里”的雪飘太壮观了。学生们的批注精彩纷呈,而能够达成这样精彩的原因是我设计的“美点寻踪”的主问题,这样就可以不给学生规律,让他印证,而是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规律,运用归纳的方法,而不是演绎的方法,这样放手的主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研读、品味、探求、欣赏之中逐步培养了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提高学习语文的基本素质。看来,美点寻踪不失为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当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字词运用、句式表达、形象塑造、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体会文章里写的好的地方、美的地方。如果教师善于使用这种开放式的“美点寻踪法”,学生一定会体会到课堂的诗意。专家评价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附件一沁园春 雪问题导读评价单姓名: 班级: 组名: 设计人:隋立果 设计时间:2010、7、20【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2、理解品味关键词语,体会本词凝练、贴切,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的语言。3、培养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形象思维能力。4、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资料链接】1、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作于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长征的壮举,成功实现战略转移,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愈加猖獗,华北告急;国民党政府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2、发表背景:这首词发表于1945年8月,中国人民刚刚取得抗战的胜利,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为和平作积极的努力。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随后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导读引领】一、 初步朗读诗歌,1、 借助多媒体播放朗读,请同学们谈谈听读的感受。2、 学生自读,注意字音、字面含义,考虑上片下片各讲了什么?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2、把握感情3、注意节奏4、掌握音调5、上下阕朗读基调不同朗读方法:1、理解课文,把握感情2、注意关键词的重读和轻读3、注意节奏和停顿二、研读探究诵读上阕批注1、 请同学们对上片进行美点赏析,说说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写的美的地方,写的生动的地方,抓住动词、情节结构、描写方法,修辞方法等来体会。2、 体会作者在景中所表达的情怀。3、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诵读下阕批注1、 前两句结构上的作。用2、诗人对帝王的态度,为何提起这些人?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生成问题:将预习中的疑难写在下面附件二沁园春 雪问题生成评价单姓名: 班级: 组名: 设计人:隋立果 设计时间:2010、7、20一、研讨共性问题:1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2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应怎样理解?3这首词的写景、议论与抒情是怎样结合的?二、请同学们描写出自己眼里和心里的雪景附件三沁园春 雪问题训练评价单姓名: 班级 : 组名: 设计人:隋立果 设计时间:2010、7、20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黑的字注音:沁园春()莽莽()红装素裹()折腰()略输()稍逊()成吉思汗()今朝()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红 zhung 素裹()顿失 to to()江山多 jio() 一代天 jio()3给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惟余莽莽()只有我只剩只有(2)惟余莽莽()景色迷茫草木茂盛无边无际(3)顿失滔滔() 立刻停顿安顿(4)须晴日()必须须要等到(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弯腰折服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6)稍逊风骚()文学才华妇女举止轻佻指“国风”离骚4填空:(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_,“沁园春”是_,“雪”是_。(2)在上下阕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_,_。能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5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6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望长城内外数风流人物山舞银蛇欲与天公试比高8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这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