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届初中“黄海潮”教学案例细嚼慢咽品文悟涵 回归语文本真灵性 论美教学案例如东县新光初级中学 冯海红【案例背景】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我提出这个案例话题是受食物咀嚼的科学性的启发。专家通过实验发现,一口食物咀嚼30次再咽下去,唾液就能中和并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质,这简直是高科技都无法达到的效果。(至少咀嚼20次才能得到唾液带来的恩惠。)文本阅读做到细嚼慢咽,不也是同理可得么!诚然,“文本细读”,是新课标理念,是当前课程改革中一次全面性、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应该是十分丰富的。但在语文这门母语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尝试了“四人小组合作”“两人师徒探究”等许多教学形式上的改革尝试之后,发觉语文教学脱离文本成了习惯性顽症,许多有识之士呼吁语文教学应该洗去铅华、返朴归真。反思我自己,图工作便利,总是受无所不有的网络和铺天盖地的教辅资料的诱惑,心安理得地去接受别人的东西,把现成课件搬上多媒体教室,把语文课上成音频(视频)文件欣赏课,上成问题堆砌课,由于师生都缺少对文本“细嚼慢咽”的过程体验,语文课堂很少有灵动之感,语文的味道哪去了?最近一年,在我校“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引领学生细嚼慢咽品文悟涵,还学生阅读空间、交流空间、体验空间、表达空间,使他们对文本有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对文本认识自然加深,解读文本能力自然增强。下面谨以论美这堂课的细读教学为案例,说说我在这方面的收获。【案例阐述】一、细读之前奏:整体阅读 激活味觉(1)一读文体感知 这个环节是设计于课前预习中完成的。读课文,说说本文属什么文体,这种文体的文章阅读要注意抓住哪些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来阅读本文。)(2)二读观点引领让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阅读:一、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美”的看法,他提出的主要观点又是什么?二、读完课文,请说说你对“什么是美”的看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读懂作者观点,并理清作者构思,把握中心论点。)备注:准确地说本文是一篇杂感,但整体上还是围绕一个论点在论述,不过论述很有特色,特别是不受论述形式拘束,跳跃性强,可作者还是敢于围绕一个主要观点多用实例讲话,事理显赫,学生在以上两次按要求的阅读中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特别对有关的人生哲理还深有同感地接受着二、细读之主歌:细读慢品 文味自见(1)一读论据寻找 在把握本文中心论点的基础上,提问: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来论证的呢?请细读课文,把它划出来。(学生找出事例、名句等,教师重在指导朗读,以读懂句子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观点、哲理。)如:“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这两个句子,指导学生联系起来考虑,明确“秋”的含义,并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一说晚秋美好的地方与老人可爱的地方有什么共同特点,再指导读出赞美之情。(2)二读论证方法 作者如何运用论据来论证的,请结合课文具体阐述。 举例:第四段中一处对比论证。作者以青年与老人作对比,论证了尽管年轻人具有美貌,但缺乏优美的修养就不配得到赞美。而老年虽无美貌,但具有优雅行为之美,就显得很可爱。这样,进一步论证了“优雅行为之美”胜于“形态之美”和“颜色之美”。 引导学生阐述论证方法及论证过程。(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3)三读佳句欣赏(过渡)归纳以上环节所用阅读方法并激起品读佳句的兴趣。具体设计为:同学们,我们刚才抓住中心论点,寻找作者论证它的重要依据,并判断其论证方法,这就是一篇议论文的“三要素学习法”。本文作者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本著作就彰显了他特有的睿智、敦厚和既严谨又富有想象力的审美情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细品文中那精美、隽永的语言。生:我喜欢文中的这一句:“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我认为,这句话道出了美的本质特征,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只能用心去聆听、体会的。 生:我觉得文中很有哲理的一句话是:“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这句话让我懂得了,真正的美并不是固定的哪一种形式或规范,而是多种多样的,是与一定的情景相适应的整体和谐的感觉。比如同学在楼梯上见到一张纸屑,弯腰捡起,那就是美,因为那是与环境、场合相适应的行为美。 生:我最喜欢的一句是:“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为在生活中,做到有美德不算太难,可要做到用朴素的背景去衬托自己的美德就不容易了。很多人由于种种原因去夸赞、宣扬甚至炒作自己的美德,把它装饰得光芒四射,这就必然使得他的美德大打折扣。 生:“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美的难得,不但要外表美,更要有内在美,这样的美才能持久,这样的人也才是个完美的人。外在的美只是暂时的,难以保持。 师:对,这就是比喻句的妙用。那你能否试着也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外在美和美德。生:外在美像天空的浮云,一阵风就能把它吹散。美德犹如青松,风雪愈大它就愈显苍翠。(说明:在这个集中赏析的时候,教师不断地指导朗读与赏析的方法。比如,“美德好比宝石”这种句子,指点学生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及效果,同时,指导读出美德的越朴素就越华丽的特点。即时训练以“美德”和“外表美”为本体,写出比喻句,也是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美的内涵。)三、细读之副歌:灵动表达 含英咀华 (1)一读观点辨析回顾课文,思考:培根认为,人有哪几种美?什么美最重要?你对他的看法有异议吗? 生:文中说人有三种美,分别是“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优雅行为之美”,也就是“外在美”和“内在美”;这里面“优雅行为之美”更重要;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算是真正的美。 生:课文结尾说“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依这么说,那些不具备外在美的人岂不是永远也做不到真正的美了吗? 师:你的眼力真棒,思考也很深入。看来,同学们读书还真细心、认真。这样,我想再为大家把课文朗读一遍,同学们一边听读,一边进一步揣摩这些让你感到不解的语句,看是否能消除一些疑问。 师读完后,让学生互相讨论、解疑。 (2)二读回看现实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身边的美。师:今天的学习一定能让我们明辨什么是美。下面,让我们运用今天所学到生活中去识别、发现美。先来看大屏幕,判断一下,这几组人当中,谁美,谁不美。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意见。 (课件展示图片联系生活,识别、发现美。)1.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样子奇丑无比,内心却十分善良,为了搭救女主人公艾斯梅拉达,敢于冒生命危险; 2.今年6月四川“慈善公益演出”开演前,部分深受歌迷喜爱和追捧的大牌明星,以组委会未能及时全额支付演出报酬为由拖延演出长达50分钟; 3.搔首弄姿、时尚俏皮的时髦青年;生:我认为第一组、第二组图片最美。因为这是最能体现美德的美,很有人格魅力。师:学会了识别美,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我们的身边,看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否发现美。我们来个“班级选美”怎么样?大家来说说,你觉得我们的同学、老师哪个最美?美在何处? 生自由发挥,叙述很生动,令全场师生情不自禁地鼓掌。师: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安庆,我们的家乡,因为我们明天更美。下课。 (3)三读探寻真谛研读课文,探寻美的真谛 师:最后让我们再次仔细品读课文,从中探索如何体现和创造“美”来。(这一次希望同学们默读。 )读完,有学生站起来提出,作者说“有些人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内在美”。这种情况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还普遍存在。有一些为追求外形美,而不惜花掉大把的金钱去整容,做人工美人。他们为了美色耗尽自己的金钱,又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美色,践踏自己的人格。这值得吗?学生自然展开讨论。最后,一生总结:我认为作者的这句话能总结我们的话题:“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这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没有好的德行的人,即使你的相貌很出众,也只是“红颜祸水”,也是不会受到别人真心的尊重的,所以如果你有美的形貌,那也必须要有好的德行,才能放射出真正的光辉的。师总结鼓励大家做最美的自己,人生才最精彩。【案例反思】本课案例,着重抓住该文本准确、精练、隽永、形象的语言,采用“二三三”式三步细读法,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其中的丰富含义,从而理清作者推理思路,并联系生活实践体验文本中显豁的事理。 执教完本课,就新课标要求的“细读文本”而言,我有以下三点执教体会:一、细读文本,不是切割式阅读,而是抓住文本整体的解读。细读文本固然强调逐字逐句地读,但这种细读并非漫无目的、毫无重点的细读,亦非是断章取义式的阅读,而是要找到关键学点地读。本文的细读就是从文体入手,抓住表达作者主要观点的精美句子进行细读指导的。二、细读文本,不是表象化阅读,而是品味语言内涵的悟读。细读文本关键在“品”,也就是在想象、体验之中品味语言文字的味道。文本中的一字一词一句一段,都体现着作者的思想内涵,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引领学生穿透字面探索文字背后隐藏的内涵,这样的细读文本才能彰显出语言文字的魅力,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读中走进作者的内心,领悟作者的心声。三、细读文本,不是个体型阅读,而是有效互动对话的境读。记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比如,在细读文本、探究内涵的过程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与文本的差距补充好相关的知识或相关的背景,就是创设了有效互动对话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在多向对话与互动中使理解走向深刻全面。同样,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认知水平也有差异,在探究对话过程中,也会发生一定的思维冲突,这就激起学生换位思考与再次思维的热潮。本节课中,我努力抓住作者表述观点的语言并充分整合利用课上生成的资源引导他们把心目中对美的认识挖掘出来,让他们内心的审美观与作者培根的审美观进行碰撞,产生交流,从而使他们在对美的认识上得以升华。这不是个体型细读能达到的效果。所以,有效互动对话是达成有效细读的保证。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未能收集相关形体美、颜色美、行为美的画面以及相应的音乐来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本文 “美”的教学创设更好的情境;未能更精心地设计教学语言来升华这样的美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激发他们对优美语言的热爱和对精彩表达的向往之情。【结束语】古人有云“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服装店员工劳动合同协议书
- 2025贷款担保抵押合同
- 农村代理记账合同范本
- 怎么写赠与合同范本
- 承包绿化劳务合同范本
- 从+“心”+出发遇见更好的自己-开学第一课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2025-2026学年高中主题班会
- 合作沙场合同范本
- 托管机构合伙合同范本
- 施工经理聘用合同范本
- 债务划清责任合同范本
- 枣庄学院《图学基础与计算机绘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GB 46031-2025可燃粉尘工艺系统防爆技术规范
- 养老护理员培训班课件
- 2025-2030城市矿产开发利用政策支持与商业模式创新报告
- 产品线库存管理与补货预测系统
- 2025年高考(山东卷)历史真题及答案
- 医学减重管理体系
- 初中历史教师培训讲座
- 2025年新营运损失费赔偿协议书
- 手术部运用PDCA循环提高手术室术后设备器材定位归还率品管圈
- 传统丧事流程安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