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的教学案例.doc_第1页
钠的教学案例.doc_第2页
钠的教学案例.doc_第3页
钠的教学案例.doc_第4页
钠的教学案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钠的教学案例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如何合理设计、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程序,使之成为一堂学生想学、爱学的好课,应该是每个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堂有效的化学课,就是教师运用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通过对教材的巧妙处理和对教学过程的精心组织筹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想学、爱学的心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以钠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我在新课改中,是如何贯彻新课改的思想,进行有效教学的。 一、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经过自主、探究、合作等多种活动,使学生主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归纳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从而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二、教学策略:钠这节课因为有实验和奇妙的现象,说实话老教师新教师都能上的生动,而仅仅停留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到新奇上,这还只是停留在新课改的浅层面上。而真正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的去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并切实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和严谨态度,却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深入探究的。这节课围绕神秘“钠水雷”惊现珠江一事,展开对钠的性质的研究,探讨,并最终解决“水雷” 带来的危险,让学生也过了一把“消防队员”和“科研人员”的瘾,社会责任感大大增强,确实达到了发现问题、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三、课堂设计:【情景引入】(录像画面简介)若干神秘“水雷”惊现珠江。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近,前前后后共漂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突然,从漂在水面上的一个桶内窜起黄色火焰,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这个桶接着又连续爆炸了多次,还有许多未燃尽的白烟飘进旁边的公司内。这些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突然着火,给附近居民造成极大的威胁。消防队员、广州化工集团的化学品专家赶到事故现场。“广州日报大洋网” 报道炸起千层浪珠江金属钠“水雷”谜团待解 【教师质疑】如果你是消防员,一般物质失火怎样灭火?(学生答:用水,用泡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用沙隔绝空气)现在是同学们都不熟悉的钠,在采取消除危险措施之前首先应该作什么?【学生抢答】甲:观察、分析现场具体情况!乙:快速调查爆炸物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并根据其性质研究对“水雷”处理对策。【教师引导】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做一次消防员,来研究钠的性质,并试着解决钠“水雷”造成的危险。【交代任务】每四人分成一组。每组实验桌面上都有相应的试剂、仪器。试剂:钠、蒸馏水、酚酞试液、过氧化钠粉末仪器:镊子、滤纸、玻璃片、小刀、烧杯、小试管若干、试管夹、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长玻璃导管、脱脂棉、铝箔、尖嘴导管,塞子、木条【教师引导】通过预习教材,我们了解到研究物质的性质有哪些方法?(生答:观察、实验、分类、比较)请大家参照课本第9到第10页的“观察思考”内容1及关于钠的简介,打开每个实验台上的试剂瓶,探究钠这种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实验小组】立即热烈讨论开来。有的在小组内还当起了小老师:以前老师讲过,研究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应该从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导电导热性等方面来考虑。有的开始反驳:颜色、状态、气味都好解决,可是熔点、沸点我们怎么能测出来?我在旁边笑到:查资料啊。同学们恍然大悟。【小组总结】分析讨论与实验观察后,归纳总结钠的物理性质(略)。【教师质疑】在观察钠的物理性质,你认为钠和我们初中学过的铁、铜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实验小组】学生甲:密度小、熔点也低、硬度小。学生乙:除了物理性质外,我认为钠比铁、铜的化学性质要活泼,因为刚刚切开的钠有光泽,几秒钟后就变暗了;还有钠不象铁、铜可以露置在空气中,而是保存在煤油中的。学生丙:还有刚才的录象上我看到钠“水雷”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我推测钠可能会与水反应!【教师提示】那大家就用实验来验证验证这个推测。如果能和水反应,要验证产物是什么。注意要切割黄豆粒大小的钠,不可太大。【实验小组】每组同学紧张有序的进行实验。有进行实验具体操作的,有专门监督操作是否正确的,还有专门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小组汇报】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原因并进行归纳总结(略)。【教师引导】在实验现象中小球四处游动,大家解释说是反应生产的气体产生的推动力,那么你认为这种气体是什么?如何用实验来验证?【实验小组】学生甲:我觉得生成的是氧气,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金属钠将氧气置换出来。我们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学生乙:不,我认为是氢气。因为在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中能听到嘶嘶的响声,有可能是这种可燃性气体的轻微爆炸。我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并盖上一个带尖嘴管的塞子,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用干燥的小烧杯罩住来检验。 学生丙:我同意乙的结论。但我想讲收集到的气体直接移近酒精灯检验看是不是发出噗噗的声音来验证是氢气就可以了。【教师引导】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我们让事实说话。大家都要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气体,但要考虑一下钠在水里可不是静止不动的,在收集时需要将其固定;还有钠与水反应速率很快,要想收集到得减慢反应速率。大家可以借助实验桌面上已经扎好小空的铝箔。【实验小组】进行验证性实验。【小组汇报】陆续有小组汇报验证结果,该气体就是氢气。学生乙推测完全正确!【类比过渡】钠与铁都属于金属,在化学性质上有没有类似之处呢?【实验小组】铁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难熔物。钠这么活泼,可能在空气中就能和氧气反应。【教师引导】大家结合课本第11页的活动探究来实验钠在空气中能否燃烧。【教师巡视】有的同学看到燃烧时产生的黄色火焰,高兴的叫了起来。说和刚才看的录像上的颜色一样!【小组汇报】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学习,归纳钠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并指出产物是氧化钠。【实验小组】学生甲:我认为产物不应该是氧化钠,它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没有气体产生。可是刚才我不小心滴了一滴水,淡黄色固体上立即产生了大量气泡,这与氧化钠的性质不符啊。【教师引导】这位同学观察的很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自己的错误操作,也不放过。当年我国化学家黄鸣龙也是因为自己操作错误,但没有立即否定实验结果,从而发现了制备同一物质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引起当时化学界的注意。大家可以回忆,刚切开的钠是银白色的,几秒钟后就变暗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物是什么?【讨论结论】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生成过氧化钠,两者中氧的价态不同。【教师引导】氧化钠能分别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过氧化钠是不是也一样?大家结合课本第19页“活动记录”来做探究。【小组汇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并且放出热量。【教师引导】目前没有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怎么能实现。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呢?(学生思考了半天,小声议论着,呼出的气体中就有二氧化碳,可以吗?)教师给出肯定回答,并指导学生利用脱脂棉实现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回归问题】通过对钠和钠的两种氧化物的研究,你作为研究员应该怎样解释钠“水雷”导致的现场险情?【讨论解决】水面之所以漂着金属桶是因为钠的密度比是水小,“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是因为钠和水反应放出氢气,“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 “巨响”是因为反应剧烈、放热,氢气发生了爆炸。“桶内窜起黄色火焰”是大量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部分钠燃烧。【回归问题】如果你是消防员,现在你该怎样处理钠“水雷”导致的险情?【讨论解决】把金属桶打捞上来扔到煤油中;向金属桶内撒沙;钠失火不可以用泡末灭火器,因为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会越烧越旺;也不可用水来灭。四、【板书设计】(多媒体)一、钠的物理性质:熔点低、硬度小、密度小二、钠的化学性质:1、钠与水反应:现象:浮 、 熔、 游、 响、 红密度比水小 熔点低, 反应放热生成气体 可燃性 有碱生成方程:2Na+2H2O=2NaOH+H22、钠与氧气反应:常温:4Na+O2 = 2Na2O加热:2Na+O2加热=2Na2O23、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五、案例分析:虽然是“老歌”但是“新唱”,其中有他的新颖之处。我认为,这节课的最大优势在于,结合了新课程理念,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自主性、探究性和有效性。虽然从知识点完整性上来讲有些漏洞、显得零乱,但最终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学习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1、本着“自主”原则讲这节课,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教师,你要相信学生,放开手让学生亲手去做。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而教师往往会担心学生不会实验操作,怕出危险而不敢让学生自己来做实验。而实际上,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他们更希望自己来获得体验获得知识。教师只要强调好学生应该注意的事项,由学生自主预测、设计、操作、观察、结论、解释,这种体验最深刻,最宝贵。而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会让学生越听越疲倦,甚至昏昏欲睡。所以让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 “讲授”吸引住学生,让未知、神秘的实验迷住学生,放开手把自主还给学生,才是教师要做的。2、坚持“探究”路子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发现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更为有利。本节教学中我设计了钠能否与水反应以及探究生成气体的成分、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等探究性内容,看起来知识点很多,起初我担心学生掌握不了这么多内容,但下节课检查发现学生掌握的特别好特别扎实。据学生反应,他们就喜欢这样的化学课,不是老师自己讲,而是自己动手查阅资料,自己讨论、探索,并最终解决了实际问题,不枯燥,非常有趣。3、实现“有效”教学这堂课我并没有满足于课堂气愤活跃、学生动手实验上。由于本节教学内容多,在环节设计上我精心设计了“有效”的提问并适当进行 “有效”的总结,以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激发”学生讨论、思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互动”的状态。教师的提问,必须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善于提问。一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苏霍拇林斯基写的给老师的建议中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几位老师和校领导去听一位历史老师的课,本来想在听的过程中给这位老师评评课,可是听着听着老师们不由自主的把自己当成了学生,竟然忘记了评课。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