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2012年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doc_第1页
武汉大学2012年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doc_第2页
武汉大学2012年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doc_第3页
武汉大学2012年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doc_第4页
武汉大学2012年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大学2012年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一、报名条件2009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法院、检察院、司法、政法委、公安等政法部门人员,人大系统干部以及有关部门从事法律实际工作者。二、报名方法(报名详情见附件“武汉大学2012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报名须知”)第一阶段:网上报名。网上报名工作启用全国统一报名平台。考生在2012年6月25日至7月10日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位网”,)进行注册,提交报名信息,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上传本人近期电子照片。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打印报名系统生成的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第二阶段:现场确认。网报成功考生须持规定的身份证件(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学历和学位证书以及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在2012年7月13日至16日到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一律不得更改。所有报考者须满足报考条件。报名前考生先资格自查,对照规定的报考条件,确认符合报考条件者可以报名;如不满足相关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不管在任何阶段,一经发现核实,我校最终不予录取,责任考生自负。三、资格审查我校在复试前对达到规定复试分数线的考生进行资格审查。国务院学位办对拟录取考生报考资格将进行随机抽查。审查材料:1、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一份。考试成绩发布后,通过我校公布的复试分数线的考生登录“学位网”下载本人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本人签名后将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符合报考条件的政法系统考生,持经本单位同意和省级主管部门审查盖章后的资格审查表进行资格审查;其它部门人员的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2、考生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请此类考生提早做好认证事宜。 四、考试方式及科目 (10月17日后,考生可在“学位网”下载准考证)(一)初试(入场前将通过身份证鉴别仪再次核验考生有效身份证件)1、初试时间:2012年10月28日。2、考试科目:外国语、专业综合考试(含刑法学、民法学、法理学、中国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全国联考。3、考试大纲:考生可向出版社或在当地书店购买。英语: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日语、俄语)考试大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专业综合: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联考专业综合考试大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版)(二)复试只有资格审查合格者才能参加复试。复试含政治理论和综合测试,重在考核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由我校法学院具体组织。详情请于12月初随时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发布的信息。 五、录取原则 1、录取工作由我校自行组织,录取分数线由我校自行划定。2012年我校法律硕士招生计划100人。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复试),录取考生联考总分均分在全国的排名等情况,择优录取。2、非政法系统考生录取比例一般不超过本校当年录取限额的20%。3、报考我校考生的录取调剂限在湖北省内院校之间进行,不进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院校之间的调剂录取。4、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六、培养方式1、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校内以每学期集中授课为主,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2、委托培养,学习期间不转户口、人事关系等,工资、福利待遇、医疗费用等均由考生所在单位承担。3、学费(含论文答辩费)3.9-4.8万。 七、学位授予学习期满、修满培养方案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并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后,符合其他有关要求,并经过武汉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者,可授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八、咨询和联系方式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处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珈山 邮编:430072电话(传真):(027)68752332 网址:武汉大学法学院 电话: (027)68753628 联系人:刘老师 附件:武汉大学2012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报名须知附件2:武汉大学2012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报名须知 一、考试时间及安排:2012年全国联考于10月28日进行。具体安排见附1。二、报名方法: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1、网上报名。2012年6月25日至7月10日,考生登录学位网()“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统一网上报名系统”填写、提交报名信息,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并上传本人近期电子照片(采用护照证件照片标准(具体要求见附2),该电子照片将在报名登记表、资格审查表、准考证、成绩单上使用)。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打印报名系统生成的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牢记网报编号!2、现场确认。2012年7月13日至16日,已网报考生须持规定身份证件(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学历和学位证书以及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到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网上报名成功后得到的具体地点信息提示),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一经确认,信息须由考生本人负责,一律不得更改(基本操作流程见附4)。 注:报考工程硕士考生网报时务必在“报考院系”一栏准确填写报考院系代码或名称(参见武汉大学2012年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目录),否则无法参加我校组织的第二阶段考试,责任考生自负。湖北省内报考我校考生现场确认时间、地点:7月13日16日(上午8:3011:30,下午13:3016:30);地点:武汉大学研究生院(老武汉大学校园内)。所有报名考生应在规定的报名期限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逾期不予办理。只完成网上报名,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的,本次考试报名无效。所有报考者须满足报考条件。报名前考生先资格自查,对照规定的报考条件,确认符合报考条件者可以报名;如不满足相关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不管在任何阶段,一经发现核实,我校最终不予录取,责任考生自负。三、报名证件要求与预报名1、现场确认时已经网报的考生须持规定的有效身份证件: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港澳台身份证件、华侨身份证和外籍护照。2、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报名参加此项考试,也须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报名,否则不予报名。3、在报名期间无法出具规定的有效身份证件的报名考生,可采用预报名方式用现有身份证件进行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和缴费,但考生须签署预报名承诺书(见附5),承诺于2012年10月10日前取得规定的有效身份证件。届时不能兑现承诺者,预报名无效,不能下载准考证,不许其入场考试,所交报名费不予退还。各考区须在10月10日至11日期间统一安排此类考生的身份证件信息修改和确认工作,并在10月13日前将更新后的考生信息通过网报系统上传。 附1. 2012年全国联考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附2. 考生上传电子照片标准(护照证件照片标准)附3. 各学位类别考试报名收费标准附4.2012年全国联考考生基本操作流程图附5预报名承诺书 附1. 2012年全国联考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10月28日8:30-11:3010月28日14:30-17:00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外国语工程硕士GCT 公共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综合能力测试外国语会计硕士综合知识英语 附2. 考生上传电子照片标准(护照证件照片标准) 1电子照片图像样式:2图像规格:567像素(高) 390像素(宽),头部宽度为248至283像素,头部长度为331至390像素,分辨率300dpi,图像文件大小在50kB以内。JPG格式。图像尺寸为48毫米(高) 33毫米(宽),头部长度为28至33毫米,头部宽度为21至24毫米。3颜色模式:24位RGB真彩色。照片11后绩单和学位证上使用,4要求:近期(三个月内)正面免冠彩色半身电子照片,国家公职人员不着制式服装。照片背景为白色,其他颜色不予受理。照片要求人像清晰,轮廓分明,层次丰富,神态自然,着深色上衣。5照片可请照相馆、数码店等协助拍摄并调整至相应文件大小(50kB以内),不得进行任何修饰。6电子照片由考生本人提交。 附3. 各学位类别考试报名收费标准 学位类别联考科目报考费总额(元/人)法律硕士2160工程硕士180公共管理硕士2160会计硕士2160 附4.2012年全国联考考生基本操作流程图 附件5:预报名承诺书 省市代码 省市名称 网报编号 本人为参加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预报名的考生。因故无法持考试规定的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报名现场确认工作。现郑重承诺:1本人可以在20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